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列子》学生活
21863000000040

第40章 说符(2)

晋侯听到消息大为惊骇,马上召见赵文子,对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啦!可是究竟用什么方法来抓捕强盗呢?”文子说:“周人的谚语说:能够看见深潭中游鱼的人定不吉祥,以智巧算出隐藏者的人必有灾祸。您要想消除盗贼之害,不如选拔有才德的人加以任用;使政教昌明于上,良好风气形成于下,人民有了羞耻之心,还会去干什么强盗呢?”于是,晋侯便任用随会主持政事,强盗就成群地逃往秦国去了。

原文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①。有悬水三十仞②,圜流九十里③,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④。孔子使人并涯止之⑤,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⑥,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⑦,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

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⑧!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注释

①河梁:同《黄帝篇》中的“吕梁”为同一处。

②悬水:即瀑布。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③圜流:有漩涡的水流。

④厉:原谓河水深及腰部,可以涉过之处。引申为涉渡。

⑤并涯:顺着河岸。

⑥错意:留意,注意。

⑦错:通“措”,安置。

⑧二三子:犹“你们”,长者对小辈或上对下之称。

译文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河堤上停下马车观望。只见瀑布飞泻而下二十丈,激流环绕九十里,鱼鳖不能游渡,鼋鼍无法停留,有一个汉子正准备涉水,孔子急忙派人顺岸边跑去制止他,说:“这瀑布二十丈,漩流九十里,鱼鳖不能游渡,鼋鼍无法停留。只怕你很难渡过的吧?”那汉子听了无所谓,就渡过湍急的河水上了岸。孔子问他:“凭技巧呢?还是道术呢?你能够入水又能出水的道理是什么呢?”汉子回答:“我刚潜入水的时候,凭借忠心和信心;等我出水的时候,又凭借忠心和信心。这忠和信使我的躯体安处波涛激流之中,而我不敢任从个人的心智和技巧,我能入水又能出水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孔子对学生说:“你们记住!水,尚且可以凭忠和信来亲近,何况对于人呢?”

原文

白公问孔子曰①:“人可与微言乎②?”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③,易牙尝而知之④。”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⑤!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⑥。争鱼者濡⑦,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注释

①白公:白公胜,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平王之孙。楚惠王十年(前479年),白公胜发动政变,杀死令尹子西、司马子期,控制楚都。后被叶公子高击敗,自缢死。

②微言:指密谋,微,隐匿。

③淄:水名,即今山东境内的淄河。渑:水名,一作“绳水”。源出今山东临淄东北,久湮。

④易牙:一作“狄牙”。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烹调。

⑤谓:指发言的内在涵意。

⑥言言:用言辞来表达。

⑦濡:沾湿。

译文

白公胜问孔子:“可以与别人一起密谋吗?”孔子不应答。白公胜再问:“如果石块投入水里,怎样呢?”孔子回答:“吴国擅长潜水的人能够从水底取出来。”白公胜又问:“如果用水倒入水里,怎样呢?”孔子回答:“淄水和渑水混合在一起,易牙用舌头一尝就能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味道。”白公胜说:“那么,就绝对不能同别人密谋了吗?”

孔子回答:“为什么不可以?只要心领神会就可以呀!所谓心领神会,就是不凭借语言来表达。捕鱼的人会把衣服弄湿,追赶野兽的人要奔跑,这是势必如此,并非喜欢这样做。因此最高明的言论不用言辞表达,最崇高的行为无所动作。那些浅薄的人所争执的只是事物的细枝末节。”白公胜没有懂得到孔子说话的意思,依然密谋叛乱,最后政变失败,他被迫上吊死在浴室里。

原文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①,胜之,取左人、中人②;使遽人来谒之③。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④,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⑤,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⑥!”孔于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⑦,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注释

①赵襄子:赵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之子。新稚穆子:也叫新稚狗,是赵襄子的家臣。翟:同“狄”,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邢、宋等国之间。

