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Q虫声称:“自从有了QQ,我特别讨厌写信、打电话,还有面对面交谈。QQ的聊天生涯让我认识到:不花钱的聊天毫无价值,只有在金钱以分钟为单位计算哗哗外流的情况下,灵感才能迸发,交谈才有兴致。我好久没写信了,面对多年的老友毫无谈兴,就像自己患上了失语症一样。但当坐在电脑跟前时,交流的冲动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这位Q虫也病得不轻,他只有坐在电脑前通过QQ才想开口说话,除此之外,就算见了久违的朋友也无话可说。这样下去,在情感交流与沟通方面必然会受到影响,以致影响到将来求人办事的效果。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公司老板找一个Q虫员工训话,板着脸说:“你最近是怎么搞的?业绩怎么这么差?”这位 Q虫却不以为然地答道:“现在谈话等于浪费时间,有啥事今晚在‘职场纵横’聊天室里见。”这位Q虫员工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老板的呵斥,但Q虫只是瞟了老板一眼:“大不了再换一间聊天室。”老板这才想起他是个Q虫,便厉色道:“你的Q虫病又犯了?”他却说:“可我并不想去治疗,我心甘情愿得这种病。”
很多Q虫经常无意识地在脑子里听到一种短促的咳嗽声——“系统消息”的声音,这表示QQ好友在召唤,一想到此便激动不已。Q虫们即使走在大街上,只要听见“嘀嘀嘀”的叫声,也会不自觉地在脑海里四处搜寻那围着红围巾的“胖企鹅”。Q虫们对来自QQ的召唤习以为常,无法忍受着普通网页“死一般的寂静”,只要看见丰姿各异的胖企鹅不停地在屏幕右下方跳动,就会立即兴奋起来。
有些Q虫因为沉迷于QQ聊天,差不多有半年多没看电视,偶尔看到介绍企鹅的节目,就会从椅子上跳起来,急着打开聊天QQ的图标……
这些内容并非人为夸张,而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真实现象。如果你是位Q虫病患者,一定对此种说法投赞成票。
至于Q虫病的危害,总体来说,是对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
对心理上的危害。孩子如果长期沉溺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世界,必然导致交往能力降低。有些孩子在心情不好时,常常上网发“帖子”,寻求“天涯沦落人”,找共同话题,互相发牢骚,彼此安慰一番。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对网友的过度依赖,而不知道怎样面对面地与他人交流沟通。但实际上,他们也意识到大多数现实问题靠网络是解决不了的。孩子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是其融入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不断加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若因害上Q虫病而萎缩减退,将来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竞争时,就会遇到许多难题。
对生理上的危害。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增加眼部负担,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消耗过多,如果没能及时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易导致眼痛、怕光、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降低等症状,即便是液晶屏幕,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眼睛的伤害;不间断地操作键盘及鼠标,也会对手部造成影响,比如引发腱鞘炎等;久坐计算机前也会致使腰酸背痛,甚至引发颈椎病。此外,还会造成神经紊乱、体内激素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症,甚至导致死亡。这些都是长时间操作计算机容易引发的病变,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因此,身为父母一定要及时为孩子做检查,看他们是否具有这些“Q虫病”患者的发病“症状”。一旦发现,及时治疗。可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具体如下:
(1)认知调节:通过向孩子传播网络对社会、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认清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和严重危害,进而走出网络的怪圈。
(2)叙事治疗:利用E-mail进行沟通,让孩子以书面的形式讲述他的网络故事,这种书面的表达可帮助孩子从造成问题的旧故事中解脱出来,并协助当事人通过反思重写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新的网络故事。
(3)焦点解决:在心理咨询中,通过探讨性的谈话,帮助孩子找到克服迷恋网络的可行或有用的想法、做法、感觉、环境与资源等,帮助他们逐步克服。
(4)多层面协助:在网络心理治疗的同时,对当事人的上网行为、上网与离网情绪、上网感官经验、对网络与现实的自我意象、网络与现实的人际互动、药物使用与生理状况、个人的发展任务与人生危机、生存状况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等九大层面进行深度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协助策略。
在这些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还需要很多网络咨询的技巧。其中主要的技巧包括情感深化、关系拉近、局面交流和电脑网络技术的巧妙运用等。
经常监督孩子的网上活动
