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是清末的进步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他同时还是中国最早提出要向西方学习的革新派代表人物。
魏源于7岁时就开始入家塾读书,他经常“夜手一篇,咿唔达旦”,可见其读书的刻苦。魏源在10岁时因家乡遭灾,家庭从此开始没落,买不起书,所以只好到私塾里去借。他不但读完了《四书》《五经》,还阅读了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著作和一些历史书,这些阅读大大丰富了他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
魏源虽在29岁时就中了举人,但是因他不按封建的文风读书,应试作文,所以他三次考进士均未中。
从此,魏源就下决心把时间与精力都转到“经世致用”的学术研究与读书写作上。在32岁时,江苏的布政使贺长龄听说他非常有学识,就聘请他对《皇朝经世文编》进行编辑。
魏源应聘之后,对清王朝开国以来的有关文献档案进行了广泛的阅读,魏源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把被人赞之为“数十年来,风行海内,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护,几乎家存其书”的巨著完成了。
魏源根据林则徐的嘱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让人惊叹的毅力开始大量阅读域外之书,他仍然用“经世致用”的方法搜集材料,花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海国图志》,共50卷,后来又扩张到了100卷。
因而,在你吸取知识的营养时,一定要有选择地去吸取,并且一定要消化它,这样它才能真正成为你的智慧,才能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紧紧抓住机遇,施展自己。
将自己的位置放低
人生成功的机遇,不在于位置的高低。而一个位置很低的人,只要他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能在低处抓住成功的机遇,他的人生同样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在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称“终生成就奖”。这是一项人人都梦寐以求、却又高不可攀的至高荣誉。但曾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却在举国上下的期盼和瞩目之中,出人意料地颁发给了一位名叫清水龟之助的小人物。
清水龟之助是东京一位地位十分卑微的邮差,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式各样的邮件,快速而准确地投送到每一个相关的家庭。
同那些长期从事着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快速改革的高尖端科技研究的专家们相比,清水龟之助所从事的这项工作,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的。然而,就是这位长期从事平淡无奇的邮差工作的清水龟之助,却无可非议地获得了这项殊荣。
这是因为在他从事邮差工作的整整25年之中,清水龟之助的工作态度始终与他到职第一天的那种认真和投入没有什么两样。
在并不短暂的25年中,他从未有过请假、迟到、早退、脱岗等任何缺勤情况。而且他所经手投递的数以亿计的邮件,从未出现任何差错。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地冻天寒,甚至在大地震的灾难当中,他总是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将邮件投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清水龟之助得以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将一件极为普通的工作,铸造成了一项伟大无比的成就呢?
清水龟之助对此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地位很低的工作,是因为我能从工作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愚人总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的源泉。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快乐地从事工作,成功的机遇就会无时不刻地在你身旁。
有一个例子,名字叫茶杯与茶壶的启示。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了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让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远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喜欢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并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年轻人问道:“画什么呢?”
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便是饮茶,尤其喜欢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茶壶?”年轻人听了之后,说:“这还不容易。”于是,他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成了一个斜的水壶与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道:“这幅画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是不错,只是将茶壶与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向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明白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茶壶比你低,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茶杯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水;人只有将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抓住成功的机遇。”
年轻人思忖良久之后,终于恍然大悟。
看清差距,苦心学习
孙膑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年轻时贫苦无依,年长后师从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孙膑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做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非常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轻易表现,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以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时光飞逝,孙膑和庞涓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进步很大。这时,传来了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原本魏国人的庞涓,决定下山应招。临别时,他向孙膑保证,此行一旦顺利,马上推荐师兄下山,共同做一番事业。孙膑自然非常感谢,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
庞涓到魏国后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说情,很快见到了魏惠王。庞涓毕竟也有些本领,迅速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随后,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与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后,庞涓成了魏国众人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王的宠信。
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一段时间,又突然沉寂下来。原来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孙膑之外无人能及。一想到孙膑,他心里难受。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若去了别的国家,施展才能,自己一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接到庞涓的密信。信上庞涓先说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担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立马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孙膑来后,庞涓盛情款待,大摆筵席。日子过了很久,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庞涓也闭口不提。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闷得难受,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声,他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与齐国私通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他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反应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刺上罪犯的刺青。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就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比高低。
孙膑的伤口慢慢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后来,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恨得咬牙切齿。唯今之计只有先逃离。有一天,他想到了装疯。于是,他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便叫人把他丢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还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看到装疯有了成效,就在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遇。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悄然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倾诉,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佩服,立刻答应帮他逃走。之后,孙膑藏在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此时,正值齐、魏争霸,战争频繁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来,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抗御外敌。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军田忌。田忌十分欣赏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上宾的礼节加以殷勤厚待。
田忌喜欢赛马,但赢少输多。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非常丧气。这时刚好孙膑在场,就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胜无疑。”
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与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了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非常震惊,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引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最初不以为然,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齐威王便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否使天下归服呢?”孙膑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了黄帝战蚩尤,舜帝征三苗,尧帝伐共工,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实现国家统一的。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让齐威王大受震动。再问到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齐威王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以“先生”相称,更为尊敬。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无力抵挡,就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在旁出主意吧!”齐威王一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救赵。
大军既出,田忌想直奔邯郸,快速解除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时,发兵直取魏都大梁,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从而让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被田忌采纳,田忌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情况。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领大军驰援大梁。不料,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无力御敌,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了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42年,庞涓再次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无法抵挡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立刻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发兵救援的,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不言。齐威王见状便说:“您认为两者皆不可取吗?”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倘若韩国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若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
齐威王说:“那如何是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会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非常赞赏孙膑的涑议,立刻采纳。
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较量。
战争刚开始,依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骄傲自大,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让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退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详细地对田忌叙说一遍。
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与齐一决高下。没有料到,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随其后。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非常骄傲:“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还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便传下将令:留下步兵与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消息,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已到!”
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的地方。马陵处于两座高山之间,山势险要,树多林密,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地方。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了!”几个大字。随即,命令一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嘱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边火光,就一齐放箭。
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骑兵果真来到马陵。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堵塞,庞涓忙上前一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马上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顿时回过神,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为时已晚了。埋伏于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刎了。齐军乘胜追击,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