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22805700000023

第23章 不要沉默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出封闭小屋,广结善缘(2)

事实上,贵人无处不在,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仅仅是萍水相逢的人,只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把香烧好,从而得到贵人的帮助。贵人到处都是,关键是要去结识贵人,让贵人来助你一臂之力。

一家有名的猎头公司曾经访问过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在介绍自己升职的秘诀时说,以前他都是在家里吃早餐,可是某一天他很偶然地去饮早茶,在那里他碰到公司的老总,并且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老总天天都去那间茶楼饮早茶。于是他就变偶然为必然,也养成了到那个茶楼饮早茶的习惯。不久,他们就相谈甚欢,老总也逐渐认识到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后来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便把他提为副总。

人际关系的积累是一种付出,就像资金的零存整取一样,只有平时有所积累,在你需要的时候才能拿出使用。如果你是一个立志创业的人,一旦你决定自己创业,就必须预见到,到底有多少有一定能力的人愿意帮助你去拼搏和冒险,又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你的事业捆绑在一起,这对你是否能成功至关重要。

当然,机遇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人。要想贵人帮忙,至少得让贵人发现你,认为你值得帮助,是可塑之才。

不要把交友当成交易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却绝对不能没有朋友。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就像夜里没有星月一样岑寂。可以说,人生绝大部分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

后汉刘玄曾说过:“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就是说志同道合才可能成为真朋友;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人之相识,贵相知心,志不同,道不合则很难知心、交心、同心。因此,了解一个人的德行,只要通过观察、分析其人际圈的人便可知晓。而假朋友则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

古人把朋友分成若干种,有“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畏友”;有“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有“甘言如饴,游戏征逐”的“昵友”;更有“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恶友”。正因为“朋友”良莠不齐,再加上交友如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孔子将正确择友视为交友的第一要义。他把朋友分作有益、有损两大类,指出了“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清朝的曾国藩与孔子所见略同,认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生活。我们应该明白,朋友是一种相遇。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一种良缘;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参考;朋友之间是一种心灵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朋友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解释,不需要张扬,那是一种多么温柔、多么惬意、多么畅快、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朋友交往必须坚持原则,那种不分是非的江湖义气,不讲对错的曲意迁就,绝不是健康的交往和友谊。

古者有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可以说,“势”和“利”都靠不住,以道德为基石的交谊才愈久弥新,愈久弥坚。

一个人如果道德低下且不思修正,即使有权有势,身边也难有德行上乘而又经久不散的朋友。《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朋友的典范,他们的基石是“义”,而不是“势”和“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也备受推崇,他们更是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基石。

有这样一个故事,读后很令人深思:

那是在战争年代,战斗中一个士兵看见他的好朋友倒下了。当时他正在战壕里,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请求中尉让他到战壕外的“无人区”去救回那倒下的战友。

“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不值。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并且连你也可能会送命!”

中尉的忠告没有起作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

士兵奇迹般地找到了战友,把他背在肩上,在跑回来的途中,这个士兵也中弹了,两个人一起摔进了战壕。

中尉给士兵检查了伤情,惋惜地说:“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你的战友已经牺牲了,你也受了致命的伤,恐怕活不长了。”士兵回答说:“长官,他是死了,但我所做的是值得的,因为,当我跑到他身边时,他还活着,我听到他说,‘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当然,我们不敢奢望有这样的生死之交,能有几个雪中送炭的朋友也就心满意足了。