②左人、中人:古城名。两城皆在今河北唐县西北。

③遽人:传递公文的人。

④飘风:旋风,暴风。

⑤施:当为衍文。

⑥其:恐怕要,表揣测。

⑦拓:亦作“招”,举起。关:门闩。此句意为,孔子的力气可以举起城门上的闩闸。“拓国门之关”的应是孔子之父,后人误传为孔子。

译文

赵襄子派家臣新稚穆子攻打狄族人,大获全胜,夺取了左人、中人两座城池;新稚穆子派传令兵向赵襄子告捷。赵襄子正在吃饭,脸上显出担忧的神情。身边侍奉他的人说:“一天就攻克两座城池,这是应该高兴的事情;而现在您却露出担忧的神情,为什么呢?”赵襄子回答:“江河涨潮不过三天,狂风暴雨不能超过一个早晨,正午的太阳停留不了多久。如今我们赵家没有积下多少德行,一天就攻下两座城市,恐怕灭亡的命运要降临到我头上啦!”孔子听了这件事,说:“赵家将要昌盛起来了!”

忧患是成为昌盛的原因,而喜悦忘形便是导致灭亡的祸根。夺得胜利并非困难,保持胜利才是困难的。贤明的君主根据这条道理来保持胜利,所以他们的福气能够延及后世。齐、楚、吴,越等国都曾经夺得胜利,可是终于得到灭亡的下场,就是不能通晓这个保持胜利的道理。只有掌握这条规律的君主才是能保持胜利的人。

孔子的力气可以举起城门上的闩闸,但他不愿以力气来炫耀于世。墨子制订防守策略以挫败进攻,使公输般折服,但他不愿以善于用兵来闻名天下,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把自己的强大当成弱小。

原文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②。其事未究③,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

其后楚攻宋④,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⑤,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注释

①荐:祭献。古代以纯色牛羊做牺牲,故孔子说此白犊可祭上帝。

②迕:违背。这里是不相符的意思。

③未究:未见结果。

④楚攻宋:指楚庄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年),楚军围宋之事。

⑤乘:升,登。

译文

宋国有个喜爱施行仁义的人,连续三代毫不松懈。他家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一头白色的牛犊,他就去请教孔子。孔于说:“这是吉祥的事呀,用它来祭献天帝吧。”过了一年,他家父亲莫名其妙瞎了双眼,那黑牛又生了一头白色的牛犊。父亲又要儿子去请教孔子。他儿子说:“前次问了孔子,你就瞎了眼睛,还要问什么呢?”父亲说:“圣人的预言同事实先是相背然后才吻合。这件事还没有完结,还是再去请教一下吧。”他儿子便又去问孔子。孔子说:“吉祥啊!”又教他们用小牛来祭献天帝。儿子回家转达孔子的意思。父亲说:“照孔子的话去办。”过了一年,儿子的眼睛也莫名其妙地瞎了。

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京城。宋国百姓饿得换子来充饥,劈开骨头生火做饭;成年男子都登上城墙作战,死亡的人超过半数。这家人因为父子有眼疾而得以幸免。等到京城解围,他俩的眼疾就痊愈了。

原文

宋有兰子者①,以技干宋元②。宋元召而使见其技③,以双枝长倍其身④,属其胫⑤,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⑥,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⑦,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⑧,经月乃放。

注释

①兰子:以技妄游者,即指走江湖的人。兰,通“阑”,妄。

②宋元:即宋元君,亦作宋元王。

③见:同“现”。

④双枝:两根木杆。

⑤属:联接。胫:同“胫”,小腿。

⑥燕戏:古代戏技,因动作轻疾如燕,故名。

⑦庸:用。

⑧戮:羞辱。

译文

宋国有个流浪汉,想以技艺表演让宋元君赏识。宋元君召他进来表演技巧,只见他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长杆绑在小腿上,踩着高跷疾走快跑,手上还轮流抛接七把剑,同时有五把剑飞在空中。宋元君大为惊奇,马上赏给他许多金钱财物。

又有一个能耍杂技的流浪汉,听说这件事,也想表演杂技来求得宋元君的赏识。宋元君气愤说:“前次有人表演杂技来讨我欢心,那技巧毫无用处,正好赶上我高兴,所以赏给金帛。这个人一定是听说那件事才来的,也想让我能奖赏他。”于是,宋元君命人把他关押起来准备羞辱他,一个月后才释放了他。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①:“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②?”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③,若亡若失④,若此者绝尘弭⑤。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⑥,有九方皋⑦,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⑧。”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⑩!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

