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修己,通达人生的志向
《菜根谭》中说:“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廓庙的经纶。”不管自己身处何地何境,志气必不可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正是这一志向,是你行动的目标和动力。有了远夫的志向,你就能视野开阔,眼光长远,也就有了勇往直前的目标。
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原文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①;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②;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③。
注释
①意远:意思深远。②神清:神智清晰;③兴迈:意兴豪迈。迈,豪也。
译文
站在高处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面对清流可以使人意念深远;在雨雪的夜晚读书,可以使人神智清晰;在山岗上伸展胸怀呼啸,可以使人意兴豪迈。
解读
大自然界所蕴藏的资源,不论在人精神方面的需要也好,或在物质方面的需要也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吾人肯放开胸襟以厚生,则何止有登高、雨雪、舒啸之乐?
要以我转物勿以物役我
原文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①;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②。只以我转③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④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注释
①造化:谓创造化育也,与今言自然意义略同。淮南子精神:“伟哉造化者。”注:“谓天也。”②心体:本心。③转:运转。④莫非:无非、无不是。
译文
没有清风、明月、花草、树木,就不成为大自然。没有七情六欲及其他嗜好,就不成为人心了。只要能以本身为中心去运转外物,不以外物为中心来役使本身,那么嗜好欲求无非是天机,世俗的人情就是理境(理法的境界)了。
解读
圣贤教人,从来不谈如何斩绝七情六欲,而注重如何“符合人情”。所谓“符合人情”,当然以使物与我各得其所为目标。不过圣贤教人归圣贤教人,吾人明知而不能役物反为物所役,又有何用?
就身了身以物付物
原文
就一身了①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②万物;还③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④世间于世间。
注释
①了:了悟。②付:付予。③还:归还。④出:超出,出越。
译文
因己身而能彻底了悟自己一身的人,才能以万物来对付万物,使之各得其所;能还天下给天下的人,方可入世而出世。
解读
人无私心,才能让万物依其本性生发,而以“民胞物与”,的胸怀,视天地为大家的天地,江山为众人的江山,于是乃能就有限之身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有了悟之心的人,则虽身处人世,却与出世无异,丝毫不受外界、旁力的影响。
不可徒劳身心当乐风月之趣
原文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①;太忙,则真性不现②。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③,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④。
注释
①别念窃生:邪恶的杂念不知不觉地生起。别念,指邪念;窃,暗、暗中,表性态。②真性不现:本性不显露。真,本性、自然曰真。③身心之忧:避免身心受到外物刺伤的忧虑。④风月之趣:清风明月的情趣。风月,清风明月,即风景。
译文
人生如果太空闲,杂念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但太过忙碌,又会使本性不能显露。所以,一位有德养的人,不能没有避免身心受到外物影响的忧虑,也不能没有耽乐风月的情趣。
解读
人生做事、休闲,过与不及均非所宜。造化以四时的变化来调和万物,使得万物能够生生不息;人同样也必须动静相济,才能具有生气。上天在赋予人躯体的同时,更赋予人灵明之性,如果不能用来节制身心那真是作贱自己。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原文
藜口苋肠①者,多冰清玉洁②;锦衣玉食③者,甘婢膝奴颜④。盖志⑤以澹泊明,而节⑥从肥甘⑦丧也。
注释
①藜口苋肠:谓以藜之苗叶蒸食,用苋菜下饭;在此比喻粗莱淡饭。藜,一名莱,又名厘,藜科,一年生草本,高五六尺,叶互生,苗叶可食,可蒸煮恭供食。苋,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二三尺,叶互生,茎叶皆可食用。②冰清玉洁:喻人操守的洁白无疵。晋书贺循传:“冰清玉洁,行为俗表。”③锦衣玉食:锦衣,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物。书洪范:“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④婢膝奴颜:谓卑诌之至。抱朴子交际篇:“以狱峙独立者为洁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⑤志:抱负。礼记曲礼:“志不可满,乐不可极。”⑥节:名节、名誉与节操。荀子王霸:“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⑦肥甘:美味;指贪图物欲。
译文
