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22088900000022

第22章 腊八百谷庆福寿

腊八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古时人们把腊八节看作是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北京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老太太你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

佛祖成道之日

古代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相传释迦牟尼出生后,见到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所煎熬逼迫,于是在他29岁那年,毅然舍弃王位而独坐菩提树下,潜心修炼,寻求人生的真谛。他还游遍了印度的名川大山。一天,他来到比哈乐邦的尼连河附近,因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粥后,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说文解字》载:“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先秦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月改在十二月初八,自南北朝开始相沿成俗。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朝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朝为“大腊”。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腊八当日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馈赠亲朋好友,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腊八粥由多种谷物与果类合在一起熬制而成。用腊八粥供神,包含着人们将获得的所有食物报答神灵的赐予,并祈求来年继续保佑各类作物丰收的意义。由此,腊八粥保留了传统的制作方法,用料可以用来促使家畜生长兴旺。北京民谣云:“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以腊八粥喂家畜,有祈愿家畜获得成长力量的意义。

腊八粥由赤豆粥演化而来,赤豆粥被认为有避邪驱疫的作用,腊八粥承续了这种作用。腊八粥还可用于涂门神从这通过时达到辟邪的功能。

古人腊八除了吃粥外,还有戴假面具巡行逐疫的活动。《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看来,祛邪逐疫,是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重头戏。

民间腊八也有一些禁忌,如忌担水,已出嫁女子必须回归婆家,尤以翁婆健在的家庭更为注重。忌讳女子这天回娘家,否则,娘家一年不如意。俗谚称:“腊八不食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山东武城、沂南等地,新媳妇(结婚不满三年)这天必须回娘家,否则,被认为对婆家不利,等等。

延伸阅读

腊八粥的传说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许多,有的认为是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前,放牧女子用粥救了他,于是,后人在释迦牟尼成佛之日,即腊八,吃腊八粥纪念他。

还有的认为是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在镇上扎下营寨,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众多百姓相继送粥,混合而成“千家饭”。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这个传说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是人民对岳飞爱国功绩的赞颂,但并不能算是腊八粥的真正起源。

在中国民间,关于腊八粥的传说还有许多,都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祝福,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