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01

第1章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

——世界第一大教堂

在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屹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它就是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教堂。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六万人同时祈祷。

圣彼得大教堂自然是为彼得而建的。彼得是耶稣12个弟子中的一个,曾经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因为受到耶稣的教诲,便追随耶稣传教,成为耶稣最喜爱的门徒。耶稣去世后,彼得受耶稣之托继续传教,并来到当时对传教活动严加禁止的罗马。传说公元64年,一场大火袭击了罗马,火势非常凶猛,并且连烧九天,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人们怀疑当时的皇帝尼禄就是纵火者。这个狡猾的皇帝为了转嫁群众的激愤,就嫁祸于在此传教的彼得。被欺骗的人们将彼得抓了起来,并且活活烧死。后来,基督教在罗马逐渐被接受并被尊为国教。为了纪念这位无辜的圣人,君士坦丁大帝于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了一座教堂。

到了14世纪,由于文艺复兴的影响,罗马云集了大批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大师,在当时的教皇授意之下,他们将彼得简陋的陵墓和教堂推倒并开始重建。经过布拉曼特、拉斐尔、桑加洛、米开朗琪罗、封塔纳、马德尔诺等大师的主持,最后,由贝尔尼尼在1626年,将圣彼得教堂及其广场这项延宕了120年的跨世纪工程完成,从而形成了今天大教堂的壮观景象。

大教堂呈长方形,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琪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了哥特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原来独特的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琪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并且将其建成为圣彼得大教堂一处最辉煌的建筑。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圆穹内壁是一幅幅大型镶嵌画。

大殿有五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不过每过25年有一次机会,教徒们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按规定,这一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五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这片广大呈椭圆形的广场,是由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所设计的,完成的时间大约在1667年,较教堂落成的时间晚了许多。这个用黑色小方石铺砌地面、长340米、宽240米的广场两旁各立有284根石柱,分四行排列,形成三条走廊,而廊顶更刻有142尊圣人雕像,赋予了柱子永恒的生命。

圣彼得教堂是罗马和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很长时间以来,几乎所有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每逢宗教节庆或是重要盛典时,教宗就在圣彼得广场上为群众祈福,将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琴照弹,休管罗马大火

在中国,人们谈起暴君,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纣王,然而在西方,有着相同待遇的却是一个叫尼禄的国王。他虽然没有参与任何关于圣彼得教堂的修建和改造,但是却与教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若不是他当年的残忍也就不会有后世的君士坦丁的忏悔。

尼禄生于公元37年的罗马,还未满17岁时就被推上帝王之座。尼禄之所以能当上古罗马帝国的皇帝,跟他的血统似乎扯不上任何关系。而是完全依仗他母亲阿格里庇娜的策划与运作。尼禄幼年丧父,其母阿格里庇娜是个阴险毒辣、酷好权势的女人。出于虚荣和野心,她毒死了第二个丈夫而嫁给她的舅父、年事已高的皇帝克劳狄,从而成为皇后。与皇帝结婚的目的达到后,下一个压倒一切的目标就是要让她与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儿子尼禄当上皇帝!终于,她在其亲信近卫军长官布鲁斯的支持下,迫使克劳狄废了其亲生子布列塔尼的王子之位,而立尼禄为第一继承人。

由于阿格里庇娜的运筹帷幄,尼禄在16岁时和皇帝12岁的女儿屋大维娅结了婚。为了能让尼禄尽快登上王位,阿格里庇娜用毒药害死了国王。随即,毫无思想准备的尼禄就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那年他才17岁!

