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21872700000014

第14章 是非

原文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

译文

《周易》说:“天下人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而达到共同目标的途径却各有不同;天下的真理是同一的,而人们思考、推究真理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却千差万别。”《周易》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解读

变革法令制度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废除和增加,而仁义和礼义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有的人比较善于利用权力和计谋策略来整治国家,有的人推崇用道德教化来安定百姓。因此,古代众多思想家、史学家和典籍中留下的方方面面的理论观念,我们都可以从里面找出来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对于这一现象来做个怎样的说明呢?

正方,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韩非子这样说:古代的文人来败乱法度都是用笔和文章作武器,侠士以武力挟持而触犯禁令。这两种人都受到韩非子的批评,可是有学识的人却常常称赞他们。那些宰相、卿大夫的人用权力达到目的,辅佐他们那个时代的君王,他们的事迹都已记载在史书里,当然没什么好说的了。至于像孔子的弟子季次(季次坚决不做官,所以孔子很赞赏他和原宪),本是穷人家的子弟,勤奋读书,胸怀超凡脱俗的德行,不肯与世沉浮,当时人们就讥笑他们。当代的游侠之士,其行为虽然与传统的法治观念相抵触,然而他们言必信,行必果,只要是答应了别人就肯定会办到,即使是失去了,也要去抢救正在危险中的正人君子,做了好事也肯定不会去夸耀,以此为借口去大吹大擂,这些行侠仗义的人,确实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啊!再说,人生在世,危难困苦、走投无路的情况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就算是很多的贤人也是没有办法去避免的。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舜的父亲要害他,在他打井的时候掩埋了井口,把他困在了井里;伊尹曾是有莘氏送嫁娘到殷汤的陪臣,是个厨师,背着做饭的鼎,在向成汤讲烹饪技术时才受到赏识;傅说是个在傅岩这个地方打土墙的奴隶;姜太公曾被困在壁高林深的滋泉以钓鱼来度时光;管仲曾被齐桓公囚禁;百里奚以前还给人家喂过牛;孔子在匡地受困,在陈、蔡两国挨过饿。这些人都是读书人所称道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志士,都免不了遭受这样的苦难,更何况中等之才而又处在这种末世呢?对于他们遭遇到的不幸,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出生在这种乱世之中,又是一个平民百姓,在江湖中到处游荡,自己给自己立下了济世救人、一诺千金的行为准则,行侠仗义的英名便传颂四方。所以,每当善良正直的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他们也不惜为之舍身赴难,这不是和人们所称颂的圣贤豪杰一样吗?即便是乡间村里的普通侠义之士,同季次、原宪这样的贤德之士比较起来,就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而言,也不是可以同日而语的。所以侠义之士在信义和功德方面的意义,是不可以小看的。”

