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是你肚里的虫
21658800000013

第13章 每个人都有内存的行为模式(1)

科学家如是说

美国的科学家荷兰德指出,像人的头脑、免疫系统、细胞、发展中的胚胎和蚂蚁群等。在人类社会,这样的系统还包括文化和社会制度,政党和科学社团。这样的系统可以称之为复杂的适应性系统。这些系统有着三方面重要的共性。其一是这样的系统都是由许多平行发生作用的作用者组成的网络;其二是它们都具有多层次的组织,每一个层次的作用者对更高层次的作用者来说都起着建设砖块的作用;其三是这些系统都会预期将来。

前两点读者明不明白无关紧要,让我们来讲一讲这第三点。这第三点是说:这些组织都会预测和反馈外界的变化,并且确定自己下一步应当如何行动。

比如说,在经济萧条即将开始的时期,本来想要大手大脚花钱的某一个人,就可能放弃买一辆新车和去国外旅游的打算,改买一辆二手车,或者就待在家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省下几个钱,好应付即将到来的经济难关。

但事实上,这种预期和预测的能力和意识并非只有人类才具有。从微小的细菌到所有有生命的物体,其基因中都隐含了预测的密码。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中,具有这样基因蓝图的生物体都能很好地适应。同样,一切有脑子的生物体,在自己的经验库存中都隐含了无数的预测密码:在人的情况下,可能要采取行动。

荷兰德说,更为一般地说,每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都经常在做各种预期,这种预期都基于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假设模型上,也就是基于对外界事物运作的明确和含糊的认识上。而且,这些假设模型远非是被动的基因蓝图。它们积极主动,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子程序一样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被激活,进入运行状态,在系统中产生行为效果。事实上,你可以把内心的假设模型想象成行为的建设砖块。它们会像所有其他建设砖块一样,也能够随着系统不断吸取经验而被检验、被完善和被重新安排。

这些话有些拗口,用简单直白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人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能对外界袭来的事件和情况做出预期的反应,即自然而然地做出应对的方略。

就拿一个工厂来说,设想它接受一个常规订单,要制造一批产品。工厂职员也许不用多想。他们只需要遵守常规的运行程序来进行生产就可以了。如果情况是60,那就采取皿方式完成任务。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物理教师而言,当他看课本的练习题时,他不会像新手似的把时间浪费在抄录眼所能及的所有公式。他的脑中立刻会告诉他解题的方案:啊哈,这是一道能量题,它可能有另外一个取巧的解题方法。发个球给邓亚萍,她用不着先想一想这是上旋球还是下旋球,自己再想出三个方案如何应对,不,用不着,她抬手一下子就反击过来了,在极短的瞬间里,推测、反馈、应对一下子就完成了。对于这些一流的世界级运动员而言,他们反应的模型早就建立,这就如中国人的那句俗话:他们在没有画竹之前,早已成竹在胸。

这是一个极好的比喻,正因为胸中早就有了那一棵竹子,画在宣纸上的那棵竹子不过是胸中竹子的外观。因为我们可以说,胸中的那棵竹子是预先制作的竹子模型,宣纸上画出来的竹子则是模型的实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内含模型,那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那么,就要讲温良恭俭让,要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讲仁义礼智信,要讲中庸之道,要讲父慈子孝等等的礼教思想,要讲屈原与岳飞的爱国主义,这些,早就储存在我们的基因里了。中国人的不扩张和不侵略别的国家,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一旦世界上出现了如9·11恐怖袭击,美英要攻打伊拉克,我们头脑中做出的应对反应便是中国式的反应,它绝不会与美、英两国元首或民众的反应相同。而那两国人民的反应和做法,是那两国文化传承打在他们思想上的烙印。

这还等于说,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他对于外部世界所建立起来的反馈模型,不但具有所含国家、民族、地区的特征,也内含着他自己家族和经验的特征。

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在自己胸中成长起那根竹子,那个模型,但是若问这个模型是如何来的却有些困难。简单地说可以将它说成对环境适应性的反馈。科学家说,即使是一个没有大脑的细菌、病毒,它们也会寻找营养以供自己生存,当在一杯溶液里人为地滴入一滴营养液后,细菌(病毒)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浓度高的地方游泳而去。