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网络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情感及智能的正常发展,还会威胁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家长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受到心理和情感的伤害,接触令人作呕的或是宣扬仇恨的内容,但是,家长们更不愿意孩子身体受到伤害或是凌辱。
所以,家长要经常监督孩子的网上活动,适时向孩子们说明什么内容是不受欢迎的、讨厌的、可耻的,什么内容是非法的、危险的。告诉他们,接解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对他们的心智成长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诱使他们犯罪。
对于不太了解互联网的家长来说,网络就像Sars一样,所有的事情都极具危险性。随着对互联网认识的深入,家长们发现事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恶劣,并可以权衡利弊,区分各类危害,完全可以利用更高明的技术手段帮助孩子们远离不良内容。
一些家长对信息的内容没有仔细地进行区分,他们认为孩子们应该接触所有信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学会分辨与比较信息内容的是非,如果一味地回避那些家长认为有害的内容,孩子内心的分辩力将变得空洞、抽象,出现“实践盲”的现象。而这也是言论自由的一个体现。持相反意见的家长则认为,家长完全有权决定未成年孩子认为这与法律并不冲突。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家庭教育问题。至于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以及如何做,都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总之,只要是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大多数都表示他们对成人网站只是抱着好奇的目的来做最初的探究,结果却大失所望——原来那并没有什么好玩的!更多的青少年则会关注一些血腥网站,大灾难、全球毁灭等等。尤其是当他们成群结队时,某些人想当众表现自己,而不被比下去,觉得那样有感应感。
当然,对于问题少年来说,事情往往会非常严重。他们会对一些诸如赌博、算命、神秘网友以及邪教等负面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应格外关注。要知道,对待这样的孩子,只使用过滤软件是不够的。从心理上掌握问题的根源,结合不同方法,帮助他们摆脱不安、痛苦或是愤怒。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对孩子的网上活动进行监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黄色内容
大多数上网者都接触过黄色内容。网上的色情网站不指“成千上万”那么简单。它利用其自身的超大信息内容吸引的注意力远多于其他各种网上内容的总和。由于各国对于色情的法律界定有很大的差异,色情网站的设立者便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这些法律的差别,在某个约束较少的地方注册,以避免遭到法律约束。但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为网络立法与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性的设施就需要全球性的法律。总之,网络内容要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明确的划分,未成年人不能接触的东西一定不要广泛的涉及,但也不能要求互联网上的内容只适合于6岁的儿童使用。
色情内容并不是孩子在网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危险,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们看到人兽交、性暴力或是性变态的场面。家长们要做的是,正视孩子们健康的对性知识的好奇心,与他们一起谈论一下“光屁股人”,以及孩子感兴趣而又难于启齿的其他事情。关于性教育方面,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持有相同的态度,提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恰当的指导和教育,把它当作一门人体科学来对待。这比回避更有益。这也正是帮助孩子们区别正常的性知识与色情、下流之间的重要方法。
——红色内容
红色内容,是指带有血腥、暴力场面的文字、图片及游戏等。孩子们也对满是残肢断臂、人与动物厮打、枪杀仇人等诸多画面感到刺激和爱不释手。大人们对此难以理解,搞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当你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凑在电脑前,小脸几乎贴在屏幕上,口中不时地叨念着几句沟通的话时,你就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格斗游戏,或在观看一个满是血腥的网站。
有些网站专门展示由于事故和灾害而造成的惨剧。这些内容的吸引力在哪里,至今我也没有完全弄清楚,它们要么粗俗不堪,要么令人作呕,但就是这些将人类的尸体切割成几个部分,再拼出奇形怪状的所谓的怪兽,吸引了无数双小眼球。
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激发暴力行为的网站,甚至会提供组织恐怖袭击的方法,宣扬暴力的力量与神圣等。日前,恐怖袭击为人类所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这些宣扬暴力的网站成了安定生活的公敌。尤其是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发生以后,恐怖与暴力上升为全世界的公敌。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威胁他人的安全。为此,一些公司和国家对整顿网络进行了许多举措,但要想彻底清除这类网站可能是不现实的。
