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性格就有一种行为模式
讲到每个人都有一种行为模式,那么另一些问题便凸显而出了。如行为模式是否可以归纳成几大类型,什么样的模式是最优秀的模式等等。
是的,虽然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模型)但归纳为几种类型还是可以的,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矮胖瘦,每个人最好是量体裁衣,但百货公司里的服装却只有有限的几种型号,有时穿起来还算凑合。
在前面已经讲到,人的行为模式建立在行为内核之上,这个内核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这个人的人性,其二是这个人的性格。人性只有善良与邪恶之分,性格却林林总总。有的人凶狠霸道,有的人善良和气,有的人软弱无能,有的人坚强不屈。但性格到底可以分成几大类,却很难说得清楚,有些性格学家将人的性格分成34个种类,有些则只将它们分成9大类。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有多少种性格,就有多少种行为的模式。
让我们来看一看被称之为《九极图法》的九种性格:
一种新的性格分类体系一九极图法一不久将大行其道,成为观察世界最流行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性格类型,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别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这种体系把人的性格分为九类。如果你是第一类即完美主义者的类型的话,你的性格特征是常常自责,但暗地里确信自己是道德圣人。
如果是第九类即和事佬型的话,性格特征便是对人唯唯诺诺,不愿抛头露面。
性格的九级分类法提供了观察人们在生活中各不相同的情绪类型及生活态度的指南。客观存在与占星术不同,是根据人类心理学(而不是星相)分类的。在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这种学说一直处于玄学与大众心理学的边缘。不过现在正变得流行起来,并且得到尊重。
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在名为性格、自知和领袖气质的课程中首次着重讲授性格九分法,大受学生的欢迎。中央情报局现在利用性格九分法帮助其特工人员理解世界各国领袖举止行为。美国邮政总署最近用客观存在来帮助雇员解决冲突。1994年8月,首届国际性格九分法大会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召开,与会者1400多人来自世界各地。
九分法理论认为:性格是由童年早期经验决定的,一旦人们通过研究了解了自己不良性格特征,便能加以改善。例如,厉于第二类(施予者型)的人虽然永远是施予者,但他们可以从强制的搡纵者变成体贴别人的好帮手。同样,第八类的老板型也可以从冷酷无情的暴君转变成宽宏大量的英雄。已经有人领风气之先,拿性格九分法赚钱了。纽约出现了一家用此法为客户服务的咨询公司。纽约另一家帮助企业从别的企业挖人才的事务所的老板说,性格九分法是寻找高级管理职位合适人选的有力工具。
这是美国《新闻周刊》上的一篇报道,它把性格的九分法说得很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分的呢?
1完美主义者型:谨慎,理智,苛求、刻板。
2施予者型:有同情心,感情外露,但可能具有侵略性,爱发号施令。
3演员型:竞争性能力强型行为者即有进取心,性格急躁广为自己的形象所困扰。
4浪漫型:有创造性,忧郁气质,热衷于不现实的事情。
5观察者型:情绪冷淡,超然于众人之外不动声色,行动秘密、聪明。
6质疑者型:怀疑成性,忠诚、胆怯,总是注意着危险的信号。
7享乐主义者型:热衷享受,乐天,孩子气,不愿承担义务。
8老板型:独裁,好斗,有保护欲,爱负责任,喜欢战胜别人。
9,调停者型:有耐心,沉稳,会安慰人,但可能会因沉于饮食或电视而对现实不闻不问。
以上所列的性格类型中,所列的表现其实就是人的行为模式。就像老板型的性格,它的表现是独裁,好斗,有保护欲,爱负责任,喜欢战胜别人。这是一种统治者的行为模式,他们好表现自己,好为人师,好发号施令,愿意当一个独裁者,对于手中的权力希望是越大越好;但他们也很愿意担起责任来,对于属于自己的部属,也会护崽似的保护他们。
凭良心说,把人分成九种类型的性格或行为模型也是十分不够的,或者说是十分勉强的,这里面不仅把丰富多样的行为类型简单化了,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说出程度上的不同。像有些人当一个大老板也就心满意足了,而另外的一些人则具有领袖的欲望,千方百计想爬到国会议员或一国之君的地位上去,这就是程度上的差异。而这里面比较不足的是没有将我们所说的那种狡诈的、喜欢搞两面派的阴谋家列于其中,把他们算作演员型的和观察者型的都不适当。所以,任何分类法都存在着包括不了人类行为类型的全部的缺憾。
让我们还是记住这样一种观点为好,那就是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具体人物要具体分析,不要把思想和看法僵化起来,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考察他具体的行为脉络,然后总结出他的行为模式,再有的放矢地去对待它,这才是真正的应对之道。
行为模式有高下之分
在前面一章的例子中,已经明显地看出,那个敲诈别人的张学光,一旦碰到了软弱无能的吕卓,就像吃定了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得逞。这说明了,吕卓的行为模式是要比张学光的差。即使不说吕卓的行为模式差,但起码他碰上了像张学光这样一类人就只有败下阵来。因此,行为模式的好坏之别,高低之分是十分显见的。于是,这样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是优秀的模式,我们如果要学习效仿,应当将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者?