反方,对司马迁的这一种理论,班固在《汉书》中表达出了这样不同的看法,他说:“天子和诸侯建立国家,从卿、大夫到老百姓,从上到下,都应该有等级的不同。因此,人们才驯顺地忠心敬上,基层的人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孔子说:‘天子统治有道,天下太平,那么国家的政权就不会落在士大夫手中。’文武百官是各人负各人的责任,遵守法律听从命令,以尽其职责,越权被诛,侵犯受罚。这样才会上下和顺,把事情办好。周王室衰微时,礼乐制度和征讨叛逆的决策权落在了诸侯手里。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大夫掌握了国家大权,臣僚替天子发号施令。这种衰败的情况到了战国时代,又是合纵,又是连横,诸侯各国竞相用强权和武力征伐称霸。于是各国的公子——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借着王公的势力,收罗游侠,导致了偷鸡摸狗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老百姓不得安宁,而他们却受到了各国君主的礼遇。赵国的丞相虞卿抛弃国家的利益去救他的患难之交魏齐;信陵君魏无忌窃取虎符假传国王的命令,让朱亥用锥杀死了将军晋鄙,夺取军权,去为平原君赵胜解救被包围的赵国。他们就是用这种欺上瞒下的方式得到诸侯的器重,因此而扬名天下。人们在兴致勃勃地讲起大侠的时候,都把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推崇为首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背弃国家、结党营私的局面,而忠守职责、为国效力的大义就被破坏了。到了西汉统一天下的时候,实施的国家策略是最为宽松的,这种不良风气没有得到彻底纠正。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蚧这些人,在京城中互相竞争谁家的士兵更强;郭解、剧孟之类,在街头巷尾横冲直闯,骚扰民众,他们的势力可以达到郡县城乡,公侯王子对他们都得卑躬屈膝。很多的老百姓还对他们非常地羡慕,把他们当作大英雄,这些人即使是犯了国法进了牢房,还自以为会扬名后世呢,有如子路或李牧一类的勇士,死而无悔。曾子说:‘国王已经丧失了统治国家的资格,人民妻离子散已有好久了。’如果不是明智的国王当政,向全国人民讲清好坏的标准,然后用礼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人们哪里会知道国家禁止的是什么,从而走上正道呢?古代的正确看法是:对于像尧、舜和文王,春秋五霸就是罪人,而六国是五霸的罪人,以此类推,信陵君等四豪就是六国的罪人。何况像郭解这一类游侠,以一个卑微的匹夫,窃取了生杀大权,他们所犯的错,就算是杀头,对他们来说都是对他们仁义。

活学活用

《易经》说:“人最崇高的事业就是富贵。”又说:“圣人最大的法宝是权位。”

孙子上书给春申君说:“民谚说:‘得了厉病的人都可怜做国王的人’,这话虽然不恭敬,自古流传至今,不能算是错误荒谬的话。不能不好好思考。这是对被杀害的亡国之君而言的。作为国君,年纪太轻而又自负太高,没有心术识别忠奸,那么大臣就会独断专行,以图谋私利,怕遭杀身之祸。因此杀害明君的长子而立幼小的弱者,废掉正宗嫡系而立不仁不义之人。《春秋》上告诫说:‘楚王子圉应邀到郑国访问,还没走出边境,听说国王病了,就返回去问候病情,乘机用帽子上的带子把楚王勒死,自立为楚国国王。齐国的崔抒妻子很美,庄公和她私通,崔抒就率领部下围攻齐庄公,庄公翻身上墙逃跑时被箭射中大腿,被崔抒赶上来杀了,拥立庄公弟弟做国君。李兑在赵国当政,把国君围在沙丘宫,活活饿了百天把他饿死了。淖齿在齐国当政,抽了齐闵王的筋悬挂在庙梁上,过了一夜就死了。’所以厉病虽然肿胀难忍,和前代相比,不至于被帽带勒死,射中大腿。和近代相比,不至于抽筋、饿死吧。所以被残害致死的君主,心中的压力,身体所受的困苦,一定比患厉病更厉害了吧。由此看来,患厉害的人可怜做国王的人有道理。”

《周易》上说:“能够准备必须的物资,设置完备的器械谋求天下人的福利,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永远也不会停止,虽然圣人能够治理天下,实际上是为像盗跖这样的大盗提供了便利罢了。发明斗斛是便于称量,结果斗斛反而被偷了;发明秤以便称量,连秤也被偷盗了;发明了兵符玉玺以便做信用证明,结果连兵符玉玺也被偷了;提倡仁义以教化人们,结果连仁义也被盗用了。为何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盗钩子的人被诛杀了,而那些偷盗国家的却成了诸侯。只要做了诸侯,仁义道德就有了,这不是盗窃了仁义、贤明和智慧吗?所以人们争着做大盗,争着当诸侯,争着去盗窃仁义、斗斛、秤以及兵符玉玺。虽然有高官厚禄不能劝讫他们,虽然有斧钺的惩罚而不能禁止他们,这种大盗见利忘义不能禁止,都是圣人的过错。”

智慧金言

所以说:“国家的厉害武器不能让人看见。”那些真正的圣人,是天下的锐利武器,是不能给天下人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