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又临长沙
因为泥石流冲毁当地路基,何时通车尚不确定,原本随社团前往四川阿坝州茂县支教的行程被迫取消。先前的准备做了无用功不说,暑期计划更是被彻底打乱。我陷入焦虑之中。
终于,两天后的周六,果断买了去长沙的动车票,并在网上订了青旅的房间。和去年夏天一样,又一场远行等待着我。这一次,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最后一个暑假。其实,若有心出去旅行,理由可以编一箩筐。
对于长沙,我总有莫名的新鲜感,心底总想着什么时候再去看看。如果周二到,可以买到当天随晨报出街的《湖湘地理》,我已追看电子版很多期了。周六到,可以免费欣赏湘江边一周一度的烟花秀。然而,我不愿意等待更多时日了,便问“到长沙的票最早是哪一天?”。如此买了下周二的票,但到站已是深夜,基本上不可能买到当天报纸。
我的初步计划是“长沙-重庆-成都”,自诩主题“古城老街深度游”。或许会把战线延长至西安、北京,兜一圈儿回上海。又或许,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三站过后将要去哪里。随机而动吧,这样岂不更好?
因此,这是一场没有确切目的地的旅行。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阴有零星小雨
昨晚23点45分,列车晚点抵达长沙站。之后排队等的士,打车到青旅已接近凌晨一点。这一年长沙新开了两家青旅,除了这次入住的书院青旅,还有一家与贾谊故居为邻的星城青旅。
后者在太平街,一条入夜后人潮汹涌的酒吧街,于是我选了“书院”。它因地处第一师范(原城南书院)所在的书院路而得名。
洗澡后看了会儿在外地看不到的湖南经视,睡觉。
睡得晚自然醒得晚,大中午起床,然后坐公车去天心阁。
下车后,昂首见得天心阁,比想象中小巧很多,由一段城墙簇拥着。天心阁和城墙现为天心阁公园的核心部分,沿着公园围墙走了大半圈儿,找不到门,便不想进去了。本来我也只是打算看看而已。对于历史,何必附庸风雅。
也看到了一街之隔的简牍博物馆,国内唯一的此类专题博物馆。门口果然有一片青竹,然而我亦“腹中空空”,只有留待下次来看了,吃饭要紧。于是奔走街头寻找食肆,大排档式的饭馆不愿尝试,辗转多时,终于在步行街附近的某背街处发现一咖啡小店。点了冰咖啡和黑森林蛋糕,权当午饭。手上已有先前自报刊亭购得的《晨报周刊》,主题关于火车,讲述高铁时代对绿皮火车的追忆。时下应景的选题。可惜《长株潭报》愣是没找到,很是不解。莫非只有其大本营株洲才有售?这报新创不久,声称全国首家以城市群(“长株潭”即“长沙、株洲、湘潭”)命名的纸媒,在网上看过电子版的,版式清爽得很,内容亦新锐,一直想亲睹实体版。这甚至成为此次我来长沙的理由之一。
之后继续暴走,经过数条老街。全然不似都市繁华,逼仄了几分,亦崎岖了几分,所见风物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有的地方写着“拆”字,或是挂出动员拆迁的横幅。我能辨出大体方位,知道自己是往湘江那边去,于是不管身处何地,卯足了劲往前走。不久发现前方景物似曾相识,待到临近,果然是去年曾到访过的太平街。后来,我看到了贾谊故居旁星城青旅的招牌。挨得那么紧,赤裸裸的“绑名人”啊。
同样是由太平街南端的解放西路走上湘江风光带,风光带里同样有吹拉弹唱自得其乐的市民,我在走和去年一模一样的路。走过湘江大桥,到岳麓山东门的公交站坐车,准备去麓山寺。在牌楼口下车,这是去年没来过的地方,看到了湖大校牌(不是校门,乃一巨石,也称“精神之门”)。附近有一牌坊“道岸”,正对着湘江。当然不是“道貌岸然”之“道岸”,它的对岸有牌坊曰“文津”,于是,你懂了。二者合称“朱张渡”,为纪念朱熹、张栻当年往来于湘江两岸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而建。