一味不想吃亏的强硬者是好的吗?或者对什么人都表示友善,遇到欺压也不反抗回击的人是好的吗?在多得不能胜数的人类行为面前,我们几乎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近看报章上登着这样一条消息:有周芳和彭新两个人,都在广州市的荔湾区一肉菜市场设档位,经营着水产生意,两档位置相对,两家因为互相不满对方的经营手法而生积怨。在2002年的7月9日上午8时半,一条鲫鱼不偏不倚地跳落在两个档口之间的通道中央,两家都认为这条鱼是从自己的鱼箱里蹦出来的,于是为这条鱼的归属问题争吵起来,继而发展到动手相打。周芳在混打中受了伤,后经法医学会鉴定为轻微伤。但因积怨较深,为赔偿问题又争吵不休,终于只得上法庭去打官司。
在法庭上,原告周芳诉称,当天她从地上拾回自己档口跳走的鱼,彭新便冲到她的档口内,边骂她丈夫偷鱼,边踩踏她装鱼的胶盘。她上前阻止,被彭新一把推倒在地,站起身后又被彭新几拳打在鼻梁上及身体其他部位,直到保安制止彭新方才住手。她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补偿费、精神损失费共计7000余元。被告彭新却称,是他的鱼跳落通道被周芳拾取,他前去取回却被周芳及其丈夫追打,他是被动防卫,而且没有打伤人,周芳的伤是追打时自己摔倒所致。
法院经审理认为,两人因为一条鱼而争执打架,实在是小题大做,极不应该,双方在此事上均有过错,且均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根据派出所确认的事实,周的伤是打架期间形成的,彭新应负主要责任。周直接损失共123315元,彭新应赔偿809,即98652元。因为周也存在过错,所以法院不支持她提出精神赔偿的请求。
在北京,鲫鱼只有4元钱一斤,一条鲫鱼就算半斤重,不过只有2元钱,何苦为了这样一条小鱼打架?结果彭新却要赔偿近千元的损失费,打架之吃亏,是谁都看得出来的。但是,周芳与彭新这场架还是会发生,因为他们的行为模式都是不愿让自己吃亏,哪怕是一丁点儿亏也不能吃,而结果却吃了大亏。
因此,我们可以说,像这种行为模式实属是不可取。但同时我们又不能不说,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在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中间,是一种通用的模式,两个相互已经有了积怨的人,平时互不往来,只要发生了一丁点儿矛盾与纠纷,就决不相让,斗他个你死我活,一定要蠃对方,把这口气争回来。这时是谁也不会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一句话的。在我们为这样的人感叹素质太差,行为太偏激,思想太狭谥的时候,我们当然也同时认定,这样的行为模式是不好的。
还是在上一章中提到的美国科学家荷兰德,他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类与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直在相互斗争着,但有时也会讲求互惠与合作,到底是什么在指导着他们(它们〕的行为?他们是凭借着什么样的行为原则与行为方式行事的呢?