生活中不乏虚伪和功利的感情,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友情,这是一种能力。善良有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善,作为手段的伪善;一种是发自内心的、自审的、独慎的真善。如果我们拥有真善的友情,那才是可以信赖和长久的友谊,也是弥足珍贵的。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有很多良友,胜过有很多财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且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但如何交友,交怎样的朋友,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发自真心,至情至性的友谊首推“俞伯牙与钟子期”。俞伯牙受楚王之命出使晋国后乘船归楚,路遇大雨避于山崖下,雨晴后皎月碧波,俞伯牙随性抚琴一曲,恰逢樵夫钟子期在崖上听到,钟子期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俞伯牙便邀钟子期登船共叙。钟子期精通琴理且深懂俞伯牙琴曲中的寓意,二人心意相通,一官一樵结拜为兄弟。后来钟子期不幸早逝,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抚琴一曲,痛哭着说:“子期不在谁来听……”之后摔碎古琴誓不再弹,伯牙碎琴演绎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我们用真诚的心去结交真诚的朋友,而不把交友当成一种交易,这样就能从友情中获得快乐。

落井下石的人,往往自食苦果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他在少年的时候,文章就写得很好,名气也很大,后来中了进士,当过御史大夫,因为犯了一些过失,被贬到雍州当司马,不久又调到柳州去当刺史,最后抑郁而终。好友韩愈眼见柳宗元被小人陷害,郁郁不得志,心中很难过,便写了《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意思大致是说一旦遇到很小的利害冲突,便会翻脸不认人。当朋友落入陷阱后,不但不出手相救,反会借机推挤。

后人把这段内容引申成“落井下石”,比喻乘人危急的时候加以陷害。

《三国演义》中吕布对刘备既有过守望的相助之情,又有“辕门射戟”之恩,但在徐州一役,吕布失手被曹操俘获,曹操想劝降吕布,刘备却怕曹操多了一员猛将,如虎添翼,便乘机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暗示曹操吕布是无义之人,早晚要反叛的。因这一句话,刘备就借曹操的刀将恩人害死。

任何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落井下石,落井下石的人往往也会自食恶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职员在一个电子配件公司做销售,二人都是业务尖子,收入不菲,和老板相处融洽。在年初,老板许诺他们,如果他们能够在去年销售额的基础上增加30%,就奖励他们每人一笔奖金。因为往年老板从来没有失信过,所以大家都深信不疑。销售人员们就像充了电的马达一样开动起来。到了年底,他们都完成了计划。可就在这一年,老板家里频频出事,公司也被骗了几十万,而且老板的儿子得了白血病,那可是个无底洞,公司一下子就垮了。老板到处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可是这奖金确实无能为力了,老板也没有赖大家钱的意思,只是要求大家暂时共渡难关,等法院追回欠款就兑现。这时候,各个人的本性就暴露无遗。职员甲体恤到老板的难处,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而职员乙则料定老板没什么希望了,于是打定主意要走,翻脸不认人,逼着老板要奖金,甚至在大年初一带着一帮人到老板家里大闹,还被送进了拘留所。

时来运转,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绝处逢生,重新发展起来。职员甲拿到了钱,还升了职,而职员乙则后悔莫及。

所以,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尽量伸出援助之手,或者以宽厚的态度待人。这样,你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权力和地位,同时还会收获友情和快乐。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诱惑,谁都有可能犯糊涂,迷失方向,酿下错误,但事后能及时醒悟,竭尽全力去补救,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是对人性的升华。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平常人的心态来看待他们,而不是在他人倒霉或不顺利的时候落井下石,给对方造成比事件本身更大的伤害。

所以,无论他人遭遇了什么,就算你不能倾力相助,也不要落井下石,于人不义,于己无利,有时反而会自食恶果。

分享使快乐加倍,使痛苦减半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快乐。有的人以读书为乐,有的人以追逐更大的成就为乐,有的人以给爱人和孩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为乐。可以说,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快乐。但是,当你拥有快乐时,你是否想过把自己的快乐分给父母,分给朋友,分给周围的每个人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快乐,可这个快乐不是自娱自乐得到的,而是在与别人交换快乐时得到的。有句话说得好: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里才不会枯竭。同理,一个人的快乐只有和他人一起享受才更有滋味。这就是所谓的“分享”。

其实,快乐要与人分享才能加倍,痛苦要与人分享才可减半。如果将你的快乐分给周围的人,大家都能感受到你的快乐,与你共同分享,共同品味,那么,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终于忍不住,偷偷去了高尔夫球场,他想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是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他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的。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极了,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什么还没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每次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的成绩太好了,所以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说:“到底惩罚在哪里?”