甘于粗菜淡饭的人,操守大多像冰一样清莹,似玉一般洁白;讲求锦衣玉食的人,做人往往不惜摆出奴颜婢膝般的脸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最能够从清静恬淡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名节不外由贪图物欲丧失。
解读
这里讲的,拿来观察四周的人,一定可以证明丝毫不差。讲究锦衣玉食的人,就是贪图享受,一贪图享受,生活除了糜烂外,精神更不可能振作,一方面不能忍受突来的困境,一方面没有正大的念头,对能得到好处的人,自然摆出一付卑躬的奴颜,只要诱之以利,没有不立刻失去原则、改变立场的。而甘于粗菜淡饭的人,自然就有不自逆境屈服的坚贞气节,任何不应获得的利益,都不能使他动心,更不会去诌媚权贵富豪。如果我们还不知一个人的人品操守如何,从他的日常生活立刻可以找到答案。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原文
居轩冕①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②;处林泉③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④。
注释
①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因借用轩冕以指官位爵禄,或为贵显之代称。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②山林的气味:隐居在山林的志趣,引申作淡泊名利的思想。③林泉:指在野。④廊庙的经纶:治理国家的抱负。廊庙,谓朝廷。文中子礼乐:“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太公之都磻溪,则促仲之宅泗滨也。”经纶,以治丝之事,喻规画政治。易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
位居贵显的官职,不可以没有隐居山林的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的时候,必须要能怀有治理国家的抱负。
解读
人类必须朝着“共生、共存、共进化”的方向发展,才有幸福的人生、光明的前途可言。因此,在人类社会之中,各种事情,都必须靠分工合作,才能获致圆满。能力好的,就来担任较繁复的工作;能力较差的,就去做一些平常的事。而人一方面有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有不能免除的世俗情欲。于是,在这些情形下,想要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进而开创美丽的远景,就必须有“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观念,不能存着“独善其身”、“达则忘本”的念头。任何人,只要担任要职,不可因为名利当前,就忘却原来的责任,转而趾高气昂、强取豪夺,甚至百般诈欺,这样姑且抛开为害苍生、破坏天道不讲,最后自己也要因而身败名裂。而当尚未得到造福社会的机会时,也不能为本身条件不够而埋没自限,相反的,更要立下远大的抱负,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取得为人谋福的机会。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原文
彼富我仁①,彼爵我义②,君子固不为君相③所牢笼④;人定胜天⑤,志一动气⑥,君子亦不受造物⑦之陶铸⑧。
注释
①彼富我仁:见别人富贵而我仍甘于淡泊坚守仁德的意思。彼,那些人,表指示。②彼爵我义:看别人位居高官而我仍不攀求,坚守节义之道。爵,爵位,在此指高官。③君相:人君宰相,在此指富贵。④牢笼:谓包括一切,在此有收买之意。淮南子本经:“牢笼天地,弹历山川。”⑤人定胜天:谓人能坚决奋斗,必能胜命运而成功。定,犹言坚决;天,指不可知之命运。⑥志一动气:谓意念纯一则能转变质性。志,意念;一,纯;动,转变;气,质性、禀赋。⑦造物:指天,创造万物的;但在此可解为命运。⑧陶铸:用土作坯子,铸铜器,在此指塑造、主宰。
译文
见别人富贵我仍坚守仁德,见别人位居高官我仍坚守节义,一位君子应该不被富贵名利所收买。人能够胜过命运而成功,意念可以转变受到蒙蔽的质性,君子也能够不受到造物者的主宰。
解读
宋元学案上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陈伯汝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响,无坚不入,锐甲精兵,不能御也。”从上面所引的这两段话中,不难进一步了解君子何以不为富贵名利所动摇,君子何不被造化所主宰,因为人除了血肉之躯外,更有充沛宇宙的精神,这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节操、志向,可以使人行事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精神才是人类生命的所在,为人应养其精神。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原文
立身不高①一步立,如尘里振衣②,泥中濯足③,如何超达④?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⑤,如何安乐⑥?
注释
①高:超出众人。②尘里振衣: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振,作拂拭解。③泥中濯足: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濯,洗涤。④超达:超越到达的意思。达,在此指到达所立的目标。⑤羝羊触藩:喻进退两难之意。藩,藩离。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⑥安乐:身安心乐。
译文
立身于世不能超出常人而立,就如同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哪里能够超越众人,到达所期望的目标。处理世事不能留一步余地去做,就如同飞蛾投向烛火,公羊用角去触藩离,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安乐?