执政之初,尼禄听凭母亲的“垂帘听政”。然而,渐渐地母子间产生了矛盾,而且矛盾愈来愈尖锐:尼禄讨厌母亲对他在政治上和私人生活上喋喋不休的指责。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她总是像皇帝似的发号施令。有其母必有其子,终于有一天,尼禄指使人在皇后的乡间别墅杀死了阿格里庇娜。尼禄的残忍从此便可窥见一斑。然而这样的性格和行为与宫廷的权力之争,以及母亲长期的影响不无关系。

没有了母亲的羁绊,尼禄更加肆意妄行、恣肆纵欲。而罗马大火就是尼禄暴行中最大的一笔。

关于罗马大火,历史上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据说大火起于古罗马竞技场附近的商店街,由于当时罗马的大部分建筑均为木质结构,加之又有大风“助阵”,火势迅速蔓延,当时罗马城约有47000栋房屋,大火最终烧毁了其中四分之三的建筑物,其中包括皇帝尼禄的行宫、灶神庙、朱庇特神庙、凯旋门等重要建筑。肆虐的大火持续了整整九天,故被后人称为罗马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而罗马人在无数次战争中掠夺来的奇珍异宝以及典章文集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毁于此劫。

谁是这场大火的纵火者呢?古今的学者们对此问题颇有歧义。而民间一直传闻大火是残暴的尼禄的阴谋。很多人认为尼禄放火的原因是想盖一座名为“金殿”的宫殿,但当时的罗马城满是平民搭建的小屋,拆迁成本太高,于是干脆放火烧掉。尼禄本想将火势控制在某个区域,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巧刮起了强风,最后大火几乎烧掉了整个罗马城,尼禄随之成为罗马的罪人。

从火灾发生时尼禄的表现,人们也认为他难以摆脱唆使纵火之嫌疑。据说在火起之初,尼禄还登上马撒纳斯塔楼,在七弦琴的伴奏下,一边观赏烈焰涂炭生灵财富的情景,一边还高声吟诵有关古希腊特洛伊城毁灭的诗篇。“琴照弹,休管罗马大火”这句谚语由此而来。

大火过后,尼禄乘机在废墟上营造了自己理想中的“金殿”。这里竭尽奢华之能事,不仅有宫廷建筑中早已司空见惯的金堆石砌,而且林苑、田园、水榭、浴场等样样具备。看着自己的杰作,尼禄赞叹说:“这才是人住的地方。”

尼禄在罗马遭大火灾,国家、人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管不顾抢先建造自己的穷奢极欲的“金殿”,更使得人民相信这个大火肯定是尼禄所为。

当然,这个说法虽然广为流传,却一直也没有得到证明。据说为了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尼禄下令逮捕纵火嫌疑犯。而这些人都是一群被称为基督徒的人,尼禄以最残酷的刑罚对待他们。这些人被蒙上兽皮,为群犬撕裂分噬;或被钉在十字架上,天黑后被点火燃烧。然而这并没有使得人们相信他抓住了真正的纵火者,反而使得更多的人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他。

然而,罗马城的这一灾难性事件究竟是缘何而起的呢?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会从历史的陈迹中找到新的线索,得以探明真相,也许就这样一直保持着自身的秘密,那即使尼禄没有放火,也只有继续担负这个罪名了。

●古怪天才:米开朗琪罗

圣彼得大教堂的辉煌背后是无数大师的艰辛和血汗,其中的米开朗琪罗是最被人称颂的。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雕塑作品富有灵魂,令人感动。他参与设计并建造的大穹顶是教堂的一大亮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过一位多才多艺的巨人,他不仅是伟大的雕刻家、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这个人就是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气魄宏大,雄伟健壮,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典型地象征了当时的整个时代。但是生活中的米开朗琪罗却给人以“怪人”的感觉,处处显得不合时宜。由于从小酷爱学习,米开朗琪罗没有时间和同龄人交流,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中。别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孤芳自赏、性格乖僻、疯疯癫癫的人物。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成年后的米开朗琪罗显得举止粗俗,与当时崇尚美丽外表和绅士风度的社会格格不入,而被人们认为是高雅的社交活动也总使他感到腻烦。即使后来成为公认的艺术家,他的性格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依然只和几位严肃的人士来往,没有其他朋友。他终身未婚,生平只有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维多利亚·柯洛娜一个女性朋友,然而却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米开朗琪罗全名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出生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喀普列兹。他有四个兄弟,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了。父亲出身贵族却非常贫困,常常失业,对孩子们也十分粗暴冷酷。米开朗琪罗在父亲的咆哮和谩骂中逐渐长大,他时常躲入教堂中以寻找片刻的安宁。教堂肃穆的氛围安抚了他小小的心灵,而宏伟的建筑、优美的壁画、动人的故事,也开启了他艺术的灵性。他开始向往从事艺术行业,于是便壮起胆子,一再向父亲表示要学习雕塑和绘画。没有出乎米开朗琪罗的意料,父亲的反应格外恼怒,因为在他看来,把时间用在凿子和画笔这些低级工具上简直是浪费。受够了贫困折磨的他要五个儿子都去经商,成为银行家,发展壮大日渐衰落的家族。

