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故又与田四十万,加之百万之上,使百四十万。故《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公叔当之矣。
——卷二十二·魏策一
译文
魏国公叔痤出任魏将,和韩、赵两国战于浍北,俘虏了赵将乐祚。魏王很高兴,到郊外去迎接公叔痤,赐给他田地百万亩作为爵禄。公叔痤一再推辞,说:“使士卒不溃散、坚持作战、百折不挠的,是吴起的教导,我做不到。了解复杂险要的地形,决定利害的安排,使全军将士不迷惑的,是巴宁、爨襄的功劳。订立赏罚制度,使人民减信遵守,这是君王您定立的明确的法规。看见敌人,可以进攻了,就击鼓前进,不敢懈怠,是我的职责。大王因为我的右手没有懈怠就赏赐我,为什么呢?如果认为我有功,我又有什么功劳呢?”魏王说:“好。”于是找到吴起的后人,赏赐他们田二十万;又赏赐巴宁、爨襄各十万。
魏王说:“公叔难道不是一位道德尚尚的长者吗?他既为我战胜了强敌,又不忘记贤者吴起的后代,不埋没能人巴宁、爨襄的功绩,怎么可以不给公叔增加赏赐呢?”因此又赏给了公叔痤田四十万,加上此前的一百万,一共一百四十万。因此《老子》说:“圣人积攒功德和财富,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已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公叔痤算得上是这样的人了。
活学活用
英明之主尊崇贤人,使用才能,因而享受到他们的勋业;昏暗之主嫉妒贤人,惧怕才能,因而埋没了他们的功绩。惩罚他们的忠诚,赏识他们的贼害,这便是桀王、纣王所以覆灭的原因。
在现代,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的领导不会埋没下属的功绩,他会让下属在重要的岗位上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智慧金言
比尔·盖茨说:“我的策略一向是:聘用有活力、具创新精神的顶尖人才,然后把权力和责任连同资源(人、财、物)一并委托给他们,以便使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
用人所长
原文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止子皮用尹何)
译文
子产说:“人心各自不同,就像脸孔各个不同一样。我怎么敢说我的脸孔和你一样呢?(我的思想、作风也和你的不一样。)但是,只要心里觉得有所不安(认为有问题),一定会向你提出。”子皮认为子产这番话是忠于国家的言论,于是将执政重任完全交付给子产,子产因而能在郑国大有作为。
活学活用
子皮有意提拔一位青年才俊尹何出任邑大夫(地方官),子产认为尹何太年轻了。子皮说:“可不可以让他上任后学习为政之道?”子产说:“一个人如果还不会用力,就让他去宰割牲畜,必定损失很多。如果你有一匹很漂亮的锦缎,必定不会让匠人拿它来学习吧!地方官是人民安身立命的寄望,任务不比裁剪更重要吗?”
子皮听了这番话,自知子产能够知人善任,能力超过他,所以表示愿意支持子产执政,自己只管理“家事”,而且自己家族中事也愿听子产之言。
这不是子皮第一次要让位给子产。前一次,子产辞让不就,这一次,子产答应了,但是前文“心所谓危”指的是子皮的家事,亦即对子皮的家事也不能没意见,是不希望子皮以豪族身份干预子产施政的意思,子皮也答应了,授予子产全权。
子产人仕之初,向然明请教为政之道,然明教他“视民如子,见不者,诛之”。子产对人说:“以前我只认识然明的面,如今才见然明之心这是子产另一次对“面与心”的比喻。
事实上,子产执政一年后,人民唱道:“我有衣服帽子,被子产抽税我有田地,子产也要抽税,谁肯杀子产,我去帮他。”等到执政三年后,民便又歌诵:“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我有田地,子产让我增加生产。旦子产死了,谁能继承他的德政呢?”
智慧金言
这句名言今日多用做“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是有些人误解为“人心随脸孔而不同”,那就成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人心之善恶当然和面孔美丑无关。
甚至,即使人的面容端正,心地也善良正直,仍不能以外表或外在行为涵盖其内心全部,因为有些人比较含蓄。子产对然明的认识,就是一例——然明的思想比他的表现还要高尚!
君王好贤臣子尽忠
原文
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壹暝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忱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战国策·楚策
译文
有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而忧国忧民的(官员);有身居高位、享受厚禄,而忧国忧民的;有不怕砍头、不怕腰斩、视死如归,完全不追求一己之利,而忧国忧民的;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忧国忧民的;也有不因为官爵、俸禄而忧国忧民的。(他们的动机各不同,但是忧国忧民都一样,不应有高下之分。)
活学活用
楚威王问莫敖(官名)子华,从最早的祖先楚文王到现在,有没有不为官爵、利禄而仍忧国忧民的臣子呢?这番问话显示,当时楚国朝廷都是那种“争权攘利”的货色。
子华不能回答国君说:“追逐名利是人的天性,不为名、不为利而仍忧国忧民,其实是稀有动物!”于是只好用前述说法,并且举例说明:
令尹(官名)子文穿着粗衣,每天早朝晏退,家里没有一个月的储蓄,这是清廉自守而忧国忧民的典型。
叶公(封邑在叶城)子高平定内乱、威名镇慑诸侯而不受外患,食禄六百畛(约一千亩),这是高爵厚禄而忧国忧民的典型。
莫敖(官名)大心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不追求自己的利禄,这是视死如归而忧国忧民的典型。
棼冒(官名)勃苏在楚王蒙难时,走路七天七夜到达秦国,在秦国宫廷哭了七天,滴水、粒米未进,终于讨回救兵,匡复国土,这是劳苦身心而忧国忧民的典型。(这个故事就是“申包胥哭秦廷”。)
吴军攻入郢都(伍子胥报仇),楚国君臣四散逃难,楚人蒙谷收拾宗庙里的政府档案,运到船上收藏。等到楚王回朝,蒙谷献上典籍,才能迅速恢复施政秩序。楚王要封他执圭(爵位名),给他食邑六百畛,蒙谷说:“我并不是王的臣子,而是国家的臣子。”他不接受,并进入山中隐居。这是不为官禄而忧国忧民的典型。
子华的结论是:君王若喜欢贤臣,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得到而任用——只要臣子能忧国忧民,为国君、社稷、人民贡献心力,他们是否追求权力、官禄,就不是重点。
宋朝和明朝各有一位神宗,两位神宗各任命了一位宰相王安石与张居正进行大规模改革,但是王安石和张居正的作风却截然不同。
王安石19岁时父亲过世,全家数十口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经常以野菜充饥。因此,王安石对社会上的贫富悬殊,农民大众“丰年仅得温饱,凶年不免于死亡”的劳苦,有着深切体认。因此,他的作风就是不修边幅,有一次还被神宗皇帝在他的胡须旁抓下虱子!
