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阅读和写作。阅读的种类很多,我们平常使用的教科书都属于研读一类。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我们要广泛运用泛读、快读、略读和导读等多种手段来有针对性地加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水平。泛读的内容可以侧重于英语报刊。像TIMES,ClllNA DAILY等,或原版小说(不带中文注释,以免产生依赖性)。其他阅读方式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有目的地找一些材料来锻炼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猎取所需信息。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汲取异域文化和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我们学生一般总是通过阅读来获得语言、语境、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积累素材,以使在写作时阐述自己的观点。总而言之,学习英语是为了能熟练运用这一语言工具,千万不能害怕运用这门工具。即使是水平有限,你也总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原版读物,你也总能发现自己写出的文字中也不乏好词、好句。只要有了一个开头,不半途而废,你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佳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最后,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也是中国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口语和听力。也许由我一个大学生来谈论这一问题似乎有些不自量力,但我国的教育的确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东西——听和说。何况高中根本没有口语课,学生能够开口用英文。答老师的几个提问似乎就打发了这一缺陷,这就难怪很多高校学生在学习近十年的英语后仍然是个“哑巴”,因而失去了语言的真谛。但在我看来,只要自已肯去努力是一定可以成功的。方法、途径太多太多:可以在早上打开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晚上打开电视看IBS的News at Ten,或者看原版片,听《疯狂英语》;可以去英语角聊聊天,一个人对着镜子找个话题谈谈;可以上业余进修学校的口语班;如果够胆,还可以找个老外做一次导游。方法是举不胜举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做个有心人。克服、逾越这个障碍先要超越自己的心理障碍。
在总结了自己关于提高英语能力的几个大的方面之后,我想就应试方面做一下总结,以备参考(尽管我们不能以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和直接动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考试成功的重要前提,但娴熟巧妙的应试技巧往往能“锦上添花”。第一,千万不能忽视小词的用法。类似于 Come to,come UP,come in to come aeross等加了小词之后词条的用法和辨析,这一点在英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第二,阅读时争取一目十行,有了大意,看过题目之后,再细读文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更省时间。第三,完形境空兼顾了阅读能力和语法、语义、语境、词汇等多方面的技能,是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得法运用语言技能,合理运用语境知识,科学使用文化背景的综合体现。平时可以通过完形填空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类似体育上“素质转移”的作用,是提高应试技巧、摸索应试手段二个很好的途径。第四,写作或口语中尽量少用偏词、冷僻词。熟练运用大众词汇,并用得活灵活现、易如反掌,那才是写作、口语水平高超的表现,不要因为自己的词汇量多,而在应试时过分炫弄,最后只会弄巧成拙。第五,适当的英语课余课程学习是必要的
■语文:需文化底蕴来支持
我想跟这两个行动相关的就是我文化底蕴的加深和应试技巧的增加。文化底蕴是本人平时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文化底蕴越深厚。文化底蕴的有些部分并不直接帮助高考解题,但它对解题提供一个背景,这个背景越宏大,你的思考就越全面越细,你的联想能力也会越强。文化底蕴通过这样一个简单事可以看出它的作用,高三的你对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的理解与以前并不相同,这是因为你高三时文化底蕴深厚了,能透过字面的史实看到历史的一些规律与本质的东西。我感到文化底蕴的存在是在高三学期,那时我觉得语文老提不上去,好像就只能那样了,特别是那些现代文阅读题,我想提高分数十分困难。我这人一遇到问题就找原因;我意识到,这是文化底蕴不足。试卷提出一个问题,而我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对题目的理解缺欠深度。又哪能达到答题的深度呢?我想到考题中文化底蕴的存在,并没有许多人认识到,但实际当你文化底蕴差那么一层时,你的成绩就很难再提高一个档次(提高几分、十几分还是有可能的)。
