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2781300000020

第20章 爱与心没有距离(3)

这个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我发起的“扫清大湖滩”组织从95个志愿者壮大到2000多人。他们忠实地做记录,每年9月把成吨的垃圾碎片从我们美丽的湖区运走。丹尼是那些志愿者中最忠诚的人员之一。

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花那么无计其数的时间,来演讲宣传海洋污染的危险以及我们怎样帮助地球,我会坦率地真实地告诉他们说:

“因为有一个孩子很关心。”

是的,是丹尼使我从单纯的愤懑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那份理性。

教子点滴

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有时会在愤懑、懊恼、冲动中迷失自己。相比之下,纯真善良的孩子却比我们更加接近上帝。在这个俗世中,我们有时需要借助孩子的启发,尤其是为一些崇高的目标而努力时。孩子的心灵更加无私,更加接近天国的声音。靠着他们的指引,我们往往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性。

每一个孩子都带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上帝并未抛弃我们。

林肯与“天使般”的母亲

1809年,林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农民的家庭。在他2岁时,他们全家重新开始了拓荒生涯。

林肯5岁时,已是父母的好帮手了。艰难与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吃苦的品质,提水、劈柴、下地锄草等活动他都经常做,而且很内行。

林肯的生母南希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有些内向的妇女,家中的事情她通常都听丈夫的,自己不敢主动提出意见,更不能做主。但在关于林肯上学的问题上,她却判若两人,一改以往的怯懦,主动而坚定地对丈夫说:“孩子必须上学了!”

林肯的父亲开始不赞成,他对妻子说:“读书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重要的,另外你也需要孩子们在家帮忙,他们已经是好帮手了。”但在妻子再三坚持下,他终于同意了。

林肯和姐姐于是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母亲很关心姐弟俩的学习情况,每天不管有多累,她都要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学懂了没有。这时两个孩子就会高声念他们学拼的词,然后朗读使用了这些词的句子。

童年的林肯,好奇心很强,常会因为看到了什么奇事或听到了什么奇谈而兴奋得两眼发光。有一次他对母亲说:“妈妈,我们发现这条狗在路边叫得可怜,它有只腿断了,爸爸说,我们可以用木条把它固定起来。我叫它哈尼,爸爸说,我们可以把它喂养起来。如果你同意的话。”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母亲对儿子的做法由衷地感到高兴,微笑着点了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肯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高深。

一天,他拉着母亲的衣袖,问了一个不知他从哪儿听来的词:“妈妈,‘解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母亲先是一怔,略加思索后注视着儿子,庄重地说:

“‘解放’,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么意思吗?那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林肯点了点头。

母亲又说:“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他是什么肤色,这一点不要忘记。”

说完后母亲好像如释重负,虽然她无法确定这番话年幼的孩子是否听懂了。后来的历史证明,她的这番话对孩子心灵的震撼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居然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制度变迁。

1818年10月5日,林肯的生母南希不幸去世。一年后他又有了一位对他终身都有影响的继母——萨利·布什。

自从继母来后,家务事就不用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了。看到林肯如此酷爱读书,萨利就想尽办法给他找来很多书,如《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圣经》、《辛巴特水手》、《天路历程》等。这些书让林肯着迷,他随时将书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津津有味地阅读,从这些书中,他吸收了丰富营养,增长了见识,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打下了基础。

在林肯12岁生日时,萨利送给林肯一本旧的韦伯斯特编的《英语缀字》。林肯接过母亲赠送的生日礼物时,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您,太太!”林肯那时还不好意思叫她“妈妈”,萨利也并不介意。

林肯对书本很喜爱,当晚便迫不及待地把《英语缀字》拿出来读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读到蜡烛快要熄灭时他还不想休息。萨利明白,一本《英语缀字》对于一个渴求知识的少年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管林肯的处境怎样变化,萨利都是儿子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林肯从平民走上了总统的宝座,他的成功与他善良正直的品质、坚强不屈的意志、勤奋刻苦的精神、富有魅力的人格是分不开的,而这些都得益于他的两位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正如林肯所说:“我的一切,都发端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教子点滴

性格是可以随环境而改变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品格时,要注意全方位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人格。父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精神财富,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林肯的生母陪伴他度过了艰难的童年,培育了他正直、勤劳的品质,努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林肯的继母则用全身心的爱,教育他、帮助他、支持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伟人,但林肯的家庭教育却说明了:以一种高尚的爱感化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而优秀的人。

永远在你身边

1989年,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这个城市,在不到4分钟的短短时间里,3万多人因此丧生!