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660—前621年在位。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孙阳,以善相马著称。

②子姓:子孙。

③若灭若没:恍惚迷离的样子。指“天下之马”的内在神气在外表的透露,很难把握。

④若亡若失:似有似无的样子。这两句意即,鉴别“天下之马”,不在它的筋骨毛色,而要洞察本质。

⑤绝尘弭:谓马奔驰极快,四足落地不沾尘土,车轮过后不见辙印。弭,消。躐,车轮碾过的痕迹。

⑥担纆:挑担子。缰,绳索。薪菜:砍柴。薪,柴。菜,通“采”。也是拾取柴草的意思。

⑦九方皋:一作“九方堙”,春秋时善于相马者。

⑧沙丘:古地名。在今河北广宗北。

⑨骊:黑色。

⑩千万臣而无数:超过我千万倍而不可计数。千万,用作动词。

天机:此处指天赋的灵性或内在奧秘。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啦,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伯乐回答:“良马可以凭形体外貌和筋骨来鉴别。但天下无与伦比的骏马,其神气却在若有若无、恍恍惚惚之间,像这样的马,奔跑起来脚不沾尘土,车不留痕迹,极为迅速。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可以教他们识别良马,但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无与伦比的骏马。有一个同我一起挑担子拾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请让我引他来见您。”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去找好马。三个月后他回来报告说:“已经得到一匹好马啦,在沙丘那边。”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他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生气,把伯乐召来,对他说:“坏事啦!你介绍的那位找马人,连马的颜色、雌雄都辨别不清,又怎能鉴别马的优劣呢?”伯乐大声叹了一口气,说:“居然到了这种境界啦!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的地方呵!像九方皋所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观察它内在的精粹而忽视它的表面现象,洞察它的实质而忘记它的外表;只看他所应看的东西,不看他所不必看的东西;只注意他所应注意的实质,而忽视他所不必注意的形式。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有比鉴别马还要宝贵得多的意义。”后来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无双的骏马。

原文

楚庄王问詹何曰①:“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②。”楚王曰:“善。”

注释

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4—前591年在位。他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詹何:战国时期哲学家。

②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道:“治理国家该怎么办呀?”詹何回答:“我懂修养自身的道理,不懂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寡人得以奉事宗庙和掌管国家,希望学的是怎样保住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身修养很好而国家治理不好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身管不好而国家不乱的。所以治国的根本在于自身的修养,像治理国家这样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楚王说:“说得好。”

原文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①;“人有三怨,子之知乎?”孙叔敖曰:“何谓也?”

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②。”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注释

①狐丘丈人:据旧注,狐丘是邑名,丈人指地方上的长老。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任令尹,辅助楚庄王成霸业。

②逮:及,到。

译文

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人们有三件事最容易招来麻烦,您知道吗?”孙叔敖问:“是什么呢?”

狐丘丈人回答:“爵位高的,人家会妒嫉;官职大的,君主会猜忌;俸禄厚的,会招来怨恨。”孙叔敖说:“我的爵位愈高,志向就愈低下;官职愈大,心里就愈小心;俸禄愈厚,施舍就愈广泛。凭借这样来避免人们的三种怨恨,行吗?”

原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①,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②,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机③,可长有者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注释

①亟,屡次。

②寝丘:古邑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固始东。寝,容貌丑恶。有本认为“寝丘”之名和“陵寝”、“葬地”相似,故下文说“此地不利而名甚恶”。

③楚人鬼:即谓楚人崇拜鬼神。机:祥,祈福禳灾之事。

译文

孙叔敖病重,将要死去,劝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要封给我土地,我不接受。如果我死了,楚王就会封给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片土地叫寝丘,这块土地不仅贫瘠而且名字也很难听。楚人信鬼,越人信神,大家都对它没兴趣。你可以长久拥有的只能是这块土地。”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美的土地封给他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不受,请求要寝丘,楚王就给了他,一直保持到如今都没有丧失。

原文

牛缺者①,上地之大儒也②,下之邯郸③,遇盗于耦沙之中④,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之色⑤。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⑥,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