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人生规划
22186900000040

第40章 管理规划(1)

陈灿·北大99级企管系

湖南人,现居北京,为人沉稳、执着,处友观,真诚待人。

在21世纪,管理将不再是一种可供参考的特权,而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拟定的游戏规划。北大管理方法将会给中国企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北大毕业的学生,有相当的大部分人要走向管理阶层,但要在工作岗位上很好的一展伸手,决不是一件易事,下面是我对未来工作管理作的规划,既有前人的经验,也有自己的心得。

1.“绝活”树威信

俗话说,无信不立,无威不行。

“立”通俗地讲就是处世为人,或者说做人;

“行”则是指威信所发生的影响,所波及的效果。

——我北大的一位校友在内地某市任公司总经理。有一次对我诉说他的苦恼:给他开车的司机小李老说车子有这毛病那毛病,经常找各种借口把车开去修理,一修理就拿回一把条子要报销。

他明知其中有蹊跷,可又苦于不懂机械,拿不住把柄;又不能将他解雇,因为小李是他上司的小舅子。我就告诉他:这事很好解决,而且一劳永逸。

他就照我的主意去做:第二天他悄悄将一块石头夹在汽车发动机的缝隙中。李司机将车开出一公里后,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说:“小李,你下去看看,好像发动机声音有点不太正常。”

其实只有很细微的异音。小李费了好大劲才发现发动机里有块小石头,对总经理说:“哎呀,原来是我什么时候不小心弄掉一块小石子夹在发动机缝里。”总经理轻描淡写地说:“以后小心点就是了。”

后来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讲,你这一招真灵,司机以为他对车部件和运动原理了如指掌,甚至连他察觉不了的极细微毛病总经理都能了如指掌。

于是,从此以后再也没听小李说要修车了。

当然,这个例子可能不太贴切,因为我的这位朋友是“拉虎皮,做大旗”,其实他根本不懂机械。但它也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一手绝活就能确立你的权威。

为什么有了“绝活”有助于树立领导者的威信呢?

从理论上来看,一个人身怀绝技,往往最集中最典型地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综合素质一尽管这种绝活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毫不相关。

生活中也常常有这种现象,两人下棋互不相让,有的还恼羞成怒,拳脚相加。很多人不解:不就是下盘棋,又不得点什么又不丢点什么。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

赢家可能以为(或者在潜意识中)自己的智力胜过对方,这也是自己综合素质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因而目空一切,春风得意。

而输家则以为自己被挫败,确实暴露了自己的心理和智力弱点,因而感到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伤害,撕疼了自己的灵魂深处。

同样的,领导者刻苦练就一两手“绝活”,有时它会成为一种很有杀伤力的防御武器和攻击武器。

我有一位同学是南方某市的团委书记,牌玩得很精。我问他何以花如此多的精力研究牌术。他说,这你就不懂了,你看我研究的是牌,其实我研究的是人。

每当谁对自己不利,或谁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他都会找适当的借口约他打牌。当这位倒霉的仁兄出错牌一哪怕是一张后,在牌局结束时他都会自若从容地一五一十地指出来。能说出是第几轮牌,谁出的什么牌,这张牌对以后牌局有何影响。听者往往倒吸一口凉气,天啊,他居然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我的朋友不无得意地说:“这就是武器,就是杀手铜。可以挫敌之锐气,长我之气焰。”此话确使我感慨良久。

最后,我的这位同学又有高升的消息传来。

“研究的是牌,其实研究的是人。”

如果我们都能从这个高度一几乎是哲学的高度一来看待“绝活”,我们所受益的可能要比我们预想的要多得多。

威信就好比是七彩的阳光,它会使你的世界变得宽敞、明亮。

如果它变得暗淡的时候,你连同你的世界都将变得虚无……

2.以平常心态争,避免和别人发生矛盾

曾先后就读于北大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现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的李克强说:

“执著地追求真知,以平常心态对待学术之争。相左之见;崇尚真理而不图虚名,不注重所谓的体面与尊严,是北大的许多先生们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由这种精神修养成为一种性情,就有了为尊者不骄,待愚者不矜的风范。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30年代曾留学英国的龚祥瑞先生向我们讲授英美法律课程。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开始涌动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并且向社会领域侵袭,计算机也在与法律联姻。龚先生认为有必要向国内介绍这种动向,于是便草拟了一篇文章。但他同时又以为,他的学生们,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代,应该对此有更浓的兴趣。因此,他把文稿交给了我,并要求我作补充乃至删改。大概是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们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署有龚先生的名字。”

