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03

第3章 早期教育篇(3)

明明的爸爸说:“明明,我知道你宁愿做很多事情也不要洗澡和洗头。可是,保持清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我和妈妈想了一个简单的法子,可以帮你保持清洁。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睡觉前,你必须洗澡洗头。洗好后,我们会检查,如果洗得很干净,就有分数当奖励。得分越多,你可以选择的特殊待遇就越多,例如,可以晚睡或是多看半个小时电视。可是,如果洗的不干净,你就得回去重洗,一直待洗到干净为止,知道吗?!”

案例分析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洗澡呢?父母应先搞清楚孩子不愿洗澡的原因。一两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多是因为害怕肥皂沫等流进眼睛里。稍大一点儿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多数是因为他们在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想被洗澡的事情破坏了玩兴。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洗澡的乐趣。家长给孩子洗澡时,要和孩子一起嬉戏。如果家长像洗一件脏东西一样为孩子洗澡,孩子肯定会反抗。当孩子愿意洗澡时,一定要鼓励孩子,比如“宝贝,今天你做得很不错,以后要继续努力哟!”

如果孩子在洗澡的时候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水温由自己来调节,沐浴液自己来抹等,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心愿。尽量鼓励孩子自己洗澡。孩子太小时,家长可以坐在孩子身边,耐心地指导孩子。当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很成熟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洗澡了。

父母禁语

“快去洗澡吧!”

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快去洗澡吧!”。因为常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反正有父母当闹铃,他根本不怕误事、不用操心。有时候,唠叨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到那时可就麻烦啦。

“如果洗不干净,罚你站半小时。”

“如果洗不干净,罚你站半小时。”看来,父母要动武了,这种做法可要不得哟。要知道惩罚容易激怒孩子的愤怒和怨恨,不如顺势教导他们正确的梳洗方式,或是用赞美他们已经完成的部分,来鼓励他们继续尚待完成的部分。例如:“你又没洗头发。真希望你能知道头发该怎么洗。来,我们一起练习看看。”然后和孩子一同进浴室,教他洗一遍。

亲子沟通心法

命令孩子,等于给亲子之间加了一道墙

10.“遇事多想想,一定能成功!”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不善于联想

孩子看着作文题目发呆,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妈妈真……》,我提醒他,可以动脑先把作文题目补起来,把正反面的形容人性格的词都列举出来,如唠叨、勤劳、善良、“傻”……通过联想找出描写妈妈的最好角度,然后再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加以组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很新颖,富有生活气息,不再索然无味。

在我们的世界里,联想思维无处不在,学习、生活、工作……切都离不开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联想,就没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说,假如缺乏联想,我们的世界将失去活力,变得昏暗无彩。

是啊,没有了联想,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不堪设想!

案例分析

孩子上小学后就要开始练习组词造句,写一段话,进而写日记、作文。这是必要的功课,从一开始,我们就很容易看孩子笔下是否丰富,是否善于联想。孩子不善于联想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培养孩子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只注重向孩子“灌”,忽视引导孩子“看”、“想”,以为孩子小认字就可以了,不必去看、去想。

2、家长、教师不了解孩子们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孩子的联想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深化,年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不同,所想像到也就不同,因此,家长在这方面的指导不能偏离孩子的实际要求和能力。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使孩子善于联想呢

首先应借助实物,训练想像能力,告诉孩子“遇事多想想,一定能成功!”

例如看到一颗钉子,可以想到“钉子”坚毅有钻劲;可以想到“钉子”出身平凡,但一经烈火的炼造,就能成材;可以想到“钉子”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当然,也可以从反面去联想。

其次,多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机会

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放飞自己的联想。例如让孩子办墙报、手抄报等,给学生开辟训练园地,指导他们充分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

第三,掌握一定的联想技巧

比如让孩子进行“急骤联想”的训练,具体方法很多,如进行“四环三键”联想:让孩子看到一个词(如“圆”),要求他毫不迟疑地想出三个词(如瓜、脑袋、地球仪),并说出联想的类别,以此来训练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进行联想思维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在作文中训练联想思维

作文是训练联想思维的一块宝地。通过给孩子出一些富有联想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千万不要说孩子的作文怎样不符合应试的要求,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社会需要的。

父母禁语

“这么懒,就不动脑筋想想?”

