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22062500000021

第21章 学术经典(3)

《清实录》包括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篇幅比《明实录》还要庞大,多出一千四百余卷,字数则多了一倍半,可谓汗牛充栋、卷帙浩繁。《清实录》从清太祖起﹐到光绪皇帝终止﹐共十一朝﹐十二部。它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记录,用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清朝近三百年的政治史。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才继位三年,清政府就被推翻,因此,原来修撰《德宗景皇帝(即光绪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这部书虽然不再用实录的名称,但是体例是一样的。按照清朝的制度﹐每个新皇帝即位时,都要下诏为前一代皇帝修实录﹐开设实录馆﹐由翰林院官员充任纂修。修撰成功的实录﹐分别用汉﹑满﹑蒙三种文字誊写正本四部﹑副本一部。《清实录》是研究清朝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

《竹书纪年》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竹书纪年》记载了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它的作者相传是战国时魏国史官。《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先秦时期的历史,跟传统正史的记载有许多出入,因此对研究先秦史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跟近年来在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出土的古书非常相似,里面的许多记载也跟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相类似,其史料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冢纪年》。西晋时期,有人在汲郡古墓挖出了一些竹简,整理成书之后,发现其体例属于编年体,因此就称为《纪年》。又因为是在汲郡古墓发现,所以称为《汲冢纪年》。因为上面的文字最初都书写在竹简上,所以,现在的人们通常将这部书称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被挖掘出来,并整理成书之后,在史学界引起很大的震撼。它记载的史料跟司马迁的《史记》相比,不仅内容不同,价值取向也很不相同。《竹书纪年》记述了从夏朝到战国这段时间之内,历朝历代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根据《史记》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三年后,太甲改过自新,伊尹又郑重其事地将国家重新交到他的手中。太甲复位后,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最后成了一位贤明的君王。但是,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偷偷跑回来杀死了篡位的伊尹。近年来陆陆续续出土的甲骨上的资料支持司马迁的观点,因此,有人对《竹书纪年》的历史记载表示怀疑。

《水经注》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着作?

我国古代有一部专门记载河流的书叫做《水经》,它的作者是晋代的郭璞。这本书简要记述了全国一百三十七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河流的来龙去脉和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都记载得不够详细、具体。

北魏着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博览群书,他认为古代的地理书籍都不够具体,《水经》虽然专门叙述我国的河流,系统性较强,但是没有记载水道之外的地理情况。郦道元喜好游历,他在游历途中的见闻非常丰富。为了将这些丰富的见闻和自己渊博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世,他选择以《水经》为纲来描述全国的地理情况。当时,中国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他想起《禹贡》上写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很希望河流这些自然的因素能够打破政治的疆界,从而实现祖国的统一。下定决心后,他就开始为《水经》作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水经注》。

《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主要河流流经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身的集大成的着作。《水经注》共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的一千多条河流,以及跟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物产、风俗、传说和历史等。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谁?

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着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归来,回到长安,举国震动。连一向并不崇信佛教的唐太宗都破格接见了他。他听玄奘讲述了取经的目的之后,就让他在大慈恩寺开坛讲经,弘扬佛法,并翻译佛经。不过,唐太宗真正感兴趣的是玄奘一行所到国家的政治现状和风土人情。因此,他请玄奘法师在翻译佛经和讲经说法之余,将自己在取经途中的见闻写下来。几年之后,玄奘法师将这部书呈到唐太宗的面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以及听说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今天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前苏联中亚地区、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大唐西域记》内容丰富,不但对各地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气候、物产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还对这些地区的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生活、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大唐西域记》既是一部地理学名着,也是一部历史学名着。它对于学者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玄奘还记下了佛教史上几次着名的结集,以及一些着名佛教学者的活动等,是印度佛教史研究中的珍贵资料。同时,这本书亦是我国古典小说名着《西游记》的故事来源。

《徐霞客游记》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有哪些?

徐霞客是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他一生喜欢游历,拜访了无数的名山大川。他将自己在游历途中的见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后世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一部杰出的地理学名着,在世界地理学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徐霞客游历了三十四年,拜访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大川,写有游记十七篇,此外还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着作。除去已经散佚的部分之外,一共有六十余万字。《徐霞客游记》采用日记的形式记述了自己从1613年到1639年间的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做过详细的记录,具有比较高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对我国地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对于喀斯特地区的类型分布和各地区间的差异,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和成因,都有非常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徐霞客是中国乃至世界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先驱者。

(2)纠正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关于中国河流源头的一些错误。

(3)仔细观察并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生态品种,明确提出地形、气温、风速等对植物分布和花期的早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徐霞客不远万里地去云南进行过考察,他调查了云南腾冲打鹰山的火山遗迹,科学地记录与解释了火山喷发出来的红色浮石的质地及成因。他是第一个用文字的形式描述地热现象的中国人。

《洛阳伽蓝记》有怎样的文献价值?

