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校教育: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
21854900000038

第38章 热爱知识

知识对于人类的头脑来说就像空气和食物,就像体育运动,甚至是整个生命。不用充足的知识进行教育,就像为了锻炼身体要进行最大量的运动却提供最小量的食物一样。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取知识并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夏洛特·梅森

书本的利用有利于缩短获得知识的时间

书本教育大约可以分为6组,每一组里又包含几个学科。有实际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嘲笑这种乌托邦式的教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书本的使用可以缩短获得知识的时间。在家庭学校里,最低年龄班的学习时间是上午9∶00~11∶30;最高班的学习时间是上午9∶00~11∶00。在这段时间里,他们需要看书,写作或预习、写报告等,中间休息半小时。按照年龄和班级,下午给他们提供1~2个小时做手工,进行实地考察或绘画等;晚上完全自由,以便孩子们可以进行自己的业余爱好活动,如在家里阅读等一类的活动。这样我们就能接触到多种内容,而完成每样任务会比平时用的时间更短,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专注的习惯,并使其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稳定的兴趣。

“功利主义”教育

谈到教育,我想引用莱基先生谈到道德时所说的话,即“功利主义理论绝对是不道德的”。对孩子进行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无论是商业能力还是生产能力,都等于是让他们在这一方面变得更加无知。大范围会包括小的范围,但小范围绝对不会包括大范围。只有具有才干和智慧的人才能完成出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它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兴趣可能

联想与兴趣我们一直都在谈的是“联想”而不是“兴趣”。因为是随意的、短暂的、没有价值的。每个人,哪怕是最无知的人,也会有某种兴趣或爱好,联想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对另一领域的初步探索。我们当前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之处则是我们会走向另一个误区,认为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理论家倾向于强调教育的过程而不大关心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孩子的思考,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这种教育的必然结果是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深感精神空虚。我的观点是没有思考不可能有知识的收获;反过来,如果不能经常充分地利用各种知识,思考也无法进行,我们都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怎样激发我们的思考、提问和推理的,从而最终获得一些额外的知识。这些教育思想家绝对不故意轻视知识,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我们越是把教育看做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人们就越容易轻视甚至完全忽略知识。而知识对于人类的头脑来说就像空气和食物,就像体育运动,甚至是整个生命。不用充足的知识进行教育,就像为了锻炼身体要进行最大量的运动却提供最小量的食物一样。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取知识并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圣经》中的一本预言书这样说道:“如果一个人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却死于无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悲剧。”

引起失败的原因

归纳起来,我们在知识教育方面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种。

(1)口语课。最糟糕的口语课就是废话连篇;最好的讲授也远远低于一本好教材的基本要求。无论新的还是旧的,好的教材不胜枚举,但我们一定要精心挑选。同时我们还要非常清楚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2)讲座。通常是由老师将从许多书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然后匆匆忙忙地讲给学生,接着再写出来,最后再由学生去死记硬背。讲座通常是精心准备的,内容全面而且论证充分,但它的教育价值,远远不如直接去拜读某一学科的原著本身,那样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作者的初衷。我们知道阿诺德、斯林、鲍文 的讲座非常精彩,但他们也只是就某些科目搞讲座,而且每一个讲座都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知识积累。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人都能像阿诺德或鲍恩那样。

(3)至于课本,一般都是从一本或几本巨著中压缩或再压缩而来。这种手册分两类:一类是罗列很多事实和细节,从而整本书都显得枯燥无味;另一类就是简单的消遣读物。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两种课本都毫无教育意义。

(4)激励别人追求知识而自己却懒于思考。

(5)在小学,过分依赖教学仪器和设备,从而使人思想气馁。

(6)仍然是在小学校,对“文选”的使用,无论怎样精挑细选,也不可能具有和连贯作品同样的价值。

用书籍进行教育

在过去的12年里,我们尝试了用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儿童。总的说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一般的孩子都能“快乐”地学习。我们不是说他们会记住教给他们的所有内容,但是,用简?奥斯汀的一句话说,他们将在许多知识领域都“有所了解”。