文化底蕴既包括课内知识,也包括课外知识。课内知识是可直接用于高考解题的部分,相对于高考来说,课内知识是更重要的,高考的成绩最主要还要取决于对课内那些知识的掌握。但当一个人课内知识掌握得差不多时,课外知识便起大作用了。课外知识是为学习运用课内知识提供背景的,这个背景越宏大,学习、运用课内知识的效用就越高。
从广义上说,应试技巧既包括答题技巧也包括应试的心态调整,这里我主要讲的是答题技巧。高考从题目到答案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答题也有一个程式。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学甚至不用对题目仔细分析,就能做出答案来。总结出这些规律便是答题技巧。高考的题目中,政治的答题规律最明显、掌握了一定的答题规律,答题时思想便会按答题要求运转、一个整体的答案结构就会在脑中形成、能否掌握一定答题技巧,对高考也有很大影响
加深文化底蕴的方法主要也是看书,课内的那些书是肯定要熟悉的,若想比别人学得更好一点,那也应该适当的看一点课外书应该说只要是有内容的书都对高考有帮助,但高考时间紧,不能什么书都看,应该选择那些对高考有直接帮助的书。提高答题技巧主要靠做题,做题先要做高考题,要对高考题有相当的了解,要仔细分析它的题目形式、答案形式,也要分析它的答案内容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我高三的时候;就有两位老师要我仔细分析高考题的答案,我做了,效果很好。对高考题的分析,不但能从中总结一些答题规律,同时也能帮助你选择习题书。现在的习题书很多,但并不都是好的,只有当你仔细分析了高考题之后,你才具有选择哪本习题书的能力,选择一些与高考题型相似的习题书,能帮助你提高应试技巧。
看书和做题各有其特点。提高文化底蕴主要靠看书,看书得来的知识比较系统,而且其中往往蕴含方法,但看书收效是很慢的,如果看的书不是对高考直接有益的,那么它的效用几乎显示不出来。做题也可以积累一些知识,但毕竟十分有限,但做题有简便、直接、见效快的特点,在某些时候会显得特别有用。我想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有所行动,我认为高三以前、高三寒假应该多看课外书;高三下学期则做题重于看书。
■数学:认真寻找突破口
数学这科目很灵活,有的题目你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此时不要着急,认真读题寻找突破口,不要一条路跑到黑,正面攻不进去就侧面攻,用我已经会的知识来解决不会的题目。这也是有关解题经验的问题。例如:在求曲线轨迹这类问题时,就有直接列方程、相关点和交轨法等不同的方法,这样你已把解这类题的方法总结出来,面对具体问题只需对号入座了。
做数学题要胆大心细。所谓胆大,就是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加以尝试。心细;就是每一步,哪怕是很小的计算都不能出错,以免功亏一篑。
当你要迎接高考时,你应把我如上所说的事情做好,你应清楚地知道你都学了些什么?它会考你什么?无非就是这些内容、这些方法,你要学会揣摩出题人的心态、意图。看透这道题迷惑性外表后面的本质,这时就好像此题是你自己出的一样,那又怎么会难住你呢?
学习数学时,理解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毕竟数学不像物理,有那么多的“意义”需要深入理解,公式要想用得活,不多做题也是不太可能的。高中数学的公式运用较活,只有对公式十分熟悉。运用得很熟练,才能又快又好地解出一道道数学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科书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共同编写的,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精妙的思维方法。譬如,《立体几何》一书中,从几个有限的公理,就推演出了立体几何理论体系,推理方式很精妙,多加琢磨,你肯定能改进个人思维定势,培养思维和理性。另外,高考解题程序要求写得清楚、简洁,而教科书就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理论,注重过程等诸如此类的优点,都应促使我们仔细地去读书,平心静气地去挖掘书中的精华。请记住,阅读教科书决晨仅仅是要记住各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领悟教科书中所包含的思维艺术。我在高考来临前一个月,几乎没做什么题,只是拿起教科书,慢慢阅读、消化。读完后,我觉得许多题型都能在教材上找出相似例题,也有相当多知识曾被忽视。我体会到了量变到质变的感知,再看高考题,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另外,仔细读高考大纲,也能使你把握住高度、难度,不致于做高难题和偏怪题。
高中数学内容庞杂,有幂函数、数列、复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虽然相互之间常结合起来做成综合题,但实际上,在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解题技巧上关联甚少。所以复习时宜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先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处理综合问题。
■物理:扩展思维来分析
我很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把握。要先认真仔细阅读书中的定律和例题。物理更重要的就是要多做题,见识新题型,锻炼和开拓思维。对于每一章都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就对出题者的意图了然于胸。
