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多个心眼少上当
22676800000028

第28章 为自己排雷(1)

吃饭,吃菜,吃亏

饭菜是人生活的物质食粮,吃亏是与人交往的精神食粮。正如那些古话所说:“以忍为上”“吃亏是福”有时吃点亏反而占了大便宜。因此,人生存的必备食粮是吃饭、吃菜、吃亏。

吃亏的技巧的表现形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那些会看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也是俊杰。“吃亏是福,财去人安。”这是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很少有人能明白和做到。

世人多是工于利益,为了做到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最终换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悲剧下场。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如祸和福一样是相互依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你也许会疑惑: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要认识这点,就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顾虑重重: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和支持,换得好人缘;三是吸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积累知识,吃亏不好吗?

这才是福气。反过来想,占了他人的便宜,得到一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稳吗?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臭名昭著。值得吗?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划算吗?与人交往中,占便宜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百害无一利。

吃亏的人为人处事一般都会顺利平和,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所谓善有善报,说得正是这个道理。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灭自己,正是恶有恶报。

换个角度,往最功利的目的想,吃亏的目的在于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一时的得失而着眼于将来更大的目标。从实际来讲,只单独考察吃小亏这件事情本身,却不一定就是抱着将来占大便宜的目的才去做的。因此,对于那些吃亏的人来说,将来“占大便宜”等一系列的回报,只不过是自己心甘情愿“吃小亏”的副产品罢了。无心插柳柳成荫,才更显示出甘于“吃亏”的难能可贵。

唐代有一个人,名叫窦公。此人善于经营,但是财力有限,家业并不殷实。他在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宦官的地段相邻,那位宦官有心想要这块地,这块地价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无偿赠送给了那位大宦官,回报之类的话从来不提。

窦公的做法深得宦官的欢心和赏识。后来,窦公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由宦官担任)的信,那宦官便卖个人情,替他写了一封信。窦公借着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蒸蒸日上,逐渐发达。

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有积水,人们都不拿那块地当一回事儿,她却出钱买了那块地,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吸引儿童:如果哪个孩子能把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固定的目标,就可以得到一个蒸饼。小孩子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就把那片洼地很快就被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窦公又用好土将其铺垫,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于是,他每天获利一缗。

总结窦公的成功,我们看到他将自己的土地无偿赠送给大宦官,将蒸饼送给孩童,这些都是吃亏举动,然而吃这些亏,却使得窦公获利丰厚,可见那亏吃得妙。

“吃亏”成熟的表现、睿智的心计。它超脱于个人利益的算计,是精神世界的至高水准。吃小亏能博得信任。“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如果甘于吃亏,不大计较个人得失,心态

平和,就会博得对方的同情,进而得到对方的信任。

吃小亏离间敌人。以自我伤害的吃亏形象,去离间分化对方内部的活动,最为有效。

吃小亏激励士卒。故意吃点亏,使对手获得暂时或局部的胜利,以此激励士卒奋起反抗,激发斗志,挖掘潜力。“哀兵必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吃小亏欲取先予。自己先做出一定牺牲,捞取资本后,便可获得更大的利益。

吃亏的举动是一个人的智慧、胸怀的博大、胸襟的广阔,甘于吃亏的人,是宽容、豁达、不拘于物的人。甘于吃亏,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得到提升,也就给你带来了种种机遇和挑战,这样你要办的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水满则溢,树大招风

古话说:“枪打出头鸟”,锋芒太露终会招致祸端,切记水满则溢,树大招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锋芒太露惹祸上身的最佳体现。因此,当你还不具备实力时,请把你过剩的才华藏起来!同样,在职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功高不能震主,你要采取谦让的态度对待上司。功高盖主常常是职场上的大忌。韩信如此,文仲亦如此,血淋淋的事实,最够引发人思考。

取得一定成绩时,你要表现出谦和的态度、不卑不亢,不要盈满自得到处夸耀,或是在别人、主管或老板面前说得夸夸其谈,你要表现出平常心。你只是让老板感受到你已经尽力在完成任务就行了。如此,上级领导才会给予更大或是更重要的任务,逐渐的你就会成为公司的重要人物了。要知道,重要的任务只给重要的人去执行。这样一来你不会得罪同事(因为你的低调);二来让老板安心(你并不居功,但你会努力去完成);三来你可以在无阻碍的情况下,干自己的事。

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个性、脾气、专长及技能的优缺点,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你的主管或是上司就更不了解,你的脱颖而出便是空谈。

古往今来因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事例举不胜举。打江山时,各路英雄会聚一个领导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需要这些人的才能来帮自己实现图霸天下的野心。然而时过境迁,天下平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皇帝感到威胁,因此不断上演开国初期杀功臣之事,这便是“卸磨杀驴”的道理。

作为平平之辈,不会被委以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才华尽展之时,往往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因此对于才华的使用要恰到好处

自保的技巧是“故意装傻”,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有很好的修养作为前提才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不表现得恰到好处,便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处事的最高境界是难得糊涂。其实,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无论是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还是现代职场中,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也一定不要去纠正对方的错误。

为人处世,装傻可以为人遮羞,也能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不过你要注意一点,你必须有好的演技,如此这样,你才能装得好。

一个做到不露锋芒的人,他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自大的病态心理,还要兼顾谦虚让人的美德的培养。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然,你将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无论你多么的才华出众,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郑庄公伐许前,他在国都组织了一场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见受工领赏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手脚。

