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志之一:
整治公用部位的战斗打响了!
然而,整治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居民不理解。由于我们地区是老城厢冻结地块,居民中存在着混日头的想法,认为总归要拆房子的,不配合整治,有的居民在公用部位堆放杂物是为了占有一席之地,年纪大的老人比较节约,我们把垃圾杂物扔抬出去,转眼她又捡进来,有的还要到我手上来抢。针对这些情况,居委会干部耐心地,不厌其烦一遍遍宣传创建文明小区的重要性、必要性,环境整治与居民的关系,并发动党员、小组长、积极分子带头从紫华路68弄开始逐步向侯家路延伸,一幢一幢房子整治,一车一车垃圾从弄堂里运出来。通过整治,居民们看到走廊畅通了,天井整洁了,他们感叹地说:要不是居委会干部来唠叨,每周星期四上午雷打不动,搬的搬、扫的扫、拖的拖,特别是高温季节,一个个干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终于感动了上帝,有的居民送来了茶水,也有的端来汽水。现在居民们不再对扔毛垃圾反感,反而要求我41居委会帮助清理,现在小区环境干净多了,居民们也比较满意。今年以来,共清理垃圾100多吨,但是按照文明小区的标准还有距离,整治仗还要打下去。
工作日志二:
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件
在公用部位整治中,一般我们都事先通知居民,然而总有个别居民不知道,居民不在,我们将他需要的东西扔掉了,怎么办?
当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后,居民找上门,我们总是先做解释工作或赔礼道歉或商议补救办法。只要我们态度诚恳,居民大多是通情达理的。如紫华路一户居民去乡下扫墓,回来后发现他家的小五金工具箱被扔掉了,很恼火。块长上门赔礼道歉,他还是不高兴。居委会领导又主动上门,再次表示歉意,说明是居委会的工作疏忽所造成的,当时应该打开看一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老两口看居委会领导一片诚意,最后谅解了我们。又有一户人家放在走廊里有几根三四米长的角铁,这次扔毛垃圾中,由于有外地民工参加,手忙脚乱中居委会干部不注意,角铁被他们扔掉了,这个居民几次来到居委会,反映家中房子小,该角铁要搭阁楼派用场的。考虑他家较困难,角铁又找不回来,居委会赔偿了100元。还有一户居民是退休老教师,丈夫生前喜爱曲艺,留下一副配乐用的小鼓,当她发现丈夫的遗物被扔掉时急得都要哭了,我们一听马上帮她找,幸好运垃圾的卡车还未走,从弄堂口垃圾车的垃圾堆里找回此物。
因此,党支部总是提醒大家,工作做在前面,提前几天通知,事先征得居民同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工作日志之三:
第一幢样板楼的建成
紫华路68弄的大修工作结束以后,灶17革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要做到三统一:统一灶台、统一吊柜、统一水斗。由于灶间装修要求居民自费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选择了紫华路68弄17号为试点,居委会对3户居民做通思想工作后,才正式开始施工。对于装修,居委会干部都是门外汉,只凭参观了董家渡街道王码居委会留下的一些印象,具体如何设计,胸中无数,我们只得摸着石子过河。首先把3户人家灶间定位,划分好,确定灶台高低,吊柜尺寸。施工时,我们站在一旁看民工砌砖头,发现问题立即返工,因此进度比较慢。我们天天朝弄堂里跑,一次次来看,终于将灶台砌好,瓷砖贴好,吊柜做好,又调换了陈旧的电线,电表移位集中,达到统一规范化。原来脏、乱、差的灶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居民面前,有点新公房的味道。居民们争相来参观,看了有点心动,有的也开始行动。第一幢样板楼建成之后,接着又建了第二幢、第三幢,有的居民自己请人装修,还有的居民对灶间部分装修。以后我们又搞了水平划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居委会干部也有了一些经验,这条弄堂公用部位划一率达50%以上。
工作日志之四:
创建文明小区。促进邻里团结
石库门房子人情味较重,门对门、窗对窗、灶台连灶台、亲亲热热如一家。但是,也有牙齿碰舌头的时候,邻里纠纷,特别是公用部位矛盾突出。从开始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以来,居委会从加强对居民教育入手,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如紫华路68弄有一位孙先生,原来与邻居为公用部位闹矛盾、吵架,情绪激动。居委会在调解中结合小区创建文明,要求居民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希望他作为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为群众做个榜样。后来他主动与邻居和好,还帮助砌水斗。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孙先生配合块长开展工作,并做好周围的环境卫生工作。个别居民乱倒粪便堵塞阴沟,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用手去挖出来,用水冲干净。还帮助居委会用油漆在弄堂内画停车线,将自己家里的盆花拿出来放在小区花架上,现在他成了社区志愿者。
