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战国策》学生活
21444600000010

第10章 竞争的要旨(2)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拨’。”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渭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卷一·东周策

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周赧王对赵累说:“你认为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军攻破的。”赧王说:“宜阳城不过八里见方,城内士兵有十万,粮食可以支撑数年。还有韩国相公仲的军队二十万,再加上景翠率领楚国士兵在山下扎寨随时准备援救,秦国一定不会攻下宜阳的。”赵累回答说:“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大将,如果攻下宜阳而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会被逐出秦国。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以之为耻。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应当怎么办?”赵累回答说:“请君王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背叛秦国。只要你一出兵援救宜阳,秦国就会害怕你乘秦军疲惫去攻打他,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公仲也会感激你为宜阳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把他的宝物都送给你。”’

秦军攻下宜阳,景翠果然发兵。秦国大为恐惧,立刻把煮枣城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贵重宝物酬谢景翠。景翠不仅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还得到了韩国的宝物,而且东周还感激他的恩德。

活学活用

微软和苹果一直是商场上殊死搏斗的对手。但是在苹果陷入财政危机,濒临倒闭时,微软却慷慨解囊,向苹果注入1.5亿美元资金,条件是在每一台苹果电脑里附装微软的英特网浏览器。微软此举把苹果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苹果公司非常感激。微软这样做,不仅使它获得了救世主的美名,而且牵制住了自己的对手,还通过此举扩大了自己英特网浏览器的使用,一举三得。微软高层的管理智慧与我们战国时代的景翠很有相似之处呢!

智慧金言

一举一得,常人所为;一举两得,聪明人所为;一举三得,唯大智慧者为之。

至柔胜至刚

原文

(常摐)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1!”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说苑·敬慎

译文

常摐张开嘴巴让老子看了看,然后说:“我的舌头在吗?”老子说:“在啊!”常摐又问:“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没了!”常摐问:“你明白个中道理吗?”老子说:“舌头依然存在,莫非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掉光了,莫非是因为它刚强吗?”

活学活用

《说苑》这一节谈治国的刚、柔之道,先借老子去探常摐的病引出主题,再以晋国大夫韩平子与叔向的对话申论:牙齿掉落,而舌头长存,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刚”,并且旁证以“人的身体活着时柔软,死了变刚硬;草木活着时柔嫩,死了变枯槁”,以推论柔能生,而刚招亡。最后再以齐桓公的话做结论:“金属刚强则折断,皮革刚强则龟裂,人君刚强则国家灭,人臣刚强则交友绝。”

刚强易折的道理大家都懂,事缓则圆的道理大家也懂。但是,柔一定能克刚吗?却未必尽然。

战国时,齐襄王(田单复齐时拥立之王子田法章)的王后贤明,在襄王死后垂帘听政,时称“君王后”。她对强大的秦国采取低姿态,对其他诸侯以诚信交往,因此,齐国有40多年未发生战争。

秦昭王曾经派使者送一组玉连环去齐国,说:“听说齐国能人很多,有谁能解开这玉连环吗?”君王后让群臣传观那玉连环,没有人会解。于是君王后叫人拿来木槌,一家伙将玉连环击碎,对使者说:“这就解开了嘛!”

君王后以“柔道”应付秦国,可是低姿态不能被对方视为软弱,软弱只会招来更多屈辱。

秦昭王送玉连环来,用意不明,很可能那位使者已经学会解法。如果齐国满朝文武都不会解,而秦国使者当场解开,那不但是对齐国士气的打击,也会让秦国使者气焰嚣张,这是一场迫在眉睫的外交危机。

君王后一槌子敲碎玉连环,就是一种“刚强”的表现,很可能化解了一场危机,至少维持了国家的尊严。她称得上是“刚柔并济”了。

智慧金言

今日科学发达,我们知道“舌以柔存,齿以刚亡”是不符合医学原理的。然而,至柔能胜至刚的道理仍然正确,尤其对方若是“至刚”达到我方无法力抗的地步,“柔道”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谋不可泄,注重保密

原文

秦,大国也。韩,小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故卖美人。美人之贾贵,诸侯不能买,故秦买之三千金。韩因以其金事秦,秦反得其金与韩之美人。韩之美人因言于秦曰:“韩甚疏秦。”从是观之,韩亡美人与金,其疏秦乃始益明。

故客有说韩者曰:“不如止淫用,以是为金以事秦,是金必行,而韩之疏秦不明。美人知内行者也,故善为计者,不见内行。”

