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恪尽职守,履行岗位职责的含义
恪尽职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邓小平在谈到改革问题时就已经明确指出:“机关工作要有分工负责,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清,赏罚分明,不至拖延推诿,互相妨碍。”遵循这一精神,2005年9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这既是对长期以来在广大公务员中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的科学概括,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务员队伍一贯的严格要求与公务员法对公务员队伍的法规性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精神内涵。我国的公务员职业精神精辟揭示了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揭示了落实公务员责任的内在精神要求,也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就是要以对党和国家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努力提高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水平,对工作认真负责,公道正派,行为规范,勇于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甘于奉献,杜绝不作为行为。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二)恪尽职守,履行岗位职责的意义
恪尽职守,履行岗位职责不仅仅是对各级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在具体的制度建构层面上,也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规范确定下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指根据各级公务员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并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实行岗位责任制,能促使公务员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民群众负责。公务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的利益,时时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必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凡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就要积极去做,凡是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则坚决抵制。
第二,实行岗位责任制,能促使公务员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建党的宗旨。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公务员要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实行岗位责任制,能使公务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邓小平指出:“要有分工负责,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这样,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效率,才能职责分明,赏罚分明,不致拖延推诿,互相妨碍。”过去在机关中由于职、责、权不明确,有些人想多干事却难以发挥;有的人有职有权却不尽职尽责,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中出了问题,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查来查去,常常查不出是谁的责任。正如列宁所说:“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它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还瓦解干部的斗志,贻误工作。现在在各级机关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是根除上述弊端的一个有效措施。机关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从领导到每个工作人员应有的权限和应负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职有责有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恪尽职守,履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
恪尽职守,说到底是一个尽职尽责的问题,是对每个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作为国家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公务员肩负着重要责任和重要使命,不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不负群众的期望,就必须做到恪尽职守。
第一,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能尽责,爱岗才能敬业。公务员要做到恪尽职守,首先要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本职工作。
第二,敢于负责、勇于负责。负责任是一种工作态度,敢于负责更是一种高标准的工作态度和勇气。只有敢于负责,才能干好事情。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矛盾较多、工作难度较大的地方工作,作为公务员,必须要善于负责、敢于负责,必须要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攻坚克难。遇到困难不能回避,遇到矛盾不能上交。有了失误,勇于承担,不推诿。
第三,埋头工作、真抓实干。恪尽职守,前提是想干事、肯谋事、能干事。要以对组织和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集中精力抓工作,一心一意干事情,千方百计想办法,特别是围绕当地发展和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在实干中出成绩,用实干赢得群众信赖。
第四,讲究效率、务实高效。恪尽职守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就是要讲工作效率。一个工作效率低下的公务员不能说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合格公务员。如果不讲工作效率,办事推诿,拖拖拉拉,就很可能错失很多发展机遇、贻误工作。讲求工作效率,就是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情雷厉风行,定下来的事情,就立刻办,马上办。
三、以娴熟精湛的操作完成工作任务
安徽省淮北市检察院检察员陈方方同志在长期的文检鉴定工作中练就了一双犀利睿智的眼睛,特别擅长检验文书的伪造变造,及字迹的模仿、添加、涂改、消退等疑难问题的鉴定,在办案中屡立奇功。2005年2月,淮北市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安徽某公司宣传部部长杨某购买空白发票,在单位报销侵吞公款。在初查中,杨某经手的发票均有董事长的签字,签名经董事长辨认均表示是自己亲笔所签。于是,多名职工到有关部门上访,称杨某与董事长勾结贪污,致使公司上下一片混乱。侦查人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签名送交陈方方鉴定。面对6年来足足三大纸箱的126本会计凭证和数千张发票,他沉下心来,认真细致地检验,得出了30余万元1267张发票上董事长的签名均系杨某模仿书写的鉴定结论,挖出一起长期模仿领导签名报销发票侵吞公款的案件。此案模仿水平之高、数量之大、时间之长、检验之难在全省文检鉴定中均属罕见,成为全省检察机关丈检破案的典型范例,《检察日报》《新安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该案进行了报道。
