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创业最成功
22212900000039

第39章 胆大心细的人最成功(3)

1899年,乔瓦尼·阿涅利与他人联手创办了一家汽车公司。1906年,阿涅利又将公司定名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后来它改制为菲亚特股份公司。

1949年,阿涅利的孙子贾尼·阿涅利被指定为菲亚特公司的副董事长,1966年,被正式推举为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在阿涅利的领导下,菲亚特公司发展迅猛,旗下的菲亚特汽车公司不仅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然而20世纪70年代前期,国际汽车市场疲软,在意大利国内工资升高、物价上涨等情况的冲击下,再加上公司内部出现了管理问题,菲亚特汽车公司经历了历史上最令人不堪回首的日子,公司连年亏损,在世界汽车生产商的排名榜上持续下跌。此时,菲亚特集团的决策层中有不少人主张甩掉汽车公司这个沉重的大包袱。消息传出后,菲亚特汽车公司上下全体一片恐慌,都不知哪一天公司就会被卖掉或是解散。

1979年,阿涅利任命47岁的维托雷·吉德拉担任菲亚特汽车公司总管理者。吉德拉能给心神不定的员工们带来什么呢?吉德拉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办法。他总是带着微笑与大家在一起交谈、访问。他询问的问题倒是不少。

不久,吉德拉的小本已经记到了最后一页。有一天,他合上笔记本,召开了公司管理人员会议。

“诸位,近年来我们公司每况愈下,好像要从欧洲汽车生产商的序列中消失了!对此,我作为一名老菲亚特人,深感痛心!今天,请大家思考,菲亚特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下面一片沉默。吉德拉随即宣布:“散会。”众人表情肃然地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大家的背影,吉德拉满意地笑了。他知道,他的计划已成功了一半。他相信今天的会议已经调动起了大家的情绪,首先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斗志,别以为大家默不作声,事实上都已经开动脑筋了。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计划铺平道路。

几天后,吉德拉又召开了公司管理人员第二次全体会议,这一次,他并投有马上宣布散会,而是举起了他的“三板斧”“我们要进行大幅度地机构调整,大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接着吉德拉严肃地说,“菲亚特汽车公司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这是导致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

吉德拉动手果断,很快,他关闭了国内的几家汽车分厂,淘汰冗员,职工数量一下子减少了1/3,由15万人降至10万人。在这次机构改革当中的另一个重点是对菲亚特汽车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调整。这些海外机构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效率低下,所需费用却很庞大,经常是入不敷出,成为公司的沉重包袱。吉德拉毫不犹豫地撤销了一些海外机构。他停止在北美销售汽车,同时还砍掉了设在南非的分厂和设在南美的大多数经营机构。

吉德拉的“精兵简政”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菲亚特汽车公司的员工人数在意大利首屈一指,被称为“解决就业的典范”,这次裁减人员的数量如此巨大,自然引起各方的议论,然而吉德拉丝毫不为所动,坚定地完成了计划。

吉德拉的“第二斧”是对生产线进行改造。

吉德拉通过在工厂的实地调查,认为公司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是造成它长久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吉德拉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机器人来设计和制造汽车。根据计算机的分析,可以使得汽车的部件设计和性能得到充分改进,使其更为科学和合理化,劳动效率也随之提高。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公司的汽车品种和型号大幅度增加,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也就增强了菲亚特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

吉德拉的“第三斧”是对汽车销售代理制进行的改革。

过去菲亚特汽车的经销商不需垫付任何资金,而且在销售出汽车以后,也没能及时将货款返回菲亚特,而是占压挪作他用。这种做法使得菲亚特的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加重了公司的困难。

吉德拉对此做出了一项新的规定:凡经销菲亚特汽车的,必须在出售汽车前就支付完汽车货款,否则不予供货。这一举动引起了汽车经销商的强烈反对。但吉德拉始终坚持己见。结果有1/3的菲亚特汽车经销商被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接受了这一新规定,这大大提高了菲亚特汽车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由此减轻了公司的财政困难。

在吉德拉的主持下,菲亚特汽车公司通过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成效显著,再次焕发了活力。可以说他的成功,和他敢于冒险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美国还有一位叫雷克莱的,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移民,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冒险家、赌博家和狂人。他到美国不久,他敢出狂言,在10年之内赚到10亿美元。他打算用两个冒险的方式获取那10亿美元:第一个方式,用短期付款的方式购得一个公司的控制权;第二个方式,用公司的资产作为基金去赢得另外一家公司的控制权。

雷克莱常用第一个方式,他认为这个方式是最有利的。如果现实情形不允许采取第一个方式,非得运用第二个方式不可,他宁可用现款买下某一家公司,但其先决条件是:从买下的这家公司中,马上可获得更多的、可以运用的现款。

我们不能小看雷克莱的这两种方式。如果抓住机遇,采用适当的方式的话,要拥有几个公司,甚至成百上千个公司,也并不完全是幻想。这也难怪雷克莱在移居美国仅仅几年之后就敢夸下海口,要在10年之内赚到10亿美元!