科学家说,在生物学上,作用者是独立的生物体,反馈是由自然选择提供的,模型的不断改良被称为进化。在认知学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作用者是独立的心智,反馈自老师和直接经验而来,改善被称为学习。

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当人或者动物,或者是细菌、病毒,只要你想生活在地球这个世界上,想要生存并且发展,你就必须学会适应这个地球的世界,你必须利用这个世界告诉你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以及诸多不利与有利于的外来情况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从来都不是乱来的、毫无章法的,每一个人(包括动物、细菌)早就从经验和教训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或几种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模型。

状态中人的行为模型

当我们打开电视或翻开报纸的时候,关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新闻几乎成了必报的专题,而这种专题有着一个常见不衰的模式:巴勒斯坦的青年人向着以色列的坦克扔石头,以色列坦克上的军人就向着天空或人群开枪;或者是巴勒斯坦某激进组织发动青年人搞人体炸弹,让一些青年男女绑上炸药去袭击以色列车辆、人群,以色列遭到袭击之后,就开出坦克,进人巴勒斯坦村庄,开枪或开炮炸毁巴勒斯坦人的居所,杀害巴勒斯坦的平民以示报复。双方的行为样式周而复始,虽然有时有些变化,但不过是更加激化了一些,其基本样式却有着不变的定规。

作为不在这个体系中的外国人,例如我们中国人,也许觉得巴勒斯坦的青年人傻得可以。你扔石头想打坦克,这不是在闹儿戏吗?你用人体炸弹,想报复对方,但对方的要害人物是伤及不到的,死伤的都是无辜百姓,而且,每一次的报复都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受损最大的还是你们自己,这又何苦呢?不如大家坐下来谈判解决为好。可是,这只是我们的想法,而两国的民众与军队却依然故我,继续沿着这种模式在演义着双方的历史。

这其实就是行为模型,巴勒斯坦人有巴勒斯坦人的行为模型,以色列人也有以色列人的行为模型,尽管有联合国的干预,美国和欧盟的干预,仍然改变不了他们的行为模式。

《羊城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持续9年的时间里,一个车间的副主任叫吕卓的。不断被一名工人敲诈达9万多元。周而复始的敲诈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个愿打,一个忍痛强挨,却始终想不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去报警,结束这样一种无休止的讹诈。

吕卓是该市某机床厂一个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张(学光)原是该车间工人。1992年4月的一天,安顺派出所两名干警来到车间找张,原因是张涉嫌利用假发票销赃。时任车间副主任的吕某和车间主任冯某商量后,亲自到车间将张某找到办公室,由民警当场将张拘留。一个月后张从拘留所放了出来,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吕也没放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在单位的一次聚会中,张找到吕说,因为那次被拘留,对李、冯两位领导非常怨恨,因为没给他通风报信致使他被抓。张还说曾找吕算账,因为吕出差没有在家逃过一劫。过几天冯也找到吕,说张也找过他,为被拘留一事耿耿于怀,扬言要找他们麻烦。两人商议后到张家看望,张提出在拘留所遭了罪,必须获得赔偿。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各拿出1000元给张。

就是这2000元,成了张敲诈犯罪的催化剂,尝到甜头的张开始了一次次更为疯狂的敲诈。

2000年11月,张托其姐找吕说他的病,是在拘留所得的,要补偿10000元。吕为平息事情就给了10000元。没想到,张的敲诈变得更变本加厉了。

在吕的账本上记载着一次次的给钱记录,张的孩子当兵索要11000元,大哥手术索要2000元,开游艺厅6800元,等等,最多的一次15000元。更为可笑的是,张说一笔款里有假钞,罚款2000元。张的敲诈手段并不高明,先是威胁要拿被害人开刀,硬的过后又来软的,总是说这是最后一次,可过后敲诈却一次比一次厉害。

