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29

第29章 圣马可大教堂(1)

——见证威尼斯的荣耀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富有城市,圣马可大教堂就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因为这里是圣马可的墓地而得名。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圣马可在埃及殉难。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成功地将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了出来,并运回威尼斯,就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威尼斯摆脱拜占庭的控制后,建立了一个城市共和国,于是元老院决定圣马可为城市的新守护神,以代替狄奥多尔。圣马可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所以威尼斯到处是狮子。而威尼斯的城徽则是一只巨大的抱着福音书的狮子。

这座教堂是威尼斯执政官米斯蒂纳诺·帕尔蒂西帕齐奥于829年开始兴建的,就是为了从遥远的埃及得来的圣马可圣体而建。当时的建筑豪华显赫,宏伟壮观,有“金色大堂”之称。927年不幸毁于大火,后又于1043~1071年由多米尼克·孔塔里尼执政官重建,以后时有增修。1807年改为威尼斯主教座堂。

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而且还因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而闻名。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在这里都可以体会到。

由于该建筑最初是为了停放圣马克的遗体而建造的,所以其外形并不像一座传统的教堂,五个圆顶明显带有土耳其的味道,这也许和圣马可死于君士坦丁堡有关,因为当年的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那里有许多这种圆顶的阿拉伯风格建筑。

教堂在建成后100年毁于大火,又过了100年才被修复和重建,然而屋顶依然保持了原有的阿拉伯风格,正面则改为极其奢华的拜占庭风格,15世纪时又在屋顶上加盖了哥特式的尖塔,17世纪加建了当时最流行的栏杆。修复后的圣马可教堂一直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堂,直到19世纪才成为威尼斯城的主教堂。

与其他教堂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到处都在彰显圣马可的功绩。在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高地圆柱,这就是象征着威尼斯入城口的圣马可圆柱和圣刁多禄圆柱,圣马克圆柱的顶部自然还是那只怀抱圣书的狮子。教堂门前有三根精美的青铜柱,左前方是99米高的圣马可钟楼,青铜柱的顶端是金色的狮子雕像,钟楼顶端则是金色的天使雕像。

五个拱门上方绘有表现圣马可传奇故事的绘画,这些绘画是用不同颜色的矿石制成的磁片拼制而成的,由于完全采用了天然矿石,所以至今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大门上方是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六尊有翅膀的天使围绕在两侧,脚下则是那四匹具有传奇经历的鎏金青铜奔马雕像。

这四匹马是非常有来头的。威尼斯人帮助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战利品中,用于装饰君士坦丁堡的赛马场的四匹巨大的古代镀金青铜马,被威尼斯人放在了最受人敬仰的圣马可教堂的正面,与长翅膀的狮子一起,共同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财富、能力和荣耀的象征。

圣马可教堂理所当然埋葬的是圣马可,然而英国一位历史学家近日宣称,在圣马可教堂所处的圣马可广场祭坛下、基督教圣徒圣马可的坟墓中,埋葬的居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

这样的说法出自一位研究亚历山大大帝生平的英国权威历史学家之口,他甚至声称研究人员应对这块圣地进行发掘,以便对那具遗体进行基因测定。据称,有史料证明在一次基督教徒起义时,为了使亚历山大的遗体免于毁坏,有人将他伪装成圣马可的遗体,最终造成这一混淆的事实。他写道:“亚历山大大帝和圣马可的遗体都是用亚麻裹着做成木乃伊的,并且都被埋在亚历山大城的市中心,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的尸体失踪后几乎同一时间,圣马可墓就出现了。”所以,极有可能是教堂的某个人,甚至是主教本人下令伪装遗体以便保存的。827年前后,两名威尼斯商人率船队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城迎回了圣马可的遗骨,圣马可教堂正是为此而建的。而这具遗骨很可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遗骨伪装的。此外,有三种来自早期基督教的文献都称圣马可死后,遗体早已被火化。然而,究竟这里埋葬的是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和意大利城市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他们打着圣战的旗号和反对异教徒的借口,对东部地中海各国进行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侵犯和掠夺。罗马教廷称这场战争是宗教战争,即是基督教反对穆斯林、十字架反对弯月的战争。弯月指新月,是伊斯兰教的象征。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每个参加出征的人,包括骑士、农民、小手工业者在内,胸前和臂上都佩有“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大约11世纪末,西欧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城市迅速崛起,已有的财富远远不能满足封建主贪婪的欲望,自恃有些实力的他们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财富,扩充政治、经济势力。而此时各国的职业军人——骑士,是封建贵族中的低级阶层。骑士在各国割据战争盛行时期,十分活跃,对于金钱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另外,由于实行长子继承制,致使西欧出现许多无世袭封号、无财产和土地的贵族后代也被称为骑士。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他们四处游荡,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因此,传说中遍地黄金、土地辽阔的东方自然成了他们劫掠财物和夺取土地的理想地点。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城市经济发展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为他们为赎买自由不得不向领主交纳大量货币。封建主之间的混战破坏了农业生产,并经常向农民征发徭役,加之荒年连年不断,从现实世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广大农民,很容易轻信教会关于圣战的号召,他们真的以为到东方去冒险可以发财和改善自己的处境。

