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16

第16章 学校,正确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5)

我们无法给黑客一个明确的定位,这类人太多太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个黑客都喜欢与众不同,一般来说,黑客具有以下特点:

——迷恋电脑网络

对一般用户来说,电脑是帮人做好工作的一种工具。对于黑客来说,电脑和网络则是一件被深入研究,同时具有不同意义的神秘事物,黑客常将电脑称之为神奇的“玩具”。这些人生活简朴,对饮食、穿着等生活必要步骤并不十分重视,在电脑上花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却比较多。黑客们经常梦想着编码,早上一起床,就开始编,一直到深夜。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耐心解密,被一些能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项目和工作所包围,其着迷程度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据说,一位黑客一个星期中有80~100小时都浸泡在程序的编排中,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聪明且极具挑战性

高智商是编出高难度程序、破译电脑密码的先决条件。因此,多数黑客都有很高的智商,至少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但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大多数被称为黑客的学生在学校的平均成绩并不好,或某些科目很优秀,偏科的现象较严重。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进行智力游戏,从事的活动为一种斗智斗勇的冒险活动。而且,在黑客之间也互相推崇和尊敬那些技术出众、成功侵入某些著名的防卫森严站点的黑客,这就是一些诸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核基地等重要地点总是备受黑客“青睐”的原因。众所周知,一旦在此取得突破,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将意味着挑战的成功。

——偏执

同心理学家一样,许多黑客的目的就是对某一事物的理解、预测和控制。大多数黑客在数学方式造诣颇深,逻辑思维严密,对解决难题充满了兴趣和热爱。但语言表达是他们的弱势,他们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会犯一些简单的书写和语法错误。而理解、预测和控制方面的优势,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给他们带来了自尊和自信。

——奉信“信息共享论”

在黑客们的眼中,信息、程序(编码)等资源应该是可以共享的,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好的编码应该公开,坏的编码应该修改;源代码应该被共享,程序也应该被共享,任何信息都不应该有版权或拷贝保护。在这点上,他们认为不同于以往的生产资料。商业软件应该能被拷贝,分发给别人,而不理类似版权和所有权的问题,旧的体制应该废除。他们坚信对电脑网络的访问是无限制的、完全的;电脑网络是大众的工具,不应是有钱人私有的、用以达到他们个人目的的手段;信息的自由公开,可以使任何人平等地获取,同时信息的分散化将保护我们所有人不受旧式专制化的统治。他们还认为企业家能够获得的任何资料,一旦被所有人共享,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好一些。

——信奉“平等论学说”

虽然因特网强调网上用户人人平等,但网络上有许多禁止人们随意访问的地址。这种常见的被一般人认为很正常的现象,在黑客的眼中却属于违背网络的特征。他们希望建立一个没有权威、既定秩序的社会,在那里大家可以平等地共享信息的“公平社会”。他们蔑视一切已经形成的权威,憎恨传统的秩序。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才会经常做出一些“行侠仗义”的举动。但他们的入侵破坏,有时会超出一定限度,这恰恰是他们崇拜权威的体现,如对“技术权力”的迷恋。

——认为自己是艺术大师

黑客们常常认为自己是艺术大师。对程序的追求不亚于艺术家对艺术品的痴迷,他们认为用最少的程序式编出其他程序不能完成的任务,能够渗透别人的程序,或者能以以前从未打算的或不可想像的方式操纵别人文件的程序,才是最具美感和创造性的艺术品。计算机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对于那些存在缺陷的程序,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给予修正,且对一些不痛不痒的反攻击行为不以为然。

——动机具有非故意性

在今天黑客犯罪已经成为一大公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将他们的动机一概归为故意的或者非故意的。不过,从黑客的早期发展状况来看,他们的活动行为属于故意破坏的并不多,也许是因为那时网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多数黑客的兴趣。据一位权威人士估计,仅有10%的侵入事件造成系统数据的破坏。也许,这一点令人感到黑客也不是那么可恨?

