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
22230400000001

第1章 做人要有心眼(1)

一、野:胸怀大志,拔剑而起

胸怀大志的人,才是成就大事的人。只有胸怀大志,才能产生大的动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为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如果想获得成功,只有忍辱负重、不怕挫折、勇于尝试、临危不惊、拔剑而起,才能最终登上人生的金字塔。

贫而志大,改变现实

一个小男孩晚上同家人一起玩牌,好几次抓的牌都很差,结果全输了,于是,他开始抱怨自己手气不佳。这时,男孩的母亲突然停止了玩牌,她严肃地对小男孩说:“不管你手中的牌怎样,你都必须接受,并尽最大努力玩好自己的牌!”小男孩看着母亲那严肃认真的面孔,愣了愣神,母亲接着说道:“人生也是这样,你无法选择牌的好坏,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并想办法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获得最好的结果。”

从此以后,小男孩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次教导,他不再埋怨自己的命运,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任何挑战。他从得克萨斯州的农村走了出来,一步步成为陆军中校、盟军统帅、美国总统。

这个小男孩便是美国第32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越是逆境之中,越要保持好的心态,和自己赌气并不好,自己去争气,这才是你的惟一出路。

在波士顿大学读书的时候,林勇强学习刻苦,办事努力认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留学生。金融专业成绩一直非常突出。只用两年时间,就获取了经济学学士学位。1949年,20岁那一年,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这个时候,具有硕士头衔的林勇强,却不知为什么到了一家影响规模皆不太大的股票经纪行——巴克公司,在公司里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初级证券分析员,周薪只有50美元!很明显,他拿到的这张牌糟透了。但他接受了,在他看来,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同,金融市场是以资金代替商品进行交易,流通和使用的是上千万种证券与票据等信用凭证。

在金融市场中,最具挑战的就是股票交易。而这正好能够激发出自己非凡的创造力,能挑战自己的极限。

为了赌这一口气,林勇强就如一座喷发的“火山”,释放出无穷的智慧。他冷静分析投资趋势,果断采取发展策略,科学判断市场行情。林勇强的刻苦使公司基金的年收益以50%的速度增长!这样高效益、高速度在公司发展史上是举世无双的,在整个金融界也属罕见。他通过在股票操作赢利中的提成已拥有了公司20%的股份。正是这个时候,林勇强的事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傲慢和偏见自古以来是西方人针对东方人的态度,特别是某些美国人对华人,这种态度激怒了流淌着炎黄子孙血液的林勇强。1965年,公司因人事更替,董事长一职需有人接替。在这个问题上,外界与公司内部似乎已有定论,因林勇强的贡献与长达七年的经营实践,应是众望所归,非林勇强莫属。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退休的董事长却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某些美国人对华人的偏执、狭隘、傲慢。他对林勇强的才华熟视无赌,对这些年公司取得的发展好像无动于衷。在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是黄皮肤的华人!在他和绝大多数的美国人眼里,华人是没有资格担当重任的。

在林勇强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天,他曾经发誓:“终有那么一天,我要在华尔街建成一座大厦,一楼做银行,二楼做财务公司,三楼做股票经纪公司,四楼做保险公司,五楼……使它成为金融业的超级市场,我也会在这一天向所有忽视华人能力的人们发起挑战!”

1969年2月,40岁的林勇强已成为曼哈顿互惠基金会董事长。林勇强的声名与公司的良好业绩如日中天,这个时候的他正好利用这一点扩大自己的资本、实力与影响。于是,林勇强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果断向社会发行曼哈顿互惠基金股票。

股票一上市,轰动一时,许多人纷纷抢购,该股的上市一举打破华尔街股票发行的纪录!

有意思的是,那位曾怀有傲慢与偏见的董事长与林勇强曾有一次不期而遇,他非常惭愧,意欲回避,林勇强却不计前嫌,表现出一贯的气量。他还衷心地感谢这位董事长,因为如果没有他当初的傲慢和偏见,也许就成就不了林勇强这样一位“华尔街金融王子”。

在旁人看来,拥有高学历的林勇强为了50美元而屈身于小小的巴克股票经纪行,他拿到的这手牌未免太差了吧!然而,林勇强却把它当做打好手里这张坏牌的好机遇。有志者手里最小的牌也比平庸而高贵者手里最大的牌来得有用。对他而言,自己的赌本就是一口气,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和现成的财富。凭着这一口气,他赢了。

人生来就不平等,若只是一味抱怨自己出身不够显赫,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任何出息。一个人平常总会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遇到不顺心的事,一味为此生气不如承认现实,在客观条件下改变现实。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多数人会说,不成功都是因为上天不给机会,环境没制造良好的条件。很多。