要让孩子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明明白白的信息接受者,对于那些偏激、片面的观点,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接纳和广为传播。
——灰色内容
灰色内容,是指带有强烈的消极和反叛色彩的信息或材料。有很多人在互联网上宣扬消极、反社会的生活态度,而且提供了许多背离人性的解决方法,如在网上盛行一时的《完全自杀手册》,出版者将自己誉为某方的专家,向网络和社会发布消极的信息。
——黑色内容
黑色内容,是指与非法和危险紧密相关的内容。每位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去做非法的勾当,为了杜绝孩子去做非法事情的念头,就必须监督他在网上的活动。如果孩子经常浏览和阅读黑色内容,脑子里难免会产生一些“做坏事”的念头,这往往成为他们将来犯罪的根源。
网上有一本书,叫做《恶作剧大全》,副标题是“恐怖主义者手册”。书中讲述的全部是如何对人进行严重伤害和置人于死地的方法,虽然书中有一段专门的声明:“试图对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及配方进行效仿或是实验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死亡。本书的目的仅限于为读者提供阅读之乐趣。”
还有一本叫做《无政府主义者烹饪术》的书,光从书名上看去,你可能以为它是要教我们如何做出好吃的美食,但实际上,它是教你如何利用杂货店、五金店或是农用品商店里出售的东西,制作出炸弹、炸药一类的东西。
谁在阅读这些足以致命又极易找到的内容呢?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的孩子。最可怕的是,许多被问及的孩子都曾表示,如果他们看到这一类介绍,都愿意亲手试一试。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城里的还是乡下的,都抱一种“看看能不能做出个炸弹”的想法。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别以为你的孩子一直很乖巧就对他放松警惕,说不定在哪个无聊的下午,他会制造出一枚炸弹,投放在哪座大楼里。
为了避免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家长应采取一些方法,让孩子们明白这些事情的危险程度。告诉他们,可以会因此失去双手,或丢了胳膊少了腿,甚至丢掉性命。对于这些被形象化了的危险事件,孩子们大多会感到恐惧,这样就打消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去冒险尝试的行为。
此外,家长们还要多观察孩子有没有做一些可能会惹出麻烦的事,注意孩子有没有收集空瓶子、空罐子、桶子、管子、消杀药品、甘油、石蜡等物品,如果有这些行为,很可能是他们在为搞恶作剧做准备。
不论带有哪种色彩的内容,它们都可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在孩子上网时对其网上活动做好监管工作,让孩子远离那些垃圾内容,让孩子健康成长。
谨防孩子掉入非法和危险的旋涡
网上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孩子们做违法的事,家长们在这一点上持同一观点:宁可让孩子受到精神上的压迫,也不愿孩子走上违法的道路。
网上有许多危险信息,都是教人如何制造杀伤性武器以及置人于死地的。孩子们由于好奇心强,极易在这方面产生兴趣,如果他们动手去尝试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
前不久,某杂志报道一个13岁的小学生和同学-起按网上的说明方法制作一个烟雾弹,结果造成全身皮肤25%烧伤。孩子的母亲说家里并没有电脑,孩子制造烟雾弹的方法是在同学家的电脑网络学来的,而且是在没有大人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发之初,这位母亲非常愤怒,指责是互联网为她和她的儿子带来了不幸,但是她很快就平静下来,因为她想只要孩子想找,在图书馆里也会找到类似的资料。这位母亲意识到电脑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就购买了电脑,在家中申请了上网装置,她要和儿子一起迎接互联网的挑战,并能随时随地监督孩子的网上行为。
为防止孩子浏览这些内容,可以在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它们可以将含有某些关键词的网站和含有这类内容的网站作为“被过滤”对象,凡是含有这类内容的网站将无法登录。
网络还为恶习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尤其是赌博正以飞快的速度对喜爱它的人进行网上网下的心理腐蚀。与现实生活相比,赌博在网络上更为盛行,尽管有各种法律对此严加控制。大多赌博网站的运营者地处偏远,其经营方式要求以信用卡、借记卡或是联网的资金进行预先支付,令执法部门无法追查。这种赌博网网站无处不在,在选择经营对象时他们没有任何道德制约和良心的谴责,孩子们的钱和其他人的钱同样令他们欣喜若狂。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信用卡(在家长的账户名下),可供自由支配,这就造成在网上进行赌博行为的数量远远超出之前有关部门做出的实际报告的数目的现象
针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上不良活动,我们为家长朋友们提供几条建议,有助于您更好地监督孩子的行为。
(1)学习电脑知识。家长不断学习电脑知识,在电脑方面比孩子内行,才能有效地监督孩子的网上活动。相反,如果孩子比你内行,他稍施小技就能把你蒙骗过去,继续在网上为所欲为。
(2)限制上网时间。不要让孩子在电脑和网络上花费太多时间,根据孩子的情况制订上网时间。每天一到两个小时是比较适合的,但不排除例外的时候。如临近考试时可以将时间缩减,假期可适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