这时,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的商人正企图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手中夺取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贸易港口和市场,垄断地中海贸易。所有的一切都为“十字军的东征”创造了历史机缘。

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然而随着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他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穆斯林没什么好感,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这让拜占庭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于是君士坦丁堡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以拯救东方帝国和基督教,此举正中了罗马教皇的下怀。

为了回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蒙城召开宗教会议。召由基督教士兵所组成的十字军,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发出号召:“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这次号召确定了参加东征的人员是无罪的,为期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由此拉开了。这个一开始就掺杂着复杂原因的军事行动,注定不会又太好的结果。

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回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是因为教皇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此外另一个重要的诱因,是有机会在海外攫取土地与财富。最终,一支庞大的队伍组成了,他们士气高涨,准备为自己的信仰打一场所谓的“圣战”。十字军分为圣殿骑士团、救伤团、条顿骑士团等,圣殿骑士团和救伤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

1097年,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浩浩荡荡横越到小亚细亚。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但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由于队伍几乎全部由普通的贫民组成,所以既无组织,也没有什么经济资源,不久就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虽然在战争中屡屡受挫,但是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彻底胜利的战役。经过了两年的苦撑,耶路撒冷在1099年因驻军虚弱不足以抵挡攻击而被攻陷。

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这些王国包括伊达沙国,安提阿诸侯国,的黎波里国,耶路撒冷王国等等。

留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穆斯林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雇请佣兵的方式掌控穆斯林。由于基督教徒经常在胜利后不分年龄、信仰或性别对居民进行屠杀,这使他们的名声因而大坏。不断有阿拉伯人前来报复。十字军从他们安全的城堡基地出发,向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击和拦截。敌我双方以这种典型的游击战对抗了近百年。法兰克的骑士虽然强大但移动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尽管无法抵挡这些重骑兵的冲击,却能以轻骑加以包围,使其部队失去作战能力,好在沙漠里设伏来捕捉他们。

最终,由于十字军的绝对人数太少,很难维持管辖地区的安稳,许多十字军王国渐渐陨落。只有部分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了谈判、妥协,并且挑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残杀。然而一个伟大的阿拉伯领袖的出现后,统一了各个伊斯兰教的族群,使得一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位领袖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萨拉丁。

1147年,十字军又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了,但这次东征却以彻底失败告终;而穆斯林在伟大的领导者苏丹萨拉丁的领导下获得了统一。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败十字军并再次占领耶路撒冷。在另一个世纪里,由于取得了一次罕有的短暂成功,欧洲人便数次矢言重新控制圣地和耶路撒冷。多达八次以上的十字军东征,在遭到反击败阵之前,大多仅能取得沿岸地区以及内陆上的些许进展。两年后十字军国只剩下3个;就在此时,欧洲又掀起了收复圣地与拯救耶路撒冷的运动。

第三次十字军是由英格兰、德国、法国三国的军队所组成的联军。但当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死于西里西时,德军便撤回欧洲,只剩英法的联军经海路到达圣地.他们在亚克登陆,再次攻下耶路撒冷。但不久之后,双方领袖发生纠葛,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因而率军撤回,留下英国国王查理和他的军队,但因兵力薄弱,无法有效攻击而撤退。此后,查理勉强地解救了十字军国,并与萨拉丁定约,准许朝圣者自由前往圣城朝圣。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甚至没能抵达原定地点巴勒斯坦,反而在维尼斯总督的领导下洗掠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带来一次难以复原的无情打击。在13世纪还有四次的十字军东征,其中只有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确实占领了耶路撒冷,但仅维持了短暂的时间。

最恶劣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发动于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几千名欧洲儿童远渡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却在那里被出卖作奴役。

1291年穆斯林攻破十字军所占领的最后一个城市,结束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带来了新文化的诞生。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而且由于其侵略暴行和本来的罪恶面目,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十字军东征的结果要比失败还更糟糕。”

●威尼斯与十字军

威尼斯以水上城市而闻名,有着非常传奇的历史。它的成立可追溯到568年。当时,意大利的北部遭受了伦巴第人的侵略,于是无家可归的难民便逃到威尼斯岛来避难。这里本来是一片沼泽,一点都不适合生存,然而却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保命是最重要的,于是难民们决定在水上建造一个村落,他们将大量的木制支柱插往下土层,作为地基,再在上面搭建房屋。

那时威尼斯人为抵抗贝宾三世的帝国扩展,而附属于拜占庭帝国。然而威尼斯的势力逐渐发展强大。到拜占庭帝国没落之时,威尼斯的自治权渐增,最后取得了独立,成立了威尼斯共和国。828年,圣马可的遗体被商人从亚历山大运至威尼斯后圣马可教堂后,威尼斯的名字从此与这位教徒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