后来的事实表明,雷克莱的口气的确太大了。1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并没有全部达到预定的目标,在追加了将近5年时间之后,他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10亿富翁,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还是谈谈他在明尼亚波里斯组建第一家公司的事吧。

当时,雷克莱白天在皮柏·杰福瑞和霍伍德证券交易所做事。到了晚上,他在一个小型补习班讲授希伯来语。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使他对速度电版公司产生了兴趣。这家公司就是美国速度公司的子公司之一,它专门生产印刷用的铅版和电版。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雷克莱给补习班讲完课回家,在路上遇见一位名叫伍德的学生家长。此人正在做股票生意。他是雷克莱工作的那家证券交易所的常客。两个人彼此熟悉,所以一见面就攀谈起来。他们从股票的价位,谈到雷克莱教希伯来语的情形,到最后,伍德谈起他投资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便是速度电版公司。

在明尼亚波里斯,速度电版公司是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它具有最新的生产设备,有宽敞的现代化厂房。然而,它一直是个冷门公司,经营几年下来,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这家公司也有股票上市,只是股票价位始终高不起来。

雷克莱开始暗暗地注意速度电版公司的动态,把这家公司当作他争取的目标之一。几年来,这家公司虽然没有多大的发展,但一直保持稳定的收益,大部分股东都把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当做储蓄存款放在在那里。该公司的股票在市面上流通的数量并不大,买卖也不热火。雷克莱要想获得这家公司的控制权,唯有收购股票这一途径。如果不设法制造一个机会,使这家公司的股票形成强烈卖势,雷克莱根本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通过和伍德的谈话,雷克莱感到这是个机会。伍德是速度电版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假如利用伍德对该公司的厌倦心理,兴许可以酿成一种对雷克莱有益的“气候”。雷克莱就充分发挥这次谈话的效力,使伍德甘愿让他帮忙把所持的股票尽早脱手。雷克莱同时还发现,伍德急于要卖掉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决不仅仅是因为钱,其中必有其他原因。

雷克莱一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翻阅与速度电版公司相关的许多资料。雷克莱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在工作之余,把将来有可能被他收购的公司的资料剪贴得十分齐全。从电版公司创业时的宣传材料,到历年的各期损益表,他全部都详细地看了一遍。

然后,他画了一张简单的曲线表,以便于对这家公司的经济状况一目了然。从速度电版公司最近一期的损益表中很难看出问题,这是因为该公司的销售收入略有增加,盈利也比上期好。雷克莱就从公司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他想,这几天铅的价格大涨,每吨高达230.5英镑,这个因素对于电版业的经营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速度电版公司有很不错的客观条件,但是业绩平平,这也就可以表明公司负责人的能力有限。对于一个应付日常工作都力不从心的人,一旦遇到意外的情况,他肯定会自乱章法,一筹莫展。

雷克莱敏锐地意识到,目前有两个机会可以大做文章:一是速度电版公司股东们的动摇心理,二是伍德急于脱手的股票。如果搞得好的话,速度电版公司就会成为“连环套”策略的第一环。

雷克莱灵巧利用了一些微妙的关系,并且竭力保持自己的良好信誉,最终以20万美元的短期付款方式从伍德手中取得了价值百万元的股票。

随后,他又在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已经下跌的形势下,利用比当时议价低5%的现款付清了伍德的其余股款。伍德虽然吃了10万美元的亏,但他仍庆幸自己把全部股票都脱手了。

实际上,速度电版公司股票的价格不可能长久地大幅度下跌,因为这种股票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了市价。雷克莱以伍德的股权融资,购买了那些小股东们急于脱手的股票。当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跃为热门股时,雷克莱却已经拥有该公司53%的股权。

此刻,他马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顺利地当选为董事长。雷克莱走马上任以后,把公司的名称改为“美国速度公司”。他决定将美国速度公司当作是自己发展的大本营。

为壮大这个公司,雷克莱认真经营,使得本公司股票变成强热股票。不久,他又将美国彩版公司与美国速度公司一同合并了。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雷克莱从证券交易所普通分析员一跃而成为大公司的董事长。人们不免会问:他哪里来这么多资金呢?