沿牌楼路往前,到了东方红广场,依然有各种旅行团的车,依然有拍照的游人。径直沿登高路往麓山寺去。上山的过程颇能锻炼人,有些路陡得很,似乎故意阻止你前行。很快淫雨霏霏,好在随身带了伞,无碍。麓山寺门口有联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口气很大,地位可见一斑。寺内几无香客游人,工作日,已近黄昏,小雨天气,当然如此。对于寺庙,我自知是门外汉,顶多觉得哪处建筑哪尊菩萨“美”“特别”“有气势”。然而当我站在最顶层的平台上,回望眼前的庙宇和四周苍茫,烟雨之下,颇能静心。
从小路下山,路旁有溪涧相随,淙淙作响。经爱晚亭,里面有人在齐唱红歌,围观者众,我未凑热闹。回到登高路,吃一碗杨裕兴的牛肉米粉,照例要宽粉(亦称“扁粉”)。之后途经名声在外的“帅哥烧饼”,店主本人现身卖饼,确是帅哥无疑。排队的不少,按理味道应该不坏。之后在湖大的代售点顺利地买到次日去重庆的火车票,先前得知新增了长沙至重庆北的直达车,此番正好派上用场。然后呢,看天色尚早,便逛逛校园。
土木建筑是湖大的优势学科,加之依山傍水,该校的建筑也很有看头,总体基调古朴不失瑰丽。近代建筑大礼堂、老图书馆,“既存湖南楚汉文物的特色,又具有现代化的意味”(杨慎初语),《中国现代建筑史》更是以整版篇幅推介了此组作品。二者紧邻,远望则合二为一,证明“中国最美高校之一”并非虚名。去年我曾探访过,这次就没再去欣赏。校办公楼,三层红砖小楼,中西合璧,庄重优雅,悬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校名牌匾,该楼地处通往岳麓山的必经之地,引得游人观望。现代建筑也不示弱,“法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群,大气磅礴,外墙采用水刷石饰面,体现着“折旧”的“场域”意识;工商管理学院呈“П”字形就地合抱一棵百年大樟树,诠释着以树为中心的人与自然之和谐理念。只是没有寻着着名的设计艺术学院老楼,那四合院式的平房很有中国范儿,据说院中有桂树飘香。湖大的工业设计专业国内领先,考研时我曾动心过。
后来坐车回到河东,逛了逛乐和城。是H&M、ZARA领衔的快时尚商场,因为地铁施工,此地交通不便,顾客也少。里面有主持人李湘开的芒果博纳国际影城,装修中。
回了一趟青旅,订了重庆某青旅的床位。因为预期的抵达时间尚晚,怕影响室友,也考虑到长途坐车后需要良好睡眠,长沙住的是单人间。想节省开支,也想体验青旅“鼓励交流”的真谛,于是重庆那边订了床位。很快跑出来宵夜,到底是在长沙,禁不住夜生活的诱惑。到了坡子街,火宫殿里的戏台上花鼓戏等着上演,酒楼人满为患,只好另寻吃处。很快觅得罗记臭豆腐,三元一碗,店主麻利地用长签从油锅里连刺五块豆腐,再用长筷剥落至碗中,加佐料,黑中缀红。食之,外焦里嫩,香、脆、辣,不禁感叹豆腐之神奇。又直奔红梅冷饮,只为冰酸梅汤,老字号果然名不虚传,是我喝过的最浓的酸梅汤,全然没有兑水冲调的味觉。
踱步缓行,又入湘江风光带,人声鼎沸,唱歌的唱戏的各自为战,甚至有露天的“卡拉永远OK”。很快,有乐声自附近解放西路的酒吧、KTV传出,或劲爆或跑调,于是更添热闹。我不疾不徐,打算去橘子洲散步。