吕一开始给张钱时,为了不让妻子担惊受怕,是背着妻子四处挪借的,张开始也只是在单位或外面跟吕要钱,一次次轻易得手让他胆子越来越大。一天晚上,张到吕家来要钱,吕妻才知道这事。妻子想报案,吕说张在厂里是有名的无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妻子被说服了,筹了8000元给张。此后,张更肆无忌惮,索要数额也不断增加,到案发时吕被张敲诈已达9万多元,使吕负偾累累,精神几乎崩溃。

今年3月(胃年),张带着几个帮凶又找到吕索要5000元钱,说如果三天内给不上,一天要加1000元。吕实在求借无门,躲到通北的父母家时,没想到张如影随形,一个电话又追到通北,让吕回来了断。

万般无奈,吕向家人诉说了这几年噩梦般的遭遇,在家人的鼓励下终于报了案。日前,检察机关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将犯罪嫌疑人张学光批准逮捕。

在这个例子中,吕卓其实没有把柄在张学光的手上,不像有些敲诈案中,受害方不是犯有重婚罪就是犯有贪污索贿罪,有着见不得人的隐私,被人录了像。所以吕某完全没有必要接受张的要挟,不仅是9次勒索,就是一次都不能接受。我们看到文中的吕妻,第一次得知后就要报案,比起吕某来要硬气得多,刚强得多,结果吕不但不听从妻子的话,反而劝说妻子息事宁人,结果使敲诈得以继续,并且愈演愈烈。

这中间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吕某在处理问题时的行为模式一忍让、退却、容易屈服于别人的威胁,甘忍着吃亏也不告诉旁人,更不会利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张某却相反,他是一个欺诈、威逼、进攻型的人,永远地贪得无厌,正如吕某所说的,这是一个无赖,但是他的底牌是什么,敢不敢动手去杀人,这就很难说了。

正巧这两种模式的人碰到一起了,一个进攻,一个退却,一个一味地进攻,另一个则一味地退却,最后上演了这出漫长达9年的案件。

虽然我们对此事了解不细,但从其中也可以右到,车间的正主任冯某是与吕不一样性格的人,因此张就不大敢去敲诈他,如果吕某的位3换成了吕妻,恐怕张的敲诈也不可能那样容易得手。

从以上我们分析可以得知,冯某、吕某和吕妻这三个人的头脑里,肯定都是存在着一个自己的行为模型的,而惟独吕某的行为模型最软弱无能。张某头脑里的行为模型是一个无赖者的模型。试想,让张某的模型碰到吕妻(别让吕某干预她),吕妻一次被敲诈就可能报案,张某也就被抓了起来,再没有下一次了;反之,如果让吕某的行为模型碰到了一个善良的人,那人也许因为吕某的大度或救济他而终生感激,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在这个例子中,不幸的娃吕某的行为模型正好碰上了张某的行为模型,这就成了相克的类型,黄鼠狼遇到了鸡,水点豆腐,要不是最后警方干预,恐怕吕某会被张某吃定一辈子。

当然,模型不是永远不变的,是会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学习、改进,最后吕某实在承受不下去,终于在家人的劝告下报了案,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改进。不过,我们仍然感到吕某的软弱已经渗进了骨子里,他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恐怕仍然会吃亏下去,愈陷愈深到不能自拔。

行为模型的内核

在处理我们遇到的各种事件时,每一个人都能拿出一套主张来,办法来,这些办法是早就生成于人的头脑中的,遇事都可以做出迅速反应,而不是非要深思熟虑一番。对方(对手)出方案,我便以皿来对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为模型。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当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其他孩子欺侮之后,孩子放学回家一般都会哭着告诉自己的母亲,那么情况会如何呢?有些母亲态度非常强硬,马上不依不饶,到学校去找班主任和校长理论,找那些欺侮她孩子的家长讨说法,闹得天翻地覆,让别的家长或教师觉得她们家是不好欺侮的;若是换了另一位家长,她可能什么人都不找,只是告诉自己的孩子,吃点亏算了,下次别惹他们,一放学就早点回家。而另外一些家长则是第一次就忍气吞声了,要是再欺侮第二次,那么对不起,她也就强硬起来了,这些家长的观点是,你可以欺侮我的孩子一次,但总不能老是欺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