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04

第4章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2)

在他所处的和他之前的时代英格兰多次受到丹麦人的入侵和占领。他的母亲,诺曼底的艾玛也是一位传奇女子。她第一位丈夫是英格兰威塞克斯王朝的艾斯尔莱二世,他们生下了爱德华。第二任丈夫是英国丹麦王朝的克努特大帝,同时也是丹麦、挪威和瑞典国王,生有哈德克努特。

1035年,爱德华的同母异父兄弟哈德克努特继承其父克努特大帝的丹麦王位。1036年,爱德华试图赶走英格兰丹麦王朝的哈罗德一世,得到王位继承权但惨遭失败,只得逃回诺曼底。1040年,爱德华同母异父兄弟哈德克努特(在丹麦被尊为克努特三世)成为英格兰国王,在他的邀请下,爱德华得以返回英格兰,至此爱德华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故乡。1042年,哈德克努特去世,爱德华顺利继承了英格兰王位,英格兰丹麦王朝终结,威塞克斯王朝复辟。

忏悔者爱德华因为前30年都生活在诺曼底,于是在宫廷中特别爱任用来自诺曼底的大臣,这一行为让本土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以及在英格兰定居下来的丹麦籍贵族十分不满。反对派都团结在了与爱德华有宿怨的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周围,商讨着如何改变当时局面。

威塞克斯伯爵是当时英格兰最重要的三大贵族之一,牢牢控制着他的领地威塞克斯,这个地方是传统上盎格鲁·撒克逊君主统治地区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从英格兰七国时代开始,英格兰威塞克斯王朝的发源地。从家族谱系表来看,威塞克斯伯爵一族本身也是威塞克斯王朝的支系。这些都让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在英格兰贵族中享有特殊地位,所以爱德华一点都不敢小瞧这位贵族。

这位善于钻营的戈德温伯爵最终成为爱德华的岳父。1045年,忏悔者爱德华娶了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一个女儿为王后。

忏悔者爱德华在位的前11年,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始终以国王岳父的身份干预朝政。爱德华表面隐忍,但内心却早已愤怒。终于,在坎布雷特大主教的人选上,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和忏悔者爱德华的矛盾公开表现了出来,爱德华拒绝了戈德温的人选而选择他自己信任的伦敦大主教。

不久后,两人的矛盾便变得公开化了。这源于一次突发事件,一些诺曼底人于1051年在肯特被杀。这个事件是当地居民和法国布伦伯爵尤斯塔斯二世之间的暴力冲突所造成的。

这一地区的领主也就是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被爱德华横加指责,并且要求他严厉惩罚肇事者。强硬的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不但拒绝了国王的命令还起兵攻打国王。这一举动让英格兰的其他贵族们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拥护的人居然有篡位的野心。于是他们断然放弃了支持伯爵的志愿,以表示对拥有真正王权的国王的忠诚。势单力薄的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自然没有得到好结果,他和他的儿子被流放到外国。然而,只过了短短的一年,当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带着一支军队杀回了英格兰时,贵族们又开始倒向伯爵一边,没有一个贵族愿意为国王打仗。

最终,没有军队的忏悔者爱德华不得不恢复戈德温的爵位和领地,并流放了宫廷中的诺曼底人。

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之所以能够在一年时间就咸鱼翻身,根本原因是忏悔者爱德华过于重用诺曼底人而激怒了贵族阶层,那时,英格兰国王保持着咨议院这个辅政的机构,其成员都是大贵族。爱德华赶走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之后的一年内,把许多宫廷重要职位交由诺曼底人把持,让咨议院的大贵族们极为愤怒。他们重新考虑由这个实力雄厚的伯爵来替他们达到政治目的。而英格兰国王是没有常备军的,若有战事,都是从贵族里征召。所以当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回来的时候,爱德华连一支军队也组织不起来。于是这场女婿与岳父的权力斗争以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的完胜告终。

从此以后,忏悔者爱德华把他的全部精力放在营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上,而朝政则让咨议院把持着,直到他1066年去世。

