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嫉妒之心本算正常,但应当看清差距,苦心学习,若心胸过于狭窄,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超过自己,那么,不但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气急伤身,造成恶果。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气量最小、嫉妒心最强的周瑜,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送了生命。再如《水浒传》中的王伦,也是因为害怕林冲、晁盖等人比自己武功高而婉拒他们上山入伙,最终被林冲一刀捅死。
学习敌人的长处
从书本上学习固然是一条捷径,但是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也不可忽略。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以来,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各方面都要彻底改革,否则很难图存。然而深深的紧闭固守的社会、腐败无能的清廷、虚妄自大的士大夫,共同形成了进步路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任何改革行动,都好像是寸步难行。道光末年,魏源在他所编《海国图志》的前言当中,首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士大夫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咸丰十一年(1861),恭亲王奕诉等奏请以洋药税购买外国轮船枪炮,用来攻剿太平军,以期早日戡定内乱。试图让曾国藩、胡林翼、官文等先行妥为筹议,再予以实现。
次年,曾国藩在安庆着手试造中国第一艘轮船,七月,中国独立设计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下水成功。曾国藩异常高兴。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曾国藩认识到必须能够自己生产制造机械。所以他各方面求贤,物色到了中国近代第一位留学生容闳。
容闳来到安庆,与曾国藩见过两次面,曾国藩相信这位青年干练可靠,让他赴美采购制造机器的机器,计划将来设立一座机器总厂,生产轮船与枪械。
至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便又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得到报告,很是高兴,大力支持。后来,容闳自美国采购回国的机器100多种,如数运抵上海,曾国藩全部批给江南制造总局使用。虽然厂中有很多造船机器,但由于经费及技术的限制,起初只能从事枪炮军火的制造,成绩斐然,产品同西洋不相上下,受到这一鼓舞,曾国藩、李鸿章于是决心更进一步一同造轮船。
同治六年(1867)四月,曾国藩准年拨江海关洋税一成约20万两,专门供造船使用。一面加聘洋人工程师和工匠,指导华工制造技能,一方面责成局内委员,朝夕讨论研究,编译图书,谋求制造技术的改进。
同治七年(1868)七月,第一艘轮船完工,费银8万两,载重300多吨,逆水时速70里、顺水时速120里。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火轮船终于诞生。
曾国藩又采用了容闳的建议,在制造局之下,附带设立一兵工学堂,招收中国青年入学,学习机械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各种工程师人才。局中另设翻译学馆,专门翻译有关制造机械船炮的西书。译书的方式,多数是由局中所聘西洋人说出,然后由精通绘图和算学的华蘅芳、徐寿等加以记下。译成的书就交局中印刷所大量刊印,因供求而广为传播。
同治末年,已经译成的书籍有数十种,到光绪末年,则多达170余种。翻译的范围,也因制器船炮扩及各种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乃至医药、军事等书。国内各地对西学开始有所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江南制造局所译西书而获得的。这些知识的种子,是曾国藩等人播下的。
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受天津教案所打击,他仍念念不忘为中国培植人才,奠定以后自强的根基。这一年,容闳向他提出一套让学生留学美国的计划,以四年为期,每年选派12至14岁的聪颖幼童30名,共120名,送至美国读书。预定每人留学15年,学成之后,依次回国服务。如果成绩良好,以后变成定例,每年照数派遣。
这样中国今后富国强兵的人才,可以不假外求。曾国藩立刻表示同意,并向清廷提出建议。等曾国藩重回两江的时候,清廷已批准了留学计划。
李鸿章、曾国藩同容闳等人于是确定留学章程十二条,详细列出招募学生、施教步骤、管理及经费等事项。虽然同治十一年春天,曾国藩不幸辞世,但第一批留美学生30人,仍于是年夏天由容闳、陈兰彬等带领,起程留洋。这一留学计划,后来由于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没有能够实行。不过就在这120名留学生当中成就了一些人才。像唐绍仪、詹天佑、梁敦彦、梁如浩等,都是非常出色的。
曾国藩死后,在李鸿章的主持下,自强运动逐渐深化,在文化、科技、思想等领域打开了近代化的大门,尽管时不待人,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其开创性的贡献确实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这么说,自强运动影响着以后的历史进程,意义非凡。曾国藩与李鸿章其实是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
曾、李二人积极兴办洋务,为形势所逼。对方的实力太强,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除了虚心学习和迎头赶上,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学习敌人的长处就是为了超越敌人。李鸿章、曾国藩都积极兴办洋务,完全是形势所逼,但这也是自强的出路。
用知识改变自己
成功只能在知识与文明中诞生,不会在愚昧和落后里到来。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东吴名将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条件读书。但是他作战英勇,多次立下战功。孙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做平北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好报杀父之仇。吕蒙没让孙权失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提升为横野中郎将。
但是吕蒙有个缺点,他从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很少。带兵镇守一方,每向孙权报告军情时,只能口传,不会书写,十分不方便。一天,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从十五六岁开始,年年都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应该多读些书呀。”
吕蒙说:“忙啊!”
