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列子》学生活
21863000000039

第39章 说符(1)

题解

《说符》为《列子》最后一篇。前面七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人生观、社会观、宇宙观等问题,第八篇则从“验证”的角度谈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事物的逻辑结果,这就带有归纳总结的性质。

“说”,即论说;“符”,即符合,验证。所谓“说符”,就是对事物加以事实上的或逻辑上的验证。验证的基本内容是事物“倚伏相推”的关系。之所以要证明,是由于“事故无方”;如何证明,则是掌握“变通之会”。

本篇的旨意是:说明人们的任何思想言行,都必须受到验证,而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符合于“道”。用关尹子对列子的话来说,就是“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其要义在于,“度在身,稽在人”。必须坚持应有的为人标准,必须认真地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证明,这才符合于“道”的要求。

对于证明,强调四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证明。“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二是“道”的证明。当人们不能自觉验证的时候,“道”便无时无处不在起作用,使一定的思想言行必有一定的验证。三是“时”的重要。“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无论是自我证明还是“道”的证明,都必须在某种有利时机的条件下,在特定的偶然机遇下,才有明显的成效,否则便导致错误发生,乃至导致彻底失败。四是强调“持后”。这是一种保持成效,巩固胜利的决定性步骤和方法,因此得出结论,“善持胜者以强为弱”,这样就能永远处于小心、明察的有利地位,不致被小胜、不致被外物冲昏头脑和扰乱心智。

本篇的寓言和故事多达30个。若归类,可以分为:一、说明“恃道而不恃智巧”的;二、逢其时则昌,失其时则亡的;三、名实应相符,不能因名害实的;四、居后持胜,慎善自处的;五、名利善恶相随,应以善待人的;六、治身治国,终归符验的。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①,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②,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注释

①持后:保持谦退,不与人争先。

②枉:弯曲。

译文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道。壶丘子林说:“你明白保持谦让,才谈得上立身处地。”列子说:“愿听您说讲讲保持谦让的道理。”壶丘子林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察看自己的身影:身体弯曲,影子就跟着弯曲;身体挺直,影子也跟着挺直。由此可见,影子或弯或直依赖于身体的动作,而不由影子决定;处世的窘迫或顺利任凭于外物的制约,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这就是保持谦让才能让自己处身领先的道理。

原文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①,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人,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度在身②,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③,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④,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身:指报应。即行为所形成的与之对应的结果。

②度:礼度、法度或度量标准。

③神农:古代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有炎: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一说,神农氏即为炎帝。

④度:推测,估量。法士:推崇法治的人士。

译文

关尹对列子说:“发出的言辞美好,回音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回音就丑恶;身体修长,影子就修长;身体短小,影子就短小。个人的名声,就等于回音;一生的报应,就等于身影。所以说:小心你的言论,将有应和它的回声;检点你的行为,将有跟从它的影子。因此,圣人听到一个人的言论就了解他人对他的看法,观察过去的行为便可预料将来的命运,这正是他们能够先知先觉的道理。

“掌握行为的礼度在于自身,而考察它的客观效果却在于他人。别人敬爱我,我必定敬爱他;别人厌恶我,我必定厌恶他。成汤、周武因为爱惜天下百姓,所以君临一国;夏桀、商纣因为厌恶天下百姓,所以身死国亡,这就是客观检验的结果。客观的检验和自身行为的礼度都已明确而又不遵守它,正如离家不走门口,行走不沿着道路一般。凭借这种违反常理的方法去谋求利益,不是很困难的吗?我曾经考查了神农、炎帝的德行,检核了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的书籍,思量了那些坚持法治和推崇德化之人的言论,发现存亡兴废不遵循这条规律的朝代,在历史上是不曾有的。”

原文

严恢曰①:“所为问道者为富②,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③,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严恢:人名。

