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出现旁人无法理解的荒谬想法,如认为自己肠子腐烂了,已病入膏肓,或是自己变成穷光蛋了、自己犯了滔天大罪等怪诞的想法。
9.发现抑郁苗头,及时就诊
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大部分有生活上的不如意事件作为发病诱因,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抑郁症慢性化。
如果发现家中老人有类似表现,一定要带老人前往专科医院就医。目前有多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治疗抑郁症,但需要专业人员就用药选择、治疗周期等进行指导。
另外,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时,如果能及时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于身体的康复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老年人如何正确对待疾病
老年人由于体弱而容易患病。因此,老年人掌握对待疾病的心理卫生知识,对于防治疾病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对待疾病既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要疑神疑鬼。
1.不麻痹、不侥幸
老年人对待疾病不要麻痹,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被医生怀疑为肿瘤、冠心病时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但老年人对待疾病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即过虑、多疑。有些老年人整天担心自己生病,有一点不舒适就认为大难临头,忧心忡忡。这种消沉的心境持续下去反而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严重失调和紊乱。我们这里举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突然问一个人:“你那儿疼痛?”那个人从头到脚自己检查,很可能发现有的地方在痛。如果老年人把注意力都过分集中在自己的无关紧要的小病痛上,那么就可能使病痛逐步加重,甚至酿成大病。
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是保证心理卫生的重要措施。定期检查身体,不仅可以早期发现隐疾,早期治疗,而且避免老年人对健康无谓的操心,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2.镇定乐观
老年人一旦发现某种疾病,要力求镇定和乐观。情绪的稳定是老年人与疾病作斗争重要的心理手段。如果老年人发现某种病,情绪一落千丈,悲观绝望,毫无疑问,一定会促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3.不固执,多配合
老年人发现疾病后,要注意及时治疗。在治疗中要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有些老年人在治病中,往往固执已见,不注意与医务人员合作,这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4.老年人更需要“精神陪护”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不断加深,子女忙于工作奔波而疏于陪伴父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发生着改变,因此专为独处老人而设的服务——“精神陪护”,已经应运而生,并悄然兴起。
精神陪护不同于照顾起居的保姆式服务,而是专门给以精神安慰,提供服务者被称为“精神护士”,他们均为年轻人,性情和文化修养均有较高不平,既能拉家常,又能谈古论今。“精神陪护”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物质条件好并不等于老人完全幸福。因为陪护者完全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以让老人精神愉悦为宗旨,所以双方没有难以逾越的“代沟”,老人乐意向陪护者诉说苦衷甚至隐私。
老年人如何应对更年期
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标志。女性一般在45~50岁左右开始,绝经后2~3年;男性是50~6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生理和心理上较明显地呈现衰老过程的一个起点,是一生中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所以被称为“多事之秋”。
更年期主要的生理、心理变化是大脑功能在某些方面开始衰退,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卵巢和睾丸分泌减少。由于性腺和神经系统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性腺发生变化时,神经系统也就受到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月经紊乱、性功能下降、性欲减退、记忆力下降、感知觉迟纯、动作缓慢等。这些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缓慢而不明显的,可以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代偿及相应的行为改变来适应。但有些人的变化较快而突然,以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较大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呼吸不畅、眩晕、麻木、刺痛感、耳鸣、失眠、肠胃功能紊乱、食欲减退、便秘等;同时,心理活动也发生变化,如情绪易波动而不稳定,焦虑、敏感、好借故生事,多疑、忧郁、好争吵、因小事而冲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安而无主见、絮叼多话、无名怒火及易激惹等。
更年期出现的症状和变化,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多而集中,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这是个功能性变化的病症,不是器质性病变。经这一段时间,这些症状即可逐步消失。因此,不必过分担心或忧虑。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许多事例说明,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情绪,常常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如果平稳地渡过更年期以后,还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反之,如整天心烦意乱、忧心忡忡、悲观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均会削弱机体的免疫机能和器官的整体机能,加重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并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也可能影响家庭关系。无论是妇女或男子的更年期,都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正常发展阶段,既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理性的。注重讲究心理卫生,有助于顺利地渡过更年期。
1.科学地理解更年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更年期是人生长发育成熟转向衰退的转折时期,是生命的必然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每个人对更年期的反应及其征象,只有程度轻重、时间长短的差别,而不可能不存在更年期。将进入和已进入更年期的人,尤其是妇女,要有准备地去迎接这一变化。要努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去控制更年期的各种症状,对于症状带来的苦恼,要善于自我宽解,适当调理,使机体功能早日恢复平稳。切忌盲目疑虑,无休止地寻找和探求自己身上所出现的任何一点不适,以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须知,心理不安宁可进一步促使机体功能失调。
2.正确对待症状,有病早治,适当调整
