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战国时期,赵括取代了廉颇当任主帅,并且修改了廉颇不准出击的军令。他出兵攻击秦师,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以为胜利的机会来了,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前进到了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赵括企图突围而出,分四队突击队冲击,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大败,赵军主将已亡,四十万将士皆投降。
【评析】
长平之战赵括的失败,不仅让他身首异处,更重要的是严重消耗了赵国的军力,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历史上的赵括最有名的便是他的“纸上谈兵”,他是个只重理论不讲实际的人。不仅如此,赵括还是同样是个草率冲动之徒。他指挥的是四十五万大军,把握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做为一个关键的决策者,更应该沉着冷静。即便他在军事上只是庸才,但如果不看到人家“败退”就冲动地冒进,即便不能战胜敌人,也不至于导致后来的四十多万士兵的性命被白起活活坑卖。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愚蠢和冲动做出的错误决定,将自己的国家推入了绝境。
冲动的人若是掌握太大的权利,那就是一场悲剧。正是因为冲动的人不仅性格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同样也是目光短浅之人,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和机会。因此,冲动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更严重的是他还将伤害更多人的切身利益。
b)沉着是决策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决策人是一个集团的灵魂。正是由于他关系到整个集团的利益,压力可想而知。所以,决策人不但要拥有强大的承受能力,遇事时不妄动、沉着冷静。而能够做到沉着应对的基础便是“知己知彼”。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手还意气用事的选择硬碰硬,是极不明智的。就如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其自身实力根本不足以和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如果因为对方的挑衅就进行大规模正面交锋,不但无法赢得胜利,还会自取灭亡。其次是不冒进,把握好时机才能大获全胜。
人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失去理智:一是气急败坏时,被激怒的心情无法得到宣泄,为了获得心理的平衡感便不顾一切地反击;二是看到曙光即将来临时,眼看着就要胜利,激动地心情蒙蔽了双眼,为了抓住眼前的胜利便冒然出击。
这两种心理都是极端的表现。缺乏沉着气质的决策者往往在这时最容易中敌人的诡计,处于劣势则一败涂地,占据主动的也可能“阴沟里翻船”。沉着的心理素质是决策人实现胜利的基础。因为沉着,所以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沉着,所以才能避免“一招错满盘皆输”的尴尬局面。
【案例】
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唯孔明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闲情惬意!
却说司马懿引兵来到,运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大感不解。整个城池寂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看此情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的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孔明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评析】
沉着冷静才能化险为夷。战场、商场都是瞬息万变的,碰到危机的情况多不胜数。如果一直都能顺风顺水,那么谁都可以指挥军队,谁都可以纵横商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能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处理好突如其来的危机。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家喻户晓,那但为什么能仅凭琴声就吓退敌人呢?
诸葛亮是很了解对手的性格,所以才敢使用这样的计谋。再者就是超强的心理素质。面对众多敌军,随时都有被杀的危险,但他面对这些时都表现出一个成功决策者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和超强的心理素质,正是这种格外沉着的性格才骗过司马懿,令他以为城内有伏兵。
如果当时守城的是张飞而非诸葛亮,恐怕以张飞那样火爆冲动的性格,只要司马懿稍带侮辱便会冲出城去拼个你死我活。倘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倒也不关紧要,但作为指挥者连累的便是一城的官民。
遇事沉着对人的成败与否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决策人,因为权力越大,责任就越重。
4.a)习惯性冲动的危害
习惯性冲动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都是十分恐怖的事。习惯冲动的人就像身体里埋藏着一枚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有人把这种行为形容成“暴躁狂”十分贴切。暴躁成瘾是将自己的情绪以最极端的形式发泄出来,而且具有持续性。
