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压抑无处不在
压抑的情绪就是人的情绪无法得到释放,继而产生莫名的压迫感。产生这种感觉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有个人经历所导致的,也有外部环境所逼迫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特点:内向性、消沉性与潜意识性。内向性的压抑就是当个人与外界产生冲突时,不调节其关系,反而选择逃避;消沉性的压抑就是主动回避矛盾的,虽然存在的矛盾会令自己痛苦却不采取解决措施;潜意识性的压抑就是积淀的消极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而转化成为潜意识支配情绪,有时会因为某个和自己毫无关联的事情而感到难受。
所以,压抑就是内心的情绪长期无法得到宣泄而产生的。一些人工作不顺利感到力不从心,但又不能向别人倾诉,感觉自己被夹在里面无比纠结;一些人因为老板的强势或者其他原因一见到此人就异常紧张,却又不得不继续留下来,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挣扎中;一些人长期呆在空间狭小的办公室或者家里,感觉自己像是被一把无形的枷锁关起来而胸闷难当。
造成压抑的原因各式各样,甚至不需要特定的理由。有时我们看见天空下起小雨,顿时一种压抑感油然而生。所以说,生活中各种情节都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压抑的境地,严重时还会胸闷、气慌、呼吸不畅等生理反应。
【案例】
小毛大学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关系进入了一家条件优越的设计公司,薪水比同水平的设计人员要高出几倍。这在其他人眼里,小毛俨然进入了“天堂”。但小毛却发现,自己与这个公司格格不入。作为新人,虽然每天的工作量不大,但仍觉得身心疲惫。特别是每次见到公司的总经理小毛便显得格外拘束,因为他是小毛父亲的同学,小毛觉得自己一直在父亲的监视下生活。
小毛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下班那一刻,他总是迫不及待的第一个冲去打卡,然后头也不回的奔出门去。对于他来说,公司就像一座监狱。虽然公司很宽敞,但在他眼里却异常狭小。原本性格就很内向的他进入公司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有次同事看见他一直盯着窗外发呆就问在看什么,小毛指着那只鸟儿说:“要是我能像它那样无拘无束的在天空飞翔就好了。”
【评析】
人之所产生压抑还是因为对生活不满的表现,虽然有时候一些人看上去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美满的婚姻,但心情依旧不愉快。小毛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他却并不开心,因为他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这种“金丝雀”般的“鸟笼”。因此,无论是上司、同事、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在他眼里都变成了自己的“看守”,俨然,他是把自己囚禁起来,生活的一切也变得无比压抑无趣。
究其根本,是没有过上真正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经常说的幸福感,就是如此。物质上的条件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有些人生活穷困,但却依旧笑容满面,心态放松;有些人虽然生活富裕却总是感到心情郁闷,难以言语。
压抑的产生是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严重的不和谐,导致心态的扭曲。所以说,如果得不到精神的满足,无论在哪,从事何种事业都不会感到快乐,压抑当然也就无处不在。
b)推开它,才能呼吸自由空气
经常压抑的人显然是把自己锁在内心的孤独世界,并给自己宣判“无期徒刑”。解除这种痛苦折磨的方法既简单又困难。简单的是只要敞开心扉,让自己接受阳光便可以消除压抑感,获得快乐;困难的是搬开这块心灵的巨石最大的阻碍也是自己。
这是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一方面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又一方面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的压力。真正做到自由洒脱的人恐怕不多,人们总是被世俗的纷扰所牵挂,而时不时又会听到内心截然不同的呼唤声。自己就像被两股强大的力量粗暴的撕扯着而异常痛苦。
人是需要快乐的,不能生活在压抑中,否则,即便有雄心壮志也会被日经月累的压抑感所消磨。那么,怎么才能走出压抑的内心世界呢?关键在于推翻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拿上一节的案例来说,小毛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现实的困境却让他压抑。如果他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心情很快就能得到释放。比如:他因为父亲的关系才得到这份工作因而感到羞愧,所以每次看见总经理都会产生压迫感。如果他换种角度考虑,现在的社会很难找到条件优越的工作,有这样的父亲应该感到庆幸,只要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同样能赢得尊重。又或者他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但是没有经济支撑一切都是扯淡,如果把现在的一切只当作一种磨练的经历,获得享受自由的本钱,以后才能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
推开心理的巨石,才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其实也就是推翻不切实际的想法,把痛苦变成享受,压抑感自然烟消云散。
【案例】
两个释家弟子被师傅分别派到不同的地方传道。师兄被派往一家大的寺院,而师弟却被派往一个小村庄。
半年之后,两人回到寺庙。师傅问二人,“你们这半年都有什么感悟?”