解读
名利,人之所欲,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如果没有远大的眼光,短视近利,欲壑难填,最后即使不因而葬身,也要进退两难。胡达源说:“处事留有余地步,发言留有限包涵;切不可做到十分、说到十分。”这话并不是教人自扫门前雪,同样在告诉人要看清四周,不要毫无考虑地把自己完全挪出去。“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永远是不变的哲理。最起码,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的能力、看清四周的形势,一说起话来,一做起事来,必定不被旁人接受。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原文
声妓晚景从良①,一世之胭花无碍②;贞归白头失守③,半生之清苦俱非④。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⑤也。
注释
①从良:古时妓女,隶于乐籍,视为贱业;脱籍则入于良家,故谓妓女脱籍曰从良。②无碍:佛家语,亦作无碍,通达自在之义;无障隔之义。如佛智曰无碍智,言佛智通达自在也;阿弥陀佛亦称无碍光佛,言阿弥陀佛之光明,无物能障隔之也。③失守:即失身。守,所守的贞节。④俱非:是说没有代价,都付诸流水。非,不,表否定。⑤名言:善言也。晋书山涛传:“涛与虑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译文
声色场中的妓女晚年能够嫁人专心家事,那么以前的淫荡又有什么妨害;立志守寡的妇人老年因不耐寂寞而失身,那么半生所过的清苦都付诸流水。俗话说:“看人只看后半生。”真是一句很对的话。
解读
“善始者不如善终”,人生诚然重结果;这除了在教人保全晚节外,更有鼓励那些二度或还在错误之中生活的人,及时回头的意思在。周处早年横行乡里,被视为大害,但因为能及时幡然悔悟,改过向上,或为一代忠臣义士,不仅当时人们不再记恨他早年的作恶为害,感佩他的勇于改过,后人更引为可贵的典型。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原文
以幻境①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②;以真境③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④,认得真⑤,才可以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疆锁⑥。
注释
①幻境:虚空之境也。李峤宣州大云寺碑:“蒙埃尘于梦幻之境,隔视听于神明之域。”②委形:列子天瑞:“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注:“是一气之偏积者也。”意谓吾身之形为天所委,非吾所自有也。③真境:超越一切物相,物我合一的境界。④破:穷尽。⑤真:真切。⑥疆锁;汉书叙恃:“击名声之疆锁。”注:“疆如马疆也。”白居易诗:“身去疆锁累。”按疆锁本以系马,因以喻人事相牵也。
译文
从虚幻无常的境界来说,不论功名富贵,就四肢躯干也不是自己所有的;从超越物相的境界来说,不论父母兄弟,就是天地万物都是和自我一体不分的。人能够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担起拯救世人的重责大任,也才可以罢脱世间的牵绊。
解读
物欲难真,而世事无常,所以人生是一大苦海。但万物有情,若见本性人,人情诚乃一大乐境。因此,人生若要获得解脱,舍“明心见性、反璞归真”别无他求。万物可以厚生,也可以伤生;在文明高度发展、物质生活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要共登福祉,役物而不为物所投,时时保有本真,是第一课题。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①,轻则物能挠我②,而无悠闲镇定之趣③;用意不可重④,重则我为物泥⑤,而无潇洒活泼之机⑥。
注释
①轻:卑;卑下。②挠我:扰我。挠,扰也。③趣:兴味。④重:深的意思。⑤泥:糊合,在此引申作陷解。⑥机:生机。
译文
读书明理的人,持身不可轻躁,轻躁就能被外物困扰,就没有悠闲静定的趣味;用心不可深密,深密就会使自己受到外物的束缚,就没有活泼潇洒的生机。
解读
人的意志可以承受天地的重压,而思虑却会山穷水尽。这话虽然不易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但我们却可以从自己身上得到证明。当人在承受外物的诱惑,恍恍惚惚的时候,一念以为不能因此丧失人格,原已动摇的心就立刻转为坚定;而当处心积虑想要求取外物时,却不一定能够得到。因此,人与其凡事讲求思索,上下其心,不如先定住意志,从稳重之中发展。
困苦穷乏锻炼身心
原文
横逆困穷①是锻炼豪杰②的一副炉锤③,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④,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⑤。
注释
①横逆困穷:横,事不顺理;逆,远、不顺。横逆,指事远于心。困穷,非常穷苦。②豪杰:就是才智出众的人。才德智能出众者曰豪;非常有才能者曰杰。③炉锤:在此指冶炼人格的器具言。盛火之器曰炉,锤击之具曰锤。④交益:都得到益处。交,舍也;益,利也,凡事物足以增进吾人精神上、物质上之幸福者皆称之。⑤交损:都受到损害。损,亏也。
译文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洪炉和锤砧。能够经受得住其中的锻炼,那么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益处。如果不能忍受其中的锻炼,那么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
解读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只有在坚困环境中向上奋斗,才有宝至名归的成就。古来创造事业的成功人物,有几个不经过一段时期的横逆困穷?小事业有小困难,大事业有大困难,世界上任何事业,都不是随便可以成就的;刚涉世的青年朋友们应好好记住这话。
人乃天地之缩图天地乃人之父母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①,好恶有则,便是变理②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③,物无氛疹④,亦是敦睦⑤的气象。
注释
①愆:过失。②变理:就是调理。③怨咨:就是怨嗟。怨,恨的意思;咨,嗟叹。④氛疹:在此作恶象解。恶气曰氛;疹,多由皮肤表层之炎症性浸润而起的疾病。⑤敦睦:诚信和睦,亲善友好。
译文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小的天地,能够使喜怒感情不犯过失,好恶之心有所规范,就是一种调理的功夫;天地是万物的一大父母,能够使生民没有怨嗟之情,万物没有灾患之忧,也就造成了一种敦睦的气象。
解读
大自然以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化育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同样地,人也以心中喜、怒、好、恶的情绪,来规范一身的行为。喜、怒、好、恶有别,人的言语、举止才能合乎矩度。因此,正心养性实在是做人的第一要务。这本书中,所以前前后后一再地申明心性的重要,就是有见于心为思想、行为之总枢纽,人的一切思想、言论、行动,都经过心的思维而决定,心一失正,做人就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