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黄鹤楼赢得古人如此之青睐,现代人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由他们题写的各种匾额便高高地悬挂其上,如黄鹤楼顶层东、南、北三面檐下的“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和“北斗平临”匾额,及底层东、西、南、北四面檐下的“浪下三吴”、“气吞云梦”、“势连衡岳”和“云横九派”匾额等。当然,这里要特别提出的则是由现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悬挂在顶层西面檐下的那方题名匾——“黄鹤楼”。
在高一点五米、宽三点二米黑地金边的“黄鹤楼”匾额上,除了款署“1984年2月”和“舒同题”之外,匾文“黄鹤楼”三字,真可谓是笔势老辣劲利,布局法度谨严;其浑厚雄健,大气磅礴,深得颜鲁公书法之神髓,其结体于紧凑中显舒阔,遒丽中露俊逸,兼蕴诸家之长而独具一格。尤以“鹤”字俨若窈窕双禽,交相依偎,其逗逑迎睇之状,亲暱依恋之情,畅发豪端;主宾拱揖,以静待动,刻画入微;极具艺术韵味,并饶有一番新意。
于公元1905年出生在江西东乡县的舒同,自幼贫寒,六岁学书,八岁立志苦练,十四岁时其书法已在家乡展露头角。公元1925年,舒同投身革命,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人民军队师以上机关秘书长、宣传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战争年代,从军的舒同从未弃笔;公元1949年担任地方领导职务后,在工作之余依然是临池不辍,长期以来其书法艺术深受世人珍爱。特别是公元1981年5月舒同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后题写“黄鹤楼”匾额时,他已是年近八旬高寿的老人了。
12.北京清华大学“晗亭”
位于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晗亭,是为了纪念著名历史学家、民主战士吴晗而建,由邓小平题写的著名“晗亭”匾额就悬挂在这座小亭的内檐正面。
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公元1935年,吴晗从北平(北京)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专门讲授明史。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晗辗转南下任教于昆明的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公元1943年7月,吴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公元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吴晗被任命为清华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主任等职;同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公元1951年9月又担任北京市文教委员会主任。公元1959年,已经有了两年中国共产党党龄的吴晗,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建议,开始深入研究明朝御史海瑞,并先后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和历史剧《海瑞罢官》等。公元1961年10月,吴晗参加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三家村札记”专栏的撰写,写了大批有影响的历史文章。不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海瑞罢官》和《三家村札记》等问题,吴晗遭受了极为野蛮而残酷的斗争和迫害,于公元1968年被捕入狱,第二年10月10日被迫害致死。公元1979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北京市委为吴晗冤案彻底平反,恢复其政治名誉。公元1984年,清华大学为了纪念这位秉性正直、敢讲真话的著名学者,遂建起了这座“晗亭”。
坐北朝南的晗亭,是一座灰筒瓦四角攒尖顶的小亭,亭内绘有苏式彩画,其内檐正面就悬挂着著名的“晗亭”横匾。宽一点二五米、高零点六米的“晗亭”匾额,黑地金字,下款红字,书有“一九八四年八月三十一日,邓小平同志题”几个字。据说,清华大学在营建该纪念亭时,曾写信给邓小平同志请求题匾,小平同志欣然应允,不久即寄来“晗亭”二字榜书。不过,由于该榜书上未曾署名,故清华大学在制匾时便代署上了小平同志的姓名及年款。在这方匾额上,擅长行书的小平同志却题写了楷书匾文,字体结构严谨,意态凝重。
另外,据说在公元1984年10月26日在“晗亭”举行揭幕典礼之前,彭真同志还题词道:“吴晗同志以一个勤奋治学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历史学家和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道路,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这也许是在清华园内营建“晗亭”的一种原由吧。
13.北京“同仁堂”
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的同仁堂药铺,是中华传统医药著名的老字号,由启功题写的“同仁堂”匾额就悬挂在该老字号的店堂内。
