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多个心眼少上当
22676800000014

第14章 洞察人性,把握尺度(3)

李经理忍住一肚子气说:“好吧!下次提前说。”说完,把电话狠狠地挂上。低着头,他知道四周的眼光都在向他看,都搞特殊待遇,他这个经理怎么当?

“阿杰什么时候能到?”王秘书过来悄声问道。

这一问,李经理压抑的怒火爆发了:“不知道,干脆不用来算了!”说话间,电话响了,拿起话筒,李经理继续骂着,“他妈的,有个干老子董事长算什么?董事长,吃闲饭养老的,还了不起了。”电话那边说话了“喂!”朱经理的脸色突然变得惨白,颤抖着声音叫道:“董……事…长!”

最终,李经理被调差,坐着冷板凳直到退休。

事情的前后看来,李经理的生气是有道理的。阿杰要董事长打这个电话,有“越级”以董事长压制自己主管的意思。毕竟自己有自己的职责,公司员工各有分工,就算以董事长之尊,也必须尊重下级单位的主管。除非,这是公司的公事;而且就算是公事,董事长也应该先征询朱经理的同意。这些都是工作中应该讲的“伦理”。只是,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像阿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李经理生气固然没错,但是在“使用电话”的技巧上,他错了。

使用电话有它的技巧,却有许多人不但不懂电话礼貌,更不会“使用”电话。

如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它的潜规则一样,打电话也有它的潜规则。当你打电话给同辈的朋友,知道对方一定是由秘书先接电话的时候,你可以把拨电话的任务交给秘书,等对方的秘书一去转接老板,你再拿起电话。

而如果你确定是对方亲自接听,在电话礼貌上,你就该自己拨。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接到电话时,是个陌生的声音,说:“对不起,麻烦您等一下,我老板要跟您说话。”这话不令你反感吗?你不会认为对方是在耍大牌吗?坏的印象先入为主后,对方所表现的礼貌就被你主观忽略了。

你可以不在乎,但是你只是自己的代表,别人就不在乎了?许多人处世,遇到莫名其妙的挫折,都是因为在小细节上出了错。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人,他跟朋友约好中午十二点碰面,临出门碰到一点事耽搁了,情急之下他交代秘书道:“打个电话过去,说我已经出门了,交通挤,怕会迟一点,请他见谅。”

授命后,这位秘书拨通了对方的电话,那面也是秘书接听的,原本可以转告,为了表示慎重,坚持要找对方老板,那老板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对不起!田老板,我们老板已经出门了,他说路上堵车,怕会迟一点,让我先跟你打声招呼,他很忙的!”

“他忙,难道我不忙?”挂断电话后,田老板火冒三丈。

原本能谈成的生意,泡汤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罪魁祸首是秘书的那句“他很忙的。”这句话是生意没能谈成。

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上面的故事中,李经理的电话技巧错在哪?原来,他不应该已经拿起电话了,还继续接电话前的事——骂阿杰。

电话使用上,常有人犯这些错。

一、电话筒拿起来了。没确定对方是谁的情况下,还在继续接电话之前的话题,正如李经理犯的错一样。

二、电话讲完了,说了再见,还没把电话挂好,就开始批评刚才打电话的人。此种说“坏话”的行为,属于背后说是非,是加倍引人反感的。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作为接电话的人,你听到对方骂你了,你怎么办?装作没听见?(对方一定猜想你已经听到,而心里七上八下。)还是当场冒火?开口说话,“好啊!你让我抓个正着。”造成最尴尬的场面?或者你还可以把电话挂断,反正对方不知是你打的,于是你对对方有了戒心,他们的行动你开始先察其言,再观其行。

撕破脸皮并不明智,因此不要把事情当面拆穿,是处世的一门大学问。而如果前面故事中的董事长,先把电话挂掉,等一会儿,装作没事地挂过去为阿杰请假,再隔一阵,把李经理调职。那样即使李经理怀疑,也不可能确定自己的调差,是因为小邱和董事长,他也就没有办法把帐记在他们头上了。

另外,会使用电话,还应该做到——我们有急事找对方,打了十几通电话都找不到,终于找到的时候,我们可能随口就说:“真不容易,打了十多通的电话找你,终于算是找到了。”

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往往没有任何技巧。这样说,你就将自己置于了劣势。

如果你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考虑后,要对你的生意伙伴说“行”的时候,即使打电话打了一百次,当电话终于接通的时候,你也最好别又对自己吃了闭门羹,来个一吐为快。甚至当对方问你“我出国了一个礼拜,秘书又休假,你大概找我找了好几天吧?”的时候,你也最好说:“没有啊!我们容易就联系到你了。”

否则,你的情急情绪被对方察觉后,你就处于了气势的下风。

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电话里找的人不在,常会有别人接听,这就涉及了另一种电话技巧。你会发现,有些人在你留话之后,很快就回电,有些却一直没有音讯。除去他故意不回电话的可能,多半都是因为传话的人“忘记转告”。避免这种可能的技巧是——一定要弄清接电话的是谁,最起码知道他姓什么。在知道他的姓或是姓名后,对他说“谢谢!”