②问:通“闻”。

③强食靡角:为争食而相互角斗。强,使用强力。靡,读为摩。这里的“靡角”,当指以角相摩,即角斗。

译文

严恢说:“那些学道的人为的是想富有,现在我获得金珠财宝也能富有,还要用什么道呢?”列子回答:“夏桀、商纣只重财利而轻视道,因此灭亡了。幸好我还没有对你说呢!作为一个人却不明白道义,只知吃喝而已,不过是鸡狗罢了!逞强争食,相互角斗,胜者为王,这不过是禽兽罢了。做出鸡狗禽兽一般的行为,却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这是绝办不到的。等到别人都不尊重自己的时候,灾祸耻辱就来到了。”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①,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

①中:指射箭已能射中箭靶。

②请:告诉。

译文

列子练习射箭已能射中靶心,便去对关尹子讲。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列子回答:“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你的箭术还不行。”列子便回家再加以苦练。三年后,又去告诉关尹子。关尹子问:“现在你知道射中的缘故了吗?”列子回答:“知道了。”关尹子说:“行啦!牢牢记住其中的道理不要违背它。不仅射箭,治理国家和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因此圣人不局限于事物存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研究所以存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骄①,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③,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

注释

①色:指气色、血气。

②奋:此处谓恃力强干。

③班白:即“斑白”。指老年头发花白。班。通“斑”。

④自贤:自以为贤。意即恃仗一己的聪明和才能。

译文

列子说:“气血旺盛的人容易骄傲,体力充沛的人容易激愤,都不可能与他们论道。因此头发没有花白的人谈道,常常丧失道的本意,更何况去施行它呢?所以骄傲激愤的人,就不会有谁来劝告。而没有人来相告,他就孤立无援了。贤明的人善于任用他人,所以自己虽然年老,但治事的能力并不衰退,智力虽已耗尽,但心神并不迷乱。因此,治理国家最难的就在于能否知人善任,而不在于倚仗个人的贤能。”

原文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锋杀茎柯②,毫芒繁泽③,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④。

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释

①楮叶:即构树叶,像桑叶,多有涩毛。

②锋杀茎柯:谓楮叶上茎脉和叶柄的肥瘦得体,十分逼真。锋杀,亦作“丰杀”,意印“增减”,引申为肥瘦、大小。

③毫芒繁泽:谓楮叶上的细毛繁密而有光泽。

④食:指俸禄,这里有获取俸禄的意思。

译文

宋国有人为国君用玉来雕刻楮树叶片,三年才完成。叶脉和叶柄肥瘦得体,叶毛繁密而有光泽,即使掺在真的楮叶中也难以辨别。这个人便凭借此雕刻技巧得到了宋国的俸禄。

列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假如天地生育万物,要三年才长出一片叶子,那么有叶子的树木就极少了。所以圣人凭借自然规律来施行教化,而不是凭借个人的智巧。”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①,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②?”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③。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④:“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⑤。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⑥,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子阳:人名,郑国之相。

②无乃:岂非。

③遗:赠送。

④望:埋怨,责怪。拊心:拍打胸口,表示愤怒的样子。

⑤过:意为探望。《释文》作“遇”,意为对待、款待。

⑥其卒:后来,终于。

译文

列子过着穷困的日子,面有饥色。有门客对郑国国相子阳说:“列御寇原是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可能您是不喜爱有才能的人吧?”子阳听后,马上派官员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见使者,再三拜谢推辞不受。使者去后,列子走入内室,妻子埋怨他,拍着胸口说:“我听说作为有道之士的妻子儿女都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现在我们穷得面有饥色,国相以礼相待,给你送来粮食。你却不接受,这不是我的命很不幸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国相并不是自己赏识我。现在他可以听信别人的话而送我粮食,将来也可能听信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这就是我不接受粮食的缘故。”到后来,郑国的百姓果然发难而杀掉了子阳。

原文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①;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②。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③;王悦之,以为军正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⑤。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⑥。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⑦,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⑧,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⑨。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⑩,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释

