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利用假期或休息日参加公益劳动或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不易。
劳动与财商教育
藏宝阁:
你应当攒钱,但你要明白,富有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要从实践中学会做事。
--史可瑞普士
一个人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后,那些曾经挥洒的汗水会让他得到成倍的幸福。而盲目追求金钱,却容易使人沦为一个有钱的"乞丐"。不信?那么请看下面这个寓言,看看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蚂蚱是如何诠释劳动的意义的。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风景异常迷人。但勤劳的蚂蚁们并没有心思去游玩,它们正在努力储藏过冬的粮食。
两只大蚂蚁用硕大的"锯子",把一个硕大的土豆一块一块均匀地锯下来,许多小蚂蚁扛的扛,搬的搬,拉的拉,推的推......看,蚂蚁皇后也亲自动手抛苹果,一拉一跛,还真吃力呢。
这时,蚂蚱先生带着一只沉甸甸的钱包,一会儿跳到这朵花上,一会儿跳到那朵花上,尝尝这朵花的密,允允那朵花的汁。
蚂蚁皇后拖着小车从下面经过。
"哎呀呀......皇后也亲自动手,了不起!"蚂蚱假意称赞道。
"蚂蚱先生,冬天就要来临了,你怎么不去储藏食物呢?"皇后问道。
"我有钱!"蚂蚱拍拍鼓鼓的钱包,"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皇后摇摇头,走了。
冬天到了,冰雪覆盖了整个大地。蚂蚱带着他那只钱包,走了一家又一家,谁都不愿把食物卖给他。
蚂蚱来到蚂蚁的家门口,看到里面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干杯......喝蜜汁......
蚂蚱迫不及待地敲了几下门,蚂蚁们都不理他。皇后说:"只有劳动者才能和我们蚂蚁家族一起生活,我们不需要金钱的崇拜者!"
蚂蚱听了后,羞愧地走了,走到茫茫的雪地上。后来,他与那只钱包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孩子的一切花费全由父母代为处理,从而导致孩子对金钱的概念几乎为零,只知道消费,不知道如何才能换来金钱。在我国,依然有很多父母从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结果是导致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对于挣钱的辛苦无法理解。无数事实证明,财商低下而又不爱劳动的孩子,犹如那只懒惰的蚂蚱,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很难立足。
国外的情况大不相同。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他们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是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体验父母的不易。
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家长,你不要羞于和孩子谈"钱"。当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必然要和"钱"打交道,尽早教育孩子通过劳动来换取金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课本中没有"理财"这一课,因此你必须为孩子及时补上这一课,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经这句话主要针对孩子的学习。可现在,这句话更指向孩子的情商与财商。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
专家建议:告诉孩子"赚比省更重要"的道理
鼓励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报酬,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传统方式之一,这种方式的代表人物是摩根财团的创始人--老摩根。他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来获得,于是孩子们都抢着干家务。最小的孩子托马斯因为老抢不到活干,连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于是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他说:"你不应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去想怎么多干活才能多挣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干活的点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财中,赚比省更重要。
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
藏宝阁:
金钱的第一个因素是勤奋,第二个因素是节俭。
--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美国,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问题,并且独自承担读书的费用。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这样认为,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拥有580亿美元的资产,他曾表示,将给自己的孩子一人只留1000万美元。当前身家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股神沃伦·巴菲特也说过,自己给孩子留下的钱"不太多",不能多到让孩子们一事无成。
如何把自力更生的观点灌输给那些花父母的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孩子呢?"财富顾问"们的回答很简单:让你的孩子工作、做家务或在暑期打工,同时控制零花钱。
美国百仕通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的女儿霍莉对这种做法赞赏有加,因为她自己就得益于此。
霍莉说:"你的父亲为你买房子、买衣服吗?我父亲没有这样做。因此,我不得不自己工作。"大学毕业后,霍莉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做研究员,一年挣3万美元。她父亲至少拥有净资产25亿美元,每月却只给她600美元零花钱。
她说,在20多岁时,她曾和父亲大吵一架,原因是她想多要点零花钱,而父亲不给。"其实在我们吵架的最后30秒时间内,他就已经通过存款利息挣到了我所要求的那么多钱,"霍莉说,"他那时告诉我,"我能给你的最大财富就是独立。"20年后,我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自力更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却也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幸福。为富豪提供服务的咨询师汤米·加拉格尔说,父母总希望孩子成功路上少遇挫折,但他们的帮助有时可能"剥夺"孩子成功的机会。
"当你有了孩子,而他决定做些什么的时候,你会准备以任何方式帮助他们,"加拉格尔说,"有意思的是,我的同事们总是说"我人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当我跌倒了,我能再站起来。"这就是一些家长从孩子身上夺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让孩子跌倒。"
当前,我国还不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鼓励学生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了解劳动与金钱的关系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你应当鼓励孩子利用空暇时间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或勤工俭学,让他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的不易。一名中学生在替年近50岁的父亲送了一天报纸之后,感慨地说:"当我艰难地爬完最后一户楼梯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我再也不会用父亲一天的工作报酬去打一次游戏机了!"可见,劳动实践对孩子的真实教育远胜过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
专家建议:经常性地让孩子持家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机会去操持家务,比如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艰难。在平时买东西时,父母也可以带着孩子,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爱惜金钱的良好品格,有效避免孩子养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
认识劳动的价值
藏宝阁: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爱因斯坦