黑客中有一种被称之为网络快客的群体,他们往往与“解密族”相联系,以发现各种程序或系统的漏洞为乐趣,以突破各种安全防范为自豪。他们喜欢围在网络系统、长途电话系统、PUP加密系统、信用卡识别系统、RAS系统、计算机病毒、XXX级别的图像、无线系统以及身份识别等系统的周围并以“突破”这些系统为目标,进行所谓的漂亮、完美、简洁的程序排编。他们的专注用昼夜来形容一点不夸张,你甚至会在凌晨3点或4点还能看到他们“工作”的身影,因为这时网络上“人迹稀少”,可以更有利于使用网络闯入系统。

他们并不在乎解密软件的商业价值,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些技巧和经验,他们更注意的是对那些密码的挑战,对强大的系统、安全措施的挑战。

所以,他们进入系统以后,一般不破坏系统,对网络快客来说是一种耻辱,他们并不试图保护自己的成果。他们的程序是共享的,因为他们相信,计算机是解放人类的一把钥匙,是使全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

杀伤力最大的是网络朋客。这种类型的网络黑客类似于西方的“嬉皮士”,他们玩世不恭,视社会为玩物,视生活为儿戏,以寻求刺激为目的。他们会给一些人带去乐趣,也让很多机构和个人叫苦不迭。

数量最多最常见的网络朋客要数恶作剧型朋客,他们喜欢以各种方式,开一些过分的“玩笑”。他们擅于潜入他人的电脑网址,并从中增加或更改一些内容。最可恶的一种朋客是制造矛盾型,他们专门入侵他人的网址并在其中做一些手脚,使他人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

最令人担心和厌烦的是杀手型朋客,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人的重要文件一点不留的全部删除,甚至会将某种病毒毒传入你的网络网址中,使其瘫痪无法使用,所到之处都会混乱无比。

案例一:一位网络“追星”女生的思想大逆转

张昭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姑娘,能写一手好文章。但是,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出乎老师与家长的意料,每次考试都不尽如人意,与她的资质完全不相称。班主任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才知道,原来张昭是个“追星少女”,本来应该用来学习的时间,她都用在幻想与相思偶像上面了。

张昭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上小学时父母就给她购置了一台电脑。聪明的小姑娘很快成了电脑高手。当老师和同学们还在辛苦的学习网上搜索与发送E-mail时,她已经是一个小“网虫”了。父母的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她的生活与学习,她放学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利用独自在家的这段时间到“网上冲浪”。她并不是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但也不去浏览那些污秽的内容,而是搜集她所崇拜的明星偶像的有关资料。拥有众多明星的一手资料,使她在次日的课间成了班上的“新闻发布员”,她滔滔不绝地向同学讲述某某明星的有关资料和新闻轶事,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零用钱全部用来购买心爱的偶像照片、徽章和海报,于是在她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追星”为共同乐趣的圈子。试想,崇拜明星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怎能不影响学习呢?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觉得强行制止不是办法,直接跟她讲明追星的危害,又易使其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因此,采用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成了班主任老师的最终选择。

班主任带张昭到办公室,把期中考试的试卷摆在她面前,让她仔细看看自己的成绩。自尊心很强的张昭感到无地自容,她认识到了追星对自己产生的严重影响,嗫嚅地说“从此以后再也不上网了”。当老师肯定地问她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时,她张了张嘴,把原本想说的话咽了回去,轻轻地摇了摇头。

老师跟她说:“张昭同学,我已经跟你的家长商量过了,允许你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但前提是,你必须拟出一张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把学习、上网、休闲娱乐的时间合理地安排一下,不能有冲突,也不可以违反。”张昭对老师的处理办法表示满意,痛快地答应了。上网时间虽然减少了,但可以光明正大地上网冲浪了。之后,班主任让张昭担任班中真正的“新闻发布员”,在班级开辟了一个新闻栏目,由她来发布上网搜索到的各类新闻。随后,班主任又与各科老师达成了共识,只要老师需要各种新的信息就请张昭帮助查找。她每次都很认真地去查找资料,并认真为老师进行排版与编辑。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使得获得了自尊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