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02

第2章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2)

失魂落魄的米开朗琪罗再次回到佛罗伦萨,这里同样没有热情欢迎的目光。然而,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熄灭他对艺术的热情,反而令他更加狂热地迷恋艺术,更坚定了自己投身艺术的信念。这贯穿米开朗琪罗一生的信念使他的精神经常处于比较平静的状态,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能够承受,包括身体上的病痛。

2l岁时他到达了罗马的城中城、教皇所在地——梵蒂冈城。23岁时,他得到一次机会,从而一举成名,在这个城市中得到公认。那年,他申请为圣彼得教堂塑造基督和圣母像。他充满自信地在申请书中写道:“这座塑像将是当代的大师谁也比不上的。”他在竞争中获胜,完成了这座雕像,取名为《皮耶塔》(又名《悲痛》)。26岁时他在佛罗伦萨教堂的庭院里看到一块被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提出愿意用这块大理石做点东西。他的建议被采纳了,米开朗琪罗于1502年8月2日至1504年1月25日完成了《大卫》的巨幅雕像。从此,米开朗琪罗的声名开始远播,最终成为一座艺术的巅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却有着诸多的怪癖,他常常穿着脏旧的衣裳,经久不换,直到那件衣服几乎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为止。他不喜欢洗澡,最多是用水将身体擦干净而已。成名后的他虽然非常富有,但却过着穷人的生活,有时甚至靠啃面包皮过日子。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创作上,他往往和衣而睡,甚至连那高筒靴也不脱。

他妒忌心极强,他妒忌拉斐尔的才能,不喜欢达·芬奇,他跟所有的艺术保护人均不断发生争执,不能忍受任何不义和不合他个人心意的事情。

米开朗琪罗创作时需要绝对的孤独,这是他的又一个怪异之处。他必须获得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只要旁边有一个人在场,就能将他的情绪完全扰乱。生活琐事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折磨。

追求完美是一种品质,然而在米开朗琪罗身上也表现为一种怪癖。在艺术上他表现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多疑和苛求。他追求极端的完美,不管是什么细枝末节,都不信任别人。为了方便工作,他亲手为自己制造锯子、雕刀。他塑造了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然而却没有遗忘过任何一个人物的面容。每次动手进行新的创作前,他都要预先回忆一下以前是否用过这个形象,然后再决定是否勾画草图。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从来没有重复过。而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了一丁点的失误,他就会放弃整个作品,转而重新开始选择石料雕刻。有一次,他在一刹那间失去了耐心,竟打碎了一座几乎竣工的巨大群像,这是一座名叫《哀悼基督》的雕像。这种过分追求完美的理想使他毁掉了不少成型的作品,也让他的作品数量大打折扣。即使在他的才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他所完成的雕像也并不多。

人们常常认为,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有怪癖,但米开朗琪罗的性格确实十分独特。究竟他的性格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也许性格对于艺术创作是一把双刃剑吧。

●荒芜的情感

米开朗琪罗终身未娶,这成为后世无法揭开的谜团。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同性恋者,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他一生中确实没有怎么表现过对女性的爱慕。他总是拒绝和女性接触,甚至无法在有女人的屋子里多停留。而众所周知,米开朗琪罗的雕绘中女性内容不多,即使有也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他所绘制的女性甚至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据说米开朗琪罗即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

而另一方面,米开朗琪罗也的确是曾经和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他为他们写下了众多诗篇。而米开朗琪罗最为倾慕的无疑是罗马贵族托马索·卡瓦切里。

约在1532年,托马索·卡瓦切里来到圣安杰洛学习,并以自己英俊的外表和优雅的仪态得到了米开朗琪罗疯狂的迷恋。随后的几个月内,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几件完美的人物素描和雕塑,其形象灵感就来自托马索·卡瓦切里。

米开朗琪罗还不断写情诗给他,坦率地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卡瓦切里对于米开朗琪罗同样抱着仰慕和尊敬的心情,他们成了一对密友。由于两人的关系良好,当时的米开朗琪罗创作欲望和激情空前高涨,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纪》等都是在认识这位年轻贵族期间所作的。

