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生气是个恶性循环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生气是百病之源,并且至少对人体造成九种伤害。譬如,大脑、神经、皮肤、肝、肺、内分泌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生气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令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无论从哪方面来分析,生气都是对自己的惩罚。然而,生气却又是最为普遍存在的行为反应。我们生活的社会,总有一些人或事越过自己的底线令你怒火中烧。
经常生气的人会慢慢地改变性格,变得暴躁易怒。有时候一件在别人眼里很小的事情,你却意外的发火。生气不仅对自己有着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会伤害身边的人。现如今,工作压力的增大,会令人内心燃烧一堆无名火。或者,在单位里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由于考虑到影响,只得暂时把怒火拼命压在内心。一回到家,便毫无理由的释放出来。明明只是自己的气愤,却严重影响着家人的心情。这样的人就如同一桶火药堆,一点即爆。
生气是个恶性循环,当自己因为某些原因而发怒后,仿佛身边的人也受到感染。毕竟情绪是极易感染人的。想要获得和谐,就必须遏制住怒气的释放;否则,又凭什么指责他人的爆发呢?
【案例】
有个十二岁的小男孩,每年夏天都到梅村与其他年轻人一起修行,他与父亲之间一直有些问题。每当他犯错、跌倒或受伤时,父亲不但不帮助他,反而用各种难听的话斥责他:“你这个笨小孩!你怎么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而这可能只是他不小心跌倒受伤了。因此,他从来不觉得父亲是个慈祥的好父亲,他发誓如果自己有孩子,绝不以这种方式对他,如果孩子因玩耍而受伤、流血,绝不对他大吼大叫,而立刻拥抱他,并试着帮助他。
隔年他又回到梅村,这次妹妹与他同行。有天妹妹和其他女孩子在吊床上玩,突然间摔下来,头撞在地上的石头,血流满面。小男孩突然怒火中烧,几乎要大声地责骂:“你这个笨女孩!你怎么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他几乎要做出与父亲相同的事,但因他已在梅村修行两个夏天,能及时阻止自己。他不但未责骂妹妹,反而在别人帮助她时,开始练习念念分明地走路与呼吸,前后大约只有五分钟,就有新的体悟,他看到自己的反应、愤怒,还有从父亲身上所承袭的习气——他变得与父亲一样,成为父亲的延续者。虽然不愿这样对待妹妹,但是父亲传给他的负面能量如此强大,使他几乎就要做出与父亲相同的事。
【评析】
生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当别人对我们发怒时,如果没有特定的条件,我们很难控制自己而做出和对方同样的事情。小男孩被父亲责备,心理也同样产生了怒火,只是鉴于父亲是长辈,不敢当面顶撞;而他的怒火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只是将它转移到了比自己更小的妹妹身上。怒气也具有隐藏性,当我们稍不注意就被怒气冲昏了头,忘记了初衷。
这样的伤害是父亲传染给小男孩,小男孩又传染给妹妹。虽然他们之间不会爆发直接的冲突,但显然这种恶性循环是存在的。作为生气的主体,本身就是受害者;而把这份伤害继续延续到其他人身上,自己也变成了“罪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因为生气便轻易地颠覆了这个观点。将自身的伤害转嫁到别人身上,本身就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做法。不好好控制情绪,只会令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双重的伤害,得不偿失。
b) 宽宽心,生活依旧美好
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便是前者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与行为,后者却随心所欲,不顾大局。“喜、怒、哀、乐”是人类最常表现的情绪,因为这个世界可以令人生气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一件极度残暴的凶杀案,一条毁谤自己的信息,朋友出卖自己等等,只要是超越自己底线的事情都有可能令人气愤甚至抓狂。成功者所面临的一定不会比失败的人少,但是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处理生气后的反应。这是一种驾驭性格的能力,如同人们常说的“胜不骄败不馁”。
更重要的是,若只是一味的忍住怒火,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想要平息内心的起伏,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角度去思考。当我们看见药家鑫杀人时,虽然很愤怒,但只要想着法律是公正的,又何必为此事而伤神?当我们听见流言蜚语时,尽管难以入耳,但只要想着谣言始终是谣言,又何必太过计较?当我们被朋友出卖时,尽管很生气,但只要想着这比他接着糊弄你不是好得多吗?用一种反向的思维来代替原有的怒火,避免钻牛角尖。心胸也自然会变得更加宽广,对生活也将依旧充满着希望。