他的研究是从囚犯的两难境地这样一个课题开始的。这个囚犯的两难境地最初是由一群数学家从博弈理论中发展而来的。这个故事是说:两个囚犯被分别关押在单独牢房里。警方对他们俩共同犯下的案子进行审讯。两个囚犯可以做出几种选择:他们要么供出他的同伙(即背叛他),要么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方合作)。现在,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们保持沉默的话,他俩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为他们定罪。但瞀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给了囚犯一些剌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能够背叛,并告发同伙,这人不但能无罪释放,而且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奖金,而他的同伙却要按最重的罪来判决,而且为了羞辱他,还要对他施以罚款。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相互背叛的话,两个都会按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来行动呢?是相互合作抵制警方还是相互背叛与警方合作?从表面上看,相互合作保持沉默是最佳办法,这样两个人都会获得自由。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入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就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会不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说不定还会在监狱外面笑他傻呢。但是,人犯接着又会意识到,他的这种想法同样8也会想到,而且说不定还会首先采取行动。所以八犯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而且要快,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或者想得比他晚一步,那么他就是那个带着奖赏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8也根据这个逻辑而向瞀方交待了,那么,他(人)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上面再受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结果。
荷兰德想到,这个例子虽然个别,却是当今这个现实世界里,是否相互信任、合作还是相互拆台、对抗的普遍模式,几乎可以说,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党派与党派、国家与国家都经常陷入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中。每一个思考都会有两种走向,而这两种走向又都处于相互掣肘的矛盾之中。例如,美国与英国想对伊拉克动武,它面对着联合国是否能够通过决议?世界与国内人民是否坚决反对?朝鲜与伊朗等邪恶轴心国是否乘机而动?基地组织是否会配合袭击美国等等的难题,但是如果不打,话已经说了出去,30万兵马已集中在伊国边界,国家的面子问题,领袖的信誉问题,世界警察的责任问题,又都非常难堪。最终结局如何?打与不打,对于美英的领导者而言都是两难。而在自然界,两种生物的斗争是经常的,那就是谁吃掉谁的问题,但生物体为什么还敢于合作呢?为什么总是一会儿合作一会儿斗争呢?
于是,荷兰德在密西根大学领导的巴奇小组中,有一个成员想出了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这种两难时的行为决策,想看一看通常情况下,人类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这个成员叫爱克斯罗德,他是一名政治科学家。他组织了一个竞赛,这个竞赛的思路非常简单:任何想参加这个计算机竞赛的人都会扮演其中一个囚犯的角色,然后通过这个程序会被成双成对地融入不同的组合之中,参与者就开始玩囚犯的两难境地的游戏,每个人都要在合作与背叛这两者间做出选择。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只玩一次这样的游戏,而是一遍一遍地玩上200次。这就是博弈理论家所谓的重复的囚犯的两难境地,它更逼真地反映了某种经常而长期的人际关系。而且,这种重复游戏允许程序在做出合作或反叛的抉择时参考对手程序前几次的选择。如果这两个程序只玩过一个回合,则背叛显然就是惟一理性的选择。但如果这两个程序已经交手过多次,则双方建立了各自的历史和在这方面的声誉。当然,对方的程序会如何举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这是因为,如果所有的情况都是像北京街边的饭馆,流动的顾客都是一次过后将再也见不着了,或者拐卖妇女和儿童的骗子,受骗者辛辛苦苦寻找十几年也找不到骗子,那么,最容易的做法是骗你没商量。但如果是在一个流动性不大的小城镇,相互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那想要欺骗对方的时候,就得想一想下次受骗者会如何对付他。可以想见,这后一种情况更贴近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真实,也更逼真地描绘出数千年来人类不断延续的历史。
第一次比赛结果出来了,在上交的14个程序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策略,但令爱克斯罗德和其他人深为吃惊的是,桂冠属于最简单的策个叫做针锋相对的策略。这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阿纳托,拉帕波特提交上来的策略。这个策略是以合作开局,但从此以后就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行事。那就是,针锋相对的策略实行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原则。它永远不先背叛对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善意的。它会在下一轮中对对手的前一次合作给予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宽容的。但它会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惩罚对手前一次的背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强硬的。而且,它的策略极为简单,对手一望便可看出他的企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简单明了的。
爱克斯罗德对于这一次针锋相对策略夺得冠军的结论似有些不信,他和他的同事认为这可能是一次侥幸,也可能不是。因为这次比赛上交的只有14对程序(28个人提交的方案),还不能包括人类行为的绝大部分内容。不过,在这14组的比赛中也可以看出,有8个程序是善意的,它们永远不会背叛对方,而且这些程序都轻而易举地战胜了6个非善意的程序。
为了能更真实地了解人类行为模式的情况,爱克斯罗德又组织了第二次大赛。在这轮竞赛中,他组织了62个程序,在双赛前,他特别号召大家把桂冠从针无相对策略那里夺回来。而结果,针锋相对又一次夺得了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