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熙路草创
一座城市的发达总与一条重要的街道的兴衰有关,世界上所有的商埠名都都有一条显名的街道。譬如巴黎有香榭丽舍,纽约有华尔街,东京有银座,说到上海,无人不知南京路和淮海路,北京则有王府井。至于香港有铜锣湾,武汉有江汉路,重庆有解放碑,广州有北京路,南京有湖南路,哈尔滨有中央大街……每一座大城市总有一条大街彰显着它的城市繁荣和城市气质。作为中国西南第一街的成都春熙路是指成都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范围全长1.1公里的一条街道。但现在的春熙路经过改造,其范围已扩大至红星路步行街和改造后的青年路一带,包括跨过蜀都大道的天桥与街对面的几家大卖场王府井百货及商业场连成一片,形成成都最具人气的商圈。当年,春熙路是连接劝业场和东大街两大商业中心的枢纽。可谓寸土寸金,是成都中心的中心。成都春熙路1924年被命名距今已86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金融商业街。
1924年杀入成都的军阀、20军军长杨森做了四川省军务督理,为了笼络人心,为自己树立政绩而提议拆除现今春熙路一带之商店民宅,并废除清朝的按察使衙门,兴建从南到北的一条商业大道。那一天是5月26日,杨森下令实行“新政”,整修东大街,派兵强行拆除沿街店铺,惹来一片怨恨。普通街民被士兵强拆房屋,流离失所,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们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当然,拆迁中也有不买账的,成为那个时代的“钉子户”。春熙路本来打算修得笔直,但总府路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翻译,他借洋人之势拒不拆迁,杨森也拿他没法,所以至今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处还是倒了个拐。正是这个拐形成了春熙路的中心,先是建街心花园,后来又修建中山广场,并在不同的时期演绎出一出出悲喜剧。这个拐像是人们不经意中打的一个标点符号,像顿号,让历史在这里停留;又像是逗号,让无数风花雪月的街头故事在这里延续;更像是一个句号,在这里形成一个具有浓重的商业氛围的商圈。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演绎出各种事件并载入史册。
春熙路的前身本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与走马街相连,形成一条南北直线,横贯其中的东大街是出成都东大门下川东的商贾行人的必经之道。东大街是老成都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绸缎铺、金银店、当铺开满了整条大街,但东大街与商业场之间隔了无数的狭窄小巷,对于生意人来说极不方便。这些巷子七拐八弯,有的连一辆黄包车也无法通过,被成都人叫做“两尺巷”,即只有两尺宽。东大街和商业场是两大商圈,被这些窄巷子阻隔,不利于经商,也使城市显得破败。杨森之所以要提议建春熙路就是要将东大街和商业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商业走廊。
关于杨森也有一点注解,这是一个有城府的人,他的语录牌子在当年挂满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杨森的语录有:
禁止妇女裹足;应该勤剪指甲,留指甲既不卫生又是懒惰;打牌壮人会打死,打球打猎弱人会打壮;穿短衣服节省布匹,又有尚武精神;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上和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的行为……从这些语录中可以看出当年杨森倡导的“新政”内容。春熙路的修建对成都走向现代化也是一件超过商业意义的大事。当然,在具体的做法上有些粗暴和不妥,但春熙路建成后的近百年来对成都的商业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都从古至今之所以重要除了文化之都的名气之外就是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起点而著名,换言之,就是作为中国西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而名扬四海。民国时就有樊孔周修劝业场,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有杨森修春熙路,乃至于后来骡马市商圈的打造和蜀都大道的扩建,以至于本世纪初对春熙路的改造,一代代成都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不断扩展成都的商业之都的地位,使之形成更大的商业辐射和影响。