的确,他在控制速度电版公司之前,手头只有二十几万美元。到后来,他用炒股票的方式夺得了这家公司,他的财产一下暴增了几个倍。紧接着,他用美国速度公司财产作抵押,买下了美国彩版公司。这种有形的扩展,当然并不是雷克莱的主要收获。他的主要收获是:美国速度公司的成长和吞并美国彩版公司的成功,使他对“不使用现款”的策略信心十足,这同时也使他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有了一个主要的动力。

初施计谋得手之后,雄心勃勃的雷克莱感觉到明尼亚波里斯对他来说似乎是狭小了一些。要想大干一番,就必须到纽约去。

于是,雷克莱果真从明尼亚波里斯到了纽约。在纽约这个大都会,甚至很少有人知道雷克莱的名字,当然更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连环套经营法”,而且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建立美国速度公司的事情。被人冷落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雷克莱后来曾大发感慨:“纽约工商界人士的眼睛是最势利的,他们只认识对他们有用的人,也只跟那些有名气的人交谈。对于无名小卒,他们是不屑一顾的。”这番话无疑是他初到纽约时最为深切的感受。

雷克莱到纽约后意识到,要想跻身于纽约工商界,首先一定要自我宣传一番。于是,他先在犹太籍的商人中间传播所谓“连环套经营法”。没想到,他的宣传引起纽约工商界人士的反感和报界的批评。原来,在几年前米里特公司的负责人鲁易士和金融专家汉斯就企图使用“连环套经营法”来扩大自己的企业,结果以失败告终。也正是因为失败,汉斯跑到芝加哥自杀了。从此,纽约工商界人士便把“连环套”的办法称为经营上的自杀行为。

犹太人血统的雷克莱毕竟不同于鲁易士和汉斯,人家认为无法做的生意,他可以从中赚大钱,别人认为无法发展的环境,他却能够找出办法来求发展。

雷克莱找到李斯特长谈了一夜。通过这次交谈,雷克莱意识到,报界的批评已经起了反宣传的作用,使公众知道了他的存在。在当前最要紧的是尽快用“连环套经营法”的成功事实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并立马找到一家知名度高、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经李斯特介绍,雷克莱进入了MMG公司。这是一家有着多种销售网络、多样化经营的公司。

雷克莱在进入MMC公司一年多的时间里,充分发挥了他的经营才能,在他的努力下,该公司的营业额扩大了两倍多。不久,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有意提出退休,雷克莱不失时机地买下了MMC公司,并把它放在美国速度公司的控制之下。这样,他就在纽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当时,MMG公司的另一个大股东是联合公司,它同时也是一家拥有几个连锁销售网的母公司。雷克莱把MMG公司的股权转卖给联合公司,而从其他的渠道获得了联合公司的控制权。雷克莱控制了联合公司,也就是间接地控制了MMG公司。

第一个连环套搞成之后,雷克莱继续盘算下一步的计划,目标即联合公司的控制人之一格瑞。格瑞的重要关系公司是BTL公司,这是一家拥有综合零售连锁网的母公司。虽然这家公司经营状况不太好,可是,雷克莱凭着自己从事股票交易的特殊才能和精确的分析,相信BTL公司值得投资,假如获得BTL公司的控制权,自己的企业又可以增加一个连环套了。

BTL公司的规模很大,雷克莱要想一下子获得它的控制权很不容易。所以,他重施故技,先给人们造成一个该公司势弱的印象,然后大肆购买人家所抛售的BTL公司的股票,并把联合公司的财产抵押出去,目的是将整个财力都投于BTI,公司。最后,雷克莱终于获得了BTL公司的控制权。

雷克莱获得BTL公司之后,名声大振。1959年,在《财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评论雷克莱的文章这样说:“雷克莱巧妙的连环套是这样的:他控制美国速度公司,美国速度公司控制BTL公司,BTL公司控制联合公司,联合公司控制MMG公司。”

事实上,雷克莱并不满足于控制BTL公司,他又开始研究一套新的经营方法。他把连环套中的公司进行合并,即把BTL公司、联合公司和MMG公司的各不相通的连锁销售网合并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销售系统。而且在这个庞大的销售系统中,雷克莱把MMG公司作为主干。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控制的途径。过去他控制MMG公司要经过BTL公司和联合公司,现在甚至完全颠倒了过来,他直接控制MMG公司,然后由MMG公司直接控制BTL公司和联合公司。

由此可见,雷克莱的“连环套经营法”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前单线控制,现在是双线;甚至多线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