上帝笑而不答。

长老打完十八个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和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对人都是一种惩罚。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人只有在给别人快乐时,自己才会真正感觉到快乐。你也可以去慢慢感受这个道理。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想的人,心中的幸福感觉是最多的,因为看到别人幸福的微笑,他们心中也会感到强烈的幸福快乐。这就是善心善果。

在生活中,懂得分享就是把朋友和家人放在自己心中重要的位置上,当你快乐时,你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们;当你取得成绩时,你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与他们分享。同样,当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在你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时,也会把你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于是彼此的感情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小山村里生活着四个兄弟,他们的父母在一场大火中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四个兄弟相依为命,最大的那个男孩担负了照顾三个弟弟的责任。

一天,哥哥从城里回来,给三个弟弟带了三块糖。对于这三个不幸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礼物了。看着弟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糖,哥哥忽然想到了个好主意。他叫来了三个弟弟,对他们说:“糖果甜吧?”

弟弟们都不停地点头,对哥哥说:“哥哥,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带糖呀?”

哥哥说:“只要你们天天都快乐,哥哥每天都给你们带糖吃。”

哥哥每天在县城里帮小商贩搬东西,虽然城里的人都没给他什么好脸色,但他总是笑脸相迎。每当他想起家里的三个弟弟正在快乐地嬉戏,他就露出甜蜜的微笑,肩上的重物仿佛也轻了很多。

三个弟弟虽然整天见不着哥哥,但无论是在河边嬉戏,还是在林间打闹,他们都时刻想念着哥哥。他们不是想着让哥哥带给他们糖吃,而是想着哥哥在城里的安危。

这天,哥哥从城里回来,弟弟们跟往常一样围到哥哥身边。但这次,哥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弟弟们每人一颗糖,弟弟们看着哥哥颓丧的样子,仿佛明白了什么。沉静片刻后,一个弟弟把拳头伸向哥哥,张开拳头,里面是六颗保存完好的糖果。接着,一只只小拳头伸向了哥哥,一颗颗糖果轻轻地落在了哥哥的手中。哥哥搂住三个弟弟,不禁流下了热泪。

此后,哥哥跟往常一样每天给弟弟们带回三颗糖,但每天都有一个弟弟没有吃糖,而哥哥每天都能吃上其中一个弟弟给他的一颗糖。三个弟弟虽然每天都有一个没有糖吃,但他们比以前更加快乐。

懂得分享快乐,才能加倍快乐。当你碰到高兴的事时不妨和他人说说,让他们也体会你的喜悦。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快乐的心情向外伸展,那么他的周围必定充满了欢声笑语。

双赢,给关系涂一层黏合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共享资源,形成合力,进而取得1+1>2的双赢效果。

双赢对于一个人的绩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帮助人成功,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荣誉的人,那么你就不用担心没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围充满了对成功感兴趣而又希望你也获得成功的人,那么你在工作中也会充满与别人合作的热情。这对你提高工作绩效很有帮助。

在动物世界里,即使是凶残的鳄鱼也有合作伙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去过埃及,在奥博斯城的鳄鱼神庙,他发现水池中的鳄鱼在饱食后常张着大嘴,听凭一种灰色的小鸟在它嘴里啄食剔牙。这位历史学家非常惊讶,他在著作中写道:“所有的鸟兽都避开凶残的鳄鱼,只有这种小鸟能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种小鸟,因为它需要小鸟的帮助。鳄鱼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种小鸟飞到它的嘴里去吃水蛭等小动物,这使鳄鱼感到很舒服。”

这种灰色的小鸟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寻觅食物残屑,有时候干脆在鳄鱼的栖居地营巢,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使鳄鱼提高警惕。正因为这样,鳄鱼和小鸟结下了坚固的共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