师兄说:“这半年里我每天都和寺院的师兄弟们钻研佛经,参透了很多佛理,我很快乐。”
师弟听完师兄的话十分羡慕,却又愁眉苦脸地说:“那个村庄的人愚化未开,从不听我讲解佛经。而且对我非常反感,若不是师傅的指令我绝不会呆在那里半年。我过得十分压抑。”
师傅听完两人的话后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油灯的灯芯取了出来,不久灯火就灭了。师傅问二人:“灯芯离开油灯变成了什么?”两人思索片刻,齐声道:“废物。”
师傅摇摇头说:“还是灯芯。佛法讲究一切随缘,不刻意强求。灯芯离开油灯虽然起不到作用,但它还是灯芯,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你们内心的看法。”
【评析】
师弟之所以压抑,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来到了一个他认为错误的环境,不能实现弘扬佛法的愿意。一切苦恼皆由心生。虽然他在寺庙里打斋念佛,只是自己参悟,也并未引渡众生,但他并不感到压抑,反而心静自然。然而,在村庄里却因为村民的反感不能点化众生却倍感压抑难耐。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心境却大为不同。
压抑大多数情况下是内心的障碍,而人们却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正如师傅所说,灯芯不管在哪里都是灯芯,只是人们对他所在的位置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罢了。所以说,要想真正获得“自由”,并不是改变外部的环境,而是改变内心的看法。
2.a) 无法言语的压抑感
压抑的情绪表现不同于抱怨、冲动这些能够表达出来显而易见的情绪反应,它潜藏于内心世界,无法用言语或者举动来表达。因此,当人们感到压抑时,这种不良情绪只能独自承受。就像掉进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里,孤独又无助。
产生压抑感的因素有许多种,就像上一节所提到的环境的影响或是工作压力,抑或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这些都能找到源头,只要做出相应的调节就有改变的希望。但有种压抑感是却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产生的原因,比如说:和朋友聚会时,前一刻心情大好,还能侃侃而谈,但突然却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有人说:“找不到病源的疾病无法根治。”而且,这种沉重的心情只能深埋在心理,即使想找人倾诉都不知从而谈起。
很显然,这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会影响情绪,甚至让人心烦意乱。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这样的情绪,必定会大大降低工作的激情产生负面影响。生活中也会因为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绪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案例】
多特一天的时间都显得意志消沉,坐力不安。下班回到家里,他以为是自己太过于劳累,便冲了凉倒在床上看电视。可平常他都特别喜欢看的电视剧也没了兴致,一些过去都能使他笑出声的节目此时也觉得乏然无味。多特躺着床上翻来覆去,总是觉得心理沉甸甸的,心脏似乎都快到嗓子眼了。甚至,他还感觉呼吸也不那么顺畅。多特从床上蹦起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但丝毫不起作用。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饿了,心理沉重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胃部不适所引起的。于是,多特穿好衣服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了许多爱吃的零食。而这些零食却根本不管用,感觉依旧存在。
就这样,多特折腾了大半个晚上。而且这样的感受令他难以入眠,他只好拨通好朋友瑞克的电话。电话那头瑞克睡意朦胧的问他什么事,他想了老半天却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心里被有块石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瑞克说他肯定是想多了,让他睡一觉就好了。多特挂断电话却还是不能入眠,他一直在反复问自己究竟怎么了?脑子里其实一片空白,根本没有想什么事,但却像面临灾难般莫名的紧张。一直到凌晨三点,他在极度疲惫下才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
【评析】
多特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没有任何原因的压抑、紧张,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这种感觉就像影子般跟着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信仰宗教的人会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救助于心中的神,他们坚信这样就能得到解脱。而普通人却找不到精神的寄托。所以一旦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就容易变得烦乱不安。
不少人长期出现这种压抑感,不仅心理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心情的变化也会在身体上得到体现。有时候会出现心跳过快的反应,让人误以为是心脏出了毛病,但去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说,并不是心脏跳快了,而是因为这种压抑感将身体的某些机能放大,让自己觉得心跳速度出现异常。
b)把自己当成朋友
也许我们了解朋友多过了解自己,我们可以对自己很苛刻,却对朋友随和;我们知道朋友的喜好,却不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就是奇妙的人,或许因为当局者迷。所以,在自己感到压抑时找不出源头也并不意外。