——卷二十八·韩策三

译文

秦国是大国,韩国是小国,韩国与秦国很疏远。可是表面上不得不亲近秦国,要亲近秦国,就需要大量钱财,所以就出售韩国美女。美女的价钱昂贵,诸侯都买不起,后来秦王花了三千金把美女买了下来。韩国于是用这三千金来讨好秦国,这样秦国反而既得了三千金又得了韩国的美人。韩国的美人因此对秦王抱怨说:“韩国对秦国很疏远。”由此可见,韩国不但失去了美女和钱财,而且使韩国疏远秦国的状态更加明显。

所以有人劝说韩国说:“不如停止奢侈的生活,以这些钱财来侍奉秦国,只要是黄金就必然能起作用,而韩国疏远秦国的事也不会暴露。美女是了解国家秘密的。因此善于谋划的人,不能让国家机密外泄。”

活学活用

据调查,名列《财富》全球1000强的大公司,平均每年发生2.45次的商业间谍事件,损失总数高达450亿美元。其中,位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首当其冲,发生的窃密案件中,有54%个别损失高达1.2亿美元。由此可见,聪明的企业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商业机密。

IBM公司在新员工加入时的宣誓书上,特别注明不要在何场合谈论技术秘密,参加任何活动不能触及秘密,有人问起必须拒绝,若无法回避问题宁可退出有关活动。

智慧金言

“秘密”之所以称之为“秘密”,就是因为有隐蔽性,不能让别人知道,而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更是企业要重点加以保护的对象。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原文

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战国策·魏策

译文

《周书》上说:“想要败掉对方,不妨姑且帮助他;想要夺取对方,不妨姑且先给他。”主君不如答应割土地给知伯,让他产生骄傲心理。为什么要放掉联合各家共谋智氏的机会,反而让自己成为智伯的眼中钉,以至于行动不灵活呢?

活学活用

晋国六大家族内乱,智氏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向韩、赵、魏三家需索土地。魏桓子不想割地,家臣任章就向他提出前述分析。

任章的逻辑很清楚,智伯向各家勒索土地,必定造成大家的恐慌,最后一定会联合反抗。可是眼前智氏最强,正面对抗必吃眼前亏,不如先答应他,助长他的骄气,松懈他的防备之心,再图以后报仇。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此,韩、魏答应了智伯的要求,赵襄子不答应,智伯就联合韩魏一同围攻赵氏根据地晋阳。一围三年,赵氏吃了眼前亏,但最终三家联手灭了智氏,并且瓜分了晋国。(请参考“出君之口,人臣之耳”)

“必取姑与”的姑,是姑且的意思,必须有反扑的准备和计划。如果变成“姑息”,那么,割让的国土就一去不回了。

五代后晋石敬塘依靠契丹人的帮助而称帝,却成为“儿皇帝”,并且割让燕云十六州,这对汉民族而言是奇耻大辱。一直到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宗开始向辽进行军事行动,大家熟知的“杨家将”曾一度“取”回四州,然后宋太宗又“买”回全部燕云十六州。

然而,姑息主义主导了北宋的战略思想,对北方的辽夏金元,起初只给钱,后来给钱又割地。重点在于北宋政府只有“姑与”,没有“必取”的念头,完全是花钱消灾的得过且过心态,最后终至灭亡。

智慧金言

一味讨好敌人,只会让敌人得寸进尺,所以“姑息适足以养奸”。但若敌人想要上吊自杀(如智伯需索土地),那你不赶紧递上绳子(帮助他),还等什么?这才是“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削弱对手斗志

原文

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战国策·楚策

译文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和驱赶群羊去攻击猛虎没有两样。猛虎对上绵羊,不同级数的形势非常明显。大王不和老虎站在同边,却与羊群站在同边,我认为大王的算计错了。

活学活用

张仪为秦王推动“连横”,目的在离间六国“合纵”盟约,这一段是他晋见楚怀王时的说辞。重点在陈述秦国之强大,而且“天下后服者先亡”——愈晚臣服于秦,愈先被秦灭亡。

当时的国际形势,“三晋”韩魏赵彼此攻伐,国力大不如前,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齐国和秦国不相接壤,因此张仪的重点在先“稳住”楚国,然后可以放心对韩魏用兵,等收拾了三晋,楚国是下一个目标,之后才是齐国。

用今日的语言,秦国的战略是“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而楚国就成了秦国的“战略伙伴”。而楚怀王先被张仪的言辞打动,与秦国通好,后来自己还被骗去秦国,被扣留至死,注定了亡国命运。

