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谈人生
22215200000040

第40章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2)

但是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剧情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人,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谷子地注定是稀罕的。有一幕,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当年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值得不值得?莫问值得不值得,这就是真相。但无论如何有了谷子地这样的人,就让我们觉得人生是有希望的,人们付出了,却未必有回报,至少还有他这样的人记得,愿意给讨回公道。《集结号》至少告诉我们,在命运的荒谬里,不要绝望。因为不绝望就是有希望。

李·艾柯卡曾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成为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个聪明人,他的座右铭是:“奋力向前。即使时运不济,也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发表的自传,成为非小说类书籍中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印数高达150万册。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欢乐,也有挫折的懊丧。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苦乐参半。”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和机器做伴、做技术工作不感兴趣。他喜欢和人打交道,想搞经销。

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由一名普通的推销员,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但是,1978年7月13日,他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 当了八年的总经理、在福特工作已32年、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在别的地方工作过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昨天他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麻风病患者,人人都 远远避开他,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打击。“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其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最后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倒下去。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

艾柯卡,这位在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当了8年总经理的事业上的强者,凭他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 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1983年8月15日,艾柯卡把面额高达8亿1348万多美元的支票,交给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 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如果艾柯卡不是一个坚忍的人,不敢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在巨大的打击面前一蹶不振、偃旗息鼓,那么他和一个普通的下岗职工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正是不屈服挫折和命运的挑战精神,使艾柯卡成为了一个世人所敬仰的英雄。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时运不济时永不绝望的人就有希望。

◆哀莫大于心死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就是绝望。

居里夫人说:你的环境造成你的灰色的人生,倘若你能够自杀亦未始不是脱离这灰色人生之一法。然而这如何做得到呢?人是有求生之天性的,自杀绝不是一件易事。我每听见人家说要自杀,我便笑他是拙笨而自欺,我绝不劝人不自杀,然而能够自杀的人始终很少。你若知道你究竟是不会自杀的,那便你应丢弃此等痴想,还是顺着你求生之天性去奋斗,以改造你的环境才是。人在恶劣环境之中,是不能无悲苦之感的,然亦只有坐着不去与恶劣环境奋斗的人才感觉这种悲苦。惊风骇浪中舟子总比坐客镇定,便因舟子要去应付这种风浪的缘故。所以你要不愿居这悲苦之境,不是去幻想那不可能的自杀,是要去设法应付它,去做一个改革社会国家与打倒帝国主义的人。而且我相信你须得交结一些比较勇敢的朋友,与他们结伴前进。你要在黑暗的广漠之境有些恐怖么?你多找几个勇敢的同行的人,而且一路的呼应,便可以壮你胆气。你若能研究得到一种信念,知道国家社会一定是可以改造的,那譬如你在黑暗中间见了灯光,你的胆气自然更要大了。

鲁迅先生在他的《内外》中写道: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次之者,两害取其轻也。所以,外面的身体要它死,而内心要它活;或者正因为那心活,所以把身体治死。此之谓治心。

细细品味,不禁感动于鲁迅先生的胸襟。强国先要强心,真心不死,世事还有什么可悲哀的?

有个国外的故事是说来讽刺移植小组的,说一个人坐在天台边缘,摆出跳楼的架势,引来观者甚众。此君大呼:不准靠近我,否则我就跳了!有白大褂者持笔纸走近,曰:你跳之前,我们能不能谈谈你的器官捐赠的问题?

轻生者得知自己的心肝肺肾角膜甚至皮肤都将被用作救治病人,他竟勇敢了起来,放弃了愚蠢的自杀念头。

故事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读:其一,即使你在感情上物质上都一无所有,你的身体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其二,任何凭一时冲动产生的极端消极的想法,都经不起反问和推敲。事实上,这位移植小组的人员正是借用本职工作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自杀干预,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帮助寻短见者重新认识了自己,至少找回了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高年资的护士说,夜里跳楼的病人往往是拦不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不到楼的高,也就没有了对死的恐惧。想自杀的人在被消极情绪主导的时候,周围人非暴力的言语劝阻通常无效,因为此时他们的心灵已完全包围在自圆其说的恶性循环中。突破这种自缚状态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让他们直面死亡,让恐惧的情绪压过消极的愁思,其二是唤醒他们心中残留的希望,重燃心火。而事实上,第二种方法往往更有效。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便是此意。

有一本畅销的图画书叫《生命的意义》,有一个十八岁得淋巴瘤的男孩子在化疗病房里读它。十八岁的孩子大概不大能理解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就等你在生命的过程中赋予它意义这样的话吧。但此书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当说起死亡二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人在惊讶之余心中顿生敬意。

有两个好朋友一同去旅行,突然一只狗熊把路挡住了。一人急忙上树,试图隐藏在树枝丛中。另一个人,料想他必然要被狗熊袭击,便平躺在地面上,狗熊向他走来,用鼻子触他,嗅遍了全身,还用爪子动他,嘴在他的耳边拂来拂去。他屏住呼吸,似乎死了的样子。难熬了一段时间以后,狗熊很快离开了他。狗熊走了之后,树上的朋友下来和他相见,并且开玩笑地问道:狗熊在你耳边不停地低声说些什么呢?

他极为严肃地回答:狗熊给了我简短的忠告,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不要害怕,不要绝望,你如果害怕、绝望,死亡就真的来了。

心不死,何惧死?死不惧,何事可惧?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逻辑,可以使人充满勇气。

维克多·弗兰克说过: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的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我下面要引证一个清晰的例子:

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此后他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沮丧。现在我怎样帮助他呢?我又应该跟他说些什么呢?我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如果是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他说:“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我回答他说:“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须付出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他不发一语地紧紧握住我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我的诊所。

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