在北大,学生与先生所具有的某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严,相反,正基于此,先生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懂得知识的分量,所求的应是真才实学,而不应是其他,或是虚幻的光环之类。

在学校里的矛盾可能主要是学术之争,到了社会上,就比较复杂了。一个人即使为协调人际关系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别人的冲突。只要人们之间发生交往,就会或多或少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

发生矛盾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

(1)观点不同。这是人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最主要的原因,多见于领导成员之间,也经常发生在学术界。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由于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人们之间便相互产生矛盾和隔阂,进而导致双方互存偏见,相互攻击,以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

(2)趣味相异。这类冲突多发生在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趣味和爱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甲所崇尚的东西乙未必就崇尚,乙所追求的东西甲可能嗤之以鼻。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志趣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不同的人是难以建立密切的联系的。

(3)感情不和。这类冲突主要发生在亲属之间,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等。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后院经常起火,一个人是难以把精力和注意力全都投入到事业上的。一个在事业上建立了辉煌成就的人,必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作出巨大牺牲的女人,反之亦然。

(4)个性抵触。性格、气质不同以至相反的人,相互之间也会产生冲突。例如一个急性子人,会看不惯一个慢性子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一个慢性子人,又会抱怨一个急性子人干什么都风风火火,总之,这两种人常常互相不能理解和谅解,结果便产生一些矛盾。

(5)产生误会。人和人相处,即使主观上不想发生磨擦,但仍然难以避免产生一些误会,有些误会甚至还是根深蒂固、难以消除的。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便相互产生了误会,曹雪芹对此做了饶有风趣的描绘。其实,类似这样的误会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

(6)发生纠纷。生活中有些冲突是隐性的,比如志趣不同的两个人之间的冲突未必就公开化,但是也有不少矛盾是会激化的。例如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甚至两个陌生人之间,都往往会因一点小矛盾而发生显性的冲突,轻则产生口角,重则拳脚相加,以至于发展到不共戴天之仇。

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诸如狭隘自私、敏感多疑、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习惯于从自我出发,平时疏于同别人的理解和沟通,因而出现矛盾后,总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别人都是错的。

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应该说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必然会对各自的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想要成为管理高手的人,必须想方设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矛盾,使自己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那么,一个想成为管理高手的人,如何才能防止同别人产生冲突呢?

(1)要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凡事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要注意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努力化解各种矛盾,防患于未然,减少或完全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别人不可能完全同我们有一样的志趣,我们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

(4)宽容别人的过错,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就像希望别人也原谅自己的过失一样。

(5)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要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记住水至清则无鱼。对别人要求过高就会曲高和寡,对别人太苛刻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没有人同我们共事。

(6)除非是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要搞清楚是非曲直之外,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不能抓住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意装糊涂。绝不应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来没有多大的事,却非要弄个水落石出,论出个我是你非,那只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7)冤家宜解不宜结,即使有了矛盾,也应坦诚布公,想方设法寻求理解和沟通,就事论事,不要把矛盾扩大,要勇于作自我批评,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别人的理解。

总之,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别人才会相信你,服从你。

3.以德服人

中国人注重“德”,一个人有“德”才会服人,有才无德,这样的人也许可逞一时之势,却不能把握历史的方向,最终还是会被历史所摒弃。北大人正是本着中华的这种“德”而行,多少北大人,都是用他身上的美德征服了世人,用他们豁达的胸怀征服了世界。

文者以德服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们在选择自己所追随的目标时,也往往是以“德”为标准的。

周作人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以德待人。在北京大学,他是以态度温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着长袍,脸稍微圆,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他对于来访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抬架子,细声微语地说话。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气歪。据说有个时期,他家有个下人,负责里外采购什么的。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元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时价200多铜币,并说是他的家人一向就这样与他兑换的。众人于是笑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下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现在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另寻高就吧。”不知下人怎么个想法,忽然跪倒,求饶的话没出口,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

任大官时期,一个北大学生穷得没办法,找他帮忙谋个职业。一次去问时,恰逢他屋有客,门房便挡了驾。学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气不打一处来,便站在门口耍起泼来,张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里屋也听得清清楚楚。谁也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得以上任了。有人问周作人,他这样大骂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他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这种胸怀,正是这样的品德,为北大人赢得了无尽的声誉,也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名士。

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风雨坎坷,怎样活得痛快,活得潇洒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你豁达些,有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我之见,豁达才是人生的奥秘。”北大的一位学者,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