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礼
22587100000020

第20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尚礼守法,管理者要学礼知礼(3)

贞观初年,关中大旱,他命令抚恤灾民,不使饥寒而亡。又用大量赎金赎回流离外邦或被外族掠去的百万难民,使其安家生产。他把高祖选进皇宫的美女,释放三千余人出宫,任其择偶出嫁。他对王公贵族的衣、食、住、行、婚、葬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允许铺张浪费。太子举行“加冠礼”,原选在二月,太宗知道后说:“二月是春耕时节,应改在十月为好。”

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出巡山西,蒲州太史赵元楷为阿谀奉承,不惜人力财力,大修楼宇殿堂,并备下上等羊百只,鱼千条,借此讨好皇上。不想太宗大为不满,训斥道:“我出巡由官府供应,你此举纯是‘亡隋弊俗’。”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据说贞观二年,长安蝗虫为害。一天太宗在上林苑见到许多蝗虫吞食植物,他顺手拣起几只视之曰:“民以谷为命,你们却断送了百姓的活路,宁可让你们吃我的五脏六腑吧。”说毕就把几只蝗虫生吞下去,随员劝他不要吃,以免生病,他说:“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

当代镜鉴: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做表率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对下属有着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即是说,如果管理者注重自身修养,在工作中以身作则,那么就可以以自身的“正”来影响下属,激励下属,形成感召力和号召力,使员工自觉、主动地将工作做好。

李嘉诚曾说过:“企业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被员工看在眼里,对员工产生影响。所以管理者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律人先律己,管理者自己能够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能够带动下属将工作做好。

在管理学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狐狸窥视佃农的鸡群已经很久了,恰巧有一天夜晚,佃农忘记了关鸡笼。狐狸终于找到了机会,它趁佃农一家都昏昏大睡之际,潜入了这窥视已久的地方美餐一顿。

佃农天亮发现时,非常生气,他责怪狗说:“你这该死的畜生,狐狸进来时你怎么不通知我?你应该设法阻止这一切,你应该早作准备……”狗却答道:“你是一家之主,你自己都不留心照看鸡窝是否关好,只顾自己睡觉,又怎么能要求我呢?”

狗的申辩不无道理。作为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的管理者,才是值得下属尊重的管理者,才是有威望的管理者。正如史瓦兹·柯夫将军所说:“下令要部下上战场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战场才是英雄好汉。”

管理者理应承担带领员工行动的责任,只会躲在办公室里发命令,而不能够和员工一起站在第一线奋斗的管理者,就不能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打造同心同德的团队。所以,作为管理者要积极参与到公司的日常业务中去,身体力行,让员工经常能看见你的身影,这样才能给员工作出表率。

沃尔玛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它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中连续三年居首位。

一次,《财富》杂志的一名记者要采访沃尔玛的管理者沃尔顿,询问他的管理之法。本来约好第二天见面,可是第二天,当这位记者按时来到沃尔顿的办公室时,沃尔顿却不在。于是记者便询问秘书,秘书告诉记者,沃尔顿在前面100米处的零售店门外。

记者立即去找沃尔顿,看见他正为顾客将货物装箱,并抬上货车。记者对沃尔顿说:“我们不是约好今天在办公室见面吗?”

沃尔顿答道:“对啊,这里就是我的办公室。”

听了沃尔顿的回答,记者觉得这次采访没有必要了,因为他已经明白沃尔玛成功管理的秘诀了,那就是管理者的身先士卒。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可以说,管理者的榜样作用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他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最好的示范,是对员工的一种极大的激励。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身先士卒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尊重你的下属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侍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国学链接:鲁定公其人

鲁定公,即姬宋,是鲁国第二十五任君主。承袭鲁昭公,在位15年。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以礼历阶,诛齐淫乐,从齐国手中讨回了汶阳之地。鲁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了大司寇,负责国内治安。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安定社会,使鲁国日益国富民强。十二年,定公命令子路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定公派兵攻打,未能成功,堕三都失败。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离开鲁国。十五年,定公去世,儿子姬蒋即位,即鲁哀公。

诸子之言:

“君臣”关系是五种伦理关系之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孔子主要侧重于对君主的要求,强调君主应当履行自己做君主的义务,以礼来对待臣下,做到上级尊重下级,这样下级才能忠于上级。

首先是“君君”,然后才是“臣臣”。如果“君不君”,那也就“臣不臣”了。“君悖天逆民,臣有权不臣。”“君不君则臣不臣。”礼在忠前,关键在君;君礼臣忠,各行其道。君臣之间,有礼有忠;上下之间,彼此尊重。只有君主对臣下以礼相待,臣下才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事君以忠了。

关于君礼臣忠的关系,如果说孔子谈得比较抽象的话,那么孟子则谈得十分形象具体,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先从正面讲,君王待臣如手如足,那么臣属待君王则如五腑如心脏,内外相依,上下相随,联系紧密,浑然一体。接下来从反面讲,君王待臣如犬如马,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同路人,陌路相逢,冷眼相对,对面相逢不相识,君臣分离,背道而行。更有甚者,君王视臣如泥土如草芥,任意践踏,随意抛弃,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强盗如仇敌,拔刀相向,怒目相对,如此,则民无宁日,国无宁日,天下无宁日,灾难兵祸由此而生。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处理君臣关系应该以相互尊重为前提,君敬臣一尺,臣才能敬君一丈;君不仁,就不能怪臣不义。