爱德华去世后,咨议院通过选举,任命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的儿子哈罗德为国王,是为哈罗德二世。本来忏悔者爱德华去世时无子,离他最近的继承人应该是他的侄子流放者爱德华的儿子,但1066年爱德华去世时他只有14岁,年幼的他没有一点实力,根本无法统御英格兰,而威塞克斯伯爵家族在英格兰贵族中的影响力是他无法登上王位的真正原因。

流放者爱德华的儿子看来的确是与王位无缘,1066年10月,哈罗德二世于黑斯廷战役战死,咨议院不得不选举他为国王。然而谁知又杀出个征服者威廉,这个法国人,是法国诺曼底公爵的私生子,性格顽强、桀骜不驯。他八岁就继承了爵位,成为诺曼底公爵。

据说,他和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还是表亲。有一年忏悔者爱德华来法国就住在威廉家,威廉盛情款待,感动得忏悔者爱德华发出宏愿:百年之后我死了,英格兰的王位就给你。

1066年1月5日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威廉果然用武力征服了英格兰,成了这里的王。

由于征服者威廉,英国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再次被卷入了欧洲中心地区的复杂关系中(此前征服英国的,不过是文明程度比英国还落后的诺曼人),由于威廉在法国拥有领地,致使英、法两国王室从此纠葛不断,此后数百年中两国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欧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

●亨利三世

现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规模要归功于亨利三世的重建。亨利三世极为崇拜忏悔者爱德华。他的卧室里挂满了忏悔者爱德华的画像,而且仅仅因为听说忏悔者爱德华时常穿简朴的长袍,亨利三世就有模有样地加以效仿,甚至把自己最心爱的长子命名为爱德华。

出于对爱德华的崇拜,亨利三世在1245年开始拆除忏悔者爱德华时代的旧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修建和装修上,亨利三世显得极为慷慨,最终使其成为一座具有哥特风格的教堂。如今,来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的人们都会看到,忏悔者爱德华的遗骨安放在主祭坛上,而亨利三世本人就安放在祭坛的旁边。这些都是亨利三世生前所希望的安排。

亨利三世即位的时候才九岁,是诺曼人入侵以来的第一位儿童国王。他的父亲约翰国王在英格兰中部被毒死,留给他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亨利三世的加冕礼于当年10月28日在格洛斯特大教堂匆忙举行。而之前英格兰君主的加冕礼已经形成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传统。参加亨利三世加冕礼的只有少得可怜的贵族和三位主教参加,约翰国王指定的遗嘱执行人则一个也没到场。加冕礼中使用的“王冠”只是一个简单的金色圆环,而应该为英格兰国王加冕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却在支持法国王子路易。

亨利三世当时面临的局面是,有一半以上的英格兰领土已经被法国王子路易占领。而另一方面英格兰的贵族们发现一个儿童国王明显比一位成年法国王子更容易摆布。所以,年幼的亨利三世还是有一些支持者的。

亨利三世即位之初,摄政威廉·马歇尔就以亨利的名义迫不及待地重申了《大宪章》,以此来换取贵族们的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英格兰贵族转而支持亨利三世。后来法国王子路易在多佛尔战役和林肯战役连吃败仗后,于1217签署“兰贝思条约”,放弃对英国王位的要求并返回法国。在1220年5月17日,在霍诺留斯三世教皇的要求下,亨利三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他的第二次加冕礼。

亨利三世一生极为向往强大的法国式王权并希望恢复崩坏的王室权威。1227年,亨利三世开始了亲政生涯。他试图恢复不受限制的王权。他非常喜欢任用外国人,通过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引入了相当多的法国人到英格兰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同样的,因为亨利三世与罗马教皇关系紧密,大量意大利人也进入到英格兰社会中。大量的外国人在宫廷占据高管要职也让英格兰贵族十分的不满。亨利三世的统治方法在许多英格兰贵族看来也相当的古怪,他长时间没有公开任命管理某个领域的部长,许多领域没有任何明确的负责人。

因为这些原因,国王和英格兰贵族们的对立便成了家常便饭。统治时期,教会的权力在社会上扩大起来。大量的教堂和高级教士被授予土地。罗马教会则在英格兰大量敛财。温切斯特主教彼得被流放前,时常为一些新建的教堂在英格兰募集资金,而这些教堂并不是全部都在英格兰。