年迈的农民王某与房地产开发商黄某囚各持一份内容不同的搬迁《协议书》产生纠纷,王某多次状告黄某,均因黄某持有的《协议书》上的签名经公安部门鉴定是王某本人书写而败诉,致使王某全家老小两年来居无定所。走投无路的王某,慕名找到陈方方要求给予重新鉴定。受理该案后,陈方方发现公安部门的鉴定虽然没有错,但是在《协议书》的抬头有一块不易察觉的黄色斑块,经进一步检验发现该斑块是由“退字灵”消退字迹造成的,其消退字迹是“(草签)”两字,至此他认定黄某持有的《协议书》是签订协议的一份草稿,而王某持有的《协议书》才是真实有效的。法院以此为据,判决王某胜诉。法庭上,当王某听完判决结果后,失声痛哭,泣不成声地说:“感谢检察院的鉴定,还了我一个清白,给了我一个公道……”第二天,激动万分的王某将一面“科学鉴定、去伪存真”的锦旗送到检察院。
像这样化解社会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如,为医疗事故中蒙受不白之冤的护士卜某洗清了冤屈;为离婚远走他乡的王某讨回了应有的财产;为死去的李某证实了栽赃陷害;化解了张某和邻居之间多年的宅基地纠纷等,他还利用文检鉴定,平息了诸如宋町村群众因土地征迁费而产生的多起集体上访事件,让人民群众心服口服。
出色的工作使陈方方在全省检察技术部门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多次被邀请参加全省文检鉴定专家组,就重特大疑难案进行鉴定。如,出色地完成了原省委书记王太华同志亲自批办的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释仁德大师真假签名案,澄清了事实,得到了省检察院领导的好评。他还承接了中央领导同志批转的市委书记花建慧同志亲自批办的长期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投寄大量匿名信,诬陷淮北市多名基层检察干警在办案中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的案件。他利用多年的文检鉴定功底,从匿名信的言语内容、方言习惯、文字水平、纸张打印等特征入手,为书写人进行文检“画像”,准确地判断出写信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生活区域等。根据“画像”,很快查找到匿名信的书写人刘某。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刘某对自己诬告陷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为干警洗清了不白之冤,受到了市委领导高度赞扬。
各级公务员能否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不仅仅包括公务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这些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还涉及各级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方面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坚持恪尽职守,—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内容
21世纪是一个全面体现能力竞争的时代,能力导向已成为——种潮流。在全球经济迅速一体化的今天,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国家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能力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的兴衰成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利?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私营部门和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期望增强,这一切都对公务员的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为了适应这一潮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进—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原人事部于2003年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通过,正式颁布实施公务员法,这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能力建设制度正式立法;2006年1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工作,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2008年6月,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这些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基本搭建完成,但同所有法律或制度一样,它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在实施中也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作出一些完善和补充。纵观法规、规章的要求,可以将我国公务员的职业能力综合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鉴别能力。是指人们从政治上划清是非、区分善恶,及时、准确判断事物发展方向和趋势,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等能力的总和。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纪周、胡长清、李真等高级公务员的蜕变,都经历了从政治鉴别能力的丧失到政治信仰的动摇,导致精神堕落、生活腐败的过程。
第二,依法行政能力。是各行政部门的公务员努力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要坚决克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妥善处理社会转型期、改革深入发展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第三,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宗旨。在公共服务方向上应体现执政为民,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既要有为民服务的心,又要有为民服务的本领。
第四,调查研究能力。善于采用各种调查方法,了解真实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调查的问题作出总体判断和估价,用事实、数据说话,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调研成果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第五,学习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确学习的地位,建立学习型组织,掌握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并加以总结和提炼。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哲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一个有能力的公务员必然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公务员。
第六,沟通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开展工作所需信息吸收和传递的本领,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沟通气氛,善于化解矛盾,能够通过协调的手段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以满足工作需要,
第七,创新能力。把创新的精神同科学的态度相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种新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第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即正视挑战,提高应变能力
建立预防机制,掌握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方法与艺术。避免和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组织的正常运行。
第九,心理调适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工作、生活、事业上的压力具有忍耐、承受、克制、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