创立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同仁堂,其创办人是曾在清宫太医院任职的乐尊育。这位精通古代医药方书的乐尊育,自开设同仁堂后就严格按照方书研制中医成药,由于其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理念,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同仁堂中成药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名冠京师。于是,自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同仁堂正式为清皇宫御药房供奉用药,前后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而且其产业也因借助官府势力得以迅速发展,从而垄断了中华国药产业。如今,同仁堂在境内外已经拥有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达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及门店二十家,遍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仅在北京,同仁堂就在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和昌平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四十一条生产线,能够生产二十六个剂型一千余种产品。其中,虎骨酒、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大活络丸和女金丹,已经成为同仁堂最有名的“五大王牌”。
同仁堂药铺在创建这一中华著名老字号的过程中,除了在公元十八世纪中期曾一度典与他人外,两百多年来一直是由乐尊育的后人所经营,故有“乐家老铺”之称。也许是因为同仁堂与爱新觉罗氏王朝拥有历史渊源的关系,由启功题写的“同仁堂”黑地金字巨匾就悬挂在店堂内。启功那既继承传统又在字体间架处理上有所独创的匾文书法,与同仁堂老字号相映成辉,光辉无限。
公元1912年出生的启功,是爱新觉罗皇族后裔,字元白。年幼时,启功就酷爱书法,因家族渊源而得以遍临名帖,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属于真正自学成材的大书法家。其实,以书法盛名扬世的启功,对古典文学和历史也有着极为高深的造诣,历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堪称是一代国学大师。
14.北京“戴月轩”
位于北京东琉璃厂路北的戴月轩湖笔徽墨店,是琉璃厂文化街上唯一一家以人名作店名的老字号,著名的“戴月轩”匾额就悬挂在店铺的门楣上。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的戴月轩,名斌,号月轩,幼年时从家乡来到京师,在贺莲青湖笔店当学徒。由于戴月轩学艺刻苦,在短短几年内就掌握了羊毫、狼毫及紫毫的制作方法,即未曾出师就已小有名气。清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戴月轩出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在东琉璃厂开设了属于自己的一间以经营湖笔为主的前店后厂式笔墨店,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店名。湖笔,原产于浙江天兴县的善琏镇,因该地在历史上属于湖州管辖,故称之为“湖笔”。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湖笔可以分为羊毫(羊毛)、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兼毫(前三种毛的混合物)四大类,有两百五十多个品种规格。其中,羊毫最软,紫毫最硬,狼毫锐而健,兼毫则刚柔相济。制造湖毛的关键,在于毛尖上那段透亮的部分,即称之为“颖”,而要制成一支湖笔则需经过七十多道工序,且每道工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戴月轩为了保证自己店铺制造湖笔的正宗性,不仅坚持所有原料由浙江湖州进货,而且还亲自进行加工制造,确保每一支湖笔内外优美,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不合格者宁可烧掉也不许出售。故此,由戴月轩制造的湖笔做工精细,品质精良,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深受文人墨客和书画家的喜爱。
以制售湖笔而闻名的戴月轩,原店名“戴月轩笔墨庄”,后改“戴月轩笔铺”,今直接名为“戴月轩”。公元1959年,戴月轩以八十五岁高龄去世后,得其真传的弟子郑存宗继续在“戴月轩笔铺”服务,并使“戴月轩”品牌名扬全国。公元1985年,“戴月轩笔铺”重新开业时建有面阔五间硬山合瓦清水脊的平房店铺,经营范围仍以湖笔为主,兼售其它各种名笔和文房四宝。特别显眼的是,由著名书法家陈半丁书写的“戴月轩”匾额,就高高地悬挂在店铺正面门檐下。长一点六米、宽零点八二米的黑地金字“戴月轩”横匾,匾文行笔自然,三字中五个竖笔挺拔而富于变化,使字势俊逸丰茂。署款“陈半丁”的这方匾额,下面钤有“陈年”和“半丁”两方印章。早年深受任伯年与吴昌硕教授的陈半丁,是浙江绍兴人,后久居北京,擅长绘画与篆刻,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大家。
15.四川成都“第一禅林”
位于四川成都北郊金牛区青龙乡的昭觉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屡有毁建,而且名称也多有变化,但“第一禅林”的地位似乎不曾动摇,这从高高悬挂在雄伟山门上的著名“第一禅林”匾额上可得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