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
22230400000027

第27章 做事要有手腕(9)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转播权,借它们竞争之机,然后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1/3以上的经费。此外,他又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广播公司等。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却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千米,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

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加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结束。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于是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1000米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元。人们蜂拥排队去交钱!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1000米,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鼓掌、喝彩,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个人荣誉。就这样,仅这一项尤伯罗斯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另外,尤伯罗斯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因为成功的经营,这届奥运会净盈利15亿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震动了全世界。这是20世纪巧用“借”发大财最成功的案例。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发自己的大财,这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犹太人的一句经商名言说:“如果你有1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另一番事业。

在借用别人的“钱袋子”的时候,你必须要有明确的指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果有雄心大干一番事业,你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如果一味地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做不出令人震惊的大动作。

三、诡:敢于创新,以奇制胜

金克拉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终极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拥挤。”创意,是经营者通向富有的捷径,企业家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

开始你的洗脑计划

著名诗人爱默生说了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一个人的样子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个样子,他不可能是别种样子!”

一个人思想决定了他的长相,决定了他的一切。只要我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的生存方式,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想的都是伤感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增加我们的生存资本,我们就要突破思维,换一种思考方式,去创造,去变革。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饱食终日,不思进取。要打造生存的资本,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的眼前所得,安于现状,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保守的生存哲学。

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要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满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我们在学习、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验证明,其实,真正的“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生存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内心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

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很快转化为痛苦。“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创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做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

以下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方法:

第一,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抛弃“不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思想沉渣。

第二,要有创新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观念、新的网站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从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第三,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订出更高的标准。人类主要的弱点之一,就是一般的人太熟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知道哪些规则是行不通的,也知道哪些事是办不到的。他们根本不理解,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正确的意识而已,这个“意识”有着奇妙的力量,它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汽车大王福特想制造他那著名的V8型汽车,他说:“必须在一个引擎上铸造八个完整的汽缸。”

“这是不可能的事啊!”目瞪口呆的工程师们一起说。

“不!你们要大胆地去做。”福特肯定地说,“不管多久,你们都要把这任务完成。”

开始,这些工程师都不愿意失业,他们只好硬着头皮照着老板的命令去做。半年过去了,计划丝毫没有进展。这个结果让这些无奈的工程师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到了福特核检查计划进展情况的时候,工程师们沮丧地告诉他无法完成这个计划。“继续努力!”这时候福特不愠不火地说:“什么不可能?我就认为有可能,我就需要这种车子,我一定要把它制造出来。”

工程师们只好再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坚持一段时间努力之后,忽然,他们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打开思维,找到了制造这种汽车的关键窍门。

打破定势,锻炼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类生存的灵魂。它像双桨,激荡起生命的涟漪;它像火炬,点燃起精神的烈焰;它像翅膀,鼓动起冲击的无限力量。思维,对于人来说,好像花之蕊,果之核,水之源,山之脉,海之潮。一个不会思维的人,他活得暗淡、活得平庸、活得无味。

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思维的定势,锻炼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敏锐起来。生活中有些人是永远都无法让思维敏锐起来的。因为,他们并不能领会到微妙细致的情感,因为他们自身通常就是粗枝大叶、感觉迟钝的,也就无法理解那些思维敏锐的人。

敏锐的思维是良好的性情,以及在紧急时刻快速反应能力的综合产物。一位成功的人士,他总能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促使自己的灵感能够不断地得到激发,并由此做出一些有效的事情。以下是四种锻炼思维敏锐的方法。

捕捉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你不能很快抓住,可能一去不复返。那些懂得发掘创造力的人,都已学会如何捕捉和保留那个瞬间的灵光一现。

发明家、作家习惯于携带便笺或手提电脑,为的是随时记下他们的灵感,而有时甚至餐巾纸或糖果纸也是他们良好的工具。那么,你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闭上眼睛,身体放松,让思维自由飞翔,让思想自由驰骋。只要别想你周围的人或事,你的面前常常会豁然开朗,你的思维就会到达一个你未曾到过的世界,一些奇妙的想象也往往随之而来。

置身挑战——使思维敏锐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在可能失败的困难环境中去思考。

奇怪的是,只要你处理得当,失败往往就是成功的动力。这是因为,在失败之后,我们不得不尝试一些新的办法,这对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许多意念的互相竞争,可以大大加速创意的进程。

例如,在过去你转动门把手都很容易,这次若意外地转不动,你会拽上拽下,或者用力去摇。最后,你可能肩撞脚踢,甚至喊人帮忙。这些办法源于已熟悉的行为,而创造力并不神秘,它就隐藏在你已知的事物当中。

拓宽眼界——知识积累越广博,你潜在的创造力就越丰富。无数的进步是源于创造者在不同的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你应该弄清你一无所知的领域,进而强化你的创造力。拓宽眼界的意义还在于,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产生于两种学科的交叉处,多领域的视野更加容易使你触类旁通。

制造刺激——不妨在你周围放些可以激发大脑潜能的东西。并经常更换这些刺激源,借此增强创造力。例如,在你的办公桌上放上一支蜡烛,或是重新布置一下你的房间。

不断的变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与你周围的人相互影响也是制造刺激的一种方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正是某人无意中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刺激了你头脑中的那根弦,念头往往在这一瞬间消失,但是思想却挥之不去了。

创造性思维,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出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创造性思维,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概念,形成新的理论和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使人类去认识越来越多的事物。

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恐惧心。为什么有恐惧心?就是因为他害怕失败,害怕拒绝,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因为他在内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如何相信自己的潜力?你首先要相信,你和那些成功者一样,本身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哪怕是一丁点儿,只要能唤起,就完全可以令你迈向成功。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还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潜力的1/10。

与应当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者,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如此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有千差万别呢?这当然是由于心理态度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同时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境遇不同密不可分。

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才能在尽可能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有些人之所以很难发挥自身潜力,还是因为他被许多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者曾经指出:各种所谓的“应该”标准必然给人造成精神压力,越是努力遵照这些“应该”标准行事,所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此外,由于这些“应该”标准是外界强加的条条框框,所以它们总是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影响大人本身的发展。“应该”标准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吗?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必须照顾妻子、应该帮助孩子;应该和善地对待同事、应该努力工作?当然,这些“应该”标准或许并不是你自己制定的。假如这些标准是别人的发明,而你仅仅是搬来借用,那你就是已经陷入了生存的误区。

实际上,和“应该”的框框一样,“不应该”的框框也太多了,比如: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粗鲁、不应该糊里糊涂、不应该过于幼稚、不应该抑郁不乐等。然而,你没必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能保持冷静或不善于理解人都是正常的,你只要愿意,就完全可以不去顾忌那些问题。没有人会给你打分,你不按照别人的意思说话办事也不会受到惩罚,更何况假如自己强迫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肯定难以持久。

在创新中寻找出路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创新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自然就会产生出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类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才会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创新是一种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成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的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已经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