有些时候,人会变得很迷糊才弄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反而你的朋友却能道出一二。如果把自己分成两个人,自己和自己生活了几十年形影不离,自然就不会太过在意;但却很在乎朋友的感受。因此,把自己当成朋友,也是解决压抑情绪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压抑时,尽可能的向自己倾诉。也就是说,告诉自己一切有可能产生压抑的原因。压抑有时是因为寂寞了,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人。将自己锁在精神的“牢笼”里,无论好的坏的都被隐藏起来得不到释放。就像一种慢性病,一开始不会出现任何反应,但时间一长,不良的反应就可以逐渐冒出头来。所以,在面对那些无法解释的压抑心情时,将自己变成倾诉的对象,不断安慰自己,才能缓解情绪的影响。
【案例】
小美很喜欢照镜子,她总说从镜子里从能看清楚真实的自己。每次当她不开心时,她就会对着镜子大声说:“瞧你那个样,什么事值得你这样,真没出息。”而宣泄过后,她都觉得异常的轻松。小美虽然性格开朗,但有时候也会感到莫名的压抑。但这对于她来说,对着镜子发泄成了唯一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次她感到心情很沉重,于是看着镜子里愁容满面的自己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真让人心疼。”然后,不停地对着镜子做出各种搞怪的动作。小美说,每次这样做都好像得到了巨大的安慰,心情也平静多了。
【评析】
对着镜子认真地说话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最为亲密的朋友。因为是自己,所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心事都能抖出来。有时候心里藏着事却不能对别人是很憋很压抑的。而这时把自己当成倾诉的对象,既可以不用泄漏秘密或者承当后果,又可以发泄情绪。
人在心情压抑时其实很想找到一个倾诉对象,将内心的想法倾泻而出,就像倒垃圾那样。但是即便是有“垃圾桶”也未必能把“垃圾”倒出。上一节所说的那种无法言语的压抑感就是类似的东西,因为不知道原因,所以更不知道从何说起。如果把自己当成朋友,不仅满足了倾诉对象的要求,也可以什么都不用说。自己和自己来一个“神交”。即使不能完全消除那种感觉,但至少能让自己舒服些。
把自己当成朋友,才能更多更好的了解自己,在出现问题时进而更快更准的找出答案解决问题。压抑的关键是内心的情绪无法得到释放,那么,自言自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必不是件有益之事。
3.a) 压抑让人变得沉默寡言
有人说经常沉默寡言的人容易压抑,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同样,长期压抑的人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无论什么事都放在心上不和别人交流。其实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相互影响。“沉默是金”不是放置一切皆合用的道理。成功者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真理都是“争”出来的。遇事时多和人交流,融合多方的想法才能集思广益。
在当今社会,性格内向的人似乎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特别是在团队里,埋头苦干已经不是主流思想,往往最受欢迎的人总是性格开朗,口才伶俐,喜欢和人交流的人。席勒说:“受压抑的心,只要说出实话就会轻松。”但前提是“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思想的进步。
经常压抑的人,仿佛对这个世界有一种畏惧。他们总是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刻意地隐藏在心理。因为压抑总是让人内心纠结,总觉得外人无法理解自己,所以干脆“自生自灭”。不仅如此,他们还沉浸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面,当遇到某些纠结时便越发的感到难受。
【案例】
陈默是高三的学生,一直以来性格都十分开朗,同学和老师也很喜欢她。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却总是不爱说话,性情大变。特别是最近的几次考试,陈默的成绩居然从前五名直接下滑到25名。老师们都很关心她,可每次想找她谈话都被拒绝了。她的好朋友也曾试图去开导她,但没说上几句,陈默就独自走开了。
她的父母更是担心,但无论怎么问她都得不到答案。无奈之下,她的母亲偷看了陈默的日记,她在里面写道:“一想到考试我就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我无法面对那些惊鄂地眼光。现在,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窒息,每次做题时也都有种将试卷撕得粉碎的冲动。我想逃离,却又担心家人。所以,我只能默默承受着。”
陈默的母亲看完日记后才知道女儿为什么变得不愿意说话,于是找了一个时间和她谈了一次,并且让她宽心,说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不会怪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陈默听到母亲的安慰像是得到了一股强大的支撑力。慢慢地,心情开始舒畅,慢慢地恢复了从前的活泼。
【评析】
过重的升学压力让陈默倍感难受,从而转变成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严重的压抑感,但这种压抑感没有得到宣泄。陈默一方面觉得这种巨大的压力是每个高三的学生都有的,就算说出来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她选择隐藏。正是在这种模式下,陈默的性格似乎也发生着变化,她将所有的心事藏在心里,沉默寡言似乎变成了她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