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22360600000057

第57章 实现自我之途(5)

流民们杀散晋军,知道晋朝统治者不会罢休,就请求李特替他们作主,领导他们抗击官府。李特和六郡流民首领一商量,大家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将军,几个流民首领都被推举为将领。他们整顿兵马,军威大振。过不了几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广汉,赶走了那里的太守。李特进了广汉,学汉高祖刘邦的样子,宣布约法三章,打开了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流民组成的军队在李特领导下,纪律严明。蜀地的百姓平时受尽晋朝官府的压迫,现在来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来,怎么不高兴。民间编了一个歌谣说:“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他的儿子李雄继续率领流民战斗。公元304年,李雄自立为成都王。过了两年,又自称皇帝,国号大成。后来到李雄侄儿李寿在位时,改国号为汉。所以历史上又称“成汉”。

15.祖逖北伐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立下大志。他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薄,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叫,就把刘琨踢醒,说:“这是好的声音啊。”于是起床舞剑。逢乱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招募骁勇强壮的勇士。祖逖劝说司马睿派军光复中原,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听了祖逖的话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只拨给他一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的部曲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到江心的时候,斩桨发誓,说:“我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就不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渡过长江后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继续前进。流民张平和樊雅在谯地各自聚集了几千人,自任坞堡堡主。祖逖进攻他们,一年多也没能攻克。祖逖于是诱降张平的部将谢浮,让他杀掉张平,然后进军占据太丘。樊雅还占据着谯城,抵抗祖逖。祖逖久攻不下,于是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援兵。桓宣当时担任王含的参军,于是派桓宣劝降樊雅,樊雅归降。祖逖进入谯城以后,石勒派遣石虎围困谯城,王含又派桓宣求援,石虎解围而去。祖逖上表请求任命桓宣为谯国内史。

晋太兴三年(公元320年),祖逖的部将韩潜和后赵的将军桃豹分别割据陈川老城,桃豹占据西台,出入经由南门,韩潜占据东台,出入经由东门,双方相持坚守达四十天。祖逖用许多布袋盛土,好象盛满粮米的样子,派一千多人输运到台上。又让一些人担挑真米,在路边休息。桃豹的士兵追来,祖逖的部下丢下担子逃走。桃豹的士卒挨饿已有很长时间,得到粮米,便以为祖逖的部众生活丰饱,心中更为恐惧。后赵将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子为桃豹运来军粮,祖逖派遣韩潜和别将冯铁在汴水截击,全数劫获。桃豹因此连夜遁逃,驻屯于东燕城。祖逖让韩潜进军驻扎在封丘,威逼桃豹。冯铁占据了陈川老城的东、西二台,祖逖则镇守雍丘,经常派遣士兵截击后赵军队,后赵国镇戍的士卒归降祖逖的很多,国土也日渐缩小。七月,元帝下诏授予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鼓励、督促农业生产,抚慰安置新近归附的兵民,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也施恩礼遇去结交他们。黄河流域的许多坞堡,只要是此前有人质被扣留在后赵的,都听任他们同时听命后赵和晋,并且不时派遣流动作战的军队佯装抄掠,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自己。坞主们都感恩戴德,只要后赵有什么特殊举动,便秘密传告祖逖,因此战事常胜,俘获良多。黄河以南士民大多背叛后赵而归附东晋。祖逖训练士兵,积蓄粮食,为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做准备。

晋太兴四年(公元321年)七月,司马睿任命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统管包括豫州在内的六州各项军务。豫州刺史祖逖认为戴渊是吴人,虽然有才能和名望,但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高明的见识。而且自己披荆斩棘,收复河南失地,而戴渊却舒舒坦坦,一下子来管辖自己,所以心中郁郁不乐。又听说朝廷内部不和,国家将有内乱,知道统一北方的大业难以成功,受到很大刺激,因此卧病不起。九月,祖逖在雍丘去世,豫州百姓就像失去亲生父母一样,谯、梁二地的人们都为祖逖建立祠堂。晋南迁后的北伐,几乎无一不被军事将领作为扩张势力的手段,败不必论,倘有小胜,则必然是内乱的前奏。惟有闻鸡起舞的祖逖抱收复旧土的初衷,却是遭皇帝的疑忌,终不得志,忧郁而死,使人叹息。

16.趁兵乱刘渊建汉

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刘渊是刘豹的儿子,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原混战。刘渊堂祖父右贤王刘宣对他的族人说:“自从汉朝灭亡以来,我们的单于都是徒有虚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余的王侯,地位却降到百姓一样。现在我们大家虽然衰落,但也在两万人以上,怎么能伏首贴耳地充当役夫,这样匆匆地过了一百年!左贤王英俊威武超凡绝伦,上天如果不想使匈奴兴盛,也就一定不会白白生出这个人。现在司马氏骨肉亲人互相残杀,四海动乱如同鼎中沸腾的开水,光复呼韩邪的事业,这正是时候!”于是互相谋划,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他的党羽呼延攸到邺城去告知他。