孙权说:“再忙,有我忙吗?我没有要你做个寻章摘句的老学究,只要你粗略地多看看书,多了解一些以前的事情。”
接着给他列出详细的书单:有《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等。
在孙权的启发和鼓励下,吕蒙开始发奋读书,后来竟达到了博览群书的地步。
鲁肃做都督的时候,还是以老眼光来看待吕蒙,认为吕蒙只是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武将。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防地区,和吕蒙谈话。吕蒙问鲁肃:“您肩负重任,对于相邻的守将关羽,您做了哪些防止突然袭击的部署?”
鲁肃说:“这个,我还没考虑过!”
吕蒙就向鲁肃陈述了吴蜀的形势,提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十分佩服,赞扬吕蒙见识非凡,认为吕蒙已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鲁肃走到吕蒙跟前,拍拍吕蒙的后背说:“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吕兄进展这么快,我还蒙在鼓里,先前总以为你只有勇武,不料,听君一番话,茅塞顿开,原来吕兄也是满腹经纶之人,可笑愚弟走了眼。”
吕蒙一笑说:“士别三日,应当另眼相看,况且你我之别,不只三日,怎么知我有多大变化,今日一叙,老弟你可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了。”
此后,鲁肃与吕蒙成了好朋友。不久他又接替鲁肃统率东吴的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吕蒙转型很快,从一介武夫,脱胎换骨为见多识广的将才,原因就是学习,不断地充电,用知识改变自己。
有人会叹气说,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参加工作就没有时间了。这是不对的。平时再忙,也要读一些好书,比如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书,对为人处事、修养有益的书,开阔自己眼界的书,等等。除此之外,一些与工作有关的课程和培训也要多注意,假如有就抓紧机会向上司申请,哪怕自费也值。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时间长了便成了朋友。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觉得:“他大概睡过头了。”所以没太在意。
但是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仍然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认为:“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根本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
他惊讶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
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就算再忙,能挖多少算多少。现在,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去了,而且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在工作中,即使你的薪水、股票拿得再多,那也只是挑水。记得把握下班后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挖一口属于自己的智慧之井,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岁月不饶人,当年龄大了,挑不动水时,你就不会缺水喝。
学好本领是成功的资本
大约在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即努尔哈赤十八、九岁左右,他和弟弟二人离开了李成梁,回到建州左卫。父亲塔克世因听信纳喇氏的话,在他刚到家时就与他分家,让他另立门户,但分给他们的家产都很少,尤其是牲畜和阿哈。这对于刚刚成家的努尔哈赤来说家庭负担就更重了。面对这一切,他并没有气馁和屈服,而是更加勇敢地走向了生活。
努尔哈赤为了养家糊口,曾经辗转各地,时常做佣工。也时常听从明朝边官征调,从征参战。因此,努尔哈赤相当熟悉本民族的语言、习俗,尤其是汉族、蒙古族的语言和习俗。他知晓中原形势,也了解关外各族的风土人情。既知道宫廷、官场,也深晓官军内政。可以说,他视野宽广、阅历较深。塔克世夫妇发现长子很有才干,又重新议定再分给努尔哈赤一部分财产。然而,努尔哈赤却分毫不肯接受。
