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智慧
22103600000021

第21章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3)

与领导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摸透他的心思,顺着他的心思去做事。这可能算是厚黑学的初级教程吧。不过我们凭借自己的机智,能够取悦于人,而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依然可以秉承自己的意愿,不卑不亢的做人做事。

学会替别人遮丑

屠枰石为官,执法很严。他曾任过湖州地方官。湖州之地,民风不正。许多百姓刁钻蛮横,不守礼法,不好读书,而且千方百计搜寻读书人的过失,打击排挤他们。一些小人听说屠枰石到湖州上任,又知道他执法很严,心里暗暗高兴,心想:“那些读书人这下可倒霉了。”于是加紧活动,到处找茬。

一次,有个秀才和妓女鬼混,被一保甲发现,当场将他们捉住。第二天一大早就将他们押送衙门,衙役们虽然很同情秀才,但没有一个人敢给他松绑。衙役们将三人带到堂上,屠枰石正在检阅公文。保甲得意洋洋,态度傲慢地向屠枰石报告情况。秀才则在一边浑身发抖,满脸愧色。这些屠枰石都看在眼里,他假装认真处理公务,什么也没听见。保甲汇报了半大,屠枰石却没有反应,保甲急了,匆忙爬到前面,拉住屠枰石的袖子,说:“大人,小人有事相告。”这时,保甲已离秀才和妓女很远,屠枰石用眼盯着衙役,将保甲的手分开,说:“放袖 (秀)才去。”衙役们马上明白屠枰石的意思,将秀才偷偷放走了,保甲还蒙在鼓里。

屠枰石这才对保甲说:“你有什么事?”保甲又将事情叙述一遍,屠枰石问:“秀才在哪里?”保甲回头一看,秀才不见了,大惊失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屠枰石以不敬之罪,命衙役痛打保甲30大板,并给他带上号枷,关了几十天。出狱之后,保甲神色惶恐地对别人说:“我捉到的大概是鬼吧,要不怎么会眨眼不见了呢?”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为难读书人了。其他刁民听说这件事之后,也不敢胡作非为了,州中刁恶之风不久停息了。州中的读书人听了这件事,都对屠枰石表示感激,从此更加发愤读书。那个秀才最终也改过自新,由秀才又中了举人,后来还当了官。

屠枰石的做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保存了读书人的颜面,又起了警戒的作用。有时候替别人遮丑也是一种美德。

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谁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失误。失误已经使人深深自责、忏悔,假如这时在一味的揭别人的短处,往往使其恼羞成怒,反目为仇。而反过来,多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屠枰石谐音放秀才的做法就替别人遮丑,提醒了对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施惠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争夺天下。王世充本是隋朝的一个地方官。他没有草率地马上起兵,而是不动声色地做准备。

江淮间多草莽英雄,加以民风傈悍,打架斗殴甚至动刀杀人者多如牛毛,小偷强盗也趁机活动。一时间,监狱人满为患,差役们大发其愁。不得已,只得上报王世充。王世充开始也为这事头疼,后来一想:“现在天下大乱,我又准备起事,这些人正可为我所用,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将来一旦起事,便可得到许多帮手。”于是他亲自审讯犯人。审讯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犯人头上的罪名洗刷得一千二净。这些犯人原本提心吊胆,担忧性命不保。不想王大人不仅未曾判刑,还好言相抚。于是一个个感激涕零,发誓如王大人有所召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后来,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声势浩大。隋炀帝派大将征讨,但反复较量都没有取胜。

王世充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暗暗高兴,这正是他成就大事的好时机。于是,他打着“王军’’的旗号发展势力,并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他盘算着借朝廷之力壮大自己的力量,一旦羽翼丰满,便可独霸天下。于是,他下令招兵买马,江淮间受过他恩惠的子弟,纷纷加入他的军队,这些人平素便强悍好斗,加上对王世充知恩图报,打起仗来十分卖力,战斗力非常强。王世充率军征讨朱、管,连战连胜。每次得胜,王世充都按功行赏,重重奖励立功将士,而本人却分毫不取,因此手下人更加替他卖力。

王世充假公济私,施以恩惠,拉拢了一帮对他死心塌地的人,最后靠这支军队,战无不克,逐渐发展成举足轻重的割据势力。

聪明的人会想尽办法使自己周围的人满意,善于挖掘身边潜在的力量支持自己,稳定自己的地位。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施惠于人,也必将得到众人的回报。

仁义才是天道

自从孔夫子将“仁”与“义”作为儒家学说的两个重要原则提出来后,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绵延几千年,人们没有不知道这两个字的。仁义,是中国人的伦理准则和伦理文化的精髓。得仁义者,便得天下;失仁义者,便失天下。得仁义者,便得人心;失仁义者,便失人心;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重义重名重节的忠臣义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对人有爱心,有侧隐之心,有同情之心,能推己及人。按这种用心去处理事情,便是仁义。民间也有把义理解为情义的。

