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新闻栏目中的内容似乎有了改变,“明星轶事”类的题材一天天减少,各种“时事新闻”及“新闻评论”逐渐增多。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课余时间淡淡地问了一句:“你贴的偶像新闻怎么少了?”张昭吐吐舌头,说:“偶像是很帅,可是,偶像新闻每天就是那么几件,其实也没什么好宣传的,该换点新鲜的了。”老师欣慰地笑了。
由于进入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少男少女们常常把许多精力投放在异性身上,影视剧中悉心构造的偶像极易俘获她们的心灵,无论是明星那优秀的外形,还是独特的个性,都会成为她们追星的理由。可是这种偶像崇拜与学校教育是格格不入的。旧的教育方式使大多数学校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不要带入教室。强硬的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根本不见效,相反,没有学生只把自己崇拜的偶像纪念品放在家里。“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成了他们对偶像崇拜的忠实信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尚且单纯幼稚,对偶像的崇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当问及喜欢的原因时,往往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但偶像崇拜之风在校园里的日益盛行,其接受和传播速度之快,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要想较好地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追星”问题,学校和老师必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德育教育是学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做不到这一点,或者只是限于表层。德育教育包括行为规范化,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公益活动自愿者服务等。这些内容在一开始可能不受重视,但如果能够真正参与到这类活动中来,并将它们当作是一件自身该做的事,必然能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迈出重要的一步。但是,青少年们都有追赶时髦、追求时尚的心理,加上他们大多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而学校的教育中很少能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理想模式,于是崇拜明星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
互联网的出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搜集偶像资料的平台。通过互联网,他们与自己偶像的接触更加亲密,甚至达到了疯狂迷恋的程度。监护人很难发现他们在网上的这些举动,更谈不上正确地加以引导。所以,加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理想主义教育是有必要的,同时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根据学校教学进度确定学生的短期学习目标,通过职业教育主题活动确定人生的长期目标。
学校要对学生的业余爱好多加了解,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发挥才能和特长的活动。在条件允许或必要的时候,把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请进校园,让他们与学生走得更近,在学习、成长等方面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正视明星与平凡人之间的共同点,减少一些盲目的崇拜。
案例二:由“黑客”到“三好学生”
李女士是一位中学教师,前不久她的班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位男同学林某利用网络进入校长办公室的电脑,盗走了学校优秀生保送重点大学待讨论的名单。此消息一经传播,立刻在全校以及家长和同学中间引起了轰动。
在老师眼中,这个“黑客”小男孩是个既文静又守规矩的学生,可他竟然做出了这种事,这是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老师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必须找他本人谈谈。一番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后,老师惊讶地发现,引发林某做出这件事的真正原因竟然是,他想通过这一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全校师生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电脑水平。
老师通过与学生家长谈话了解到,林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外婆对孩子疼爱有加,近乎溺爱。林某在升初中时,非要父亲给他买台电脑,说是对学习大有帮助。父亲信以为真,就买了一台品牌机,并接上了网线。从此,孩子放学回家后就全神贯注地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键盘和鼠标。外婆不懂电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见孩子没看色情之类的东西,以为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还很为他高兴,万万没想到他会去攻击学校网站。
从同学口中,老师进一步了解到,林某性格比较内向,交际面很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他的业余爱好就是上网。虽然很喜欢玩电脑,却和其他一些喜欢上网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整天钻研一些稀奇古怪的软件,上面的文字和符号,除了他,同学们谁也看不懂。而且,同学们都喜欢玩的魔兽、CS或是网络游戏,他竟然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嘲笑那些游戏为“小儿科”。
班里的其他同学确实赞叹他对电脑超乎寻常的热爱,而且技术非常好,平常学校的电脑有什么问题,只要有他在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老师和同学们曾为本班有这样一位“电脑奇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老师还从班里的女同学那里得知他初中升学考试没能发挥好,只进入了区重点,对于心高气傲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使他的性格更加孤僻,在班中也几乎没有朋友。
林某这次刻意侵入他人电脑的行为,是十分严重的。学校决定让他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但又不能让他因此而沉沦。为了使自己的学生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解脱出来,班主任与各科老师认真地进行研究,最终决定耐心地对他进行辅导。
首先,班主任老师动员同学们伸出友谊之手,帮林某一把。林某迷上网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只能通过网络来炫耀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表达心中的想法,由此才会产生充当黑客的念头。有人说儿童最听父母的话,上学后又最听老师的话,长大后又最听朋友和伙伴的话。于是,班主任和林某的室友们商量之后,鼓励他们主动与林某交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一开始,或许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原因,林某反而显得非常不自在,对同学们的关心持有怀疑和排斥心理。班主任老师告诉同学们,不要心急,要慢慢来,从小事做起,不露痕迹地帮助他。于是孩子们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拉着林某一起做游戏,一起写作业。无论是去食堂吃饭还是上自习课,总是形影不离。慢慢地,林某习惯了集体活动,戒备心逐渐削弱,渐渐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了。
初步取得成果后,班主任老师又寻找机会安排林某参加学校的网络兴趣小组,以通过社团和同伴的力量帮助他。小伙伴们让他在兴趣小组中负责一些工作,并把具体情况告诉了计算机老师,希望老师多关心他。几个星期过去了,同学们向老师报告好消息,说林某对操作电脑极有天赋,在小组中常常帮助其他同学处理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现在,他们小组正策划建立一个网站,而且林某将“挑大梁”。林某对此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天都在这方面下苦工夫。
看到林某取得的进步,班主任老师更有信心了,又精心策划一次与同学们的谈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之前,他查找了不少电脑方面的资料,突击学习了电脑知识,以便和学生们找到共同语言。一开始,他和同学们就跟林某谈比尔?盖茨的神话、《黑客帝国》的神奇、戴尔富有传奇经历的创业史以及一些关于网络发展的有趣的故事。渐渐地,林某从开始的拘谨慢慢变得自然了。这时,班主任又虚心地向他讨教电脑方面的知识。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话题引到“黑客上”。我们跟他讲了很多关于黑客的情况,讲一些少年“黑客”由于不懂法律,肆意攻击他人网站,最终构成犯罪的案例。在肯定黑客们电脑才能的同时,也指出了黑客对社会的破坏作用。引外,还引用一些扮演反面角色的电脑高手们,后来转化为保护网络安全的人员的事例。最后,班主任老师话锋一转:“林某,听说你们小组正在策划建立网站,你想想,如果你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网站受到攻击,你会有什么想法?”林某沉思了半天,终于抬起头真诚地对我说:“老师,以前是我错了,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那次谈话之后,班主任老师又多次与史某某共同学习了关于网络方面的国家法规。
一个学期过去了,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林某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道德修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成绩原先在班级里属于中等水平,现在基本保持在班级前10名以内。他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和寝室里的同学每天同出同进,如同自己的兄弟一样。而最令人高兴的是,他在学校的网络兴趣小组中成了骨干,而且专门负责网站的安全维护工作。他的父母得知这件事情后,非常感动,还特地写来了感谢信。
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来说,不会使用网络就相当于半个文盲。但是,网络的诱惑在很多时候都是令人难以抗拒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自制力较弱孩子们,如何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显得极其重要。他们对黑客的盲目崇拜,对网络认识的肤浅程度,往往会导致他们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这次“黑客”转变成“三好生”的事例主要归功于“同伴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很在乎同伴的态度,同伴的评价甚至超过了老师和家长,因此用同伴的行为和思想去影响他们,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