为了改变米开朗琪罗荒谬的想法,父亲用皮鞭狠狠地教训了他。然而皮鞭并没有打消米开朗琪罗对艺术的梦想,反而愈加坚定了他的想法。父亲最终还是因为米开朗琪罗的痴迷和坚决感到无可奈何,于是在13岁那年,他被送到一位叫基兰达约的画家那儿当了学徒。

小米开朗琪罗勤勤恳恳、天资聪慧,很快便能临摹老师的作品,并且不分上下,对于大多数教授者来说,这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然而米开朗琪罗的命运如此多舛。他遇到的是一位心眼如针尖般的“工匠”。心胸狭隘的基兰达约开始嫉妒年幼而聪颖的米开朗琪罗,他无法忍受一个初学艺的少年有如此高的悟性,这似乎让他感到颜面尽失。于是他想出各种办法来打击、压制米开朗琪罗。单纯、无邪的小米开朗琪罗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以至于此后,他总是对别人怀有戒备之心,几乎不相信任何人。

为了摆脱这个让他烦恼的学生,在相处短短的一年后,基兰达约将米开朗琪罗转给了贝尔托里多。这一次,米开朗琪罗遇到了真正的学习机会。贝尔托里多在增长米开朗琪罗的才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帮助米开朗琪罗了解古代艺术的实质,研究意大利现实主义大师们的创作。在这里米开朗琪罗敞开了他的心灵,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音乐、诗歌、美和智慧的天地中,感到无比的愉悦和舒畅。不久,米开朗琪罗又得到劳伦佐大公的赏识。在大公的官邸生活了14年之久,米开朗琪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享受着优厚的物质生活,大公官邸里来自各地各国的美味佳肴供他品尝,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心理上的创伤也得到一定的修复。他接触了丰富的古代文化,研究了古代艺术品。从聚集在官邸里的佛罗伦萨知识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身上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教育。又从世界各地到官邸的许多学者、作者和艺术家的言谈中吸收了美和智慧,人文主义深深植入他的脑海中。1490年至1492年他制作了第一批雕塑品,从两个大理石的浅浮雕《梯旁圣母》和《堪陀儿之战》中已经可以看出他的技法、无可指责的解剖知识和宏伟的气魄。英雄人物的主题也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这个主题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显示了米开朗琪罗孤僻表情下坚强的内心。米开朗琪罗几乎是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快乐,他的个性也微微有了一丝变化。然而,不幸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

一次,米开朗琪罗对他的一个同学的画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批评,这个直性子没想到会惹恼这位同窗,得到一记重拳的回报。这一记拳打得米开朗琪罗的鼻梁骨和软骨骨折,破了相。这一拳不只毁了他的容貌,还伤了他的心灵,从此他又变得沉默而孤僻。由于相貌的改变,加上当时崇尚美丽外表的社会风气,米开朗琪罗再也没有从心灵的悲剧中走出来。

然而依靠着宗教和信仰,米开朗琪罗的内心渐渐平静了,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可庇护人劳伦佐大公去世了,随之引起了一场政治动乱。疯狂的人们扯下一幅幅宗教绘画,推倒一尊尊塑像……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梦想也随之被摔得粉碎。他悲伤地逃离了佛罗伦萨,来到相对稳定的包罗那。在这里他得到一项为教区小教堂塑像的任务,然而他的才能又一次遭到了同行的嫉恨,结果是被无情地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