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公务员职业道德学习读本
22100400000029

第29章 公务员职业道德中的个人操守(1)

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

在去往大庆基层岗位的路上两个东北女孩,毕业后,选择了到离家乡不远的黑龙江大庆基层工作。她们一个将前往大庆市某区,另一个将赴任大庆市某县农业局。

李红(化名)是农学院2007级第三党支部书记,曾获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杨振辉专项奖学金,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均有突出表现。采访时,李红对下基层十分自豪,还开心地说:“那里离我的家乡不远。”到岗后,李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农产品的推广和农作物病害监测,应用大学在植物保护专业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让他们更加信赖现代农业的科研成果。下基层必然会遇到困难与挑战,她说:“肯定是要吃苦的,但这也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在那里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提高动手能力,这些都是社会工作中非常必要的,我相信自己的选择。”

现在,不少人对下基层“很有看法”,认为“下去了就很难再上来”,有的人甚至认为“本科生去基层工作很没面子”。李红却说,大家应该正确认知基层工作,选择基层岗位的毕业生也应正确定位自己的目标,不应该因他人不正确的评价就动摇自己的选择。她还对今后有意愿去基层工作的学弟学妹们支招,她强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下基层是无实习、直接上岗,能否尽快适应基层生活是决定基层工作成败的关键。”

另一个女孩丁莉(化名)与李红的想法十分相似。在校期间,她学习成绩优异,在学生工作和实践活动中也表现出色。

她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二等奖学金、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农业大学“挑战杯”三等奖。在获得诸多荣誉后,她本可按大多数同学所想,顺其自然地选择保研、考研之路,但她却毅然选择了去基层奋斗。她说:“基层是锻炼人的地方,在那里学到的是‘无纸之书’,这正是我现在需要学习的。在农大学习了四年,对‘三农’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想,下基层是大学毕业生服务‘三农’最直接的途径。”

在她看来,选择去基层工作只是一个个人的、普通的选择,并不需要过分地修饰或夸大,亦不需要太强的功利心。她说:“选择去基层是需要勇气的,不要因别人怎么评价而动摇,关键是自己要摆正心态,认真考虑,正确定位,谨慎选择。”基层工作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她建议想去基层工作的学弟学妹积极参加假期实习、下乡考察等活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认清自身的特点与岗位职责的需求,做到“知己知彼”,是身处在不同岗位的各级公务员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前提条件。案例中两位毕业生提到的“下基层肯定是要吃苦的”,是“锻炼人的地方”等这些表述,表明了她们对将要从事的岗位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是她们日后良好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形成正确的岗位认知

公务员岗位种类很多,不同岗位所对应的职责千差万别。

要形成正确的岗位认知,首先要了解我国公务员的岗位分类。

(一)公务员的岗位分类

公务员的岗位,是指公务员所承担的职务和相应的责任。具体包括职务和级别两层含义。早在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就已经对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1993年以来公务员职位分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公务员职位与级别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职位类别划分和职务序列共同构成了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制度,可以被视为一个以职务为横轴、以级别为纵轴的坐标系,用以标识不同类别、不同职务、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在科层中的位置。这个意义上的每个公务员所处的位置,就可以理解为他所处的“工作岗位”。

1.职位类别,指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方法。而所谓职位,指的是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公务员的职务和责任。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职位依其性质、特点及管理需要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

(1)行政执法类。行政执法类职位指的是公务员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督、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目前,我国基层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接近200万人,是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是与公众接触最多的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窗口。

(2)专业技术类。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国家安全部门的特种技术、特种翻译,外交部门的高级翻译等职位。

(3)综合管理类。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上的公务员多为复合型公务员,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机关内部管理工作,承担着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领导责任和重大决策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类别并没有穷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根据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有关部门可以继续划分新的职位类别。公务员法第十四条同样规定:“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做出这样的授权,目的是为进一步完善职位分类预留制度空间。目前法官、检察官职位由于在性质、特点等方面与其他职位存在明显区别,事实上已经被划分为单独的类别,其权利、义务和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加以规定。