物理要重视思维的扩展,遇到题目认真分析,联系所学。对于一些题要且到的定律,要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对有些问题,画一下草图是很好的办法,清晰明了。对于一些经典的题型,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此类问题我们应掌握什么,出题人会从什么角度来考查我们,从哪里下手,突破口在哪里,题中已知隐含了什么条件,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只要做到把握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物理题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我个人是这样学习物理的:上课时很专心听老师讲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要点。课后先巩固一下课内学的,保证完全弄懂吃透,然后做一些有代表性、有新意的题。对于我做完的每一道题,我都认真分析,吃透出题者意图,并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当遇到难题时,喜欢集中思维,多方面尝试。做题是需要自己总结经验的。
我这里想要强调的,做每一道题都要细心、认真,因为往往是一个很小的疏忽就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有些题目极易出错,如列式、计算等,我们应有辨认这些障碍的能力。
理解最为重要,但怎样才能深入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我个人认为,做题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做题过程中你才会认识到你对某概念、某公式、某种物理现象的认识中的不足之处,而当你努力地求解出一道难题后,你的知识才得到了升华,光看书不做题,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物理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与数学一样,二者都要求你懂得用不同方法解同一道题。你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你对这道题的理解很彻底,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也要明白通法才是法宝。高考场上,特殊技巧用得少,而通法即使繁杂也应用很广。物理复习过程中,注意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对于定理使用的前提一定要很清楚,各个定理之间有什么纵向、横向联系,又有何区别?如牛顿三大定律;力学中的守恒原理;热力学中的气体性质原理。
■化学:跳出出题人的圈套
化学复习。化学素称理科中的文科。以化学解题方法说来所要求的数学工具不过加减乘除罢了。化学的基本内容很多。背诵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实验题中提供了一些颜色、气味的信息以此作为推断前提,如果你不曾花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你就没有可能做好推理、因为化学中的原理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相反,推理过程跳跃性很大,需要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猜”去“碰”。我为了方便化学知识记忆,曾经对各章知识做过流程图,譬如,硫(S)的特性,S可以生成SO;H2S,……把S的衍生物列在一张表上,这样整个章节就掌握了。解决化学试题一定要细心,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都会成为致命的陷阱,你稍有不慎,就不能正确地解题,中了出题入的圈套。
■志愿:关于将来
在高考考试结束后,接下来是填写报考志愿,也有许多省、市是在高考前填写志愿。对于前者有一个估分作为评估比较的标准,而后者只能以平时学习成绩作为标准。
无论以哪种为标准,都需要仔细分析再下决定,各种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对待。在这我介绍一个方法。应选择上一年相对冷门的大学和专业,但如果上一年是因为不知的某种原因而使本来应很抢手的大学变成冷门则要加小心,因为其它学生也可能盯着这口肥肉一旦决定哪个学校或专业,要多方打听一下比自己希望大的人都有准,大约有多少。如果除去必胜的人剩余部分的80%左右后仍有相对较宽的名额就大胆报考,但如果没有几个名额了那么就要慎重。如果不打算补习也不是认准一个学校非它不去,那么把所有想去的学校列一个表,在录取条件相近的学校中选出一个,慎重地按条件从高到低的顺序报考。当然,希望渺茫的千万不要写,也不要胡写,既浪费机会还有可能造成遗憾。
有必要的话可以把近几年的报考情况收集在一起,大致总结规律,做出合理预测,进行报考。总之,要充分利用机会,向自己的希望冲刺。
■高三计划助成功
现根据得来的信息衡量自己的情况粗略地拟定了一个计划,将高三学习分成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即九月初到次年一月末;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的复习各科的基础知识,力争复习到最好。第二阶段从二月初到四月末,约三个月时间,主要找各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尽量把知识砸实,扫除盲点;第三阶段是考前的两个月,我把它做为冲刺阶段,主要训练解题速度,做模拟练习、大体上的计划定好后,我便着手第一阶段的学习,又理顺一下学习思路,安排好细节。
■目标:高考的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