冲动成瘾的人十分自我,他从来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随心所欲的释放情绪,完全无视他人的感受。当你身边的同事很容易就冲动时,你会敢轻易地接近他吗?有时因为某句话不合他意,便恶意相向,更有可能拳脚相加。据统计,喜欢打架的人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冲动的因素。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习惯性常常令人犯出现同样的问题。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节目,记者问他为什么经常打妻子,男人的答案十分简单:“打顺手了!”冲动确实可以“顺手”的。本书一直强调的就是情绪也是有记忆的,所以当一个人经常用某种手段发泄情绪时,每次一出现类似的情形时,那种记忆就会很自然的跳出来,而对于当事人本身却根本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案例】
上帝选中了三个幸运的年轻人,然后交给他们一件精致的十字架,并说只要他们将这枚十字架带上十三天就可以完成他们任意一个心愿。尼克就是其中一名年轻人,起初他带着十字架觉得特别重,但为了实现心愿只好勉强带着,毕竟只有十天时间而已。
尼克的生活条件并不优越,而且他脾气暴躁,没有女孩愿意和他在一起。而且尼克有个最大的坏毛病,就是爱扔东西。尼克从中学那会就已经养成这个习惯了,当时是因为测验的成绩不如他意,于是一怒之下就将手头上的书本丢出了窗外,好在外面没有人。但当他将书本扔出去的一瞬间,立马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从此,尼克就习惯在不开心时扔东西,而且抓住什么扔什么,从不禁忌。
终于,尼克熬到了第十天。尼克十分开心,但是上班时却被经理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劈头盖脸的大骂一顿,说他做的报表简直乱七八糟,公司不需要废物等等难听的话语。性情暴躁的尼克被经理的骂声气炸了,他抄起椅子就向经理砸过去。但是目标太大被经理闪开,尼克仍觉得不解气,他又顺手扯下脖子上硬梆梆的十字架向经理砸去。只见经理立刻倒在地上捂着左眼痛苦的呻吟,血流满地。
尼克被吓傻了,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将会被关进牢房。尼克赶紧在心理祈祷着说:“主啊。求你让他别告我吧!”而此时,上帝居然出现在尼克的眼前对着他说:“我们有言在前,十字架要带满十天,可今天还未结束,而你的十字架呢?”尼克吓得赶紧跪下来恳求倒:“仁慈的主!求你救救我!”上帝笑着说:“天助自助者。”
【评析】
中国有句古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冲动的结局就是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上帝其实是想拯救他,让他戒掉冲动暴躁的恶习。本以为尼克会看在十字架的份上克制自己。但尼克并没有领会,而是依旧我行我素。无奈,神的力量都无法控制人的情绪。这里的十字架,其实就是“希望”,一个人为了一时的快感连“希望”都可以抛弃,足见其危害之大。
尼克的故事很具有讽刺意味。它告诉我们一切的冲动都是由心而生,外界的因素只是引火线。一个人没有自律,控制不了情绪,即便是神也无法帮你走出困境。
b) 学会忍耐与克制
中国的文化是主张中庸、和平的。从小到大,有些警戒句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以和为贵”,“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这些都是教导我们凡事不能太冲动,要学会忍耐的警示名言。忍耐是一门学问,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类有思想境界,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尊重这个社会应有的秩序和道德。若人只凭着本能行事,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学习忍耐和克制情绪并不是扼杀天性,而是为了摒弃不良习性,更好的展示天性。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原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放在我们生存的社会里却有一道无形的尺度在存量。好的性格有助于人的发展,而坏的性格却只会给人带来痛苦与灾难。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说:“忍耐是一帖有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忍耐即是将坏的性格收敛起来,不让它干扰和伤害人们。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和克制不良习性,有的放失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不至于偏体鳞伤。
忍耐与克制也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了成功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忍一时之气又有何妨?
【案例】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跟国内某位富翁颇有交情。这个富翁的妻子,长得貌美动人。因为修行者常到富翁家走动,就有谣传说他与富翁太太暗中有不轨行为。修行者听到此事,一时性急气愤,即刻下定决心:“虽然我品行纯洁,无奈丑闻频传,害得自己无脸见人,现在只有自杀以明志了。”
他竟往丛林里自杀。此时,刚好被丛林之神看见,丛林神认为他确实洁身自爱,如果死在丛林里,未免可惜,于是决定趁此机会让他开悟……
这位树林之神便化身富翁的妻子,突然现身在修行者面前,牵著他的手说:“外人对我们两人有各种谣言,既然他们这样传说,你现在死了不是很不值得吗?就让我们在此一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