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男人对男人示爱的情形很普遍,女人之间也是一样。所以,就此断定米开朗琪罗是个同性恋者是缺乏说服力的,更不能说这就是他终生未婚的主要原因。卡瓦切里始终是米开朗琪罗最忠诚的赞赏者。直到米开朗琪罗弥留之际,卡瓦切里仍守在他床前,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他们之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知己关系。

也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终生未婚,是由于其貌不扬,导致他有很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米开朗琪罗的确是个不容易受女性欢迎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由于曾经受伤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也许正是因为自卑的心态,他对漂亮女人似乎没有任何的好感,甚至屋里有女人他就受不了。当然他也画女人,但总是画成熟的女人,而不是那种妩媚的少女。当时很多艺术家都认为人的肉体是美的体现和源泉,他却对女人的肉体美无动于衷。

然而在米开朗琪罗孤独的一生中,还是有一位女性走进了他的心灵。那就是在1542年他结识的维多利亚·柯洛娜。

那时,米开朗琪罗已经67岁,柯洛娜是50岁。但是柯洛娜认为自己仍然属于已经死去17年的丈夫,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友谊。她送给他143首诗,他的回答充满爱慕和热情,但也充满了文学的幻想。

维多利亚·柯洛娜是位有才华、美丽神秘的人物,是对米开朗琪罗表示超出倾慕之情的唯一女人。他们碰面时,讨论艺术和宗教,使他长期存在的悲观情绪消失了。她为他祈祷,希望他永远不再是他们相遇前的他。米开朗琪罗对这段感情非常投入,孤独的心有了倾诉者、交流者。但即使这来得太晚的爱情,上帝也给剥夺了,剥夺了他享受人间幸福的最后机会。1547年,柯洛娜死了,从此以后米开朗琪罗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像是精神错乱,甚至消沉。米开朗琪罗站在他崇拜的、从未拥抱过的女子遗体旁,握住她冰冷的手吻了一下,默默地退开了。他曾向一个关系密切的学生提到他的心情:“即使她躺在灵床上的时候,我也只敢吻她的手,而不敢吻她的嘴唇。没有比这个更使我悲痛的了。”

维多利亚·柯洛娜的逝世使他伤痛不已,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他病得厉害,躺在床上好几个星期,似乎他的生命到了尽头,要随维多利亚·柯洛娜而去了。也许这个时候的米开朗琪罗才第一次体会到异性之间的情感。

●无字的丰碑

虽然米开朗琪罗并不像他的同时代的老前辈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是一个全面的天才,但是他的多才多艺,也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纵观米开朗琪罗一生的艺术成就,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人类奋斗的两个独立领域里(绘画、雕刻)的成就都曾达到顶峰的唯一的一位艺术家。作为一位画家,米开朗琪罗无论从他传世作品的质量,还是对历代画家的影响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为装饰罗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那套巨型壁画被真正地誉为是历代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但是米开朗琪罗认为他自己主要是位雕刻家,许多评论家都认为他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雕刻家。例如他创作的大卫雕像、摩西雕像和著名的圣母抱基督尸体哀戚之雕像皆堪称为登峰造极的艺术品。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琪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是他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关于米开朗琪罗创作西斯庭教堂壁画,有着一段辛酸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一下它的梗概。

为教皇修建陵寝占据了这位艺术家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却令他非常失望。《大卫》的成功引起了新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注意。1503年,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取得圣彼得王位后,便想把整个意大利归在他的教权统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冈,兴修圣彼得大教堂,装饰豪华的罗马宫廷。朱利叶斯二世士兵出身,对人间的政治比天国的荣耀更有兴趣。他是一个活动家,具有无止境的野心,他对艺术的兴趣并不在艺术本身,而是想得到一个慷慨大方的保护人的不朽盛名。他招来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为了建造一座独一无二的陵寝,以便死后也有一个宏伟的“居所”,方便后代人对他进行瞻仰。

于是米开朗琪罗被召到了罗马,为这个后来出尔反尔的皇帝建造陵寝,在他们的计划中,有40个高于常人的雕像在教皇的遗体周围站岗守卫,其中两个象征摩西和保罗,两个象征天地,其余的代表历史上最伟大的圣人和英雄。这些都要米开朗琪罗来完成。教皇问米开朗琪罗整个工程需要多少费用,他说要10万金币,但教皇要给他20万金币的费用。