不要盲从

我们先暂时离开主题。我要警告大家不要盲从,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方面还是教育方法方面。在教育方面,我们不会轻易找到万能的钥匙,但我们相信生物进化的理论。同样,我们可以推断思想按照自己的规律也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位博学而又富于思想的中国人可以从外部世界和别人的思想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他感到空虚时,就拿起画笔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是他曾经见过、听说过甚至想象过的内容,而是一些弧线组成的象形文字。假如他碰巧是一位艺术家,这幅画应当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满可以拿出去炫耀。然而这是随意运用符号的特点而产生的一幅毫不相关的作品,但他的伙伴愿意把它看做艺术品,并隆重地挂在展示厅里。有人可能天生就知道流动的曲线在这种符号语言中所代表的“快乐”。

现在,很多新的思想和观念都非常有吸引力。西方思想总是很乐于接受这种幻想的魅力。这是否正好解释了一个令人迷惑的问题呢?我们拥有人数众多、道德素质很高的民族,他们思维敏捷,有时候思想还很深刻,然而几千年来,人们的文明却似乎停步不前。大概这就是人们总容易盲从的原因?这些人没有认识到方法意味着结果和走向结果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步;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只要有某种形式的冲击,一种想法就会变成富有成效的思想。盲目的骄傲自大让他们坚信自己会在偶然中有所发现。因此他们无法取得进步,而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保持原样。

现在,在教育中也有困扰我们的危险。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利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总以为每种理论都有其可取之处。然而通过成果测试,却发现很多理论都毫无意义。他们是否真正能解决某些问题呢?如果能,那么能解决哪些问题?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从事。不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寄托于某种方法,以为只要有勇气去尝试就会获得了不起的结果。作为先锋固然令人兴奋,但是,千万不要盲从,除非我们知道有人已经尝试过并取得良好效果。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执己见,也不能追求时尚。

有知识的孩子

毫无疑问,知识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在校学生很可能全然不懂一个小孩所掌握的某些知识。同样,有知识的孩子是存在的,他们拥有关于某些学科相当广泛而准确的知识,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兴趣学来的,这样的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

孩子们愿意上学,但不是因为热爱知识

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讲,大部分孩子都愿意上学。他们喜欢学校生活,喜欢与伙伴们相处,渴望得到奖励和赞扬;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多得数不清,包括老师迷人的性格。但是,他们上学是否是因为渴望知识却值得怀疑。这一点很重要,在学校生活的所有动机当中,对知识的热爱是惟一持久的动机,它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再重申一次,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孩子都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热爱知识的潜力。

要获得有关人物和国家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书本中学习,孩子们也应当从自己的书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物传记中都暗示着那些了不起的人物从小就热爱书本。毫无疑问,在很多学校,书本学习仍是主要的学习任务,这大概就是使我们伟大的公立学校历久不衰的原因。有些公立学校能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至少能培养出一些思维想象能力。然而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课程范围太狭窄,不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培养的孩子往往也很难适应社会。我们还必须记住,如果一个年轻人十七八岁离开学校时还没有养成勤奋阅读的习惯,可以肯定地说,他将永远也不能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了。现在很多公立学校都在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其中扩大小学生的课程范围是主要内容。

一场教育革命

我增加了几个附录用以说明:

(1)在家庭学校里,广泛的课程设置和大量书籍的使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在这种条件下,12岁以下的小学生应该取得怎样的进步;(3)如何利用口语课。家长学校里的孩子们会证明他们有权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的思想和思维能力会随着阅读的书籍而迅速增长,而这些能力光靠听讲座是根本无法培养起来的。至于读者是否相信我所说的这些事实,我想大家会看到,到处正在发生的不是教育改革,而是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就在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必然会投身其中。

儿童的《大宪章》

我的主张是在孩子们12~14岁之前,要尽量多地为他们打开智慧之门,当然这些门只能是“好房子的门”,我已经用经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泰纳说,教育不过就是通往一个华美壮丽的大厅的邀请卡;无论什么学科,我们都不能采取简编、摘要或选编的形式作介绍。年轻人要从这种原汁原味的书籍中读懂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学、什么是生活。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做到。

如果我们已经对此深信不疑,儿童知识自由的《大宪章》就摆在面前了。这种需要是迫切的,方法也已经很明确,我想我们应当声明,至少是12岁以上的孩子应当用一些前面我们谈到的像《读书的习惯》这样的课程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