居住在紫华路68弄的居民,对创建文明小区早已家喻户晓,从整治公用部位、灶间装修、刷白、外墙上涂料,弄内砌花坛、安装铁门、文明格言上墙等,眼看弄堂越变越漂亮。他们从居委会干部的212作中深切体会到创建文明小区也是实事工程,比较配合工作。如紫华路68弄12号,当初为灶间装修定灶位时也有些矛盾,在职职工小谢姿态比较高,他提出愿意分最小的地方只要能烧饭,两位老太太虽说同意装修,但要付费又有些犹豫,幸亏子女支持,因此工程进展很顺利,又调换了陈旧电线。与昔日昏暗的灶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周围邻居看了都说好。通过创建促进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他们看到居委会干部擦玻璃,冲地面,经常会惊奇地说:这也要你们做?我们趁机进行宣传,要求居民配合搞卫生,他们连连点头说:应当配合,这是我们自己住的地方。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减少了矛盾。这真是:老城厢老房老屋老街坊,石库门亲情友情邻里情。
紫华小区经过整治,就像老照片又重新上了彩,成了彩色照片。虽然是历史部位,但是经过打磨,经过整治,仍然能熠熠生辉,闪烁出动人的光泽。对此,喜欢舞文弄墨的居委会干部徐文虎对紫华小区这样总结道:
关门是小家,开门是大家。社区就是家,家家都爱家。与上海的老城厢相比,厦门的鼓浪屿虽说年龄大体相仿,但环境和居住条件却要优美的多。据史载,早在宋朝时期,聚居在鼓浪屿的人民大都以渔农为生,即使是明清两代,其生产方式仍未改变。因鼓浪屿怪石嶙峋纵横交错,可据势守险,于是被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辟为根据地,郑成功曾率师在鼓浪屿驻扎四年。之后,这里仍恢复为农耕之地,只不过多了一层伤感记忆而已,石壁风云余旧垒,人家烟雨事春畴,在蒙蒙烟雨笼罩下的田园风光,总让人忆起先人那阴郁的眼神。由于有了这样的经历,鼓浪屿就成了江浙一带爱国知识分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有许多当时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如著名文人徐孚远、张苍水、陈士京等人都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陈士京还曾在鼓浪屿筑鹿石山房隐居,死后也葬在岛上。民族英雄和爱国文人深情注视过的鼓浪屿,注定要成为不同凡响的文化荟萃之地。
鸦片战争期间,鼓浪屿被外国势力攻占。1844年之后,由于厦门港被迫开放,清政府海关、港务等主权逐步丧失,外国列强潮水般涌进厦门,在鼓浪屿占地建房,有数个国家设立领事馆、海关税务司公馆、教堂、教会、医院等等,除此之外,还建造了大量的离宫别馆、私人别墅,加上原来的中国气派的建筑,一时间成了万国建筑博物馆。鼓浪屿建筑多数为低层庭院式建筑,大部分的建造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它们主要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建筑手法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闽南的地方色彩。房屋一般选用当地的石材或红砖,多采用圆拱回廊、清水红砖、红瓦坡折屋面,并用柚木楼板、花砖铺地,用栏板辅以奇异别致的琉璃瓦花格。建筑的各个立面常有精雕细刻的罗马式大型圆柱和结构造型迥然不同的多坡屋顶。有的建筑仿造古代宫殿式建筑糅合西欧建筑造型手法,形成外形独特、屋檐线条奇异的建筑风格。由于当时的西方建筑世界正时兴复古主义,加上来东方淘金的西方设计者大都狂野而敏锐,他们看到中国气派的建筑也不得不惊赞有加,因此深受感染。于是,鼓浪屿便成了他们想象和模仿的天堂,他们曾在这里遗留了大量的折衷主义和集仿主义作品,尽管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制造过罪恶,但也确实创造过美丽。现在,即使在欧洲,在美洲,在世界各地,也很难寻觅到这样集中、这样品种齐全的世界性的建筑标本。
现在,这些美丽已融入了鼓浪屿独特的人文环境。簇拥它的不仅仅是浓密的藤蔓和南国花木,还有悠扬悦耳的琴声……
鼓浪屿曾经孕育过一代钢琴大师殷承宗。现在,它已经变成为国家输送音乐人才的基地,一批批钢琴神童和音乐天才从这里走出,它成为连西方也惊赞不已的钢琴之岛,一个不足两万居民的小岛,钢琴拥有量已经超过500架。笔者曾经观看过这里的家庭音乐会,你循着音乐声走进一户人家,就会惊诧自己是否到了文艺团体的排练现场……
鼓浪屿就像是一只硕大无比的乐器,即使你不经意碰一下它,都会回响起清脆优美的乐声……
让小区的生活精致化,这是江南无锡人的追求。
在无锡新区北侧的太湖花园小区,绿化和美化是这个小区经营者们的绝活:以小区中心绿地和滨河绿化为主,辅以各主团绿地和宅前绿地,形成了多空间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绿色是小区的基调,也是永远不变的色彩背景,变换的四季花卉,如月季、玫瑰、郁金香、山茶花、美人蕉、牡丹花等等它们在每个季节里充当主题倾诉的角色,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把个小区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不胜收。那小桥流水、茵茵芳草,绿树红花之间镶嵌着一幢幢造型新颖、色彩丰富而和谐的住宅楼区,给人一种天上人间之感。而南长区清杨街道却在区内开展文明楼竞赛,涌现出十多个特色楼,它们是助学楼、无吸烟楼、新风楼、绿化楼、拥军楼、文艺楼、建教楼、助残楼、书画楼、互助楼等。南阳新村4号被称之为书画楼,在这幢楼里,每家每户都有着自己的爱好,或绘画,或书法,或写作,或收藏。每逢重大节日,全楼居民聚在一起,自发地举行书画以及收藏的交流活动。楼里每季一期墙报,是文学创作者发表作品的303室的户主吴文浩,原是无锡市纺织局退休干部,他于1985年开始集邮,颇有心得。1989年又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如今他已是远近有名的小区艺术家。302室的王丽娟,原是市一中的教师,退休后开始学习花鸟画,市内每有画展,她必亲去观看临摹,几年下来,她也能挥洒自如,画一幅令人称道的写意花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