庞涓与孙膑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兵法。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又听到魏国正在厚币招贤,访求将相。于是匆匆辞别鬼谷,投奔魏相国王错,王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王见他兵法精熟,便任他为元帅,兼军师。

孙膑为人忠厚。鬼谷先生便将自己注解的《孙武兵法》传授给了他。孙膑三日内尽行记下,鬼谷便索还原书。

魏惠王从墨翟口中知道鬼谷门下还有一孙膑,好生了得,于是便派使臣迎至魏国。魏惠王问庞涓,孙膑才能如何,庞说在己之上,要魏惠王任他为客卿。客卿地位虽高,但不掌军权。孙膑在惠王面前演习兵阵,庞涓预先请教孙膑,然后在惠王面前一一指出阵名,惠王便以为庞涓胜孙膑。

庞涓既害怕孙膑分宠,又想得到《孙武兵法》真传。他开始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是齐国人,庞涓叫人假造了一封家信,由手下人扮作齐使者,将信交给孙膑,说是齐国他哥哥来的信,请他回去祭扫祖坟。孙膑回信谢绝,庞涓得信后,加进了孙膑想效忠齐王的内容。连夜送给魏惠王看,又假装探望孙膑,唆使孙膑第二天上书请假。惠王便真的以为孙膑不忠,想出卖自己,于是把他交给庞涓处理。庞涓当着孙膑的面,说是要去见惠王,救孙膑。实则在惠王跟前请求对孙膑用刖刑(即锯去膝盖骨)。回来后,说自已只救得不死,假表歉意后。便叫手下人将孙膑弄残了。

孙膑从庞涓的下人那里打听庞涓想在兵法到手后便弄死他,情急生计,便装癫佯狂。墨翟得知此事后,便到齐国把详情告知大将田忌,田忌言之于齐威王。于是齐国借口其他事派使臣至魏。趁庞涓不注意,将孙膑偷运至齐国。

孙膑到齐后,只愿做田忌的军师。后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田忌用孙膑“围魏救赵”计,就近进攻魏国的襄陵,庞涓果然回兵,结果在桂陵中了孙膑预设的埋伏,大败。

庞涓知齐威王得孙膑后,一直寝食不安,又行反间计,使田忌、孙膑免官。庞涓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无敌了,便率大兵攻韩。韩国向齐求救。当时齐威王已死,宣王继位,并重新启用了田忌、孙膑。齐国待魏兵与韩兵交战了很久之后,才出兵。这次又采用“围点打援”计,直逼魏都大梁。庞涓火速回兵,孙膑又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使庞涓误以为齐兵大多逃亡,不堪一战,于是全力追赶。追至马陵道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灭。不仁不义的庞涓被万箭穿心。

庞涓本和孙膑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命缘福浅,无幸获得鬼谷先生的《孙武兵法》。这使他迁怒于孙膑,他利用孙膑的善良和正直,设计陷害他,弄残了孙膑的双腿。但孙膑最终还是逃脱了庞涓的魔掌,在战场上惩处了不仁不义的庞涓。庞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从庞涓的下场,人们理应吸取教训,正如古人所云:多行不义必自毖。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啊。

春秋时,郑武公娶了申国姜氏,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两个儿子,庄公逆生,惊吓了姜氏,姜氏就讨厌他。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他为车王,武公不许。庄公继位后,姜氏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答应了。京邑是郑国的大邑,按祖制是不应拿来封赏的,因为这样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大臣祭仲对此举提出了疑问,庄公曰:“姜氏欲之,有什么办法呢?”祭仲又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点给共叔段作个处置,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毖,你姑且等着吧。”过了不久,共叔段又命令西面和北面边境的城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急了,请求庄公早点处置共叔段。庄公说:“不用,他会自取灭亡的。”共叔段继而又将那些城邑全收为己邑,一直到了廪延。公子吕便对庄公说:“可以动手了。共叔段地盘扩大便会赢得民心。”庄公则说:“不合道义。百姓就不会亲附,地盘扩大,也将垮掉。”

共叔段修筑城池,积聚粮草,修整铠甲武器,备齐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也打算从内替他打开国都的城门。庄公打听到了共叔段发兵的日期,就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昌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的百姓反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退入鄢地。庄公又到鄢地击溃了他的队伍。共叔段最后便逃亡到别国去了。

人在社会中都有特定的角色。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的角色期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自已应守的分寸。甚至一个强盗,也会向你大谈“替天行遭”之仁义呢。违反人情,贪得无厌,便是不义。不仁不义,是中国人之大忌。凡事不以仁、义两字正其性,则寸步难行。另外,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坐视共叔段千不仁不义的事,而不加以制止,让他“不义而自毙”的冷血策略,也是不仁的表现,几千年来一直遭到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