若你经常说孩子懒,孩子会对此“认命”,反正我就是个“懒孩子”,孩子有这种想法以后想让他改变可就难上加难了。

“有谁像你这么笨呀,难道遇事就不能多想想?”

父母责备孩子“有谁像你这么笨呀,难道遇事就不能多想想”,是想促进孩子善于联想,可他曾想过:简单粗暴的叱责不但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的隔阂和冲突,给亲子沟通带来困难。

亲子沟通心法

不要老是揭孩子的短。

11.“哇,你的小天地好漂亮哟!”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要与父母同床

斯斯今年已经4岁,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不敢单独睡觉,上厕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她总是那么“怕黑”、“怕鬼”,如果没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着,甚至尿裤子。

案例分析

常听父母抱怨孩子都很大了,还不肯独自睡觉。其实只要善于引导,方法得当,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孩子不敢独睡主要原因是害怕,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先帮助他消除害怕的心理。如果孩子偶尔能单独睡觉,家长要告诉孩子他是个了不起的“小伙子”,你对他独立感到很骄傲,并且白天也要多和孩子亲热一会。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块富有儿童情趣、属于他自己的儿童天地。儿童天地的活动空间应相对大一些,摆设可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趣味性和装饰性、培养儿童的美感。儿童天地最好临窗,这样利于采光,且通风好。良好的采光会给儿童提供充足的光线,有利于保护儿童的眼睛。同时还能安定儿童的情绪,避免无端的躁动与不安。对孩子说:“哇,你的小天地好漂亮哟!”以吸引孩子自觉走入自己的房间。

当你创造的儿童天地成为孩子生活的乐园时,他就会高高兴兴地享受自己的空间,独睡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父母禁语

“不要害怕”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不仅不能安慰他,还会影响他们的真实感觉,应该让孩子知道恐惧是正常的,有时甚至是有益的,爸妈会理解并帮助他们。

亲子沟通心法

为孩子留一席空间吧!

12.“孩子,忘记一切尽情地玩吧!”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习惯性抽动

一位年轻妇女,说老师最近向她反映,她的上小学一年级的7岁儿子上课坐不住,还动不动就挤眉弄眼,常引得同班小朋友哄堂大笑。

另一位年轻妈妈说,她的8岁儿子老是眨巴眼睛,看书、吃饭、看电视时都这样,要他别眨,他反而眨得更厉害,有时还连带着皱鼻子,难看得要命,怎么给他改掉这坏习惯?

案例分析

像这样反复地、不由自主地出现某些刻板的、不良的习惯性抽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惯性抽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之一。

对这样的儿童,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症状虽然相同,但原因却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1)有些孩子的“挤眉弄眼”是一种病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抽动症”,对这样的幼儿,一经确诊后就要及时治疗。这种孩子最好用药物治疗。另外,此症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或生病时,症状加重;而在精神愉快、集中精力干他所喜欢的事或夜晚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孩子受到指责,也可短时间地抑制抽动,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频繁的发作。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辅之以耐心、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切忌粗暴地打骂或训斥。

(2)另一些孩子的挤眉弄眼或是出于好奇、好玩而模仿别的孩子,或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而故意以此哗众取宠。对这类孩子的怪相不要太注意,因为你注意了就等于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下次他们会变本加厉。你只要在适当的时候不经意地表示一下对他的这一动作的不赞赏态度就可以了,孩子“讨了一个没趣”就自然会收起他的小伎俩。

告诉孩子:“忘记一切尽情地玩吧!”采取分散注意法,让孩子不要把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抽动”上,而是转移至学习与游戏等方面上去;让孩子玩得尽兴,忘记抽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父母禁语

“你又眨眼了,是不是?”

孩子又多动症自己也一定很苦恼,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说他的毛病,或者说孩子因为一时玩的尽兴而忘记了眨眼,家长一句“你又眨眼了,是不是?”不是又提醒了他吗?哎,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再眨眼睛看我怎么惩罚你!”

家长威胁孩子:“再眨眼睛看我怎么惩罚你!”其实,用征罚来显示家长的威性,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只能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感到厌恶,产生反抗、蔑视的心理。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忘记一切尽情地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