延伸思辨:管理者的“威严”不可少

一些管理者,他们平日在单位里不苟言笑,整天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孔,看似很有“威严”。然而,久而久之,下属员工对这类管理者却敬而远之,行事都要观其颜察其色,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不敢提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沟通越来越难,单位的管理工作随之陷入被动和困境中。

其实,管理者的真正“威严”并不表现在脸上,而是在员工的心中。如果管理者平时与员工经常接触,与员工多谈心、交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和家庭困难,自然员工在企业中就有了平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员工也就愿意向他吐露心声,他在员工中形象也就越来越高大或者说越来越有“威严”。不用说,对他的指令员工也越来越愿意服从,对企业的忠诚度会越来越高,也会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奉献自己的才智,这样管理工作也就会得心应手。

如果把员工对自己的恭敬看成领导有方,而对员工摆出一副冷酷威严的面孔,那么长此以往,下属就会产生畏惧、压抑心理,工作最多只能是被动遵从,不可能认同,更谈不上感化,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管理者要想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关心爱护员工,以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寻找最可能影响他们态度和行为的管理方法。

精彩典故:

唐太宗尊重大臣

据《隋唐嘉话》记载,唐太宗对大臣非常尊重。在非正式场合,对名将李靖常以兄长相称,对直臣魏征说话,从不用“朕”,而是自称“世民”。这种谦逊待下、尊重贤能的态度,在历代帝王中,实为罕见。

唐太宗不仅自己尊重臣属,还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这样做。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

唐太宗还下令制定太子接待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礼仪制度,详细规定:太子必须出殿门迎接三师;太子应先拜三师,三师再答拜;每逢过大门,都要让三师先走;三师坐定后,太子才可以就座;给三师的信,开头要先写“惶恐”二字,最后要写“惶恐再拜”字样。

当代镜鉴:成功的管理从尊重开始

有一种观点认为,管人就是居高临下,“我说你听”。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前提,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首先是人格平等的主体,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和权利。

“管”在古汉语中有“钥匙”的意思。《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有这样一句话:“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这里的“管”,指的就是钥匙。众所周知,钥匙是用来开锁的。也就是说“管”的前提在于通过尊重人、理解人来打开人们的心扉,从而激发人们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尊重人,仅仅把下属看作被管束、被看管甚或被管制的对象,其管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经营企业的关键是经营人,经营人首先要尊重人。企业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把人当作‘人’而非‘非人’来对待。”员工不仅仅是靠工资来调动积极性的经济人,而且是有获得别人尊重需要的社会人。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懂得充分尊重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管理好。正如美国企业家玛丽·凯所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财产,是否尊重每一位员工。如果做到这一点,就能依靠员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业绩。”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员工表现得不够尊重。他们下达强硬的命令,进行粗鲁的指挥,甚至对下属随意地斥责、诋毁,毫不顾及下属的感受,更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一些管理者认为这样可以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其实不然,长期的管理实践证明,受到尊重是员工最基本的需要,管理者的这些做法不仅不能树立起威信,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员工的反感。

管理者要认识到,尊重对员工来说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尊重会让员工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IBM公司就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尊重,这一点反映在每一个细节上。比如在纽约的IBM经销分处,有一个大型布告栏,上面贴满了各部门全体员工的相片,下面附道:“纽约的……最有特色的员工。”

“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使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类似的话被太多的企业写进自己公司的手册里、宣传刊物中、公司网站上,但也仅仅是标榜一下而已。然而IBM的管理者沃森却真正地把“尊重员工”这个信念溶入到了IBM管理的血液当中。

沃森十分清楚,在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不是机器,不是资金,而是企业所拥有的每个员工。正是有了这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他说:“在IBM公司,每个员工都是十分重要的,都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管理者打成一片,心甘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尊重下属,还表现为平等待人,尊重下属的人格。平等待人是尊重人的基础与前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职务和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在坚持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处理与下属的关系,管理者才能真正赢得下属的尊重,从而有效地实施管理。反之,颐指气使、粗暴僵硬,只能使被管理者感到屈辱,要么唯唯诺诺、俯首帖耳,要么言行不一、阳奉阴违。同时,也可能使管理者自身处于孤立境地。显然,这是无益于管理的有效实施和工作的顺利开展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管理者尊重下属,下属才能更加尊敬管理者。管理者“爱人、敬人”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管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学会换位思考,不强人所难,不求全责备,在下属取得成绩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美,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帮助和鼓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心接受下属的意见

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斯语。”——《韩诗外传》

译文:

孔子在家闲坐,他的学生子贡陪侍在旁,请教孔子应该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地待人。孔子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呀!对人谦虚有礼,大概就像大地那样吧!”子贡不明白孔子的意思。孔子又说:“那大地,挖掘它就可以得到甘泉,耕耘它就会得到五谷;草木在它上边生长,鸟兽鱼鳖在其中各得其所。人活着就在上面成家立业,死后就埋入地里。大地的功劳很多,却从不会四处张扬,然而它对社会的贡献却永不断绝。所以说,真正能谦虚待人的,大概只有大地了吧?”子贡说:“我虽然不聪明,也一定要按您这话去做。”

国学链接:《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所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中。《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这部书的作者被认为是韩婴,他是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是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

诸子之言:

《论语·子路》载:定公问:“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就可以让国家衰亡的,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有一句话是:“我做君主没有什么快乐,除了我的话没有人违背之外。”如果说的话是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是不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是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孔子的意思是说,身为国君,不了解忠言逆耳的道理,听不进别人的谏言,这样下去国家不就灭亡了吗?所以“一言丧邦”是告诫身为领袖的人一定要谦虚,要能听取不同意见,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太过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