2.职务序列,即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其中领导职务在各类别职位中又可分为十个层次。

公务员岗位分类的复杂性意味着不同岗位的公务人员的职责与权力的差异性。因此,公务员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二)岗位认知的前提: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也就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进行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等。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各方面的特点、优缺点有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岗位职责。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自我认知的基本思想。自我认知要求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认知,也就是孑L子所说的“一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种“自省”就是自我定性。自我认知的目的是经过社会生活的实践与体验,使自我适应社会环境,胜任自己的工作。

假如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易产生自卑情绪,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容易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也是公务员岗位认知的前提条件。公务员工作岗位中的自我认知,除了心理学上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使得公务员明确自己能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工作过程中加以完善、提高。

一般来说,工作岗位上的自我认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结构。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类型、知识框架以及形成知识框架的各类知识的比重。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二是普通知识和特殊知识的比重;三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四是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比重等。

第二,能力结构。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能力的类型多种多样,至少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机械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等。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可以划分不同的能力类型,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所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也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性特征。是决定每个人心理、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及倾向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与气质相比,人们的性格差异更是多样而复杂。

第四,职业适应性。即一个人对某项职业的兴趣及其能力的适应性,对其完成某项职务功能及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评价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

(三)岗位认知的含义

对公务员岗位的认知,实际上就是将以上公务员的岗位分类与公务员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知结合起来,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本身的业务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所需要的资格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包括对公务员职位所属机构的机关权限、工作流程、有关法规、预算文件等方面的把握。具体来说,对岗位的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岗位所需知识和学历,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包括接受学校教育、进修以及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上升所获得的知识。

第二,岗位所需能力,指从事本岗位工作必须掌握的操作能力、智力能力和程度。如运算、撰写、分析、判断、决策、协调、谈判、公关、设计、组织、指挥等能力。

第三,岗位工作复杂性,指本岗位所要解决的专业业务问题本身的性质,管理幅度和难度而决定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方法的复杂程度。第四,岗位所需创造性,指本岗位完成工作任务必须融合各种信息而作出的判断和创新程度。

第五,岗位工作负荷强度,指本岗位在高效率前提下日常确定性工作和非确定性工作时间与制度工作时间的比率。

第六,岗位的职权与影响,指赋予本岗位履行职权的大小及其工作结果的影响程度。

第七,岗位所予指导,指本岗位所必须指导培养下级人员从事专业工作与学习的责任。

岗位认知是公务员良好开展工作的必需前提,因此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才能实现公务员的才能与岗位相统一的原则。就是根据公务员的不同才能及特长,分配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如前所述,公务员由若干人员和不同岗位组成,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条件差异有时很大,这就要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实际工作需要中,调整人员、量才授职、扬长避短,才能人尽其才,也使每个岗位上的工作卓有成效。

其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才能实现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职、责、权、利四项是每个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因素,责任到人,就必须权力到人,并使之与实际利益密切联系,体现分配原则。有责任尤权力,难以取得工作成效;有权力无责任,将导致滥用权力。因此,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就会使公务员中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职务、权力和相适应的利益待遇。

最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知工作岗位才能使公务员认清自己能力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日后开展工作的时候扬长避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满足不断变化且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

二、以恪尽职守的标准履行岗位职责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温总理,您担任总理的职务已有8年,可能将于2013年卸任,您希望为后人留下什么“遗产”?您在多个场合谈到提倡政治改革,考虑到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您认为应实行什么样的改革,以使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解决人民的关切、问题和不满?比如说您支持某些领导职位进行直选和差额选举吗?

温家宝:你的第一个问题问得早了一些。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我认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第三,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做到所有这一切,都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第五,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我们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市以上以至中央,我们还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们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当中实行了差额选举。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要相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也能管好一个乡,也能管好一个县,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提出:“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那么,各级公务员如何做到恪尽职守呢?首先就是要对自己的“职守”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