人在这些理由的支持下就不再学习,而是得过且过、满足于现状中浪费着生命。可是,我们都必须认识到:你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走,自己有着决定权,如何把握,那就看你在生活中的学习态度了。学习这个概念应该是广义的,并非狭义地指在学校课堂照本宣科地学习,也不是参加培训,找模范示范性的教条主义的学习。

学习到底指的什么呢?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呢?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若想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需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心理悟性。常言道:“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领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若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所以,学习的过程,应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老禅师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后,禅师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禅师便拿些细沙顺石缝倒满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

徒弟说:“这回真满了。”禅师接着取了很多水倒进去,满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

徒弟说:“真的满了。”禅师又把一些干土放进去,吸水后又放进很多,禅师又问道:

“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禅师又说:“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或许在今天真的满了,可再过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所以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这是一个禅悟的小故事,其道理是做人永远不要有自满情绪,其实这个小故事放到我们这些渴望成功的人身上更为恰当。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你今天认为非常实用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翻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会导致失败,所以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积极学习的心态,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时时想着读书的人。他的思维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来香港即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非常强,工余时同事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

如今李嘉诚七十多岁了,仍嗜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与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会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他也随之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并非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李嘉诚从来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很少睡午觉,挤出来的时间,他都用来吸收最新知识。每天早上,他的下属就会将当天有关他业务的剪报放在他的办公室桌上。他不但要跟随社会进步,还要比社会跑得更快一点。从他跳出塑胶花厂到发展地产,再搞电讯、港口、网络以及投资国外等生意中都可以发现。

李嘉诚曾经说道:我要建立的不仅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企业,而且是让外国人也看得起的企业。

苦读英文使李嘉诚同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的企业家有所区别。在他办塑料厂时,就已订阅有关塑料的英文杂志,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那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他能够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直接谈生意,使他能够与外籍投资顾问杜辉廉、汇丰银行的大班们打交道。

后来,他还收购了“和黄”,一下子成了洋人的老板。

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李嘉诚是如何学英文呢?原来,他早年专门聘请了一个私人教师每天早上7点上课。他上完课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每日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风光一下。

然而,众多的事实证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并且这条路确实拥挤,但成功者们认为,成功的捷径根本没有,有的只有这条向远方无极点伸延的路。从根本上来说:只有走在前面的才是成功者。在这条路上,若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与基本功的话,极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形迹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所以,有位成功人士的话非常值得借鉴:“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的路上,立足的根本基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根据时间与其他条件,能够在多长时间内自修完什么课程,听哪些方面的课程辅导,每天给自己多长的看书时间。若想做好这些,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

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与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恰恰相反,他们并不将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所以,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多努力一下即可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缺乏能耐,做事情时常力不从心。怎样才能克服这个问题呢?这就必须强化自己的能耐,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上去,这样的话,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了起来,一下就做成了一直想做的事。这便是“多努力一下”的道理。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异常辛苦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从他所受的教育来看,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这项研究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作了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它们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一举成名,还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美国《时代》

周刊的封面人物。他曾问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摇头说:不知道。

渥沦·哈特葛伦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只要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对这方面最了解的人,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却经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于是他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研究上,终于成为了第二个哈特葛伦,他就是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只是为吃饭而吃饭、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他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仿佛是做了很多事,却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这样,一直到老死。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而剩下的生命只能在病痛中一点一点的流逝。这样是绝对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的。如果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你就能非同寻常。”

这番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别人多努力一些,你就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蒸蒸日上,而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于是到老板那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让他明白他与阿诺德的差距。“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集市上都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对老板说:

“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口袋。

“那么价格又是多少?”

布鲁诺再一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在这里,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阿诺德怎么做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为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来看价格非常公道。

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特别好,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一定会想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那农民现在就正在外面等着回话呢。此时老板把头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应该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鲁诺跑了三趟,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下,才了解了菜市场的部分情况;而阿诺德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以及可能需要的信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布鲁诺那样,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从来就不动用自己的脑子,结果长期不被重用,还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像阿诺德那样办事高效、灵活的人,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青睐。

成大事者与未成大事者之间,其实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事实上,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的差别只在于一些小小的动作上。

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全盛,然后由盛至衰的发展过程,人的行为应当遵循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当力量薄弱的时候,应该厚积薄发,切忌轻举妄动;当可以出世而又羽翼未丰的时候,应该以诚待人,积聚力量;在成长阶段,一方面应该奋发有为,另一方面要戒骄戒躁,谨慎处事;当机会来临时,应该抓住最有利的时机,一举成功。

澳门富豪何上舟曲折的奋斗史,正是这种规律的最好解释。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何上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香港名校香港大学,专修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