是首次在夜色中登临橘子洲,游人甚少,气氛更好。这洲五公里长,是城市暴走的好去处。我沿亲水栈道往南端去,对岸的河东夜色尽收眼底,但多云的天气不利观光。然而眼福不饱却有耳福,立即,我觉得耳朵不够用。那边湘江风光带的市民唱着花鼓戏和革命歌曲,“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犹在耳畔;间或有一两句情歌入耳,“或许只有你懂得我,所以你没逃脱”,那自然出自解放西路;夜游湘江的游轮放着迪曲和网络歌曲,“你的脚步流浪在天涯”;而橘子洲也不闲着,景区广播淡定地播着小提琴协奏曲《卡农》,立马分出高下。于是,跨越数个年代,响应几个阶层,夜长沙,被乐声湮没。
也看到了对岸的杜甫江阁,灯光装饰得其通体发亮。是为纪念杜甫晚年在长沙的那段岁月而建。当时他还写下“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云”,由此可见他亦享受过长沙的夜生活。
我没有走到橘子洲的尽头,夜渐浓,起归心。青旅里,从洗衣房返回的时候,某房间门口有一个小个子女生在敲门,许久无回应,于是她提高分贝。终于,门开,她怒道“你们搞基啊!”里面有男声解释说“水太冷了”。不知所云。
我到露台去晾衣服,传说可以在此眺望湘江和橘子洲以及洲上高大的青年毛泽东雕像。然而,天色不作美,只有一片朦胧。看来以后还要看天气定行程。
今天,我是走了蛮多的路。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阴
中午,在连锁的“咖啡之翼”吃饭。豉汁姜炒碎碎鸡套饭,另加翼咖啡。这咖啡很有特色,里面混有奶茶甚至“珍珠”。菜码丰盛,除了青红辣椒与大蒜、豆豉相间的鸡丁,还有煎蛋、包菜、奶油汤。在所谓“安静些”的卡座里,拉上帘子自成天地,却清晰地听见隔壁一对中年人在谈分手,关键词:各自有家庭、出轨、继续做朋友。女的劝男的“想开一点”,“人根本就不能为所欲为”,男的想要维持原状不想只是普通朋友。真是有够纠结。
往火车站去。一路仍然没买到《长株潭报》,很遗憾。不过买到一本当地出品的《UP向日葵》杂志,一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去双廊,看洱海烤太阳》。配的图片绝美,碧海蓝天,好不悠闲。文字也勾人,里面提到的半岛63酒店曾经在网上见其360度海景房,当时就心里痒痒的。也提到了海地生活国际青年旅舍,原来那里还有青旅。真的很想杀过去,可是双廊在大理的北部,似乎不在这次旅行的预期里。
迷失重庆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多云
从长沙到重庆的路途很多时候火车都是在穿山洞,因而手机信号很不稳定,上网时断时续。好在有书可读,除了充当工具书的Lonely Planet的“中国旅行指南系列”《四川和重庆》,我还特地带了两本日本轻小说,文库本的《多田便利屋》和《扔在八月的路上》。这个七月,我亦打算把自己扔在路上。
我睡上铺,中铺没人,下铺以及下铺对铺睡的是两个小伙子,一个早期80后,一个接近90后。他们都是去重庆出差的,聊得很投机,关于“跑业务”“创业”之类,还互相分发槟榔,并约好到重庆后一起住“如家”。我不插话,只充当听众。
下午1点50分,绿皮火车抵达重庆北站。或许是地处新开发地段的缘故,出站后感觉像个新城。坐公车去解放碑,一路所见,高楼林立,绿树婆娑,然而多云的天气让美景打折。耳边充斥着早已耳闻的四川话,抑扬顿挫,百转千回,柔且嗲。还有,这里的路牌很矮,矮到似乎为了节省材料。
下车后正好有家星巴克,于是进去歇息。尝了新出的摩卡花生星冰乐,翻了翻里面的本地报纸,头版都是重庆地铁月底开通的消息。之后步行去较场口附近的老街客栈国际青年旅舍。青旅地处一片老旧的居民区之间,周遭潮湿,有一股腐旧的垃圾味。好在里面卫生条件尚可。空调四人间空间狭窄,于是换了没有空调的六人间。床费会员价20元一晚,是目前为止住过的最便宜的青旅。不爽的是同屋有个中年大叔,明显不是背包客,使得气氛不那么和谐。