努尔哈赤的童年时期,建州社会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狩猎、军事活动和女真人的尚武风气都很浓厚,这些对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也为他一生的军事活动创造了客观环境,对他以后进行战争具有启蒙作用。女真人的童年时期生活的必备本领和引以自豪的就是擅于骑射。凡是善于骑射、勇于征战和长于驱逐野兽的人,众人都誉为“巴图鲁”。女真子弟在幼年时期,父兄常常亲自教以习射,每个童子都手持“木弓柳箭”,进行初练。
到成年再更换拉力较大的“角弓羽箭”。在他们的一生中,这项技艺是不可或缺的依托。一般的女真人则人人能骑善射,而那些卓越超凡的人,常常善于骑射并夸耀于众,以致于成为一种民族的习俗和特征。十七世纪初,朝鲜官员李民室到了建州,他看到那里十岁左右的孩子竟能骑马如飞,奔驰在草野之中。妇女同男子一样,执鞭跃马驰逐自若。女真各家的主人,尤其是奴隶主,稍有闲暇时间,便带领妻、妾、子、女,游猎于草野和丛林之中,打围、逸乐。
努尔哈赤的童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的,长年累月的熏陶和艰苦的磨炼,使他成为非凡的骑射能手。他的射技之高超无人能比。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四月的一天,努尔哈赤迎娶海西哈达万汗的孙女阿敏哲哲(哲哲即格格,姐姐之意)的时候,等待于洞城之地(属于哲陈部,地近哈达部,位于苏子河北,浑河以东),恰在这时,有一个携带弓箭的人骑着马从旁边经过。
努尔哈赤询问随从,得知此人就是栋鄂部赫赫有名的、以善于骑射著称的钮翁锦。努尔哈赤派人将钮翁锦邀至跟前,称赞数语以后,指着百步之外的一棵柳树,请他献技。钮翁锦毫不推辞,从容下马,举弓搭箭,连发五矢。结果三中两失,所中的三矢落点参差不齐。
努尔哈赤见后,随即起身,搭箭在弦,拉长弓如满月,也连发五矢,结果矢矢皆中,五矢落点相去不远,随从见了,无不喝彩、连声赞叹。
努尔哈赤自幼箭法超群,在女真人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万历初年,又在李成梁部下服役差不多三年,不仅增长了军事才干,而且武艺也大为长进,腰刀、弓、箭能够相互间用,十分精熟。每与敌人对阵,常使对方应接不暇,瞬间对方就被斩于马下。
努尔哈亦经历了童年、青年时期不平凡而又艰苦的生活磨炼,学习勤奋,视野广阔,逐渐增长了他的政治抱负。他与总兵官李成梁,虽然“谊同父子”,对李态度“甚恭”,尽心伺候。
但努尔哈赤,早有了自己的计划。特别是他亲眼看见外祖父被抓时的情景,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努尔哈赤从此怀恨在心。然而,在李成梁部下的时候,由于惧怕李成梁的威名,不敢轻动,可是雄心勃勃之态已经显而易见了。不久,他就从李成梁的麾下逃走了。
努尔哈赤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做了准备,比如他十分注意结交朋友,很会团结人。在他起兵的前后,结交许多好朋友。
有一次,他到苏克苏护河部的嘉木胡地(今辽宁省抚顺营盘以东),遇到了年轻的额亦都,两个人攀谈许久,最终结成密友。额亦都世居长白山脚下,幼年时期家里遭遇不幸,父母双双遇害,他也险些被杀,因有邻人相救,才幸免于难。当他十三岁的时候,亲手杀了仇人之后,投奔到嘉木胡的姑母家。额亦都见到努尔哈赤以后,坚信跟从他可以有出头之日,便力请姑母应允他前去辅助努尔哈赤。
安费扬古,世居瑚济寨。他的父亲与努尔哈亦结交的时候,有尼麻喇人诱惑他背叛努尔哈赤,他坚决不从。尼麻喇人又劫掠他的儿子进行威胁,他也坚贞不渝。
努尔哈赤起兵初期,正因为结交了他们和费英东、扈尔汉、何和理这样忠心耿耿的人,才使他的势力逐渐增大。
努尔哈赤锻将他所创建的八旗制度作为纲领,统制了女真社会的军事、行政、生产军。按军事方式,把女真各部的部民分为三级,加以编制。努尔哈赤用军事方法管理行政、管理经济,使女真社会军事化。因此,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整个女真社会就是一座大兵营。这一点,也正是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女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努尔哈赤以八旗作链接,把涣散的女真各部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组织严密、生气勃勃的社会整体,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这正是他崛起东北地区,统一女真各部,施行社会改革和屡胜明朝军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大气魄,就是紧盯自己的大目标而施展出强化实力的宏伟气魄。努尔哈亦创建八旗制度,是我国满族发展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他的一大功绩,可以说是气魄非凡。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学好本领是成功的资本。努尔哈赤极其注重练就自己的本领,并把它作为强身的手段,这才有了后来的后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