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最进步的,是因为它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资资料极大丰富、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的基础上;之所以是最合理的,是因为它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制度,人人平等;之所以是最美好的,是因为它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设想,共产主义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1)阶级和阶级剥削被彻底消灭,国家完全消亡;(2)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3)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4)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5)彻底消灭了三大差别和旧的社会分工;(6)全社会成员普遍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对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描述的:"在那种世界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等,也没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没有剥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等,在那种社会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各方面需要。那时,人类成为有高度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公无私的、聪明的共产主义者,人们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相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总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彻底的解放,真正过上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社会,当然是最理想的社会。因此,作为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来说,应当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并将自己的才华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但是,它不是短时期所能实现的,而要靠全人类的共同奋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经过若干历史阶段才能实现。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时期的共同理想,逐步实现,逐步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本世纪末,使我国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自主的国家,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根本一致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它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成就这个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这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理想,作为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高举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共同理想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一切有利于实现共同理想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在这面旗帜下,我们把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海外侨胞都团结起来,凝聚一切爱国的积极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人中曾经出现过共产主义"渺茫"论。如有的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有的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共产主义到来之前,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能是一种假说而不能成为真理";有的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信则有,不信则无"。存在上述思想,归根到底是没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现阶段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区别和联系所致。青年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注意把握好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南的,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它们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事业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奋斗目标,但都是为了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服务的。共同理想,就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大目标指导下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奋斗目标,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我们为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斗争的具体表现。只有实现共同理想,才能更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实力,为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所以说,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第二,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最高理想以共同理想为必经阶段,符合我国国情,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时,始终不能离开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以及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朝着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采取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如一地以共产主义为指导,为这一目标而自觉奋斗,身体力行。只有把对最高理想的信仰,变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变成改革开放的实际行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心
人生主体的差异性,人生历程的多样性,社会机制的多因素影响,使得人生理想的选择和确立呈现出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复杂性,同时,人生理想的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选择,又使人生的发展显得丰富多彩。但是,无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生理想的选择及实现,在其现实性上,都必然受制于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1.个人的人生理想取向是否与反映当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社会理想方向相一致
社会的发展是按其一定的规律客观地运动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而且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代表该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及理想取向,必然这样或那样地影响每个人的人生理想。所以,自觉地顺应这种社会理想,并在这个基本方向上选择和确立个人的人生理想,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如果盲目地顺应这种趋势,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但常常要走许多弯路,付出较大的价值。如果背离一定社会发展的理想方向,那么挚必导致个人人生理想在现实中破灭。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因为它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精辟分析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有实现的可能性;同时它符合全人类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对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100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史已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动力效应和进步意义。实践已经证明它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最高社会理想。
所以,当个人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应该考虑个人理想是否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指向相一致。在现阶段,也就是要考虑是否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一致。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
个人人生理想取向必须与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规律及趋势的社会理想的方向相一致,既不等于用社会理想取代个人理想,也不等于个人理想追求的起点与社会理想的目标已经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是说必须选择与社会理想方向相一致的个体目标。在同一向度下,不同的人的选择与社会理想目标的距离是不等的,这种层次性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不应苛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作为社会主义学生,我们不仅有可能自觉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理想,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努力,争取在较高的层次上使个体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其一,社会理想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揭示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既不可能对共产主义运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预测,也不可能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历程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就需要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过程,有时出现的困难和反复会令人感到困惑。例如在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就遇到了马克思不曾给过具体答案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在一个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尽管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有过各种失误,但作为一个探索过程,有的是可以避免的,而有的也许是必要的代价。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既不要被这个过程中的某些曲折所迷惑而放弃科学的社会理想,也不要重犯急于求成的毛病。
其二,作为肩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历史重任的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到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去。无论是对社会理想还是对个人人生理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都客观地要求我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完成,否则再美的想象,再好的愿望也是无济于事的。
2.个人的人生理想取向是否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
选择与当代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相一致的个人人生理想,使得人生理想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从主体的角度考察,则需看这个选择是否符合其自身的实际。首先要对自我,包括素质、性格、特长、能力、潜力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顺利地、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对于同一个理想,由于各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同等客观条件下,有的人不需要费很大的功夫,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达到,有些人却需要双倍的努力才能实现;而有些人即使终生努力也无法如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一理想的选择脱离了个人的实际。其次,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选择人生理想,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主观的行为,但在现实上,却不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善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实现我国现阶段共同理想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当代青年身上,我国规划实现这一理想的时间,恰好是当代青年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那么,青年应当怎样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呢?
第一,正确对待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
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代表着社会进步方向,反映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在今天,我们的共同理想简单地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每一青年学生都应当为之奋斗。有的同学或许会问:"强调社会共同理想,还允许有个人理想吗?"其实,社会共同理想并不排斥个人理想,二者是统一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会出现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呢?
首先,以社会共同理想指导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服从于社会共同理想。人做为社会人,个人理想不能脱离社会共同理想而孤立存在,个人理想只有符合社会共同理想,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有意义,人生才真正有价值。而社会共同理想正为个人理想指示着基本方向。个人理想只有以社会共同理想为指导,融于社会共同理想之中,个人才能获得广阔的前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共同理想,个人的一切追求、一切奋斗目标,都应服从和服务于共同理想这个目标。只有这样,个人理想才有生命力,才存在实现的可能性。
其次,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有待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有待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实现。
社会共同理想是时代的要求,需要通过个人理想加以具体化并付诸实践。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千百万人的共同努力,没有每一个人具体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共同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一个人在服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都应有自己的个人理想,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实现它,这样,社会共同理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要求每个人要按社会共同理想的要求确立起个人的具体理想,使两者尽可能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专长,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社会共同理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世界的图画。理想和现实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而又不能不面对现实,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