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译
“三世诸佛”是指过去无始以来的诸佛如来、现在十方的诸佛如来、未来无穷的诸佛如来,无一位不是由于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成佛道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音译,意为无上正遍知、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的觉智。佛已离迷断惑而觉智圆满,于平等的真理无所不知,故得于世间无上之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释译
“般若波罗蜜多”具足一切世间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故称为“大”。“咒”的梵文是陀罗尼(Dhārānī),是真言,是总持无量义,而又具足无量神变不可思议的功能。“是大神咒”:此般若波罗蜜多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神力变化。
“是大明咒”:此般若波罗蜜多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智慧功能。
“是无上咒”:此般若波罗蜜多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一切功德。
“是无等等咒”:此般若波罗蜜多具有无量不可思议无与伦比的一切功力。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此般若波罗蜜多既能使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此处再度点出,首尾呼应,乃是为了加强我们对于般若波罗蜜多的信心,而且保证,这是绝对真实有用的法门。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释译
咒语宜用梵文音译,不宜译出其意义,只要一心诵持,就能生智慧,得感应,除诸灾难苦厄。但也不是没有意义,如果一定要想知道其含义,可以译成:
去罢!去罢!超度到彼岸去罢!大家都超度到彼岸去罢!觉道成就。
43.把握四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读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陀在人间大彻大悟后创造的第一篇佛经,佛陀将已彻底觉悟的广大佛法归纳总结成凝练的纲领和精华心要,将博大精深的宏大法理完全浓缩在这部只有268个字的短小经文中,以便众生全面领会佛法要领。
已经觉悟了的佛,把他亲身的实践经验总结成有规律、可遵循的理论(佛经)为导航明灯,用来指引众生航海摆渡的方向。众生惟有努力学习修悟佛法,才能脱离苦海,到达快乐幸福的彼岸。
需要说明的是,佛陀并不是让修行者采取单纯的静坐思考的修习方式,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观照自身才能修炼而成。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教条主义,必定难以学有所成,更谈不上有所突破,甚至可能会徒劳无功。
活学活用
把握四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
佛学的内涵深远,我们从中拥有的点滴体会,便能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佛家反对单纯静坐思考的修习方式,在佛学典籍便有这样一个故事:
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著名的高僧,在他没修成正果之前,曾跟随过怀让禅师。其间,马祖特别注意坐禅修行,但少有成就。
一日,马祖又在打坐,怀让便去问他整日坐禅,到底图什么?
“成佛。”马祖回答得非常干脆。
怀让听后不语,随手从旁边捡了一块砖头放在一块石头上就磨了起来。马祖见状十分不解,便问怀让禅师。怀让回答说他想把砖头磨成镜子。这下,马祖更不明白了,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马上就看破了马祖的心思,随即意味深长地说道:“砖头不能磨成镜,那每日打坐就能成佛么?譬如牛拉车,车不走,还是该打牛啊!”
马祖听了猛然醒悟。
过于死板的修行方式,可谓不会修行。而“不会学习”也正是许多现代人的生存危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会学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学会学习”,在这里意味着把握四项最基本的学习技能:读、说、写、作。
学会读书
读书多少为宜?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赵普却说:“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上,读书的数量以适当为佳,以人的读书能力为限。读书除把握读书的数量外,还应该把握读书的方法。一位教授把读书的方法概括为三个相结合:
第一、读与思的结合。读书惟有经过思考、观察和实践,才能“读到糊涂是明白”。倘若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因此,为防止死读书,第一要则就是思索。
第二、读与问的结合。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凡有创造者,无不从发问开始,创造者必然思维细密,却又眼光锐利,他能够看出问题,于是发而问之,无论什么权威,不明白的就要问,问不倒的权威才是真权威,问清楚的答案才是真理解。
第三、读与做的结合。读书应与实干相结合。读而不做,时间长了,就会有点呆头呆脑,自己看别人不明白,别人看你也有点奇怪。现代的年轻人,不但要有意识、有文化,而且要有技术、有实际工作能力。如此这般,才能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将古往今来的优秀书籍化为人生丰富的营养。
学会语言
学会语言就是要学会和掌握说话的三要素:立论正确,言之成理;感情真挚,以情动人;讲究技巧。技巧很难一言而尽,从最低的标准讲大致包括:语言完整,晓畅明达,逻辑清楚,首尾相顾,结构合理,节奏适宜,手势得当,声音清楚,还要能够进行即兴发挥以及可以比较顺利地回答问题。
学会写作
我国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写作课,可见其重要。那么,如何学会写作呢?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其一,勤写;其二,要有较高的标准;其三,多读名著,精研范文;其四,善于改写文章。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人把它概括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在看来,这仍然是锤炼文字的座右铭。
学会操作
操作技能对现代社会生活影响日益显著。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技能包括:
第一、学会计算机。计算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须臾不可分离,已成为完成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会计算机,将很难在现代社会中立足。
第二、学会掌握资料。掌握资料,就能掌握社会的最新发展动态,这对于寻找成才机会将是十分重要的。资料的整理和积累是一门学问。资料本身是客观的,但掌握哪些资料,利用哪些资料,如何整理和编排资料,却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把握、对掌握有用信息的灵敏以及对资料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学会调查研究。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决策还是管理,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处理各类问题,都需要了解情况。了解情况就是调查。因此,调查研究是制定学习、生活计划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智慧金言
学习是迈向成功的通行证,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电”,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充电”,那么他很快就会“没电了”,就全被社会所抛弃。然而,肯学习,还要会学习。后者在21世纪的今天,到显得更为重要。
44.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解读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有了以上铁的事实)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这一段对“般若波罗蜜多”这个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对佛家这一最高法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
“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这么至关重要呢?那是因为它是修炼人心的至宝。心性修炼好便清净无染、空静无杂,这便是修得正果的不二法门。
佛陀在此充分强凋这一完整和完美的最高真理,就是反复叮嘱众生要抓住关键、抓住根本,不要走弯路、不要误入歧途,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挫折坎坷,都要能坚持大道不动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无疑,这骡子般的韧性,是每一个欲有所作为者所必须具备的。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只有具有了韧性,你才能遇事沉着冷静,思考周全,不急于行动,但一旦决定开始行动,便会贯彻始终,坚持到底。
活学活用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坚忍不拔”一词听起来既不豪情万丈,也不雄壮威武,但是坚忍不拔对于人格的重要性,正如碳之于钢。在化渴望为财富的过程中,坚忍不拔是重要因素。坚忍不拔的基础是意志力。
意志力若和渴望结合得当,是一对无可匹敌的绝配。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庄稼欠收,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米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米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色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米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寺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要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法远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拥有恒心毅力的缘故。
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准备好随时脱身,弃目标不顾,一碰到反对信号或坏机运,就半途而废。只有少数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顾一切反对的力量,继续坚持到底。
缺乏恒心毅力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没有恒心毅力的话,就易受挫失败,甚至在宣战之前,你就已经先失利了。坚忍不拔,你就会是赢家。
智慧金言
经得起考验的人会以其恒心毅力获得丰厚的报酬,作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补偿。这还不是他们得到的所有一切。他们得到的是比物质更重要的经验: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同等利益的成功的种子。
45.用事实征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