比赛的第一个项目击刽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6个人胜出,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第一轮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公孙子都是第五位上场的。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只见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场。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颖考叔,他胡子已经有点花白,曾劝庄公与其母亲和解,庄公很是看重他。颖考叔走上前,不慌不忙拉开弓箭,“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打了个平手。

最终他们两个人进入决赛,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先行官就是谁。”

公孙子都傲慢地看了颖考叔一眼,然后就开始跑了。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滑了一下,跌了个跟头。再爬起来时,.颖考叔已将抢车到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矛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最终,庄公阻止了他们的争斗。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对其怀恨在心。

在进攻许国都城时,颖考叔没有辜负庄公的期望。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的嫉妒心理发作,竞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嗖地从城墙跌落。

颖考叔的结局,警告后人:树大招风。他因为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才华,招致了杀身之祸。如果他在那一轮中稍微地让一步,适当地掩饰一下自己的本领,后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当然,公孙子都的做法也不对。

“水满则溢,树大招风。”这便是拼命打下江上后的臣子们被君主杀害的主要原因。在与人交往中,切记勿要锋芒太露,要懂得适时地装个糊涂掩盖自己的才华。

听听潜意识的声音

人们总喜欢有始有终,但是这样的趋合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信才写了一半,钢笔突然没有墨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在寻找思路时因为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写完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通宵要把它看完,这些都是人的有始有终心理的行为体现。

或许,你还这样做过,你爱上了编织,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编织针,煞是正经地织着毛衣。尽管这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消遣,却搞得茶饭不思,如果中途有别的事情打断,只要有机会,就能接上。你有把它急急织完的心理。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并难度适中的数学题。让甲组人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人演算中途,突然让他们停了下来。然后让两组人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人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人。

这是因为人们全神贯注与问题时,等到一旦解开了就会松懈而不再在意,故很快便忘记。而对解不开或尚未解开的问题,人们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开它,因而大脑里还进行着运作。

那些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深刻地留存在记忆中的心态叫“蔡戈尼效应”。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人们完成的愿望已经实现。如果工作尚未完成,人们的欲完成动机便会对它产生深深地记忆。

这种完成动机,在下面这段佳话中得到了印证:一位爱睡懒觉的大作曲家的妻子为使丈夫起床,便在钢琴上弹出一组乐句的头三个和弦。听到这样的曲调后,作曲家辗转反侧,最终不得不爬起来,弹完最后一个和弦。有始有终的趋合心理逼使他从睡梦中起来,到钢琴前弹出他在脑中早已完成的乐句。

通常情况下,“蔡戈尼效应”都起着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积极效应。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这两种人都没有很好地运用他们的“完成内驱力”。

做事情半途而废的人,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失败。他永远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评;同样,那些永远不想毕业的学生,也许是因为这样就可不必到社会上去工作;也可能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他们害怕成功,因此也就下意识地逃避成功。

应对这种心理,阿泰迪医生提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法,他说:“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 10分钟,而工作要 1小时才能做完。那么,你的脑筋散漫的时刻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后用 3分钟的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锻炼肌肉的运动。这样之后后,再把另一个 10分钟花在工作上。 ”

坚持有始有终把一件事做完的人,则可能会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这类人只有减弱过强的内驱力,就可以兼顾做事和享受人生。不把工作做完就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其实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但不必加班加点地工作,还能让你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例如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而对问题产生的紧张情绪。

同时,把一件事非做完不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会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兴趣一旦变成狂热,就在对你提出警示了,表示过分强烈的“完成内驱力”正在渐渐主宰你的消遣活动。正如雷安龙讲述的这件事情:“我有个朋友她强迫自己织完一件毛衣,现在,她虽然不喜欢那件毛衣,却觉得非穿不可。”这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半途而废是必要的。

如何能把如脱缰之马一般的“完成内驱力”压下来呢?

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来衡量自己看到的事情。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我们就不要害怕放弃它。

给自己编制一个时间表。把必须做的事以及要花费的时间编制成一个时间表,努力培养出一种较合实际的意识,把期限定在要求办妥的时间以前。像是有笔账必须在 5月 25日缴付,那就预订在 5月 1日付出。

从一件小事开始慢慢训练和强化自己的意志力,比如强迫自己在洗碗槽里留下几只碟子不洗;看一本书的时候,让自己中间停留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是,那就放弃它。

你的潜意识已经对你的有始有终提出了抗议,为了把一件事办好,为了能享受快乐人生,把正在做着的事情放一放,歇一歇之后,你会更有活力完成它。

防人之心不可无

无论何时何地防人之心不可无,就算不是出于防范小人,你也要有意识地自我保护,不是有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唐朝时期,大将李抱贞坐镇于潞州,经费相当缺乏,而且没地方筹措,由于想不出其他办法,他居然打起了歪主意,他要对当地的一位受信众尊敬的老和尚下手。

打定主意后不久,李抱贞就付诸了行动,他便派人恭恭敬敬地把老和尚请来,对他说:“我想仰赖您的德望,筹措一些军饷,你愿意吗?”

老和尚点了点头,李抱贞又说:“那就请您向信徒们宣布,您将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球场自焚而死。不过,您不必担心,那只是一个幌子,我会事先在附近的一间房屋中,挖一条地道,与球场相通,大火燃起之时,你就可以借助它逃生。”

老和尚觉愿意为军队做点事,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李抱贞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