这样做,跟只说“谢谢!”,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为当她发现你知道她是谁的时候,也意识到:不转告电话内容的话,就会被指名道姓地指责。

在这种“认知”下,责任感就增强了。

另外,还要确定一点——对方是否清楚地知道你的电话,否则一定要把自己的电话告诉传话人。可想而知,一个人匆匆忙忙地冲进办公室,同事说有好几个人等他回电话的时候,他是先回知道号码的,还是先花时间翻看电话簿?因此留下电话号码,你就有可能被优先回话,而且又为对方节省了时间,不是两全其美。

此外,生活中还常见这种情况:

当别人打电话给你,你们共同认识的人在场。你是不是常会问对方:“某人也在旁边,你要不要跟他说话?”这种做法被普遍认成是一种体贴,但这却不是正确的用电话方式。 因为你一旦问了,对方即使不想说,能不叫你把话筒转过去吗?如果他说“不必了”,那你身旁的人又会怎么想?

你其实是制造了一种尴尬!所以,当你假设对方“可能”愿意,或“企盼”跟你身边的人说话时,你最好试探地说:“某某人正好在我这儿。”如此这样,他如果希望找那人说话,自然会请你转过去。他如果不想多说,则只要讲“请代我向他致意”,让对方自己做出选择,何乐不为?

如果换做你打电话找别人,对方问你要不要跟身边的某人说几句时,即使你不想,也最好说几句,你不能让对方感到不自在。

一个打电话就透视着这么多与人交际的技巧,看来人情世故深奥啊!多学学,多知道些,可以避免很多你的不自觉犯下的人际交往错误。人际交往需要善解人意,尽量地换位为对方多思考些,对方也会回敬你善解人意。

把握住出手的时机

什么时刻适合你出手?你为了一件事,仔细研究过,考虑了各种可能,结合自己的力量,你认为这件事情可行了。此时你该出手,而且要毫不犹豫。

一个头脑清楚、拥有敏锐判断力的人,拥有坚强的意志,不会模棱两可,不会徘徊犹豫、东探西问。只要计划好了、主意定了,他们就会主动出手。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摩根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的降生。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成功的商人。或许是由于在这种家庭长大,小摩根富有冒险和投机精神,并且遗传了摩根家族的经商头脑。

摩根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旅行来到新奥尔良。当他信步走过嘈杂的码头时,突然有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问道:“嗨!先生,您要买咖啡吗?”接着那个人自我介绍起来,他是往来于巴西和美国之间的咖啡货船船长,受委托从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意外的是,那位美国买主刚破了产,只好自己推销。为尽快出手,他愿意以半价出售。这位船长一直在街上寻找买主,他看到摩根穿着考究,决定在他身上试试运气。

听了船长的大概讲述后,摩根有仔细看了看货,又思索了一番后,决定买下咖啡。当他带着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与他父亲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时,人们劝诫初出茅庐的他人世险恶要当心。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咖啡是否与样品一致则很难说。然而摩根却不以为然,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他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于是,他买下了咖啡。当然,真正付款的是他的父亲,老摩根给予了儿子毫不犹豫地支持。

摩根的判断是正确的:舱内全是好咖啡。而且他也是幸运的,就在他买下这批货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减产,咖啡价格一下子猛涨了两三倍。很快,摩根就以一大笔钱丰厚地回报了父亲的支持,并且因为这件事,也得到了大家赞许。

那一年,摩根才22岁,却成功地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时,老摩根正沉浸在爱妻刚刚去世的悲痛之中。一方面为了安慰儿子,另一方面出于对儿子能力的信任,在华尔街上,老摩根为儿子开了一家摩根商行。由此,摩根的商业生涯开始了。

对于一件你要做的事,你反复往往再三地考虑,仔细掂量事情该不该做,种种顾虑让你丧失了成功的机遇。古往今来的成功者,他们办事的风格是决不畏首畏尾,把握时机,主动出手,最终获取了成功。

西周时期,起义军将领宋义,领兵去援助受秦国之危的赵国。他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走到安阳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宋义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对援赵的事绝口不提。宋义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根本就不想去和秦军拼命。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后,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战准备。

见宋玉迟迟不起兵,项羽耐不住了,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就应该去援助。同是一只青蛙,为什么在乍一接触到沸水时能逃脱厄运,而在慢慢加热的水中就不能难逃厄运呢?原因就在于青蛙只顾着满足于舒舒服服的眼前环境,从来不懂居安思危,逐步丧失了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这不独是青蛙的悲剧和弱点,这是所有生命共有的悲剧和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