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鬼谷子》学生活
21870700000010

第10章 内第三(2)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让他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那样,就像一滴蜂蜜吸引着他的心,也就有了一条大道,通往他的理性。”林肯正是靠着一种真心打动了数百万选民的心,创造了平民子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奇迹。林肯曾在他的演讲中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上还有一个大书架,书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去读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林肯正是用这种真诚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信赖,走向了成功。

情感是人内心世界

的窗口,是人精神风貌的核心和灵魂。尤其那些深谙行军打仗的将帅们,他们知道,只有以爱带兵,视卒如子,真心爱才,体恤下属才能使下属“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太宗李世民可谓这方面的典型。李思摩出征中弩,李世民亲自为之吮血;马周患病,太宗不仅派名医前去治疗,还派皇子亲临问候,关怀备至;即使普通士兵有病,他也要“召至御前存慰,付州县治疗”。所以,太宗手下将士皆拼死效力,甘愿肝脑涂地。

任何情感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价值,越是自然的东西越有生命力,越能牵动人自身的情感。用“情”强调其真,唯真才能感人、才能动人。刘备摔子,赵云归心;太宗吮血,将士齐心。而吴起为了取得功名,母在,不养而远游;母亡,不守孝;为取信于鲁君,杀结发之妻,如此急功近利、残暴自私之人,很难让别人信服他的真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有一流的影响力,要有高尚的品质,要有征服人心的能力。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方能得“人和”而成大业。

真诚使人亲近;善良使人感动;美丽使人愉悦:虚伪让人唾弃。“伪不可长,情见反极。”欺骗是不会长久的。尤其在尔虞我诈的商战中,用真情对人,善待他人,才是安身立命之本。香港首富李嘉诚纵横商海半个多世纪而立于不败之地,手下员工都对他忠心耿耿,始终与公司风雨同舟,其原因就在于李嘉诚具有爱才之心,并真心诚意关心、爱护员工。李嘉诚十分善待老员工,他强调:“一个企业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是一个家庭的长辈,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就应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不仅对老员工,对自己的每一个手下李嘉诚也是关心备至。

没有理智的情感,犹如迷失方向的小舟,无法到达目标;没有情感的理智,犹如狂热的信徒,总是产生偏见。“吸引一颗心的感情,然后以更丰富的情感回赠。一旦有了这种关系,心灵充满的是温暖,失去的是孤单。”所以,在运用“动之以情”时最重要的是寻找和确定对方感情的触发点,要注意抓住对方的感情“软肋”,要首先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情况和背景,有的放矢地动“情”。否则,即便言辞恳切,声情并茂也只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卡雷尔赴欧洲讲学时,欧洲有关人士极力劝说他留下,法国里昂大学还专门为他建了一个研究所,卡雷尔也有意留下。而恰在这时,卡雷尔研究所的同事们给卡雷尔发来了一封非常短的电报:“几颗跳动的心还活跃在玻璃瓶子里,等你归来。”一见这封电报,卡雷尔第二天就起程返美了。一封短短的电报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卡雷尔的同事正是找到了他感情的触发点,那“几颗跳动的心”是卡雷尔为研究心脏移植特意用营养素在玻璃瓶中培养的鸡心。他的同事知道他是不会轻易放弃这项实验的。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将他请回。

所以鬼谷子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联,独往独来,莫能止之。”抓住对方的情感契合点,就等于打通了到达对方内心深处的隧道,很容易就能和对方取得共鸣,从而轻松达成自己的目的。

积极拉拢收买人心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很多人的帮助。尤其是当自己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拉拢别人为自己所用,从而增加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成功的指数。

一般情况下,别人是不会主动向你靠拢的。司马迁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使人俯首帖耳、受命于己的是利益。所以,想要拉拢对方,首先要给对方以恩惠,这样人家才会愿意亲近你、才会为你所用。而且,还一定要积极迎合对方心意,以对方的利益、欲望和需求为支点。

