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站在巨人肩上-从达尔文谈生物进化
22577600000007

第7章 从拉马克到华莱士

进化学说的先驱拉马克

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的科学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将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他所酷爱的生物科学研究。35岁时,他就以三卷册的《法国植物志》巨著,轰动法国科学界,被誉为“法国的林奈”。而后又写出了《动物哲学》、《无脊椎动物志》,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学说,成为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但是,尽管他为人类的科学研究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报酬,一生都在极度贫困中度过。到了晚年,境遇更是凄凉,因长期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以致双目失明,身边只有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他曾这样说过:研究自然,不仅“能给我们以真实的益处,同时还能给我们提供许多最温暖、最纯洁的乐趣,以补偿生命场中种种不能避免的苦恼”。他的一生正是依靠这种“最纯洁的乐趣”来补偿生活中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他始终以自己能有一个终身的伴侣——科学而感到欣慰。这位在贫困和病残中执著地追求真理,具有献身科学的顽强意志的科学家是谁呢?他就是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琪恩·巴蒂斯特·拉马克。

1774年8月1日,拉马克出生在法国北部巴赞庭省的索姆村,作为最小的一个男孩,他受到了父母和兄姐们的宠爱。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对他说:“孩子,我将来要送你去神学院读书,你要成为一名牧师,将来会过上安稳的日子。”果真几年后,父亲便把他送进了亚眠的教会学校学习神学,可是他对神学却一点也不感兴趣。

l760年,拉马克的父亲去世了。正值法国与普鲁士发生战争时期,他的几个哥哥都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16岁的拉马克便从学校跑出来,上了前线,投奔到驻扎在波若雷的拉斯梯上校,当上了投弹兵。他随军转战过荷兰、比利时,由于作战勇敢,多次立过战功,曾被晋升为中尉。后来,因负伤而退伍,回到了巴黎。这时,他已20岁了,但生活的道路他还没有确定下来。

起初,他在巴黎一家银行当小职员,薪水很少,他付不起的房租,只得在拉丁区租用一间租费较低的屋顶阁楼栖身。

拉马克对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当兵期间,他到过摩纳哥,曾对当地一种罕见的植物发生了兴趣,进行过研究。回巴黎后,他写了一篇关于这种植物的专论,这是他第一篇植物学论文。在银行供职期间,他又不断地研究气象,夜幕降临后,他爬到阁楼的顶上,整夜整夜仰头观看那神秘莫测的星空。节假日,他也不间断地观察多变的天气和飘浮不定的云朵。他按照云的形状以及变幻的次序加以分类,并进一步探究其变幻的原因与风向的关系等,根据长时间的观察,他写下了这方面的论述。现今气象学上的“卷云”“层云”“浓云”“积云”等名词,便是拉马克创立的。

他对气象研究仅仅持续了一年,不久他又喜欢上小提琴,幻想成为一个音乐家。

他的一位哥哥见他做事没有目的,很着急,便劝他说:“老弟,我看你还是进医学院学医吧!将来毕业了,即使无人聘用,也可自己开业,一辈子总少不了一碗饭吃,你看怎么样?”

“好吧!”拉马克勉强同意了,于是他以半工半读的形式进了巴黎高等医学院。植物学是医科必修课程,这门学问,重又触发了他当年在摩纳哥的兴致。于是他根据系统学习的植物学理论,经常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标本,还经常到法国皇家植物园里边散步边浏览。

有一天,拉马克又来到皇家植物园的院内散步,结识了当时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兼植物学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1768年,当拉马克结束医科学习后,卢梭介绍他进了自己所在的植物研究室,悉心指导他学习和研究生物科学。从此改变了拉马克的生活道路,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研究生物科学上,以后再没有改变。

《法国植物志》是拉马克十年的心血,当1778年这部巨著出版后,科学界的权威们为之惊叹,称拉马克为“法国林奈”。第二年,在他35岁的时候,由他的另一位老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推荐,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会员、植物学院士,并担任了皇家植物园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而后,拉马克又以“皇家植物学家”的名义出国考察了两年。他走遍了德国、匈牙利、荷兰、奥地利,足迹踏遍了这些国家的崇山峻岭,采集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结识了不少科学家。这两年的考察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782~1791年,他编写出版了《植物学辞典》和《植物图鉴》,在这两部著作中,他描写了2000个属的植物,作了900幅植物图版。直到现在人们还在沿用这部《植物图鉴》上的插图,而这部《植物学辞典》也成为法国百科全书的一部分。