人到更年期不论有无症状出现,都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求诊,如果发现器质性疾病,就应积极治疗;要是更年期反应,则主要通过自我调理来解决而不必介意。应该指出的是,对男性在更年期出现某些症状时,决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男性这一时期内脏器质性疾病发病率也比较高。例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等,早期也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必须仔细检查,以免延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处于更年期的人,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要合理地对待。作为子女、亲属也要对更年期的人,尤其是妇女的心理、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如果他们出现某些症状如烦躁、发怒时,需要家庭成员的谅解、同情和照顾,使之平稳地渡过更年期。
老年人也要防网瘾
网络游戏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不少老年人也已加入到网络游戏的队伍中来。对此,专家提醒老年人应该远离网络游戏。在一些网吧里,常看到有些老年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脑显示屏,还不时地朝麦克风喊话,双手在键盘上忙个不停。
据了解,中老年人玩网络游戏有两种情况:
为了发泄情绪,缓解生活压力。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经常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却没有发泄的地方。网络游戏虽然是虚拟世界,但是可以找到成就感,还可以与网友聊天,不见面就能倾诉苦衷。
出于兴趣和爱好,这部分人大多文化素质较高,或者有某种特殊经历。比如有人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但很多古代的东西在现在已经消失,只能借助虚拟世界来满足愿望。
但,老年病医院的心脑血管专家提醒老年人,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长时间上网更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关节酸痛、耳鸣头晕等症状,长时间憋尿,还会导致尿毒症。所以,老年人上网了解信息和娱乐是可以的,但要有节制,应尽量避免刺激惊险的内容,最好远离网络游戏。
养心务必要养德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1.过度怀旧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2.过度消极
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3.过度贪心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德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4.养心贵在静心
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5.养心重在养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在人之三宝中,精要化为气,气要化为神;神是精气之和,神乃人之灵魂。所以,养心、静心、乐心,最终要归结到养神上来。神凝才能气定,气定才能心静。养神,说到底就是要净化人的灵魂。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而且会成为被众人羡慕的养心专家。
6.养心务必淡泊
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但凡能让你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告诫我们,养心务必要养德。特别是面对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你更应当把养德视为养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静,德高才能神凝。养德最要紧的是去除那些束缚自己的名缰利索,使自己不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视名利为草芥,视得失为无物,那你就可以在快乐的天国里自由翱翔了。
7.养心建议
养心就是要对自己不苛求、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不要处处和人争斗、暂离困境、适当让步、对他人表示善意、找人倾诉烦恼、帮助别人做事、积极娱乐、知足常乐。
四季养心之道
1.春季养心之道
春季养生要顺应生发之气。中医认为,春气与肝脏升发、条达之气相应,肝为风木之脏,如果春季违逆了肝脏的生发、条达之性,就会产生肝郁、肝风、肝火等变证,不仅影响人体的情绪,而且会损伤“肝藏血”的功能,从而损伤人体的正气,可谓“伤身又伤心”。
所以,春季养心之道在于四心:用心、放心、清心、开心。
(1)用心:指春季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应该多动脑思考,适当阅读书报刊物,下棋听音乐,经常保持头脑灵活、思维活跃。
(2)放心:指的是放开心事,避免为工作、生活中的事牵肠挂肚,特别是老年人,不要为儿孙事过分操劳,以免产生“肝气郁结”。
(3)清心:指清心寡欲,中医注重七情,大怒伤肝,思则气结,气血逆乱则变生百病,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有太多的私心杂念,如洋房小车、美食华服,但在春天,尽量要做到“精神内守”,才能百病不侵。
(4)开心:指春天应该乐观开怀,知足常乐。道家以恬淡虚无,顺应自然为乐,佛家以行善为乐,儒家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总之,笑口常开,则病从何来?
2.夏日养心之道
夏天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因为,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应重点养心。
做到“心静自然凉”。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有几分道理。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
(1)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
(2)夏天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老人排除杂念。
(3)夏天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每天老年人应在树阴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
(4)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5)夏天要多乘凉: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6)空调房不宜多待:当然,老年人也不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能过低。
3.秋季养心之道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黄帝内经》有: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与鸡一起作息),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养生之本在于养心。正所谓正本清源,本末不可倒置。精神上,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古语有之:心死而人完。不论从人的生理、心理上看,养生与养心,养身与养性,必须样样顾及。况且,“心”主其中,要占首位,已属定位。一个人如果心性不佳、心绪不宁,势必吃不香睡不甜,心慌气躁,心惊胆战,极易导致心力衰竭。还能谈得上健康吗?
通俗来讲,心脑共用,养心与滋脑相一致。心平气和以养性,清心醒脑以养神。其目的都是为了养身、健身。
专家研究证实,勤劳者比懒惰者长寿,爱动脑者比昏庸者健康,乐观者比哀伤闷愁者漂亮。心静才能细细审察事态,体味世道,感悟人生。
现代养生理论有:心理养生、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以及饮食养生等。无外乎心境平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起居有序,所以不光是秋冬养生要从养心开始。
4.冬季养心之道
常选用的中药有龙眼肉、大枣、柏子仁、酸枣仁、莲子、百合等;选用的食物有猪心、羊心等动物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