【案例】
某家公司对一群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面试,这家公司出的题目很怪异,他们并没有让大家回答专业有关的问题,而是让所有人逐个进入一间摆满积木的房间里单独堆积木。公司要求被测试人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将积木堆成指定的模型。堆积木非常需要耐心,因为只要稍微用力过度或是角度出现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这时,在外面焦急等待的小刘只见一起面试的人一个个从房间被请出来带走。从他们的眼神来看肯定是失败了。最后才轮到小刘,他很好奇地走进了房间。小刘按照提示开始小心翼翼地堆积木,眼看着快要完成,并且还剩下一半的时间。小刘很是兴奋,但就在这时有个“清洁工”一不留心将他的积木撞倒了。眼看着心血被毁,小刘很气愤,但看见考官在面前又不好发火。小刘迅速地将思路从愤怒中拉回来,并不断地自己说:“刚才堆得不好,正好重来,没问题,没问题。”
时间到了,而小刘正好完成了任务。考官宣布说:“恭喜你,你成功了。之前所有的面试者都是在被我们安排的人撞倒积木后就再也无法集中精神,因为他们心理一直窝着火,光顾着生气却忘了好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位胸襟宽广的人,你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评析】
生气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任何事情都起不到解决作用,只会令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从而直接影响人的判断力。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干这样的愚蠢事呢?小刘和其他面试失败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懂得及时调整状态,不会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这种想法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与其毫无意义的生气,倒不如实实在在的重头再来。
恼怒的火气尽管不能瞬间扑灭,但只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心情也自然会慢慢趋于平和。给予自已一定的正面的心理暗示,而不是一味的怒气难平,依然可以抵达成功的彼岸。胸襟宽广的人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更不容易生气,心态极其稳重;而睿智的人则懂得抓住关键,摒弃多余的部分,到达成功的彼岸。
2.a) 呈一时之气易酿苦果
西班牙哲学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曾说:“发怒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做,做什么错什么。”生气通常来说都只是一时的情绪表达,是短暂性的。有些事情虽然事后回忆起来也会感到不痛快,但毕竟和当时的感觉亦有所差别。一般来说,生气时那一瞬间情绪得到释放,人会有一种宣泄的快感,但往往人们却容易在生完气后又陷入懊恼,后悔刚才的表达方式。因此,生气又是极富矛盾的。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因为不满上司的决定和他大吵一顿,抑或和家人因为某些琐事发生口角等等。生气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头脑清醒。那时的情绪是极端的,怒火容易将我们的大脑“燃烧”,从而失去冷静地判断能力。古时候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即便这只是一种说辞,未必和我们所面临的生气状态一致。但只是可以说明,生气的确令人失去理智从而做出冷静状态下并不会做的事情。
当人们在生气后做出的判断不符合实际需要时,就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因为生气和上司顶撞而失去工作,因为生气和家人吵架导致家庭的不和睦,因为一时之气和多年的朋友决裂,这都是人们不愿意品尝的苦果。
【案例】
一名毕业生因为找工作屡屡碰壁显得心灰意冷。但迫于生计,他只得到一家工厂先去做起了普通流水线工作。由于职场的不得意使得他经常郁郁寡欢,但这毕竟还能养活自己。因此,他还是老老实实的上起班来。
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主管叫到办公室里训话。这位主管看起来岁数也并没有比自己大多少,而且学历又没自己高。因此,他一向都不服他。主管说得话很难听,特别是最后那句:“你读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在我手下打工,连这么点事都做不好,人家小学没毕业都比你强!”