米开朗琪罗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起,他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出世所罕见的雄伟形象。他每日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不知疲倦地刻啊、雕啊。然而,此时教皇的拨款却来得不是那么及时了,原来,在教皇的身边出现了另一个艺术家,为了赢得教皇的恩宠和金币,这个多事的家伙居然对教皇说:生前就给自己造坟是不吉利的。

被挑唆的教皇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开始敷衍米开朗琪罗。知道内情后,火冒三丈的米开朗琪罗,让人转告教皇:“有朝一日,他要有求于我的话,就得亲自来找我!”于是,愤怒的米开朗琪罗离开罗马回到佛罗伦萨。

回到佛罗伦萨后,自尊心使他摆出矜持的态度,不让任何人跟他接近,他又活在孤独痛苦之中。像米开朗琪罗这样天才的艺术家,对梵蒂冈来说,是财富,因此教皇一再命令他回到罗马,但他都拒绝了。最后,教皇“恳求”他回来,米开朗琪罗最终作出了让步。回到罗马,陵墓的设计暂时放弃了,于是教皇便命令他将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旧壁画涂掉,重新绘上新的壁画。

这是米开朗琪罗的天才当之无愧的又一项创作。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米开朗琪罗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终日锁在教堂中作画,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本来教皇为他派了一名叫布拉曼特的助手,但是由于布拉曼特与米开朗琪罗存有芥蒂,米开朗琪罗就禀告教皇,撤掉了这位建筑家。天顶全部画稿完成后,他决定让其他助手来完成一部分绘制任务。但这些助手一开始就令米开朗琪罗不满,于是再度抹掉已画上的部分,最终由他独自一人来完成全部天顶画。

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中的《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600平方米,人物多达几百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天顶画,居然画得那么精确、细致,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

据说米开朗琪罗作画的时候,除了教皇外谁也不让进。他独自一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创造了一个宏伟惊人的“巨人的世界”。然而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他不必见那些不信任的人,也不会为人际关系的矛盾而烦恼,只专心于他的艺术。对于米开朗琪罗来说,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四年后,天顶壁画完成了。当他最后一次走下脚手架时,他的眼睛几乎已经毁坏。那时,米开朗琪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俨然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

1513年教皇朱利叶斯二世逝世了。新教皇利奥十世比他的前任对艺术更加惠顾,他是为艺术而爱艺术的。他的父亲劳伦佐大公就是米开朗琪罗的第一个保护者。73岁时,米开朗琪罗又接到一项工作,教皇请他为圣彼得教堂设计新的圆顶。这时他已经衰老不堪,躺在床上难以起身。他一开始拒绝了,因为他感到自己年纪太大,无法胜任这需要大量脑力和体力的工作。但是教皇一再坚持,他思量再三,终于同意了,但提出了一个奇怪的条件:不要报酬。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多只能干几个月,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可以干一两年。既然注定无法完成,也就不应该索取报酬了。

米开朗琪罗从床上起来,颤巍巍地来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层楼高的支架,仰着头开始创作。然而,对于艺术的痴迷让他忘记了病痛的身体,越画越有干劲,体力和智力竟然越来越好。这一项工作他足足做了16年,在89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项永载史册的艺术巨作。

他设计的高达132米的教堂圆顶,几乎在城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成为他艺术的又一座里程碑。最后一次走下支架的米开朗琪罗显得容光焕发,他兴奋极了,穿上厚重的骑士铠甲,手持长矛,骑上战马,像个疯子一样到旷野中奔驰,欢呼自己的胜利。

随后他又为自己的纪念碑设计了雕像,这些作品充满悲剧色彩。米开朗琪罗在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时,把自己表现为大卫同时代的征服者,到老年他把自己描绘成耶稣同时代的受难者。米开朗琪罗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整天雕刻基督像,两天后在倾盆大雨中骑马外出,1564年2月18日,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逝世,享年89岁。他临终时为自己不能继续工作而遗憾,他说:“在我刚刚对艺术有点入门的时候,我却要死了。我正打算创作我的真正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逝世后,教皇原想把他安葬在圣彼得教堂,但他的侄子把他的尸体冒充货物,偷偷运出了罗马,转运到佛罗伦萨。在那里,人们将他隆重地葬在佛罗伦萨名人墓地圣克罗切教堂。圣彼得教堂倾注了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心血和智慧,是他最美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