1236年,亨利三世和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结婚,婚后育有五个子女,其中一个夭折。长子爱德华成为日后的爱德华一世。有趣的是当爱德华出生时,亨利三世要求伦敦市民献上昂贵的礼物。如果谁的礼物令他不满意,他甚至会退回去。

亨利三世大力提拔的法国籍贵族蒙德福特,第六代莱斯特伯爵与亨利的妹妹秘密结婚了。这一事实让亨利和这位大贵族的关系变得十分糟糕。而这位蒙德福特,是亨利三世统治中后期英格兰贵族的主要领袖,他也被认为是现代议会政治的开山鼻祖。

蒙德福特和亨利三世之间最大的一次冲突发生1248年。这年,蒙德福特被派往加斯科尼,这是英格兰君主在法国大陆的最后一块领地。驻扎此地的法国贵族们只顾自己的利益,非常善变。英格兰王室的权威受到严重威胁,随时都有丢失的危险。于是亨利三世便派蒙德福特为总督,从而稳住那些不安的法国贵族们。拥有铁腕手段的蒙德福特让加斯科尼的大小贵族和他的反对派们叫苦连天,不断有人状告他的残酷政策。他本来以为这是好事,然而,这却给亨利提供了一个治罪的好借口。

1252年,早有谋划的亨利三世将蒙德福特召回英格兰本土,并且以不公正的管理的罪名对他进行了调查。然而经过一系列司法程序后,蒙德福特最后却被宣布无罪并返回了加斯科尼。这样的结果,亨利三世当然不会满意。接着,亨利三世又掷一牌,派他的长子爱德华接替了蒙德福特在加斯科尼的职务。

当年,蒙德福特退出政坛并前往法国。同年法国的摄政王太后卡斯蒂尔的布朗琪去世,法国于是邀请蒙德福特担任法国摄政,和亨利积怨颇深的蒙德福特拒绝了法国的邀请,因为,此时他想和亨利三世保持和平的关系。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招来了英格兰贵族们对于亨利的极大不满。教皇英诺森四世表示如果英格兰愿意在财政上支持和德国霍亨施陶芬家族争夺西西里的战争,愿意承认亨利三世的幼子埃德蒙为西西里国王,亨利竟然接受了教皇提出的条件。

1258年,亨利三世和他的贵族们彻底摊了牌。而亨利继续资助教皇在西西里毫无结果的征服战争让贵族们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加上和威尔士的战争,在法国失败的军事行动,以及额外的教会建筑已经让亨利三世不得不通过加税以及其他措施来弥补政府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以蒙德福特为首的贵族们联合起来强迫亨利三世签订了《牛津条例》。规定政府由包括15人组成的贵族会议和每年召开三次的国会组成,而国王的大部分权力都被交给了15人的贵族议会。

至此亨利三世和蒙德福特领导的反叛贵族的矛盾变得不可调节。双方之间的战争于1263年爆发。这场战争打打停停,一直打到1267年才结束。最终在里维斯战役中,蒙德福特的反叛贵族大获全胜。亨利三世和儿子爱德华成了贵族蒙德福特的囚犯,不过蒙德福特还算厚道,仅仅是把亨利父子关了起来。之后马不停蹄地召开他的国会,参加国会的不仅仅有贵族,就连英格兰各郡,甚至重要的城镇都成为国会的召集对象。蒙德福特的企图昭然若揭,许多本来支持他的贵族此时又开始考虑退出了。

15个月后,正当三心二意的贵族们不准备再支持蒙德福特的时候,亨利三世的儿子王太子爱德华逃了出来。他随即联合了格洛斯特伯爵在伊夫舍姆战役中一举打败蒙德福特,蒙德福特本人在这场战役中被杀,亨利三世重新获得了自由。

战争胜利之后,王太子爱德华开始掌握国家实权。这位日后被称为苏格兰之锤的王太子爱德华开始展露了其强硬的一面,反叛者都受到了残酷的报复,王室的权威得到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