汉高祖刘邦可谓是笼络人才的典范。当初韩信在项羽手下不得重用,于是投奔刘邦。刘邦刚开始也不肯重用,后来听从萧何的计谋,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使胸怀大志的韩信终于有了可以施展自己军事天才的舞台。对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更是感激涕零,出生入死而无悔。汉王四年,韩信斩龙且,杀齐王田光,平定了齐国。此时的韩信已拥兵十万,降汉则汉胜,降楚则楚赢,自立则三足鼎立。于是,刘邦和项羽都想拉拢韩信,来助自己一臂之力。而刘邦此时正被围困在荥阳。于是韩信派使者见刘邦,要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以试探刘邦对自己的态度。刘邦按张良的计策对韩信派来的使者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何必当假的呢?”于是,派张良携印信,封韩信为齐王。从此韩信更是对刘邦忠心耿耿,最终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人的胃口永远是填不满的。所谓“欲壑难填”。所以笼络人心的时候,最好的法子就是打开其胃口,但永远不让其吃饱。因为迫不及待的欲望比饱食之余的厌足感作用更大。一个人一旦有了“官”瘾,就像抽大烟一样很难戒掉。利用高官厚禄来驾驭臣下,历来是掌权者手中的法宝。刘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能够知人善用,而且能够把金银财宝、城邑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君临天下。而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项羽,却由于不善于收买人心,把封赏的印章都刻好了,放在手里把玩却舍不得发给应该受封赏的人,如此小家子气,自然笼络不住人心,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处世中,我们历来都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实,在战争中也是如此。1797年2月,法军在“谢尼奥战役”中俘获了大批意大利人。权衡得失以后,拿破仑决定释放全部俘虏。在释放前,他用意大利语向俘虏们作了自我夸耀的演说:“我是意大利各族人民的朋友,特别是罗马人的朋友。我是为了你们的幸福才到你们这里来的。现在我把你们释放了,请你们回到家里,告诉你们家乡的人:法军是宗教、秩序和穷人的朋友。”面对拿破仑宽宏的态度,俘虏们万分感激。于是,欢呼声代替了恐惧感,战争中的仇人变成了恩人。这样做的结果是,被释放的俘虏都成了拿破仑的义务宣传员。他们到处宣传拿破仑这位“朋友”,说他是真正的爱护意大利人。于是,释放俘虏的消息迅速传开,甚至传到了偏远的亚平宁山区,进入了许多农家茅舍,这为后来拿破仑在意大利采取军事行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中王熙凤说过一句话:“当家人,恶水缸。”这话很有哲理。人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交往中更是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作为管理者,不可能指望所有属下都支持你。但是如果常常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的话,就可以把大多数人留在自己身边。所以一些优秀的领导者会经常对员工说:“你不是我的员工,你是我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是平等的。”想想,员工听到这话会是什么感受。关怀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领导者不可缺少的管理行为,是以一人之心换取众人之心的同心举措,是企业产生凝聚力的必经之路。

情感是使人际沟通畅通无阻的最重要的工具,人际交往发生断裂,就会削弱社会凝聚力。用情感来积极拉拢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壮大自己的声势,形成强大的联盟,则会令对手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做法后来被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发挥为合纵术,即联合多家斗一家,让大家齐心协力战胜共同的敌人。苏秦以这种计谋游说六国,号召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强大的秦国,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鬼谷子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干,云从龙,风从虎。”人与人之间凡是取舍相同,观点一致,就能互相认可;取舍不同,观点矛盾,就往往互相排斥。追求共同利益的人才会聚集到一起。把别人利益和自己利益绑在一起,才会说服对方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才能够以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事之谋

在《鬼谷子·内揵》中,鬼谷子主张游说时应内心自守,不被外物纷扰,不被琐事搅乱,“以情为重,而又仁义宽容”,即以“情”字为笼络一切的中心,并辅之以变通之法,才能有所作为。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正所谓得“情”则自合,失“情”则自去。可见,“情”是成功办事的根本。

随机应变头脑灵活

鬼谷子认为,一个经常与居上位者接触的人,一言一行都势必要小心谨慎,以免出错。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必须要头脑灵活。在应付突然事件时,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春秋时期,晋文公的管家给他上了一盘烤肉。文公正要吃,发现有毛发缠绕在上面,便把管家叫来训斥道:“烤肉上怎么绕着毛发,你想让寡人噎着吗?”管家见状一惊,立即磕头请罪道:“我有三条死罪:用磨刀石磨刀,磨得非常锋利,切肉切得断毛却切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用木棍穿肉块却看不见毛发,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用炽烈的炉子、通红的炭火烤熟了肉,但是毛发却没有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听到这里,文公明白了,是有人在暗中陷害管家。于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来盘问,真的找到了这个人,于是重重责罚了他。