雅各宾派执政期间,革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事业。1793年6月14日,在拉马克的规划下,“皇家植物园”和“自然历史研究室”合并成“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后来成为今天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拉马克原计划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开设自然科学讲座,其中对低等动物的研究,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涉及,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拉马克知难而进,毅然放弃了他曾经有过卓越贡献的植物学研究,而改行研究低等动物,那时他已年过半百。

他从研究贝壳化石开始,在观察和研究大量动植物的同时,发挥了他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无脊椎动物学研究上有了重大的发现。

1801年5月10日,拉马克在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讲无脊椎动物学,第一次提出了生物是进化的观点,这是他在科学史上最大的贡献。他说:“我可以证明……动物的活动习性、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影响,久而久之,构成了动物躯体以及躯体各部分的类型。新的类型产生着新的能力,自然界便逐渐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状态。”这些进化观点,以后写进了他的《动物哲学》这部不朽的名著中。1809年此书正式出版。

《动物哲学》之后,拉马克投身编写《无脊椎动物志》。正当他全神贯注地进行这个伟大研究的时候,不幸双目失明了。他知道这是长期贫病交加和经常用显微镜研究低等动物的纤小构造,用目过度造成的。75岁高龄的拉马克完全可以停止他的研究工作,更何况他的进化学说违背了宗教的教义,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的思想、反动政权和教会不断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学术界的保守势力,也极力否定或贬低他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他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坚强意志,他坚信他的进化理论总有一天会被人理解。

贫病交加拉马克坐在椅子上,显得非常安详,他向自己的女儿口述他那超越时代的生物学思想。他的女儿一字不漏地记录着。到1822年,在女儿的帮助下,拉马克终于完成了他的最后杰作——七卷册的《无脊椎动物志》的最后部分。

1829年12月8日,享年85岁。他死后没留下分文遗产,女儿买不起坟地,只好租了一块地安葬他,租期5年。到期后,这位伟大学者的遗骨被挖掘出来,后人再没有找到他的坟墓。然而他对科学的贡献是伟大的,世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进化论先驱,自愿募捐在巴黎植物园建立了一座拉马克铜像。

进化论的“骑士”华莱士

华莱士

1823年1月8日阿尔弗莱德·华莱士生在英国威尔士蒙默斯郡乌斯克。他小达尔文14岁,家境比较贫寒,中学毕业后曾从事土地测量和建筑工作,跟随做测量员的哥哥当徒工。这使他到过不少地方,从而萌生了对大自然的兴趣。他买了些植物学的教科书,坚持自学。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就从这里开始了。华莱士没有进过大学,完全是靠自学成为生物学家的。

华莱士曾经在亚马逊河和内格罗河进行科学考察1844年,他在莱斯特一所专科学校任教。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不断采集昆虫标本,掌握了生物学的进展情况,后来还结识了昆虫学家贝茨。1848年4月,华莱士伴随贝茨去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内格罗河流域,进行科学考察,研究热带地区的自然史。在为时4年的野外考察期间,华莱士依靠出卖沿途搜集的标本,维持探险费用。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搜集了大量资料。原来他指望将标本资料运回欧洲,再仔细加以研究,可不幸的是船沉了。