孩子爱不爱劳动,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关系极大。许多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往往不让孩子劳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业重,功课多,不想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有些家长怕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来得省事;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劳动作为一种技能以后自然就会了,用不着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主动参加劳动的意识,养成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一天中午,小学六年级的莉莉放学回到家中,看到妈妈还没有把饭做好,就有些不高兴。原来,妈妈切菜时一不小心切到了手指,无法沾水。看到莉莉回来,妈妈就让她帮忙洗洗菜,不料,莉莉却推辞道:"我不会洗菜,我们班里的女生没有一个在家里洗菜的。"妈妈问:"那不洗菜中午吃什么?"莉莉回答说:"我不知道,那是你的事。"
像莉莉这样毫不讲理的"懒虫",在现在的孩子中并不是个别的,有关部门曾对某市的694名青少年进行过一次家务劳动的调查,结果显示不愿劳动或根本就不劳动的约占66%,不少孩子不但不帮父母干家务活儿,而且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整理,甚至洗脚都要让妈妈端水。
因此,要杜绝这样的"懒虫",你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平时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不爱劳动的人是没出息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限于口头,通过劳动实践来教育往往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小飞已经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了,由于父母对他娇生惯养,以至于长这么大在家里从来没做过家务,在学校里也总是躲避大扫除等集体劳动。有一次,老师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了他的父母,父母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要让小飞改变这种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暑假的时候,父母带小飞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训练的夏令营。父亲发现小飞非常喜欢这种活动。第二次,父母又带他去野营。但是这一次,父母却不再照顾他,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来。平日不爱劳动的小飞,在这次野营活动中尝尽了苦头。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实在太差了。
野营结束后回到家,小飞主动要求父母让他做一些家务,这正合父母之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实践,小飞对劳动已经不再厌恶,在学校参加集体的劳动时也表现得很积极。
由此可见,父母一定要注重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不要盲目心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让孩子学着收拾饭桌、洗碗,不要担心孩子会把碗打碎。与孩子的劳动精神相比,打碎一只碗实在算不了什么。
为孩子安排家务劳动,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适当的劳动量
最好每天安排一定量的劳动让孩子做,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20-40分钟,中学生每天30-50分钟为宜,具体可根据孩子的功课情况来调节。
2.合理的劳动内容
劳动的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来定,从简单渐渐过渡到复杂,切不可操之过急,刚开始就让孩子去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更加反感劳动。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
当学校、社区安排公益劳动时,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让孩子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
专家建议: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孩子"爱劳动"?家长应先从孩子的生活着手,教育孩子应从小事做起。平时在家里,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袜子、收拾碗筷、洗菜、拖地、叠被子等;在学校,要求孩子认真值日,不得逃避集体劳动;在公众场合、旅游区等地方,自觉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等。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的劳动成为一种自觉的道德行动。
明白劳动的意义
藏宝阁: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历时40余年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当时要弄清青少年犯罪问题。被研究的对象是波士顿市旧市区内的456名青年。当他们人到中年,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也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要愉快。
参加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家韦朗特认为:解释这些很简单,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交游广阔的可能性高出10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业的可能性要小15倍。而那些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犯罪被捕的可能性较高,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韦朗特说,我相信这些原则在今天也不过时。专家们普遍认为,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在德国,人们早已注意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们甚至把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到了法律里--
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1.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买东西;
2.10-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
3.14-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
4.16-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中国目前尚无这种国法,但你丝毫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在教育时,可以适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培养劳动兴趣的同时,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
在很多孩子眼里,劳动是件苦差事,一点都不好玩。你应当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劳"中有"乐"的。你要试着帮助孩子挖掘劳动中的乐趣,让孩子从劳动中去发现、去体味劳动成功的喜悦,渐渐培养起孩子做家务劳动的兴趣。
小蓓在母亲的指导下,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并且清理好了凌乱不堪的书桌,父亲见状,看似若无其事地给了小蓓一句表扬:"嗯,的确比刚才清爽多了。"一个"清爽",足以让小蓓由衷地感到劳动的成功和愉悦,她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之间的默契配合很重要。父亲的一句赞扬,可能就是父母事先策划好了的,言简意赅,又似自然流露,教育效果当然不错。孩子只要完成一项简单的劳动,就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自然就有了劳动的动力。
2.在满足需要心理的同时,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很不幸父母双亡,只好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有一天,爷爷的眼睛突然瞎了。这个孩子被迫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并且还要照料爷爷的生活起居。在爷爷的口头指点下,他学会了好多劳动的本领。当他成为一个坚强、能干的当家人时,他才知道,爷爷其实并没有瞎。
在这个故事里,爷爷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十分高明的:他费尽心机创造出一个让孩子感到举目无助的情境,使他突出地感受到劳动是生存的第一需要。
现在的孩子,内心不断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比如:生日礼物需要、学习工具需要、玩乐游戏的需要等等。而一个人的需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本身会在心理上构成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机制,成为决定人的某个外显行为的内动力。做父母的要注意到孩子的这种需要心理,应当善于启发诱导孩子的各种正当需要,引导他们在正当需要的追求中,认识劳动的意义,认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劳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