马路修建成功后,杨森请享有雅名的前清举人,成都双流人江子渔为马路取名。江子渔是个老文人,但也很会迎合杨森。因北洋政府授予杨森“森威将军”头衔,马路被命名为“森威路”。1925年,杨森妄图以武力统一四川,出兵攻占川东各县,与军阀刘湘的军队交锋。担任东路指挥的王兆奎被打败,连曾经督修马路的爱将王缵绪师长也临阵倒戈投奔了刘湘。杨森只好放弃了成都,逃到宜宾,最后走投无路,由师长王仲明护送,搭船顺江而下,到汉口,到洛阳,投靠吴佩孚去了。这时,江子渔又建议将“森威路”改为“春熙路”。“春”寓意春风和煦的“阳升”,“熙”表示一派升平的景象。江子渔很会引经据典,曰:“古书云,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熙熙攘攘皆为利而来!”这是取自《道德经》的句子。春熙路果如所云,成为成都最繁华的商业区。
二、春熙路上的店铺
春熙路上的店铺历来就洋盘和摩登,世界上最有名的商家大多要在此占据一席之地。在今天,什么伊藤洋华堂、太平洋百货等应有尽有,连餐馆也越来越洋气,什么咖啡馆、泰餐、法餐、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哈根达斯冰激凌和星巴克咖啡成了红男绿女的最爱。各种餐饮店历来都争相在春熙路上开店营业,逛春熙路一是饱口福,二是饱眼福,这里美女如云,名店林立。
当年的春熙路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在十字交叉处开辟了一个街心花园,这是杨森采纳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姓戴的顾问的新潮设计,在街心花园建有春熙路建路纪念碑。1927年北伐,四川宣布脱离北洋政府,拥护国民政府,专门塑造了孙中山先生着短装的站立铜像。铜像所需的铜料千斤以上,是川军28军军长邓锡侯、24军军长刘文辉捐款,由成都造币厂铸造。1928年1月铜像铸成,1月30日邓锡侯和刘文辉主持了揭幕典礼。1943年,余仲英任成都市市长,因当年铜像铸造时时间仓促,铜像形象失真,遂又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了手持书卷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这尊铜像至今仍在春熙路的中山广场上供人瞻仰。
说起春熙路的老店铺还真不少,经营西洋钟表业的先后有及时、亨得利、亨达利、协和、时昌、大光明等,金号银楼有天成亨、天长亨、天宝、物华、新凤祥、宝成等。另外还有胡开文笔店,诗婢家装裱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新中国书局、广益书局、墨磨人斋、刘冀严篆刻图章铺等。卖糖果的有稻香村,卖西餐的有耀华,看戏去大华或三益公,春熙路上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有卡尔登(鸦片烟馆)、春熙院(妓院)、超然居士和逸仙女士及法眼通大相士(跑滩算命),更有国际艺术人像馆和《新新新闻》《华西日报》等报馆。春熙路曾是成都报馆林立之所,当年在这条商业街上记者云集,新中国成立之后报馆才陆续迁出,集中到红星路一带。
在孙中山铜像两侧,一边是中华书局,一边是“来鹤楼”茶馆,其间还有一间“劳福”咖啡店,店主穆先生是位进步人士,他同时在金河街开设了一家草堂图书馆。
说到春熙路的名店,不得不提到的是耀华餐厅。这家店是成都最早的西餐厅之一,其西餐在成都人心目中很是有名,当年的成都人为在耀华吃一顿西餐而炫耀。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来到春熙路的耀华餐厅就餐,当时的照片被长期保存起来,是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成都早在清末年间就有洋人进入,英、美、加三国的五个教会在二十世纪初就在成都的华西坝开办了华西协合大学,让成都人接触到西餐比别的城市更早、更正宗,使川菜中也有了一些西洋的元素,春熙路建成之后就不断有西餐引入。如今的春熙路真可谓咖啡店、西餐馆林立,使这座内陆城市很有些海派意味。
三、自发形成的图书市场
人们大多知道,破“四旧”破掉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图书,但有谁知道当年那些被抄家抄来的大量图书和文物字画并没有全部被送往垃圾场和造纸厂,有许多通过春熙路的图书市场被偷偷地卖给了淘书者和收藏者。成都自古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图书集散地,哪怕到了今天仍是中国四大文物、图书市场之一。有那么多的古旧图书和文物至今仍在市面上流通,应该归功于当年在春熙路自发形成的图书“黑市”交易。那时并没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的形成完全是自发形成,每天许多汽车、架架车拉着各类书籍和字画来此趸卖给小贩,其价格之便宜让今天的收藏者大跌眼镜。笔者曾在这里花两元钱买了一套《静静的顿河》,小贩还搭送了一本《牡丹亭》,许多名家字画可以花两三元钱买到,许多购买者还嫌太贵要一再砍价。