而后又去了解放碑,仔细地走着瞧,举目所及,繁华不输上海。偶遇火车票代售点,买了18日下午到成都的动车票。在某家轮番播着自卖自夸广告的粉店要了碗凉面,打包带着去朝天门码头。路上经过一段破旧的老街,走了一段下坡路。重庆,真是混搭得很。
码头边停泊着各式游船,小到看两江夜景的,大到三峡游的。放眼望去,一边是嘉陵江,一边是长江,长江对岸有南山(电影《风声》的重要取景地),江山映衬下的重庆城,确有气势。据说下雨天里会呈现出一江清澈一江浑浊的景象,因此有了“鸳鸯火锅”的创意。
凉面味道一般,我坐在码头的阶梯上静候天黑。不久即体验了一回“两江游”。选的是38元低价位的“清风号”。反正豪华游轮的娱乐设施于我无益。立在游轮护栏边,江风习习,霓虹渐起。印象最深的是江边灯火辉煌的洪崖洞,水泥吊脚楼式样,“刻奇”得很。游人议论纷纷,大概都是说着夜景的妙处。不过并不算璀璨,很多建筑物漆黑一片,宛如烂尾楼。有个玩笑说重庆像停了电的香港,意思是高楼多,亮化少,今夜确有此感。
晚上去青旅前台问询的时候,听到一群人议论着趴在地上的狗。
这狗之前我也见识过,似乎总是在睡觉。前台女孩发表新说,说它是只“Gay狗”。有人问原因,她解释道“女生理它它没反应,男生理它它就兴奋”。还加一句“不信你试试”。联想起那天在长沙青旅的遭遇,感觉是,腐女无处不在。
发现重庆24小时便利店很少,晚些时候出去买东西吃很不方便。对于习惯了便利店生活的我来说,这是个问题。或许,这是靓丽的都市外表下一个缺失的硬件。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多云
今天我打算去南岸区看看南山,走走南滨路。起得较晚,于是先到解放碑一带找吃肆解决午饭。结果选了乡村基,听起来很山寨的名字,是源于本地的一家中式快餐连锁餐厅。味道还不赖,可谓价廉物美。
重庆书城门口有很多举纸牌的大学生或蹲或立,初看还以为集会,然而纸上写着的“川外家教”“西师家教” (“西师”是原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师范学院的简称)之类的字样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想想暑假里家长陪孩子来书店的不少,如此“求职”,真是个不错的创意。
进书店买了本当期的《最重庆》,搜集各地本土杂志是我的一大喜好。里面有关于“黄桷坪”的专题报道,其中透出对这个重庆“798”艺术区命运的关注。还附带一些游玩攻略。想着坐轻轨到杨家坪后可以转公交车前往,既能体验江边的轻轨还能去看国内最早的涂鸦街,我索性决定先去黄桷坪。即四川美术学院所在地。
重庆轻轨站入站口设在地下,初入感觉和地铁站无异。黄桷坪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外墙确实布满各式涂鸦,以卡通造型为多。去川美转了转,正值暑假,人甚少,校园似乎不大,听说要很快就要搬到新校区去了。有一个着名的段子,重庆直辖的第二天,重庆人就在码头拉出“欢迎四川人民来重庆”的横幅,情何以堪。也不知是真是假。其实重庆保留了不少四川元素,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外语学院的校名都沿用至今。除此之外,“巴蜀”更有诸多相通之处。
接着到了南岸区。然后马不停蹄地坐公车上南山。这公车开得那叫一个“山路十八弯”,市内公交车如此“上山”“下山”,或许只在重庆才有。本来要去一个所谓的观景平台俯瞰重庆的,结果坐过了站,坐到了底站南山植物园。时间不早,不便游园,干脆又坐车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