管家遭人陷害,被晋文公责骂,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以自列罪状的方式,向晋文公申诉了自己的冤枉,合情合理。这种方式,显然要比直接喊冤效果好得多。

事实上,凡居上位者都带有一定的傲气和霸气,有人将其形容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但话说回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若不慎触怒了居上位者,真摸了老虎的屁股,就该设法予以补救。这需要智慧,而且是“急智”。

刘邦称帝后,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各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韩信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人马?”韩信回答:“陛下能带十万。”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了!”刘邦心里不快,但还是笑着问道:“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为我所用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您‘善将将’,驾驭将领的能力无人能比啊!”刘邦一听这话,心里顿时舒坦了许多。

韩信后来死于非命,也是因为他功高震主、不知收敛的缘故。但在这里,韩信给刘邦戴上‘善将将’这项高帽子,确实还是令刘邦十分欣喜的。韩信虽然不以舌辩见长,但随即应变的本事还是很高强的。

若自己不被居上位者看好,甚至遭到打击和羞辱。这个时候怎么办?是据理力争,还是忍气吞声?这,似乎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有“忍”的功夫的。

晋代人杜锡曾任太子司马遹的近侍官,他多次对太子的不端行为予以劝戒,引起太子的怨恨。太子很想惩罚他,但是杜锡一向奉公守法,没法随便给他安个罪名。太子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招。一天,太子让人把针放在杜锡常坐的毡子下,杜锡来见太子的时候,一坐上去就挨了针扎,弄得很是狼狈,但很快他就忍住疼痛,又泰然自若起来。太子问他:“你坐上什么了?”杜锡知道太子在捣鬼,心里很气愤,转念一想:人家是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皇帝,自己得罪不起啊!于是就回答说:“我什么也不知道啊!”太子听他这么说,就若有所思地说:“我还以为你只喜欢跟我过不去呢,没想到你也跟自己过不去!”以后就再也没有戏弄过杜锡。

面对太子的挑衅举动,杜锡能够随机应变,处之泰然,因为他深知君臣之间的关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何才能消灾免祸,摆脱“不得不死”的悲剧,确实是古代臣子的一大课题。

晋朝时候,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在洛阳专权,成都王于是出兵夺权。长沙王平素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凡是在朝为官的,无不怀着恐惧的心情。乐广在朝廷中享有盛誉,又和成都王有姻亲关系,一些小人就在长沙王跟前说他的坏话。长沙王就问乐广是否在暗通成都王,乐广神色自若地回答说:“我家五个儿子都在洛阳,我怎么会拿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呢?”长沙王从此释然,对他不再有疑虑。

以上所举的这几个例子中,主人公都依靠随机应变,躲过了灾祸。在向上司提建议或遭到上司责问时,我们又怎能缺少这种随机应变的本事!

掌握实情有的放矢

我们平时说话、办事,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鬼谷子认为,要“得其情,乃制其术”,就是说,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然后根据实情锁定目标,采取行动。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有的放矢”。如果在掌握实情之前就盲目行动,必然遭遇失败。

有一只狐狸,不小心掉进井里,爬不出来了。正好一只山羊口渴了,来到井边。它发现了狐狸,便问:“狐狸,井水好喝吗?”狐狸说:“这井水清澈甘甜,你赶紧跳下来,咱们一起喝吧。”山羊相信了狐狸的话,“扑通”跳了下来。当它喝完水后,才发现上不去了。狐狸对他说:“我有个好办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我踩着你跳上井去,再拉你出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狐狸跳出井口以后,就不再管山羊了。山羊生气地骂狐狸不守信用。狐狸对井下的山羊说:“喂,伙计,如果你的头脑和你的胡须一样完美,就决不会在没想到上来的办法前就跳下去。”

一个事先不经过调查研究就盲目行动的人,就像那只被狐狸骗得团团转的愚蠢的山羊一样,将会处处受困。与此相反,一个聪明人在行动之前就会把情况诟查清楚,并预见到事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