到了战囤后期,燕太子丹因为受到秦王政的欺侮,誓言“燕秦不两立”,他的太傅鞠武劝他:“秦国已经得到半个天下(其实还没有),韩、魏、赵眼看不保,为什么要因为个人恩怨而‘批其逆鳞’呢?”传说中,龙的喉咙附近有一区块的鳞片是反向排列的,称为逆鳞,如果触摸不对方向,龙很痛,就会发怒而噬人。

鞠武的论调就是典型“绵羊思考”,同时也可看出,连横战略已经收效、合纵盟约已经瓦解,而秦国并吞六国之势已不可挡——全因为“羊群”苟且偷安的脆弱意志。

臣服于老虎是羊的宿命。非洲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法则不会变,但是斑马群就懂得团结对抗狮子,它们围成一圈,头朝内,一齐翻腾后蹄抵抗狮子来犯。

楚怀王被张仪说动,因为他是“羊”,而当时六国之君也。都是“羊”。

智慧金言

驱群羊而攻猛虎当然不会成功,只会送死;驱群斑马而攻猛虎也是送死,但是面对猛虎,苟安偷生却只是一时,只有团结一致,有方法、有战略(如斑马),才能保全。

察见隐情的功力

原文

昭奚恤谓客曰:“奚恤得事公,公何为以故与奚恤?”客曰:“非用故也。”曰:“请而不得,有说色,非故如何也?”

——战国策·楚策

译文

昭奚恤对宾客说:“我昭奚恤有幸事奉先生您,您为什么故意说反话来套我?”宾客说:“我没有说反话呀!”昭奚恤说:“你的要求(房屋)没得到,反而露出喜色,不是说反话,又是什么?”

活学活用

昭奚恤是楚宣王朝中权力最大的臣子,军事、司法一把抓。郢都(楚国首都)有一个人涉人官司,三年未获判决,于是他请托昭奚恤的一位宾客,为他刺探官司会赢还是会输。

那位宾客用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去向昭奚恤说:“某人的房屋,我想要。(若判有罪,财产没入官府,昭奚恤就有权分配。)”昭奚恤说:“某人的罪名不成立,所以不能给你。”宾客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告辞而去。昭奚恤事后愈想愈不对,就有了前述的对话。

本则故事中“策”的部分其实在于那一位宾客“说反话以刺探”之策,但是被精明的昭奚恤识破了。然而,被识破可能反而是福不是祸。

《韩非子》记载一则故事,齐国大夫隰斯弥去拜访当权大夫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同登上高台眺望,田成子家中高台三面视线都很辽阔,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中的大树阻挡了视界。田成子什么话也没说,隰斯弥回到家中,派人砍掉那棵树,可是工人才动了几下斧头,隰斯弥又下令停止。

隰斯弥的家臣问:“为什么改变命令呢?”隰斯弥答:“古人说过,知道深渊之中有鱼,是一件不祥的事情。田成子正想要发动政变,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察觉他心事,那我可能遭遇不测。不砍树,最多被认为不识相,未必得罪他(因为对方没提出要求),反而,如果我探知他人心事,那可危险了。”

好在是昭奚恤察见了那位宾客的“隐情”,所以宾客没事。至于察见心事的功力,《战国策·赵策》中另有一则故事。

春秋晋国末年,六个大家族割据称雄,其中智氏最强,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联合韩、魏攻打赵氏,围攻晋阳三年。韩康子和魏宣子知道,智伯灭了赵国以后,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于是私下与被围的赵襄子取得连络。约好里外夹攻智伯。

智氏家臣智过对智伯说:“我先前见到赵氏的使者张孟谈,他的神情趾高气扬,不似被围困三年的衰象;方才又见韩魏二家的族主,他俩神色有异,恐怕会背叛您。”智伯不听智过的话,结果被韩、赵、魏三家联合击败,身死。

智慧金言

现象反常通常都有隐情,如何察见就看每个人的功力了。无论如何,觉得“不对劲”,多想一想总是没错的。

分化合纵

原文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战国策·赵策

译文

大王相信的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都是仗着苏秦的阴谋诡计,他们以好战言论蛊惑诸侯抗秦,颠倒是非黑白。而苏秦本人想要颠覆齐国失败,在齐国闹市遭到车裂之刑。事实上,天下诸侯不可能齐一步调(合纵终究不会成功)已经很清楚,如今楚国已经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向秦称臣,齐国献出鱼盐之地给秦,这不啻于断了赵国的右臂。断了右臂还想跟人家格斗,失去了盟友而被孤立,怎么可能不发生危险呢?

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