①干:求取。

②傅:指老师。

③法:指兵法。

④军正:军队的官长。

⑤宫:宫刑,也称腐刑,是使人丧失生育能力的一种刑罚。

⑥摄:迫近,夹迫。

⑦兵权:用兵的权谋,策略。

⑧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⑨叩胸:即拊心,拍打胸部,表示恼恨。让:责备。

⑩投隙抵时:迎合机会,行动及时。投,犹迎合。隙,机会。抵,到达。时,适时。

吕尚:即姜太公,周代齐国的始祖。传说他智勇双全,精通兵法,曾辅助周武王灭商有功。

愠容:含怒、怨恨的表情。

译文

鲁国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喜好学问,一个喜欢军事。喜好学问的以学术谋求齐侯任用;齐侯录用了他,叫他担任公子们的老师。喜爱军事的儿子到楚国,以兵法向楚王求取官职;楚王很喜欢他,委他担任军正。于是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家庭富有,官爵让亲戚们感到荣耀。

施家的邻居孟家也有两个儿子,从事的学业也与施家两个儿子相同,却陷于贫困之中。他们十分羡慕施家的富有,便前去请教谋取功名的方法。施家二子将情况对他们讲了。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以学术向秦王谋求官职。秦王说:“当今诸侯用武力争夺天下,当务之急在于扩充军队,广积军需。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灭亡的道路。”于是就对他施以宫刑才释放了他。

另一个儿子去了卫国,以兵法向卫侯谋求官职。卫侯说:“我们是弱国,却夹在强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事奉它;对于小国,我们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国家安全办法。如果依赖兵法权谋,那灭亡之日就不远啦。假使放你好好地回去,你到了别的国家,定会成为我国的不小祸害。”于是就砍断他的双脚才放回鲁国。

返回家后,孟氏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氏说:“凡是把握时机的就昌盛,丧失时机的就灭亡。你们求取官职的方法和我们的一样,但是效果和我们有区别,原因是错过了时机,并不是你们的做法有什么错。再说,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过去所使用的,如今可能被抛弃;如今被抛弃的,将来可能还要使用。这里或使用或不用是不存在固定的是与非的,迎合机会,行动及时,应付事变,没有固定方法,这种能力属于智谋。智谋如果欠缺,即使你博学多才像孔夫子,善用兵法像姜太公,到哪里去不会碰壁呢?”

孟家父子满脸怒色立刻消散,说:“我们明白啦,你不要再说了!”

原文

晋文公出会①,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②,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

公寤其言③,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君,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曾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出会:即与诸侯会师出兵。

②私家:娘家。也指姊妹夫家。

③寤:醒悟。

译文

晋文公率兵出国,会合诸侯,打算攻打卫国。公子锄在一旁仰天大笑,晋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的邻人,他送妻子回娘家,途中看见一个采桑的妇人,不觉产生好感,就同她谈笑起来。可是回身看自己的妻子,也正有其他男人在招引她。我暗自笑这件事呢。”

晋文公领悟他话中的意思,于是放弃了出兵的计划。当他率领军队回国,还未回到晋国,果然有其他国家正举兵进犯晋国北部的边境。

原文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①,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②。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③。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④,而群盗奔秦焉。

注释

①郄雍:人名。

②残:杀害。

③智料:以智慧来料算。

④随会:人名,知政:主持政事。

译文

晋国苦于强盗为害,有个名叫郄雍的人,能够审视强盗的相貌,察看他们的神色而得到真情。晋侯派他去辨认强盗,千百个当中没有一个漏网的。晋侯大喜,对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差不多一国的强盗都被捉干净了,还要用那么多人干什么呢?”文子说:“主上凭借伺察来抓捕强盗,强盗是抓不完的,而且郄雍必将不得好死。”过了不久,强盗们聚集商议说:“把我们逼得走投无路的人就是郄雍。”于是他们一同绑架郄雍并把他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