《洛阳伽蓝记》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地理学、佛教和文学名着。作者杨炫之曾经在北魏做官,当时的洛阳佛寺繁多,而且气派宏伟。公元547年,作者再次拜访洛阳,只见“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甚至连佛寺里面的钟声都很难听到。作者想起前不久洛阳的繁盛来,不禁感慨,于是就多处走访,认真写作了《洛阳伽蓝记》。它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名着,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名着,跟郦道元的《水经注》一起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北魏的统治者大多崇信佛教,在洛阳城里先后修建了一千七百多所寺庙。公元534年,北魏灭亡,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它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洛阳城里影响比较大的四十多所名寺为主,同时还叙述了这些名寺所在的具体方位,以及相关的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还能看到外商在洛阳的生活,以及各国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贞观政要》为什么被视为从政指南?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它以记言为主,主要记载了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与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也有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除此之外,它还记载了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举措。

《贞观政要》的作者是唐朝着名历史学家吴兢,他生活于唐高宗到唐玄宗这一历史阶段,亲眼目睹了许多起血腥的宫廷政变,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他非常仰慕唐太宗时期清明的政治风气,于是就仔细搜集整理了这一段历史,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写出了这部被许多人视为从政指南的《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全面总结了唐太宗的治国和施政经验,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试图来影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因为其特殊的体例,《贞观政要》既有史实,又有非常强烈的政论色彩;既忠实地记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总结了丰富的治国经验。

《贞观政要》自成书以来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文韬武略集于一身,因此他的臣子大多是名垂后世的典范,如魏徵和房玄龄等;第二,这本书是作者许多年苦心孤诣的结晶,它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唐初几位卓越的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得到后世许多统治者的认可。

《列女传》的内容包括哪些?

西汉时期,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在失宠后招来一批体格健硕、貌似潘安的美男子,日夜跟他们厮混在一起,淫乱无度,甚至在大街上都能听到他们淫乱的声音。光禄大夫刘向耳闻目睹了赵皇后的淫乱,无法忍受,但也不便直接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工夫,引经据典,搜集从古代到当时贤明的皇后和贞洁妇女的故事,写成一册《列女传》。

刘向写成这部书后,将它直接呈献给汉成帝,希望汉成帝看到之后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好好整治一下后宫。汉成帝看了虽然有所触动,还多次夸奖刘向,但也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行动。不过,这部《列女传》却一直流传下来。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妇女史。《列女传》分为七卷,共描写叙述了一百零五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分别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刘向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妇女的看法,以及儒家思想认为妇女应该具有的品德。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部书里面有些赞扬和提倡的内容在现在看来对妇女非常不公平。

《列女传》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不少大户人家将《列女传》作为他们的女儿的启蒙读物。其中一些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比如着名的“孟母三迁”。

《商君书》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

《商君书》也称《商子》,是法家的代表着作之一。《商君书》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多篇,有的先综合后分析,有的先分析后综合;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大多是对秦国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的相互驳辩来阐述商鞅的中心论点。着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创作《史记·商君列传》时曾经录入《更法》,用来表明商鞅的主张。

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部书是后人假托商鞅之名创作,也有人认为它的作者就是商鞅,还有人认为这部书是多个人的着作合集,商鞅只是作者之一。一般认为,商鞅确实写作过《商君书》,但不是现在看到的这一部。

商鞅是我国着名的改革家,在他的主导下,秦国开始变法,逐步走向富强,最后统一了中国。《商君书》文字不多,但内容庞杂,其中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法治等诸多重大问题。

《黄石公三略》是部怎样的书?

《黄石公三略》,也叫做《三略》,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兵书之一,跟《六韬》齐名,有时合称为“三略六韬”。

《黄石公三略》比较独特,它侧重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因此和其他兵书很不相同。它糅合了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专论战略。自成书以来,它就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到了北宋时期,它被作为军事必读书。即便是到了现代,仍然受到很多着名军事家的推崇。

《黄石公三略》的作者相传是西汉初年的隐士黄石公。着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这样记载:张良去刺杀秦始皇,不幸失败。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搜捕。张良无奈之下只好在下邳隐姓埋名。在那里,他遇到一个自称“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的老者,并授予他一部《太公兵法》(即《黄石公三略》),让他辅佐刘邦打天下。后来,张良潜心研究此书,最后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不过,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黄石公三略》成书在西汉中期以后,它是后人假托黄石公的名义编纂而成。

《黄石公三略》分为上略、中略、下略三个部分,全文三千八百余字。它专论战略,尤其侧重阐述政略,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专着。此外《黄石公三略》还大量引用了古代兵书《军谶》《军势》中的内容,引用多达七百余字,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为后人保留了这两部已经散佚的兵书的部分精华。

《淮南子》包括哪几部分?

《淮南子》又称为《淮南鸿烈》,或者《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鸿”的意思是广大,“烈”的意思是光明。淮南王刘安认为这本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淮南子》内容庞杂,其中包括了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其宗旨主要倾向于道家思想。《淮南子》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全面而又系统的总结,为后人研究西汉以前的黄老思想提供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淮南子》里面还有不少医学内容,值得后人研究。

《淮南子》博大精深,后世有的学者非常仰慕它思想的精深,因此将它归为道家着作;也有人觉得这本书涵盖的内容极为广博,因此归于杂家,比如着名的史学家班固;更多的人认为,《淮南子》涵盖了各家思想,但以道家思想为纲,比如着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和胡适等数人皆持这种观点。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着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里面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着名的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淮南子》的作者刘安一生崇信道家思想。他崇尚老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追求养生之术。他曾经亲自试炼丹药,据说,中华美食之一的豆腐就是他在炼丹的过程中无意中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