刘渊告诉司马颖,请求回乡参与葬礼,司马颖不允许。刘渊让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刘宣等人让他们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声称援助司马颖,实际打算背叛他。等到王浚、东嬴公司马腾起兵,刘渊对司马颖说:“现在幽、并二州的镇将猖獗,率众十多万人,恐怕不是禁卫军和附近郡县的军队可能抵御的,我请求为殿下回去召集五部匈奴人马赴救国难。”司马颖说:“五部匈奴的人马,真能够发动吗?即使能发动他们,鲜卑、乌桓,也不是轻易能阻挡的。我想侍奉皇帝还归洛阳,避开他们的锋芒,再慢慢向天下发布檄文,用正义制服邪恶的道理说服他们。您认为怎么样?”刘渊说:“殿下是武帝的儿子,又对王室建立了大功勋,威严恩德远近闻名,四海之内,有谁不愿意为殿下拼死尽力呢?有什么难以发动的!王浚是小人,东赢公是关系疏远的皇亲,怎能与殿下争比高低呢!殿下如果离开邺城宫殿,那就是向人示弱,洛阳也不能进去了,即使到了洛阳,殿下也不会再有威势权力了。希望殿下抚慰勉励部众,使他们安定镇静,我请求为殿下用两部匈奴摧毁东赢公,三部匈奴去杀王浚,高悬二个小人的头颅,指日可待。”司马颖非常高兴,任命刘渊担任北单于、参丞相军事等职。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刘宣等人奉上大单于称号,二十天之内,召集了五万人,在离石县建都,封刘聪为鹿蠡王。

王浚与鲜卑、乌桓等族军队攻打邺城,司马颖离开邺城,侍奉惠帝返回洛阳。刘渊听说皇太弟司马颖离开邺城,感叹说:“不采纳我的话,反倒自行奔逃溃散,真是奴才!但我与他有言在先,不能不救他。”打算发兵攻打鲜卑、乌桓,刘宣等人劝谏说:“晋朝人像奴隶一样使用我们,现在他们骨肉亲人之间互相残杀,是上天抛弃他们而让我们光复呼韩邪的事业。鲜卑、乌桓,是我们的同类,可以作为后援,怎么能攻打他们呢?”刘渊说:“好!大丈夫应当作汉高祖、魏武帝,呼韩邪哪里值得效仿呢?”刘宣等人叩头行礼说:“我们是想不到啊。”刘渊将都城迁到左国城。胡人、晋朝人归附他的更加多了。刘渊对臣下们说:“过去汉能长久地拥有天下,是因为用恩德维系百姓。我作为汉朝刘氏的外甥,相约为兄弟,哥哥亡故而弟弟继承,不也可以吗?”于是建立国号称汉。刘宣等人请求给刘渊上一个尊号,刘渊说:“现在四方各地都没有平定,暂且按照汉高祖那样称汉王。”于是登上汉王王位,建立了十六国时期第一个少数族政权。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17.杨坚建隋代北周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静帝禅让为帝,国号隋。杨坚在位二十四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弒,谥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已经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使中国人免受战争之苦。

北周杨皇后的父亲杨坚任大前疑,地位声望都很高。天元皇帝宇文贇很忌惮他,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对杨皇后说:“一定要把你家灭族。”宇文贇召见杨坚,对左右侍从说:“如果他变了神色,就立刻杀了他。”杨坚到后,神色自若,宇文贇于是作罢。

内史上大夫郑译,小时候与杨坚一同学习,惊异于杨坚的相貌,诚心与他交往。杨坚被宇文贇忌惮,心里总是很不安。有一次在宫中的长巷里,偷偷地对郑译说:“很久以来我就想镇守藩镇,你是知道的,希望你能帮我留心!”郑译说:“以你的德行声望,天下归心。我也想祈求多福,怎么敢忘呢?我自当向皇帝启奏。”后来,宇文贇准备派遣郑译率领军队进攻南陈,郑译请求任命一位元帅。宇文贇问:“你认为派谁合适?”郑译回答说:“如果要平定江东,当然非懿戚重臣不可,不然难以镇守安抚。可以让随公杨坚同行,担任寿阳总管,督管军事。”宇文贇答应了。

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初五,北周任命杨坚为杨州总管,让郑译发兵前往寿阳,与杨坚会合。正要出发,杨坚突然得了脚病,没能成行。初十夜,宇文贇乘坐车驾,临幸天兴宫,次日生病返回。小御正刘昉一向以狡黯馅媚受宇文贇宠爱,与御正大夫颜之仪都很得宇文贇的信任。宇文贇召见刘昉、颜之仪到卧室,想托付后事,但是喉咙嘶哑,说不出话来就死了。宇文贇死了以后,静帝宇文衍继位。刘昉因为静帝宇文阐年幼,杨坚是杨皇后的父亲,声名隆盛,于是与领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暮、御正下士皇甫绩商议,让杨坚辅政,担任左丞相。杨坚掌权后,在朝廷内外清除异己,培植党羽,权势越来越大。北周朝廷任命杨坚为大丞相,废除左、右丞相的官职。后来,又任命杨坚为相国,总百拱统(辖百官,负责朝廷各项事务),进封隋王,加赐九锡。

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二月初四,隋王杨坚接受相国、百拱和九锡,并建立隋国的官府,设置官吏。开府仪同三司庾季劝说杨坚,说他应该在本月十四日顺应天命,接受皇位。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责也向杨坚劝进。于是北周静帝宇文衍颁下诏书,让出皇宫,自己搬到别的宫室居住。十四日,宇文衍禅位于隋王杨坚。杨坚接受禅位,登基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封宇文衍为介公。

18.李渊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任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攻下长安。后来,李渊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帮我出个主意。”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里,想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服他父亲,倒是个难题。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出这种没上没下的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