这句话将原本就不得志的他几乎气到了临界点。眼看就要爆发了,但是他平时的忍耐力还算不错,想着如果吵翻又得失业了,而且身上又没钱吃饭、交房租之类的种种现实问题。他强压着怒火走出了办公室,但一回到宿舍,越想越生气,拿出毕业证一把撕成两半。但撕掉的一瞬间,他有种奇怪的感觉——又爽快又后悔。
【评析】
当人们受到侮辱和打击而生气实属再正常不过了,特别是自己多年认同的价值观在一刻即便颠覆。但这并不能成为人们缺乏理智的借口,因为生气后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事情的结果。这名毕业生因为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又被主管无情的蔑视,他感到十分的窝火,但在那一瞬间还能保持理智。但怒火却一直在他身上蔓延,无从发泄的他居然把自己的毕业证给撕毁了。
尽管他的怒火在那一刻被迅速浇灭,当留下来的后果却是要自己独自去承担的。毕业证被撕毁似乎对他没任何一点有益处的帮助,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而做出令自己长久后悔的事情是极不明智的选择。
b)淡定的思考问题,一切愤怒烟消云散
淡定是一种境界。凡事能淡定从容,不恼怒绝非易事。
北宋苏轼对此极为推崇。一天,他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那里指正。老和尚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老和尚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
一时的怒火将苏轼中了自己设下的“圈套”。“愤怒”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一个参悟真理的人霎时间失去了理智,贻笑大方。思考问题是从容淡定,意味着顺其自然,不与“天、地、人”较劲。不较劲,不意味着对待社会邪恶、社会腐败、职场小人的咄咄逼人就退避三舍,而是要选择最有策略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效果。 面对别人的恶行却以自己生气来应付,实则是对自己的惩罚,得不偿失。
当人们心中极不平时,淡定的思考事情的原委与得失,换一种思维去化解一时的怒气,是一种思想境界。跳出怒火看别人是人才,跳出怒火看自己是天才,跳入怒火被人看即是蠢材。
【案例】
两个传道士来到一片未知的土地进行传道。一天,两个传道士在广场上进行宣传基督教的演讲。但从人群中冒出一个大汉来,大汉粗鲁地喊道:“你们这卖的是什么?”年轻的传道士回答说:“我们正在搭救你们,阿门!”大汉十分不解,说:“搭救我们?怎么搭救?”年轻的传道士又说:“我们都是有罪的,只要在上帝面前虔诚地赎罪,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永生。我们就能永远的跟随上帝了。”
大汉又喊道:“上帝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年轻的传道士对他的无理语言很是生气,但又只能压住怒火说:“上帝是我们的神,是万物之主。只要信仰上帝,就能拥有万物之灵。上帝是万能的。”
大汉喜笑颜开地说:“真的?”年轻的传道士以为他有所感悟,之前的怒火也随之平息,并说道:“当然。上帝是万能的,只要我们肯放下罪孽,把灵魂交给主,就能得到永生。”大汉摆摆手说:“什么永生不永生,我不稀罕。你刚才说上帝是万能的,那他能给我变出酒肉来吗?我好久没吃了。”年轻的传道士听完几乎要爆发,这时年长的传道士却抓住他的手说:“我的兄弟,如果世人皆是上帝的信徒,那要我们做什么?”年轻的传道士幡然醒悟,心境平和。
【评析】
从钥匙孔去看世界,世界变得那么渺小;打开门去看世界,世界却变得无限宽阔。世界依旧是那个世界,只是角度不同罢了。面对与自己观念严重冲突的观点时,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淡定其实也很简单。年轻的传道士被大汉的话激怒也是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自己多年的信仰被他所颠覆,如同对牛弹琴。而年长的传道士却领悟了传道的真谛,他知道正因为世人的无知,才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他懂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就拥有了淡定的心。
我们面对同样的处境时,只要愿意换个角度去对待,便可以平息心中的怒火,淡定的处理问题,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解脱。化解怨气,最好的办法不是将内心的怒火迸发出来,因为那样只会释放一时的怒火;而是从心底彻底的平息,将怨气转为前进的动力。淡定的思考,才能得到最为正确的答案。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并不是因为智者比愚者掌握更多的知识,洞悉先机,而是智者懂得利用宽阔的心胸来领悟真谛。
3.a) 生气是“敌人”设下的陷阱
“上帝想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虽然人们一般的生气并不会达到疯狂的地步,但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被怒气冲昏头而做出落入他人的圈套。生气不仅对自身具有强大的伤害力,也是令“仇者快,亲者痛”的行为。如果说有时候的生气并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也是一种姿态。那是你想传递出一种信息——我生气了。当然,情景的需要在无可厚非。因此,相对而言,生闷气则是极其愚蠢之举。既不能传达信息,也无任何目的性,只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属于轻微地自残。
生气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同他人密切相关。从你的竞争对手角度出发,你越是生气,他越是开心。生气表明你对当前的事情十分不满,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对于站在对立面的他却是件好事。你的失败,就注定了对手的成功。竞争是残酷的,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故意让你生气。成功者有时也会踏着别人的身体向上爬,你难道愿意成为他人的垫脚石吗?不愿意?那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案例】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
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