华莱士悲痛万分,千辛万苦搜集的资料瞬间消失了,但是他并没有灰心。1854年,华莱士又开始去东亚地区的马来群岛,进行第二次长期科学考察。在马来群岛的考察中,他采集动植物标本,考察火山、浅海和岛屿的成因,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华莱士在潜心阅读自然界这部大书的过程中,开始悟出了生物进化的某些脉络。1855年2月,他在婆罗洲北部的沙捞越,写成了“制约新种出现的规律”这篇论文,揭示出许多物种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中用大量事实说明物种灭绝、产生、更替和进化的自然规律,具有进化论思想的萌芽。这是他发表的明确讨论关于生物进化论的第一篇论文,也是华莱士在达尔文之前对进化理论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可惜,这篇包含真理内核的论文,当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华莱士在马来群岛加紧考察。为了研究物种的变化规律,他在岛上奔走了25000多公里,收集到大约127000件标本。华莱士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辛劳。一次,华莱士在环境恶劣、条件异常艰苦的德那第岛考察,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间歇热病,卧床不起。华莱士在病床上继续分析研究标本资料,创造性地提出了“适者生存”的学说。他明晰地概括出“生存竞争”的基本思想。几天后,华莱士大病初愈,就赶写论文。论文写成后,他又犹豫了,于是他决定写信向达尔文征求一下意见。

华莱士是在不列颠博物馆参观动植物标本时认识达尔文的,达尔文那缜密的思想逻辑和丰富的博物学知识,给年轻的华莱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之后,他们经常保持学术上的联系。

华莱士封好信件后,焦急地盼望来自东印度的航船。因为只有通过印度驶往欧洲的邮船,才能把论文邮寄给达尔文。华莱士关于生物进化论思想的论文,完稿于1858年2月。它带着华莱士急盼回音的心情,飞往欧洲……

达尔文到1858年6月18日才接到了华莱士寄来的论文。看了华莱士的论文后,达尔文感到十分震惊。原来,达尔文秘密研究进化论已经有20年之久,但是直到1854年他才着手整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标本资料,有条不紊地开始他的著述,正当工作进行到大约一半时,他意外地接到了华莱士的来信和论文。

达尔文发现,这个在热爱工作、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关于物种进化的观点同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已经跑在自己的前面,写成了“表达非常清楚”的论文。华莱士精湛的研究工作,几乎使达尔文放弃自己呕心沥血十几年的工作。在生物进化论发现的优先权问题上,达尔文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他准备让马来群岛的华莱士享有。

然而,仅仅为了谁是生物进化论的第一发现者而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达尔文又有些不甘心,他陷入苦闷的状态。达尔文的朋友、著名的科学家赖尔、胡克,深知他的苦衷,他们站出来公正地调解了这件事。1858年7月1日,由达尔文和华莱士共同署名的生物进化论的首篇论文,在伦敦林奈学会大会上宣读,并于同年8月20日发表于《林奈学会会报》第3卷第9期上。从此,生物进化论正式公之于众了。

华莱士与达尔文共享了生物进化论的发现权,这是他热爱工作,辛勤努力的结果。华莱士的来信和论文还像催化剂一样,加快了达尔文的研究进程。在这以后,达尔文进行了13个月零10天的紧张工作,终于出版了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坚实的理论基础。华莱士提出“达尔文主义”这一概念,帮助达尔文宣讲和普及《物种起源》,称自己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当时,达尔文非常感慨地对华莱士说:“您是我从未见过的、使自己受到这样大的委屈而又从不要求公正对待的人。”

“只有在认识自然界中发现了真理才是更重要的。”华莱士谦逊地回答说。

永无止境地探索尚无人知晓的客观世界的奥秘,这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生活的全部意义。华莱士后来仍继续单独研究进化论中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支持达尔文的科学研究。在马来群岛的8年科学考察中,除了生物进化论外,在地质学、地理学、动物学、人种学和其他学科方面,都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

1869年,华莱士研究成果汇集成《马来群岛》一书出版。这部著作曾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各种文字,为华莱士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生物进化论。

华莱士回到英国以后,发表了许多具有独创性、论据充分的支持进化理论的论文和著作,如1870年出版的《自然选择理论》、1876年出版的《动物地理分布》、1880年出版的《岛屿上的生物》等。1889年,华莱士还专门写了《达尔文主义》一书。华莱士一生著有几十部著作,撰写了大约400篇论文,为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如英国皇家学会奖章、地理学会金质奖章、英国皇家学会达尔文奖章和伦敦林奈学会金质奖章……1893年,他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1913年11月7日,华莱士死于英国多塞特郡布劳德斯顿,享年90岁。

达尔文和华莱士共同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彻底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唯心主义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