张居正家世虽不显赫,但是他从小就被视为神童,受到湖广巡抚顾磷的器重,说:“此子将相才也!”23岁就中了进士,人了翰林院,成为“储相”。所以他少年得志,宦途一路顺风,尽管他整饬吏治,要求官吏清廉政风,但是他本人的私生活却非常奢侈,积聚了许多书画艺术品和珍玩古董,家里还养了很多歌伎。
然而,不修边幅或居家奢华,都无损他二人的推动改革与忧国忧民之心。重点在于二位神宗皇帝都有心要做大改革,也能任用有能力且忧国忧民的宰相。
智慧金言
“政”是众人之事,“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因此,管理学必定得符合人性才行得通。也就是说,政令必须符合人性,老百姓才能接受。公务员也要有“动机”,才能努力办公家的事,所谓动机,一是官职,二是俸禄。所以,要求公仆“枵腹从公”是违反人性的,要求他们“宵旰(早晚)勤劳”则属合理。“不为爵劝,不为禄勉”真的是稀有动物,而且很容易绝种!
做个有人情味的领导
原文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而内与夫人相爱,亦甚不义矣。君其杀之。”君曰:“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其错之,勿言也。”
居期年,君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于卫甚重。”
齐、卫之交恶,卫君甚欲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人谓卫君曰:“孟尝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今君约天下者兵以攻齐,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愿君勿以齐为心。君听臣则可;不听臣,若臣不肖也,臣辄以颈血湔足下衿。”卫君乃止。
齐人闻之曰:“孟尝君可谓善为事矣,转祸为功。”
——卷十·齐策三
译文
孟尝君有个门客十分爱慕孟尝君的夫人。有人对孟尝君说:“他身为您的门客,竟然敢爱慕您的夫人,这也太不道义了。您应该把他杀了。”孟尝君说:“看见美貌的人而心生爱意,这是人之常情。就算他错了,你也不要再提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见那个爱慕夫人的人,对他说:“您和我交往已经很久了,大官没有得到,小官您又不愿意做。卫君和我是布衣之交,我给您准备车马、皮裘、缯帛等礼物,希望您去同卫君交朋友。这非常重要。”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恶化,卫君想联合诸侯进攻齐国。这时那个门客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没有才能,把我推荐于您。我曾经听说,过去齐、卫两国君王杀马宰羊,立盟约:‘齐、卫后世子孙,不得相互攻伐,若有出兵攻伐的,下场有如此马、此羊!’如今大王约集天下诸侯准备进攻齐国,不仅违背了先君的盟约,也欺骗了孟尝君。我希望大王不要再计划攻齐了!大王听从我的话也就罢了,如若不听,像我这样无德的,也会把自己颈项之血溅在您的衣襟之上!”卫君于是打消了攻齐的念头。
齐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道:“孟尝君真可谓善于待人处事,因此能够转危为安。”
活学活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如果下属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抓住不放,甚至于公开批评,适当地引导和善意地提醒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正面、直接的批评会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但也可能会打消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引起怨恨。
智慧金言
领导者要像孟尝君这样胸怀宽广,做一个有人情味的好领导。
以利诱人从命
原文
季武子无适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访于臧纥。臧纥曰:“饮我酒,吾为子立之。”……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愠而不出,闵子马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息无所,敬共父命,何常之有?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奸回不轨,祸倍下民可也。”公鉏然之,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闵子马使公鉏孝敬)
译文
季武子没有嫡室儿子,公钮年长,但季武子喜炊悼子,有意立悼子为继承人。为了此事拜托臧纥,臧纥帮忙季武子立悼子为世子,让公鉏担任家族的司马。
公鉏为此生气,不肯搬出长子居处。闵子马去见他,说:“你不要这个样子。人的祸福并无一定规则,看你怎么做,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做儿子的,只怕不孝,不怕没位子,只要敬奉父亲的命令,情势是会变化的。如果孝敬父亲,有可能财富倍于正统继承人;如果不听话,灾祸可能临头,到时候连贱民都不如。”公钮接受他的劝说,恭敬遵守父命,乖乖地搬进司马的房舍。
活学活用
后来,鲁国另一个大家族孟孙氏的族长孟庄子病重,请来公钽对他说:“如果你能扶立我的庶生儿子羯,我帮你报复臧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