在一阵破坏与混乱之中,一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安全的安置好了以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而触目所见,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面对看起来是如此绝望的瓦砾堆,父亲的脑中仍记着他对儿子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想儿子每天早上上学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

当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悲伤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面对着废墟,口头纷乱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但是,他们没有主动在废墟中挖掘。有些好意的家长还试着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全死了!”“无济于事的”,“回家了!”“算了吧!”“面对现实,你无能为力的。”“你这样做只会使事情更糟。”面对这些劝告,这位父亲只是一一问这些父母:“你们要帮助我吗?”然后依然继续进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砾地寻找他的儿子。

不久,消防队队长出现了,也试着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传,处处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快点回家吧!”而父亲却仍然回答着:“你们要帮助我吗?”

警察也赶到现场,对着父亲说:“你既生气又心乱,这该结束了,你正在危害他人,回家吧!我们会处理一切的。”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要帮助我吗?”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

只为了要知道亲爱的儿子是生是死,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之后,父亲推开了块大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他听到了回音“爸爸吗?是我,爸爸。太好了,你终于过来了。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了,他们也获救了。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你做到了,爸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父亲问。

“我们有33个,其中只有14个活着。爸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接我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都会在我身边!”

教子点滴

当一个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父母总是不顾一切地站出来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孩子生病需要输血,父母毫不犹豫地伸出双臂,甚至夫妻相互争抢;当孩子得了尿毒症需要肾脏移植时,也是父母首先站出来,要求用自己的……总之,为了维护孩子的生命,父母甘心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些愚蠢的父母,当孩子犯法要判死刑时,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顶;有些则把孩子的罪过揽在自己的头上,想替孩子受过。这些虽然不值得同情和称颂,但是,这足以说明只有父母才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的生命,才是孩子生命最强有力的保护神。每个人在父母面前都是个孩子,不管他是蹒跚学步还是满头白发;告诉你的孩子,在他需要时,你永远都会在他身边,也许不仅是一种爱护,还是一种接纳与承认。

每年一信

在我的女儿茱莉安出生后不久,我和其他父母一样着手实施爱的计划。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点子,不只是以我温暖的故事打开你的心,同时是鼓励你在你的家庭中实施这计划。

每一年,她生日的那天,我会每年写一封信给我的女儿。我写满了这一年时间内她发生的小故事、艰辛与欢乐、我人生中或者她人生中的重要问题、世界大事、我对未来的展望、各种感悟等等。加上一些照片、礼物、报告卡以及可能会随时光久远而不见的、各种形式的纪念物品。一封信,往往就是一本厚厚的集子。

我在自己书桌的抽屉里留下了一个纸夹,我把将写在下一年中每年一信的资料都放进去。每个礼拜,我都把这礼拜发生的事做简单的笔记,以便写每年一信时可以记忆。她生日快到时,我取出纸夹,发现它充满了各种点子、想法、诗篇、卡片、宝藏、故事、事件和各式各样的记忆——我如今已经忘了其中大部分——我热切地将它们转化成每年一信。

当信写好了,所有的宝贝放进信封时,我就把信封起来。它就变成了这一年的每年一信。信封上,我总是写着:“茱莉安的爸爸在她第N次生日时给她的信——她21岁时可以打开。”

这封信是她生活中每一年不同的爱的时光胶囊。它是上一代给下一代的爱的礼物。它是她生命中永远的记录,记载着她真实的生活。

我们的另一项计划是,我会把封起来的信封给她看,告诉她21岁才能打开来读。然后我会带她到银行,打开保险箱,把它放在渐渐增多的文件上头。她有时会把它们都拿出来,看看它们,摸摸它们;有时会问我里头写些什么,而我总是拒绝透露。

这些年来,茱莉安给我一些她特别的童年宝藏,那些她太大而不能玩但又舍不得丢的东西。她要求我把它们放在周年信中,这样她就可以永远保留它们。

写周年信的惯例现在变成我做父亲的神圣责任之一。而且,茱莉安渐渐长大了,我可以看出它也是她人生中逐渐成长且特殊的一部分。

有一天,我们和朋友一起思考将来要做什么。我不记得我确实说了什么,大概是如此:我开玩笑地告诉茱莉安在她61岁生日那天,她会跟她的孩子一起玩,又说她31岁生日那天会送她的孩子去练习曲棍球。遵循这个趣味游戏的模式,我的幻想受到茱莉安乐在其中的样子的鼓舞,又继续说下去:“在你21岁生日时,你会从大学毕业。”

“不,”她打断我,“我会忙于读你的信!”

