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养心之道
健康专家研究认为,人的衰老与能力的减退,这其中心理活动的改变是一个主要原因。心理的老化对衰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比自然老化更为重要。
人体所有脏器都受大脑神经、体液调节控制。这种支配在健全心理情况下,可以促进肌体免疫系统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各种身心疾病的防治。
然而,有些老年人长期困扰于忧郁、焦虑、不安、悲叹、消沉等不良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上的衰老最终导致疾病缠身和身体衰老。因此,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
1.七情不可偏盛
老年人要制怒、节哀、忌忧、防惊。平时要胸襟开阔,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丧偶或亲朋好友的不幸去世,不宜过悲,应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
2.欲望不可苛求
要正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力求心态平衡,知足常乐。
3.学会随遇而安
多从大处着眼,思考问题不要钻牛角尖。对于家庭纠纷,非原则问题最好不干预。
4.坚持老有所学
勤于学习能延缓智力衰退,可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看书学习,参观旅游等。
5.适时调节心理
遇有不顺心的事,应设法宣泄或转移,如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或出去走走,这样心情就平静。
6.积极发挥余热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心情愉快,又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取得社会的敬重。
7.结交年轻朋友
保留年轻时的活力,诸如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等。
8.正确对待疾病
老年患病在所难免,不可讳疾忌医听天由命,也不要无端怀疑而辗转求医,要相信科学,及时治疗。
9.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人要培养至少一项爱好,做到乐而忘忧,陶冶情操。
正视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1.健康需求
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希望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能有所保证。
2.工作需求
离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4.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们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需求
由于进入老年,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敬需求
原先有地位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台产生一种由官到民、由有权到无权的感觉,或情绪低落,或有自卑感,就会产生“人走茶凉”“官去命转”的悲观情绪,以至于不愿出门,不愿到单位去,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长此下去,则会引起精神抑郁和消沉,为疾病播下种子。
8.坦诚需求
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求稳怕乱、爱唠叨。但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意出谋献计,因此我们对待老人的意见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
9.求偶需求
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事实上,100个老年人就会有100种不同的心理,那么老年人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才算是正常的、健康的呢?在实践当中,被普遍承认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正常的社会人的心理
所谓正常的社会人,就是能够正常地生活在社会中,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会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语和行为举止是否得当,会努力适应他人、适应集体、适应整个社会。正常的社会人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能够耐受一定的外界刺激,在心理受到伤害时能够自我调节和康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2.智力正常
智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是衡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心智的健全。
3.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保持情绪的稳定不是让情绪没有波动,而是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波动,使其不至于超出情绪波动的正常范围。完全静止的、不变的情绪是不可能存在的,追求情绪的绝对稳定是不客观的、不可能的,也是不利于健康的。事实上,人需要不同的情绪来表达感情、调剂生活,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其实就是保持人的正常情绪的适当表达,这样才能使心情轻松、愉快。
4.言谈符合逻辑,行动协调统一,能恰当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说话会有条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意图。行动上,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逻辑、完整而没有矛盾。面对问题时,心理健康者能够清醒地分析现实情况,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不会逃避困难,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听之任之。
5.具有独立的、清晰的、自觉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标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和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是指人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有着正确的、清晰的认识,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一个意志行动经常表现出盲目性的人,是不具有健全的意志的。只有意志健全的老年人,才有可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经常性情绪冲动有害身体健康
经常性的情绪冲动、刺激、矛盾,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引发疾病、亚健康甚至生病。健康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疾病都与经常性情绪冲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活当中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下列错误的做法以使我们的健康受损:
1.经常发怒会导致心肌缺血
发怒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在生活中,有时候不如意,遇到冲突发怒是正常情况,发怒有益于压抑心理的发泄,保持健康的情绪。但是,动不动就发怒或暴怒则容易导致肝气逆上,血随气上而溢,轻则面红耳赤、头疼脑涨、眩晕,重则发生吐血、呕血、昏厥甚至猝死。经常发怒生气的人,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律急剧加快,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严重者会发生猝死危险。
因此,在生活工作中,最好避免“拍案而起”“怒发冲冠”等剧烈的情绪变化,如果觉得自己将要大怒,最好马上采取“缓兵之计”,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
2.经常恐惧会令你心神不宁
人在遇到危险和遇到不测时,会产生恐惧和胆怯的情绪。医学研究表明,过度的惊恐会导致人精气内耗,肾气受损,使人经常警惕不安、夜卧不了以及发生遗精、阳痿、遗尿、腹泻等症状。经常处于恐惧状态会摧毁人的活力,使人心神不定、思想混乱、大脑不协调、思维无法集中。
要克服胆怯和恐惧心理,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
3.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会带来疾病