那些图书大多来自成都各大中学校或文化单位,一来就是几卡车,一麻袋一麻袋的,买卖也是按一麻袋多少钱计算,一套《战争与和平》居然只卖五角钱,与废品的价格无异。其他理论读物被称为“打脑壳的”,根本无人问津,被撕得稀烂,到处乱飞。
市场上除了字画和图书外,也有各种票证的交易,最俏的是全国粮票,可以用像章或军帽以物易物。来这里淘书的并不完全是收藏家,也有许多求知者,在那种年月没有图书馆,书店里除了几本样板戏的书外别无他物,学校也被关闭,要想求到一点知识只好到这露天图书馆来淘宝。
春熙路图书市场毕竟是黑市,到这里来淘书要冒很大的风险。那时没有城管,有的是群众专政,被叫做工人纠察队,戴着红袖套,突然从暗处冒出来,一来一大帮,对黑市进行围剿。许多书被搜走,或当场被撕毁,特别是那些名家字画被撕得七零八落,让人痛心。此后,春熙路书市消沉过一段时间,后被改造成龙池书肆又经营了多年,直到重修春熙路将花园拆除改建成中山广场。
四、春熙路的改造
春熙路的再度繁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与紧邻的青年路一起,成为中外闻名的“西南第一街”。1992年春熙路夜市形成,夜市的一个摊位转手就可以卖四万或五万元。2001年5月春熙路开始改扩建,这条百年老街焕发了青春,到2002年2月改建完成,一条传承着成都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崭新时尚风貌的商业新街重新开通,当天就有十万人拥上街头,春熙路真正成了寸土寸金的商业文脉叠加之地。
改造后的春熙路是一条步行街,中山广场是春熙路的街标,设计方案从八百多套中选出,其设计者为杭州的刘国元。春熙路北口有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成都风俗浮雕艺术墙,描绘了唐代成都的八大景观:庙会、花会、灯会、采桑、芙蓉、濯锦、织锦、酿酒。
春熙路是成都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每天的人流量达30万人次,在0.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七百余家商业网点,是四川的橱窗,曾在《新周刊》推出的全国首个“商业街排行榜”中排名第三。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成都春熙路、北京王府井等。成都的春熙路位居第三的理由主要在于它的养眼指数和美食指数,以及较高的休憩指数、人气指数和商业指数。春熙路上如云的美女使这条街除了商业意味之外,更有了生气和活泼,数不胜数的美食又使游人有胃不够装的感觉。在别的城市美女或许是一个两个出现的,在成都的春熙路上美女是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真是使人眼花缭乱。至于美食,别的城市也不是没有,但像春熙路这般集中且竞争激烈的也不多见。
因为春熙路旁的科甲巷改造后与春熙路连成一体,使春熙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加上红星路步行街的建成,形成了成都最负盛名的商圈。科甲巷在改造前几乎全是卖服装的小店,因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经常被火灾困扰。改建后的科甲巷保留了老街的气质,又显现着现代的风貌,是春熙路繁华的延续。
人们说:“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大快朵颐哪里去?还是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也只有去春熙路。”人们到了成都没有去过春熙路、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春熙路是一种气质,一种诱惑,一个招牌和一种风尚,在这条数百米的长街上逛一遍也就把成都式的生活方式浏览了一遍,这就是漫不经心而又激情四射,休闲而又勤奋,浪漫而不浪费,惊艳而又欣喜。春熙路是物质的,却又是精神的,它是一种象征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一条百年金街和历史的长河。
今天春熙路两侧的建筑基本上都拆旧建新,只剩一座建于1914年的锦华馆还依稀保留着当年的印迹。锦华馆无疑是春熙路百年历史的见证,它处在一条现代化的商业街上,以自己古典的风格讲述着一条肇始于商贾,发命于官府,兴盛于今朝的商业街的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