教子点滴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爱是无言的,它只埋藏在心中而无须表达。但是,尝试一下将你浓浓的父母爱说出来、写出来或是融于行动中,悄悄观察一下,孩子的变化吧。他们的心灵接收的讯号,比最精密的雷达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母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能够愉快地活到能享受打开时光胶囊的美妙时光,堆积如山的爱会从过去滚滚而来,回到已成年的女儿的生活中。

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最大的学问,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幸福的桌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面馆里。当父亲从《读者文摘》上读到的时候,他感动得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母亲曾在1986年去世,那时我8岁,弟弟汤姆4岁。如今,靠着父亲的爱,还有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搬到纽约,并有了自己的大房子。然而父亲在聚餐的时候,仍是喜欢提起这个故事。他说,这是一个关于“追求”的真实的童话。

除夕夜吃荞麦面条过年是日本人的传统习俗,因此到了这一天,面馆的生意特别好,北海亭也不例外,这一天几乎整天都客满,不过到晚上10点以后几乎就没有客人了,平时到凌晨,街上都还很热闹的,这一天大家都早一点赶回家过年,因此街上也很快就安静下来。北海亭的老板是个憨憨厚厚的老实人,老板娘倒很古道热肠,待人亲切。

除夕夜,最后一个客人走出面馆,老板娘正打算关店的时候,店门再一次轻轻地被拉开,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男孩走进来,两个孩子大约是6岁和10岁左右,穿着全新的一模一样的运动服,那女人却穿着过时的格子旧大衣。

“啊,请坐!”老板娘这么招呼。

那个女人怯怯地说:“可不可以……来一碗……阳春面?”

背后的两个孩子不安地对望了一眼。

“当然。当然可以,请这边坐!”老板娘带着他们走到最靠边的2号桌子,然后向厨台那边大声喊着:

“一碗阳春面!”。

一人份只有一团面,老板多丢了半团面,煮了满满一大碗,老板娘和客人都不知道。

母子三人围着一碗阳春面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悄悄地谈着:

“吃哟!”哥哥说。

“妈,您也吃吃看嘛!”弟弟说着,挟了一根面条往母亲嘴里送。

不一会儿吃完了,付了150元,母子3人同声夸赞:“真好吃,谢谢!”并且微微了鞠了一躬,走出面馆。

“谢谢你们!新年快乐!”老板和老板娘同时这么说。

每天忙着忙着,不知不觉很快地又过了一年。

又到了12月31日这一天;迎接新的一年,北海亭的生意非常兴旺。

比去年除夕夜更忙碌的一天终于结束了,过了10点,老板娘走向门前,正想将门拉下的时候,店门又再度轻轻地被拉开,走进来了一位中年妇人另外带着两个小孩。老板娘看到那件过时的格子旧大衣,马上想起一年前除夕夜最后的那位客人。

“可以不可以……给我们煮一碗……阳春面?”

“当然,当然,请里边坐!”老板娘一边带他们到去年坐过的2号桌子,一边大声喊:“一碗阳春面!”老板一边应声,一边点上刚刚熄掉的炉火。

“是的!一碗阳春面!”老板娘偷偷地在丈夫的耳朵旁说着。“喂,煮3碗给他们吃好不好?”

“不行,这样做他们会不好意思的。”丈夫一边这么回答,却一边多丢进半团面条到滚烫的锅子里。

妻子站在旁边一直微笑着看着他,说:“你看起来挺呆板的,心地倒还不错嘛!”

丈夫默默地盛好一大碗香喷喷的面交给妻子端出去。

母子3人围着那碗面,边吃边谈论着,那些对话也传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的耳朵里。

“好香!好棒!真好吃!”

“今年还能吃到北海亭的面,真不错!”

“明年能够再来吃,就好了!”吃完后付了150元,母子3人又走出了“北海亭”。

“谢谢!祝你们新年快乐!”望着这母子3人的背影,老板夫妇俩反复谈论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