现代生活,紧张的工作,紧张的学习,紧张的游戏,紧张的球赛……紧张几乎与现代人形影不离,但过度的心理紧张会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导致血中脂质增高。这些游离的脂质,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诱发动脉血管硬化。心理紧张还会导致生长激素、肾上激素和高血糖素分泌增高,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发生作用,抑制血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储存,诱发糖尿病的倾向。
因此,在工作紧张之余,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尽量做一些能减缓压力和紧张情绪的休闲活动。
过度紧张透支健康
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不可否认,适度的压力对个人的成长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人就会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增高、加速血液循环等。如果肌体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身体机能就会降低,免疫力下降,诱发病变。
1.太大的压力会伤害你的神经系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一旦过度紧张,思维就会出现“短路”现象,无法集中精神做事。尤其是压力之下的紧张,会使人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如果大脑长时间在压力下超负荷工作,会使血液集中在大脑上,形成偏头痛,或者出现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你感觉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最好让自己歇一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压力“摧残”人体的消化系统
紧张的精神压力会引起大肠活动异常,导致便秘、腹部硬胀等症状,反复发作可导致结肠炎等疾病。悲伤、抑郁、烦恼等压力情绪,会造成精神紧张,可能致使胃功能失调,进而导致食欲不振。
因此,要消除这些症状,根本的方法是缓解精神压力。另外,在食物上要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最好吃热而软的食物。
3.压力过大会造成免疫系统紊乱
长期的极端压力会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如肺炎疫苗在长期的压力下会失去免疫效果。
因此,为了你的身心健康,当感到有压力或过度紧张时,一定要想办法解压。
4.压力会使你疲劳倦怠
精神紧张是导致人失眠的重要原因。长期疲劳倦怠,会使血液的流动受阻,使人经常处于缺氧状态。人长期处于压力下,还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
因此,当你感到有明显的压力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压力,并想方设法舒缓自己的压力。
5.压力过大会损害你的皮肤
压力过大,会导致激素在皮肤表层释放时不顺畅,诱发粉刺、皮疹和发痒的斑点等病症,会使一些人的皮肤变红或变白。另外,在某些极端的压力下,可能还会诱发麻疹或牛皮癣,从而使皮肤的状况越来越糟。
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大动肝火的人,那么你就要引起注意了:敌意和愤怒是一种不良的致命性心态,它们不仅是强化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其他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
通常,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宣泄,无疑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学会如何正确控制和宣泄情绪是必要的。
1.承认难题
请告诉你的配偶和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火。决心今后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逐步达到目的。
2.保持清醒
当愤怒不已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时,请提醒自己,保持理智,你才能避免短视、恢复远见。
3.推己及人
把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上,你也许就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举动。在大多数场合,一旦将心比心,你的满腔怒气就会烟消云散,至少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别人。
4.嘲笑自己
幽默是抖落好猜疑的尘埃和卸掉怒气管的最好手段。你可以在那种很可能一触即发的危险关头,用自嘲从自己多疑的性情中寻找乐趣。“我怎么啦?像个3岁小孩,这么小肚鸡肠!”
5.训练信任
开始时不妨寻找某种信赖机会。事实会证明,你不必设法控制任何东西,也会生活得很顺当。这种认识不就是一种意外收获吗?
6.反应得体
事实上,当你受到某种不公正待遇时,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怒火中烧。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可放肆地破口大骂。而该心平气和、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言行错在哪儿,为何错了。这种办法给对方提供一个机会,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改弦更张。
7.贵在宽容
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惩罚,你随后就会发现,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显然会帮助你放弃错误的冲动。
8.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控制情绪
离开产生愤怒情绪的环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休闲方式,如听音乐、看电视、慢跑、下棋、聊天等。这样既宣泄了不良的情绪,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9.用沉默控制情绪
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经过几分钟后,愤怒的情绪往往能够得到减轻,这样你再理智地处理你面对的问题就会显得容易的多。
远离老年抑郁,警惕性情突变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活动减少为主要表现,发病于60岁以上。
如果一个平常性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回避人群、少言寡语,常常独自哭泣,甚至说自己犯了大罪对不起众人,而他所说的罪责在旁人看来不过是鸡毛蒜皮或陈年旧事,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否则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治疗时机。
在排除了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综合征的情况下,老年人常常会产生一些异常的表现:
1.痴呆
引起痴呆的原因主要有:脑动脉硬化和脑严重萎缩。老年人的近期记忆能力衰退是正常的,但是有的老年人则表现为高度健忘。例如,刚放下的东西就忘记放在哪里;刚吃过饭就忘了吃了些什么;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年龄、自己爱人、孩子的姓名都忘记了。
2.抑郁
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异常。表现为情绪沮丧、孤单寂寞、思维迟钝。这种老年人,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什么都不想干,经常自寻烦恼,甚至绝望自杀。老年人的这种抑郁状态常伴随失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3.猜疑
猜疑心重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异常。与本人毫不相干的言行他们疑为是针对自己的。猜疑心重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很不利,他们整天疑神疑鬼,认为受到了别人的冷落挖苦,从而闷闷不乐。
4.幻觉与妄想
也是老年人的一种精神异常。老年人的幻觉以幻视与幻听为多见,也有发生幻嗅、幻味、幻触等。例如有的老年人说看到了鬼神,听到故去亲人的呼叫等。
5.身体各部位不适
胃肠道系统不适,如腹胀腹泻、厌食恶心等;心血管系统不适,如心慌、憋气、胸闷等;运动系统不适,如腰背痛、头痛、全身痛等;植物神经系统不适,如全身忽冷忽热、出汗等。
6.紧张恐惧焦虑
如担心自己的钱不够花、子女不能照顾自己、自己做不了家务了、家人会出意外等,这些在他人看来没有必要的担心,患者却因此而整天坐卧不宁、茶不思饭不想,甚至不吃不喝、自杀自伤、冲动伤人等倾向。
7.记忆力减退、智能下降
患者往往觉得自己脑子变慢了,什么也记不住。不同于老年痴呆的是,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记忆力、智能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抑郁症状缓解,记忆力、智能能逐渐恢复。
8.想法荒谬,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